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幸福的时刻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300175690
作者:舒可文
页数:102页

章节摘录

存在就是被感知。    ——贝克莱    我们从感觉进入生命。    我们睁开眼睛看到光亮、房屋和亲人,我们竖起耳朵听到雷鸣、风动和呼唤,我们伸出双手触摸着与我们相遇的人和物,开始了我们的生命历程。    我们喜欢明亮的环境,喜欢温暖的怀抱,喜欢轻轻的摇动,我们用最简单的方式抵制令我们感觉不适的冰凉、嘈杂、黑暗、饥饿……    我们在感觉中生活着。    通过感觉,我们接触着外界,接触着自己。我们长大着,感觉的触角伸展着。感觉的触角伸展着,我们的生活范围扩大着。感觉的触角伸展到多大的领域,我们的世界就有多大。感觉的状态如何,是生活状态的说明。有了安适的感觉,我们的生活是安适的;有了不快的感觉,我们的生活是不快的。只要有了美好愉悦的感觉,我们就有了美好的生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美学(Aesthetics,原意是感性学,也许更准确),专门研究在感觉中体现的意义和价值,这意义和价值可助我们增强感觉的能力;艺术是美学中最重要的话题,因为艺术可助我们扩大感觉的领域。    人类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知识和财富,为何还要拥有艺术和情感?因为感觉是生命的最基本的形式和标志,一个没有知识的婴儿是具有生命的人,一个没有财富的穷人是具有生命的人,但没有了感觉的人是什么呢?是植物人。说他是植物更干脆。感觉是不可替代的,无论用什么来替代感觉,都意味着生命的终止。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姑娘被汽车撞成了重残,律师要求肇事者付出巨额赔偿,肇事一方认为赔偿过重,律师反问:你认为钱能衡量健康的生命吗?你愿意和这姑娘换一换吗?对方无言。试想,假如用人类对全部景物的全部文字描述来换你那双观物有限的眼睛,你还能“看”到哪怕是有限的景物吗?假如有一个上帝,能向某个人启示关于母爱的伟大品格,但要把他的母亲带进天堂,他能以为他沐浴着母爱吗?没人会这么傻!    感觉是我们真正拥有生活、拥有世界的方式。    无论什么,都是通过感觉被我们所拥有。    一个人也许在所有权上占有了一幅名画,但假如他对画面的精妙一无所感,那么,他就没有拥有画家所提供的这部分世界。一个人可以占有一个牧场,假如他只是从中取食,而对牧场毫无感觉,就没有拥有牧场的风景。占有不意味着拥有,占有是生活的额外欲望。    在感觉中,我们追求的价值是感动。    感觉指导着我们去寻觅能使我们为之所动的事物,感觉也指导着我们躲避能对我们构成危害的事物。    令我们感动的,我们说它是美的,反之,我们说它是丑的。    2.我们迷恋美    为什么灵魂寻求关?    这是不可问也不可答的。    ——R.W.爱默生    说到美,你有你认为的美,我有我认为的美,他认为美的可能既不同于我的,也不同于你的。有人说美是对称,有人说美是和谐;有人以自然为美,有人以智慧为美。关于美,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种说法,你和我似乎都可以凭经验和感觉说出我们以为美的事物,却又可能都说不清美是什么,或美表示什么。美,就感觉而言,从根本上是难以说清、难以形容的。    那么,为什么人们要琢磨美的问题?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在回答这样的疑问时说:  “这是一个瞎子的问题。”    我们尊重知识,因为不尊重知识就做不成事情,知识能使我们对社会、对自然进行调整,知识能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舒适,知识能使我们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东西,甚至人;我们培养善意,因为没有善意就没有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善意使我们尽可能地避免冲突,善意使我们减少人为的伤害,善意保障我们和谐相处;但我们追求美,却不是为了自己,是因为美本身令我们着迷,令我们愉悦。我们只有在感觉美的时候,才显得不那么势利,不那么狭隘,才显得自信、自足。    有的人可能愚昧,没有掌握知识,所以会做错事,结果一事无成;有的人可能心灵受损,因而没有了善意,所以会做坏事,结果损人又害己。但是,每个人都爱美,不论有意无意,眼睛和耳朵总是追逐着令人产生感动的事物,不论感动是强是弱,不论感悟是深是浅,心灵总是迷恋着这样的时刻,渴望着这时刻的出现。当面对某些美的事物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自然而然地为它所吸引,为它所诱惑,它集中我们的种种冲动,使我们暂时停留于这一个焦点上,而忘记其他。在这个时刻,哪怕只有一瞬间,伟大的和平降临于心,深深的敬意油然生成。这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我们称之为美感。    我们迷恋美,这是事实。诗歌、音乐、绘画等都能扩大产生美感的范围,都能制造产生美感的机会,而这些艺术几乎与整个人类历史相伴随,这就是这种人类兴趣的最明显的记录。    人类似乎不满足于自然事物和现有世界给我们带来的美感,有了如此广大丰富的物质世界,还要尽心竭力地创造一个艺术世界,使人们尽可能多地拥有产生美感的机会。其实,自然事物是无尽的,我们在与之交往中获得美感的机会也是无尽的,何需在汪洋之中再添上一滴水呢?并且,与自然相比,艺术有时是做作的、无力的。    P2-9

内容概要

舒可文,艺术批评家,曾任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政治系副教授,现任《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著有《城里——关于城市梦想的叙述》、《相信艺术家还是相信艺术》等。

书籍目录

1感觉
2我们迷恋美
3首先是感官的爱好
4但感官是平庸的
5心灵给感觉注入灵性
6一个事物两种真实
7海水呢?
8事物和心灵是平等的
9事物给心灵礼物
10请孩子指路
11艺术家诞生了
12起源是失传的故事
13“表现”,这个词很糟
14树冠不反映树根
15像一个创世者
16从永恒的角度
17但重复是无效的
18做艺术家不易
19诗意地与事物相处
20以……为例
21万物是人的尺度
22美,许诺幸福

编辑推荐

哲学就是爱智慧!    这是一本自称为“愚蠢的哲学家”写给聪明的孩子看的哲学书。《美是幸福的时刻》由舒可文所著,作者以简单的文字,用一个个小故事、小问题,让那些历史上最爱思考的心灵和孩子们一起探究、追问、碰撞,踏上爱智慧的旅途。其中有思想方法的点拨,更有人生态度的铺垫;有灵犀点通时的拈花微笑,更有满怀赤子之心对人生问题的严肃思考。    这是一本写给那些好奇、求真的大小朋友们的哲学入门书。

作者简介

当我们为一种美而屏住呼吸,或尖叫、或落泪的时刻,那打动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在万物表面呈现给我们的样子之外,是否还存在着另外一种真实?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什么是艺术家?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离不开艺术的滋养?这本小书带给你的不单是美学的知识和常识,还有美的享受。从作者心泉泊泊流溢的文字 清新、蕴藉、隽永,带领你认识美、领略美、咏叹美,并在感受到美的那一刻体验到幸福!


 美是幸福的时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美是幸福的时刻》是这套“愚蠢的哲学家”给孩子编写的哲学启蒙书之一。写给孩子的哲学书?孩子就会懂哲学吗?哦,看过后,才知道,原来作者舒可文是著名艺术批评家,曾任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政治系副教授,原来书中写的是帮助孩子来认识这个世界,来解答孩子们的为什么。那什么是哲学呢?原来哲学来自对世界止不住的惊奇,那惊奇后的问题,常常会让我们大人觉得头疼,因为那些在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就是如此的事情,对于孩子们却是不一样的,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美是幸福的时刻》一共分了22小节,分别从感觉、我们迷恋美、首先是感官的爱好、但感官是平庸的、心灵给感觉注入灵性、一个事物两种真实、海水呢?、事物和心灵是平等的、事物给心灵礼物、请孩子指路、艺术家诞生了、起源是失传的故事、“表现”这个词很糟、树冠不反映树根、像一个创世者、从永恒的角度、但重复是无效的、做艺术家不易、诗意地与事物相处、以……为例、万物是人的尺度和美,许诺幸福,从这些来解答问题。与其说是来解释答复孩子问题,倒不如说是让我们大人从最简单最单纯的方面来想问题。其实我看到第一节,就觉得好有趣—感觉,那什么是感觉?“我们从感觉进入生命。我们睁开眼睛看到光亮、房屋和亲人,我们竖起耳朵听到雷鸣、风动和呼唤,我们伸出双手触摸着与我们相遇的人和物,开始了我们的生命历程。”作者没有长篇大论,而是通知最简单的话语,让我们知道什么是感觉,配上可爱的插图,简单几笔,可爱的粗线条人物来诠释着我们觉得复杂的、但却是生活中的哲学。“我们在感觉中生活着。通过感觉,我们接触着外界,接触着自己。我们长大着,感觉的触角伸展着。感觉的触角伸展着,我们的生活范围扩大着。感觉的触角伸展到多大的领域,我们的世界就有多大。感觉的状态如何,是生活状态的说明。”就是这样我们从出生,就开始了,感觉这个世界,通过眼睛看,明亮与黑暗,从一米,二米,三米,慢慢地看得更远。从吮手指,通过大脑控制,来操作这个动作,来感知这个身体,通过手的触摸,感知硬软,温暖与冰凉。从感知屋内,到室外,伴随着长大,我们可探视的世界越大,我们感觉的越多,就这样一点一点,从点到面来了解这个世界。作者也许说的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每个人成长必经的路的过程,但是往往越长越大,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的能力越差,往往伴随着“使用性”“表现性”“功能性”等等这些因素来判断美,而真正的美,却被我们所忽视。往往我们所说孩子是可爱,单纯,是因为他们看世界,看问题的角度,眼光与我们大人不同,所以当他们觉得快乐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得这有什么,不如多做几道题,考个名校,而作家长的往往忽略孩子童年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是高档玩具,不是名牌衣服,而是肯抽出时间陪他们玩陪他们一同成长的爸爸妈妈。其实往往一个话题引出,就会让人想很多,看过这本书后,我自己也在反思,自己做的不够好,往往是有想法,却不付之行动,只停留在大脑里。在孩子邀请自己陪同的时候,却往往以各种借口推辞,忙完这个再陪,忙完那个再陪孩子,往往是孩子自己在玩,自言自语扮演着种角色。其实往往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却是最幸福最美的时刻。通过孩子对世界的认识,让我们大人摆脱我们那带有功利的有色眼镜来看世界。“所有的事物和活动都是可用的工具,都是达到下一个目标的手段,我们就永远处于巴望状态,巴望着下一个,再下一个,再再下一个目标,就永远找不到一种能让我们安心的事物和地方,永远没有片刻的满足和安心。这是一个不幸的人生。”点到重心上,也应该让我们所有的大人都看一看,不要永远望着一个一个的目标,要看到我们眼前的美,眼前的幸福。
  •     一本解释因特网是如何连接了全世界,或者教小朋友怎样用泥巴搭房子的书肯定比这本书好写得多。我钦佩作者挑战这一命题的勇气,因为用一百页的篇幅(这里面还有近一半的漫画内容)和最浅白的语言去解释“什么是美”,对写作者而言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冒险行为。你不能写得太个人,虽然那样可能会更好看些。印象中这种“写给孩子的启蒙书”意味着作者已经是领域内大牛,而且你已经足够老,老到可以给孙辈或者重孙辈们讲故事的年纪——年老有种好处,再尖酸刻薄的人终有一天也会变得慈眉善目,这会让他们显得更有亲和力一些。你也知道,孩子们很讲究这个,在听众席上他们的耐心只会比成人更少。作者在第三页用一个稍显刻薄的玩笑证明她还没那么老。“但没有了感觉的人是什么呢?是植物人。说他是植物更干脆。”在孩子们眼里植物们未必没感觉。实际上这种身为人类的优越感和理所当然,正是书中多处谈及成人世界的狭隘之一种。我能感觉到作者在努力调整她的声调、口吻、姿态,试图抓住她所设想的那群瞪着扑闪扑闪大眼睛的少年们的注意力。我觉得这种自觉已属难能可贵,只是到全书结束这种艰辛的调整尚未完成。这令人猜想作者的经历中似乎缺少亲子交流这堂课。不过换个角度看,以一个成年人的视角来读这本书,这一切都显得可以理解。也许作者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故事讲述者,但对一个对美有所感知,又不能道出美之所以为美的普通读者(比如我)而言,这本书算是一本差强人意的开胃菜。所以我认为封面上”给孩子编写的哲学启蒙书“不如改成”给孩子他爸的哲学启蒙书“,它更像是带成人回归童年认知的一次美学之旅,虽然啰嗦了点。本书的遣词造句上显示作者或许有些学院背景的那种刻意追求严谨而显得冗长的学者腔调。比如:一个人也许在所有权上占有了一幅名画。而有些论断又失之于想当然:我们培养善意,因为没有善意就没有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我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句子,因为这是搜肠刮肚灵感全无又功课做得不够的产物。它们听起来就像辩论会上没话找话而漏洞百出的辩词,这要求读者以一种观看脱口秀的心态去阅读这本书,不要回看,不要琢磨,扫过就好。总体而言,这是一本诚意可嘉却力有不逮,适合快速读完的休闲小书。全书中不乏很多亮点,我都划出来了。比如:我感悟到的比我看到的多得多(萨特);又如:音乐根本不表现任何东西,不管是一种情感、精神状态、心理情绪、自然现象……表现绝不是音乐存在的目的(斯特拉文斯基)。类似的还有很多,虽然这些振聋发聩的话都是引语,但还是值得记到小本本上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喜欢舒可文的文字,细腻温婉,买给孩子,让他喜爱艺术,喜爱真正美的东西。!
  •     文笔应该还不够吸引小孩吧。适合大一点的小孩?漫画不是赵老师画的吗?比较不容易讲清楚的东西。还可以。
  •     是看到电视上介绍才买的,很适合小学五六年级或初中生看,当然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     葆有一颗孩子的心灵,是决定我们能否欣赏美和感受幸福的关键。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