一颗心的沦亡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08044842
作者:茨威格
页数:356页

作者简介

《一颗心的沦亡:茨威格小说选》选录了茨威格中短篇小说十一篇,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代表了茨威格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茨威格以细腻的笔调展现了人物复杂幽暗的内心世界,凸显了情欲力量和无意识驱动力对人物的影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写了一个女人自十三岁就对一个登徒子一往情深、痴心不改;《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写了一个出身名门的富有孀妇,竟对一个年轻赌徒神魂颠倒,以身相许,竟至预备与他私奔;《情感的迷惘》则写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学者由于受同性恋情欲的牵引,出没于肮脏下流的龌龊场所,欲罢不能。


 一颗心的沦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这个故事有着极其简单的故事情节,却展示了一个人犹如幽深洞穴般不尽的内心世界。索罗门老人和家人出去度假,却意外发现自己年幼的女儿半夜和其他男人偷情,作为父亲的他悲愤不已,却没有勇气去教训女儿,甚至没有勇气说出这件事情。对女儿行为的愤恨,随即变成了对自己的辛苦付出的惋惜、不平。之后转换成对自己无能的叹息,为自己在家人面前的卑微和怯懦感到无比耻辱,“我在她俩面前一向是个弱者。任何事情上,我总是让步”。他的心立刻变的敏感和脆弱起来,之后女儿和妻子的每个行为在他看来,都是嫌弃和冷漠,都是虚伪和虚荣,他内心激烈挣扎,却仍然没有勇气说出一词一句,只能靠笨拙的神态动作来掩盖他的愤怒,选择不见去逃避内心的痛苦。最后,身心饱受折磨的他接受手术后,女儿的出现刺激了他的神经,愤恨之中离开了人世。也许死亡对他来说,是个解脱,从自己内心的炼狱里解脱出来,就像他父亲对他说的“欢乐从不属于我们,只有当你走进坟墓时,才算最终卸去了肩头的重担”。他“十二岁那年,就得离开学校,为生活奔波,拼命”,“终日不顾一切为她们(他妻女)奔波操劳”,“整日里带着满箱的货样,待在火车里”,不知曾有几千次“毕恭毕敬向主顾低头弯腰地致意”。他希望他的付出能带给他家庭幸福、社会地位,他不惜身体健康的代价飞蛾扑火般去换取尊重,弥补他卑微的出生和不堪回首的奋斗历程。他对妻女的不满不是不爱她们,而是他太不爱自己了。而越是不爱自己的人,越是对外界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敏感,极端地脆弱,脆弱到别人的错误也能狠狠地、深深地伤害到自己,因为一切都是自己不值得爱的缘故。对自己人生的评价完全建立在别人对他的态度之上,而不是内心对自己客观的评价。因为缺乏自爱又那么渴求爱,他那么付出努力去对待家人是为了换取自己给不了自己的爱和尊重, 身边人不经意的行为对他都是蝴蝶效应般摧枯拉朽的刺激。 然而一个人给不了自己尊重和爱,谁也给不了。所以即使当他有钱之后,却坚定地认为他的妻女因为金钱变的虚荣和冷漠、变的看不起他;当他拥有“参议”“枢密顾问”等上流社会头衔之后,内心却非常厌恶上流人物的不劳而获和做作、认为他们都鄙夷自己粗俗的外貌举止。但事实上,索罗门老人的女儿不是不爱他,他的妻子也不是真的对他冷漠、无视。文中仍然可以看到女儿对父亲的关心和亲昵,妻子也尝试和他沟通交流。索罗门老人自己把自己的心给关闭了。他渴望家庭的温暖,却拒绝再看到温暖的可能性。这个可怜的老人,为了保护自己脆弱受伤的心灵,完完全全的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人说话,行为诡异,像个沉浸在自我世界的精神病患者,享受着孤独的自虐。即使他成为了城中最有钱的人,他的内心世界却一直在闹爱的饥荒。他一生在向世界证明他值得被尊重被爱,他一生也在向自己证明他不值得被尊重被爱。读完全文再去看开头,发现每字每句都是让人不忍直视的预言,预言着索罗门老人的悲剧。“为了给一颗心以致命的打击,命运并不是总需要积蓄力量,猛烈的扑上去;从微不足道的原因去促成毁灭,这才激起生性乖张的命运的乐趣。”女儿的偷情虽是一个严重的家庭教育问题,但对一个生命的存亡而言确实“微不足道”。作为父亲,索罗门老人可以去教育改正他的女儿,化解这场家庭危机。但是这个“微不足道”,让老人陷入了对自己的全盘否定之中、郁郁寡欢直到生命的终点。“正如一个疾病很少在它发作之前被人察觉一样,一个人的命运在它变的明显可见和已成为事实之前也很少被人察觉。在它从外部触及人们的灵魂之前,它早已一直在内部,从精神到血液中主宰一切。”索罗门老人的内心的卑微、否定,如千年老树 的树根一样盘绕交错、蜿蜒不绝,深深地、不留情地扎在他的心里,瓦解、侵蚀着他的心灵,而毁灭却是早晚要来临的了。自己即地狱,他人才能成为地狱里的掌管万劫不复的恶火的撒旦。后记:乍一看,很难把《一颗心灵的沦亡》和《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联系起来。前者把一个人的心理细腻犹如蚕丝、高分辨率地刻画出来,后者把人类的恢宏历史巧妙地铺展开,叙述对象的尺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而这两部作品确实出自同一个作家之手。也不难理解。一花一世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里再卑微再平凡不过的一个人,他的内心世界,也许和时空绵延不绝的宇宙一样,丰富而广袤。
  •     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需要很认真的投入精力,不是用来消遣的小说。很多同龄人对茨威格的所知大概到小学是那篇关于罗丹的雕像为止,这实在是很遗憾的事情。也许有人记得前几年让徐静蕾获得才女加美女称号的那部得奖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整部电影正是改编自茨威格的同名小说。电影到底如何我是不知道的,看完原著之后也没有想要欣赏电影的欲念。因为是不可能超越原著的,如果要问原因的,我也只能模糊的说点什么废话。其实只要是看过茨威格的人根本不需要听我一下的解释。茨威格是自杀的,原因没有,只有很多的揣测。不管是否是因为无法忍受战争带来的创痛,茨威格的死都带有一定的宿命性,看完他的小说,会不禁猜想一个将人类的内心分析描写到如此细致深入的作家,在将人性的悲哀与美好统统阅览之后,产生“好了,就到此为止就可以了”的念头话,其实也不是什么难理解的想法。罗曼罗兰说茨威格是“灵魂的捕猎者”,他手中的笔像手术刀一样解剖他的人物,诚然,茨威格解剖的不是行尸走肉般的躯体,而是活着的灵魂,当这些幽暗的思想被一丝一毫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时,我们仿佛还能看见那活生生跳动着的欲望和悲哀。P.S顺便一提,翻译的水准十分稳定而且出色,非常值得一读。
  •     一位有钱的中年商人,为了疗养病躯与妻子女儿度假。偶然发现女儿夜里去了别人的房间,以为女儿不贞洁,进而联想到很多难过的事情,一颗心逐渐沦亡,死了。剧情简单,主要还是人物的心理刻画。男主很不容易,拼命赚钱让妻子女儿开心,自己受人冷眼都无所谓,也要买来身份让妻子女儿有地位,自己的努力是为了家人,却没有获得家人的认可,整天忙得没有交流没有理解没有感恩没有家庭地位,只有误解、物质的维系以及颜面,这颗心,因为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最终向往和希望,崩溃了,没有存在感,没有意义,而沦亡了。作者写得很好,并没有让男主沦亡掉心之后立马死去,而是让死心了的人,回到常规的生活中,看看是什么样子,什么样子呢?行尸走肉,漠不关心,活不了多久,就算手术。手术其实也把男主救回来了,女儿来看望男主,先是唤醒了男主心中一直以来的爱的支柱,又唤醒了男主沦亡心的触发事件,然后心真死了。可见,缺爱的心,手术也救不活。有人会说,如果男主一开始发现女儿从别人房间出来,去弄清楚事情真相,跟女儿妻子都说说,就不会有这么多想法了,男主这是自己把自己纠结死了。要是平时妻子女儿愿意跟男主交流,这时候交流也就很平常,没这么难了,另外也就是因为平时的事情都是男主一人去思考去承担,才会这样思考很多。这篇故事用象征的手法,其实写实,现实中很多这样的,平时劳累就算了,回到家还面对冷眼,冷完眼还没家庭地位,太不好受了。人心很脆弱,用爱浇灌才能存活,家庭中更该如此,拥有爱为支柱,能让男主取得如此多的成就,失去爱,也让男主死去。另外,接受爱的人,除了接受爱所带来的物质好处,也麻烦接受一下对方的心。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极其细腻的心理描写。
  •     看茨威格的小说,真有一种走进人内心深处的感觉!他的小说情节其实都不会太复杂或太丰富,厉害的是他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或者反映,写的入木三分!
  •     为了给一颗心以致命的打击,命运并不总是需要积聚力量,猛烈地扑上去。从微不足道的原因去促成毁灭,这才激起生性乖张的命运的乐趣。
  •     日臻成熟的技巧与精神。敏感细致的心灵捕手。
  •     茨威格的语言有些拖沓,像干旱之地的空气,有厚重的堆砌之感。
  •     不要想太多 不要太主观
  •     关于一颗心的沦亡,并没有多大感受,倒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尤其是结尾,写得很美:他全身觳觫一怔:他觉得,仿佛一扇看不见的门突然打开了,股股穿堂冷风从另一个世界嗖嗖吹进他安静的屋子。他感受到一次死亡,感受到不朽的爱情:一时间他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
  •     每次看完茨威格的作品就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种能深入内心的文字,关于爱,不得不说,茨威格是我最喜欢的外国作家,作品是我最爱的作品,无论是第一次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还是时隔几个月看一颗心的沦亡……每一步作品都把我彻底拉到书中去,看完之后还恍惚自己还是在现实中。
  •     心的沦亡那部分写得非常精彩,好像是看得到的一个过程。老人心灵的苦痛更多是内心的自卑造成的罪业。是值得反复阅读体会的一篇作品
  •     讽刺内容显而易见。懦弱又固执的富翁 没有了心 孤苦又无奈的离去。充满心酸。
  •     自虐
  •     我想说人们为什么不能坦诚的表达自己。但是换做自己,我觉得又成了主人公,我宁可闭嘴最后沦亡,也不愿意再多说什么。
  •     非常细腻的描写
  •     自我毁灭就是无足轻重的外因将潜意识里的绝望激发后形成的桎梏。
  •     心理描写细致
  •     好看的部分很好看,其他部分很啰嗦
  •     老艺术家的苦口婆心
  •     仅1篇(100成就达成)
  •     #耽美界超大手##简直想打一百星#
  •     为了给一颗心以致命的打击,命运并不是总需要积蓄力量,猛烈的扑上去;从微不足道的原因去促成毁灭,这才激起生性乖张的命运的乐趣。。。如果自己给不了自己爱和尊重谁也没办法,
  •     爱死茨威格了… 一直很欣赏他的心理描写…
  •     除了飞来横祸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自己的缘由,老头站在当年他父亲站着的位置礼拜之时,却未曾想过这中间是否有着怎样的曲折。好的小说最后总能归结成性格决定命运这几个字。
  •     2016 8.15 强大的心理描写。
  •     “白大夫”推荐,便觉得好像就要当成心理类书籍看似的,让我感受的我想我感受到了。茨威格的内心和人性描写入微、入微!我特想把这书推荐给我妈= =!
  •     以米兰昆德拉的话来说,这本小说是非诗性的,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时间点的描写;从人物服饰和场景的叙述中能感觉到sm的味道,一个受虐狂的诞生记。
  •     觉得心灵在震颤。
  •     以前得抑郁症的时候的感受,在这看到,写得真的太好了.
  •     心理描写没得说,可貌似没有什么大的意义
  •     沦亡过后的死寂
  •     视觉感极强
  •     有点像高老头 但是要细腻很多啊
  •     短篇《一颗心的沦亡》
  •     我感受到一个奉献一生但却从未有过自我的孤独感。
  •     一个女人的一生是24个小时就可以决定的。
  •     凡事待到时机成熟就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在酝酿时机成熟的过程当中却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去反省。直至一发不可收拾。
  •     没有心的人就不会沦亡啦。
  •     茨威格 茨威格 茨威格 至今墙上还贴着他与妻子服毒自杀时的照片 他的文字总是在几秒内抓住我了
  •     性格决定命运吧,多多去理解身边最亲近人的感受
  •     正如一种疾病很少在它发作之前被人发觉一样,一个人的命运在它变得明显可见和已经成为事实之前也很少被察觉。在它从外部触及人们的灵魂之前,它早已一直在内部,从精神到血液中主宰一切了。人的自我认识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抗拒,而且多半是无济于事的。
  •     关于抑郁症的细致描述
  •     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中心,不是自私,而是活着的尊严。
  •     单篇。心理独白大师
  •     为了给一颗心以致命的打击,命运并不是总需要聚积力量,猛烈地扑上去;从微不足道的原因去促成毁灭,这才激起生性乖张的命运的乐趣。用人类模糊不清的语言,我们称这最初的、不足介意的行为为诱因,并且令人吃惊地把它那无足轻重的分量与经常是强烈的起持续作用的力量相比。正如一种疾病很少在它发作之前被人发觉一样,一个人的命运在它变得明显可见和已成为事实之前也很少被察觉。在它从外部触及人们的灵魂之前,它早已一直在内部,从精神到血液中主宰一切了。人的自我认识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抗拒,而且多半是无济于事的。
  •     至今没读完
  •     其實我本是因無數前車之鑑十分注意讓自己與此類書籍劃清界限的,然而作為一個文學的受虐狂,如何能不淪陷在一位太懂女人的‘心靈的捕手’筆下的世界。如同在那般世界裏死了一次、一次,到底有多少人,一遍遍、一遍遍重復著這樣的人生,心靈早已獻身、身體卻顫栗不前呢?
  •     写实
  •     叹服这文笔
  •     读的时候非常的难受
  •     难看
  •     他的一生都忽视自己的真实内心,只是在证明自己有价值。但在灵魂深处,他却早已对爱绝望,关上心门,享受自虐和被辜负的凄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