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画传

出版社:山东友谊书社
出版日期:2005-5
ISBN:9787806429303
作者:张友坤
页数:330页

内容概要

张友坤,1938年4月8日生于河南洛阳白营村。1964年8月毕业于郑州大学政治系。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兼任张学良暨东北军研究会副会长。主要学术专著与论文有:《张良年谱》(上、下卷,120万字,与钱进合著,社科文献出版社1996年出版)

书籍目录

第1章 先祖逃荒闯关东“六子”乱世车上生 一 祖籍·身世 二 墓地“龙脉” 三 “小六子” 四 资聪顽童第2章 恩师启蒙少帅心 四弟学思将军魂 一 二张师生缘 伯苓点明灯 二 张氏史弟好 学良重学思第3章 一夫当关二妻随 冰雪爱情日月垂 一 结发凤至 二 终身赵四第4章 从军露角敢易帜 调停大战忆伤痕 一 为学医“误”入军途 二 真奉战争露头角 三 首战告败欲报仇 四 张作霖大骂小六子 五 息争御侮 六 东北易帜 七 奥运情结 八 入关息战 九 伤痕苦忆第5章 兵谏长安黑心乾坤 身陷囹圄终不悔 一 兵谏挽狂澜 二 被扣无怨悔第6章 迁徒两岸岁月幽 安居异邦思乡愁 一 迁徒幽居 二 两岸庆华诞 三 他乡自由身 四 乡情思绪第7章 墨宝兰花冶性情 心醉国粹京戏迷 一 墨宝刚劲秀 二 将军兰花缘 三 尚国粹 迷京戏第8章 师生将帅重会晤 张吕学良连正操第9章 南开门徒领风骚 学良恩来芳万古第10章 寿比南山百春度 星陨长河千秋憾附录 世纪之星 光耀千秋——张学良年表后记

作者简介

张学良,这个显赫一时,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以西安事变为界,前半生重在传奇;而后半生则从绚烂中归于平淡,而且甘于平淡,这是人性中的非凡。    本书中的多幅珍贵历史照片均第一次公布,你会在书中详尽的了解到一位传奇人物的生前身后。

图书封面


 张学良画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张学良,字汉卿,生于1901年6月3日(光绪27年农历四月十七),“东北王”张作霖之子。出生在一家人逃往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詹家窝堡屯的马车上,此地为张学良的养育地。张学良兄弟姐妹众多,张作霖正夫人赵氏,二夫人卢氏,共6房夫人,14个子女,8男6女。张学良为正夫人赵氏的长子,姐姐冠英,弟弟学铭。他11岁丧母,28岁丧父。弟弟张学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为张作霖的四夫人许氏所生。1933年秘密加入共产党,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文革中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年仅54岁。1951年曾被周恩来夫妇接见。少年张学良听了张伯苓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的演讲《中国之希望》后,与该青年会和张伯苓有了来往,尊张伯苓为其启蒙老师,受其一生影响深远。张伯苓时任南开大学第一任校长。1916年,张学良加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1916年与年长三岁的富家女儿于凤至结婚,嫁妆是分别在沈阳和锦州的两处银行,九•一八事变前这些财产都很兴旺。于凤至知书达理、淑慧贤德。他们育有三子一女,长女张闾瑛、长子张闾珣、次子张闾玗、三子张闾琪。儿子的名字取自《诗经•尔雅》:“东方之美者有医巫闾山(地处家乡辽西,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之珣、玗、琪焉”。 于凤至豁达大度,极有修养。赵一荻生子后把她接住家中,住赵四小姐楼,以姐妹相称,相处良好。张学良幽居期间,于、赵先是轮流陪护,后又同时陪护,直到1940年于凤至劳累过度患乳腺癌赴美就医,至1961年终未能与张学良会面,1990年在美国病故,享年92岁。墓碑上刻有当年张学良写给她的小诗“平生无憾事,唯一好女人!”1926年前后,张学良在天津的社交场合认识赵一荻并很快成为朋友,其时赵一荻才十五六岁。赵一荻是英文名Edith的译音,又名赵绮霞,1912年生于香港,女儿中排行第四,人称赵四小姐。1928年,张学良28岁,已婚多年并育有子女,赵一荻年仅17岁,以秘书身份与张学良私定终身,此后没有名分终生跟随张学良,直至1964年与张学良正式结婚,婚后又陪伴张学良共度三十余载。1930年,与张学良生有一子张闾琳,为美国著名的航空专家,张闾琳的夫人是陈济棠的侄女陈淑贞,育有两个儿子居信、居仰。1940年于凤至赴美就医后赵一荻将年仅10岁的小闾琳送往美国请朋友抚养,只身前往陪伴幽禁的张学良长达数十载,与世隔绝、历尽艰辛。于2000年6月22日病逝于夏威夷,享年88岁。一年后,张学良仙逝,他们一起合葬于夏威夷。张赵之恋堪称冰雪爱情,天地可鉴。1928年6月4日晨,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沈阳附近的皇姑屯,时年54岁。此前张作霖在东北的势力日益扩大,并且扩展到中原,控制了北洋政府,成为北洋军阀政府的末代元首。因为不愿充当日本侵略中国的工具而被日本列为侵略中国的障碍,惹恼了日本侵略者。父亲亡日正好是他的生日农历四月十七,因此列为忌日,张学良从不在这一天过生日。国恨家仇在张学良心中深深埋下了反日爱国的种子。父亲死后张学良子承父业,于1928年7月2日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保安总司令。张学良19岁当团长,20岁任少将旅长,25岁任中将师长,28岁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30岁荣升中华民国陆海空副司令,34岁被受陆军一级上将,南征北战,无愧“少帅”称号。1928年,张伯苓为教育国民认识日本对东北的侵略,成立南开东北研究会,聘张学良为该会名誉董事。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毅然宣布东三省易帜,服从国民政府,首次帮助蒋介石完成了国家的“和平统一”,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东北军诞生)。停战议和后,张学良励精图治进行东北建设,大力发展工业、铁路、海港、教育、体育等事业,曾用私有财产扩建东北大学,曾任东北大学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理事会主席。1993年3月8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北大学复校。新的东北大学校名,由张学良题写。1930年 9月18日,张学良发出和平通电,率军入关。阎、冯集团土崩瓦解,这是张学良继东北易帜之后,又一次助蒋统一,巩固了蒋家政权。因此于10月9日就任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年仅30岁。此次张学良率兵入关,助蒋统一,结束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军阀混战,减轻人民所受战争之苦,具有进步意义,然后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蒋介石可以集中兵力,对中央苏区的红军进行旷日持久的“围剿”;造成东北国防空虚,给侵略成性的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提供了一定方便,这是张学良始料未及的。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大病初愈,判断失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痛失东北,继而热河失守,张学良难辞其咎,背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这一“历史伤痕”成为他一辈子无法释然的“痛苦记忆”。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蒋介石继续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集中兵力“围剿”坚持北上抗日的中国工农红军。1930.12至1933.9,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五次围剿。1935.9,蒋介石调东北军到西北剿共,成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任命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10月,中共工农红军胜利会师陕北。12月9日,在北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学生爱国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性的抗日浪潮。1933年4月至1934年1月,张学良辞职被迫下野出洋,由于凤至、赵四陪同考察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等国军事,国内形势江河日下,蒋介石继续对外妥协,对内“剿共”,1933年5月31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将察北、冀东大片国土送给日本控制,使华北门户大开,给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方便,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3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时还不包括蒋介石)1936.12.4,蒋介石再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进攻红军。12月12日,张、杨实行兵谏,武力扣留蒋介石,迫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著名的历史事件“西安事变”。事变当日,张、杨提出八项抗日救国主张,并电邀中共代表(有周恩来)共商大计。其实在事变之前,张学良、杨虎城已与中共进行了多次会谈,对“兵谏“做了周密安排。事变之后12月14日,张学良在西安电台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取消“西北剿共”,组织“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张学良任主任委员。12.25,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拥蒋抗日,张学良不顾杨虎城和部属的劝阻也未告知周恩来,毅然决然送蒋返宁,负荆请罪。可是一到南京,即被背信弃义的蒋介石秘密幽禁长达54年之久,直到1990才重获自由。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了中国全面抗战。“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出洋考察,1937.10.29,不顾个人安危,拒绝亲友劝阻,毅然回国,准备参加抗战,但一踏上国土就被国民党特务跟踪,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9.6,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戴公祠。张学良对他在东三省新办陆军讲武堂的战术教官郭松龄有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1925年12月郭松龄倒戈反奉失败被杀,张学良十分心痛。此事对张学良刺激很大,1929年张学良枪杀杨宇霆、常荫槐与此有关。54年幽禁岁月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不断进攻和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国土接连丧失,使张学良先后由南京宋子文公馆、孔详熙公馆,辗转迁徙奉化雪窦寺、黄山温泉、江西萍乡、湖南郴州苏仙岭、湖南浣陵凤凰山、贵州修文阳明洞、黔灵山麒麟洞、开阳刘育乡、息烽、贵州桐梓天门洞,重庆戴公祠,台湾新竹温泉等,直至蒋氏父子相继去世后的1990.6.1,才重获自由。1990.6.1,台湾各界为幽居54年的张学良公开祝寿。1995年,张学良与赵一荻定居美国夏威夷。张学良的老乡、学生和爱将吕正操,是电影《平原游击队》中主角李向阳的原型。西安事变期间,吕正操就住在中共代表团楼下,负责接待和警卫。张学良和吕正操最后一次见面是1936.12.25,从此师生天各一方,失去联系,直至“文革”结束后才恢复通信联系。直至1991年张学良与赵一荻赴美探亲时,原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指派吕正操飞往大洋彼岸,直接和张将军保持联系。两人在相隔半个多世纪后,终在异国相聚。1983年3月,邓颖超当选全国政协主席时,吕正操出任副主席。张学良与周恩相识于1936.4.9日的延安会谈,见面时,张学良对周恩来说:我和你同师,同为南开人。日后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50年代周恩来曾竭力营救他,并曾传话给蒋介石,要他不要杀张学良,“否则大家将来也不好见面”。1975年周恩来身患癌症病情危急之时,还不忘身在台湾的张学良,写下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查清具体情况,想办法给与帮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张学良生于东北黑土地,具备东北人豪爽、重情义的性格特点,他和郭松龄、吕正操、周恩来、甚至他的日本顾问、“满洲建国之父”本庄繁之间都建立了很好的个人友谊。他擅自决定送蒋回宁也受此性格驱使。甚至日后他对李登辉的感恩戴德以至一再顾虑因此失掉了最后重回故土的机会,不能不说是终生的遗憾。2001.10.15,百岁老人张学良仙逝于美国夏威夷,和赵一荻的墓地,坐落于夏威夷神殿谷陵园内(Walley of The Temples Memorial Park, Windward Mortuary)总结张学良为何高寿,以下几点功不可没:绿色的幽居环境(他比蒋介石多活了25年多,这是蒋介石软禁他时未曾想到的)、宽广的胸怀、美满幸福的家庭、良好的健身习惯以及修身养性的爱好(读书、写字、养兰花、听京剧)。此外,这首诗 “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凉风秋有月;不把闲事挂心头,本是人生好季节。”中的“不把闲事挂心头”更好地总结了他的长寿之道。作者的这首小诗非常精炼的概括了张学良的一生。先祖逃荒闯关东 六子乱世车上生 恩师启蒙少帅心 四弟学思将军魂 一夫当关二妻随 冰雪爱情日月垂 从军露角敢易帜 调停大战忆伤痕 兵谏长安转乾坤 身陷囹圄终不悔迁徙两岸岁月幽 安居异邦思乡愁墨宝兰花冶性情 心醉国粹京戏迷师生将帅重会晤 张吕学良连正操南开门徒领风骚 学良恩来芳万古寿比南山百春度 星陨长河千秋憾写于2011年4月26日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很难评论这个人到底是对中国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到底西安事变是对是错。。。无人能知 只是这个人 当年 他曾经主宰了中国的历史 所以他是一个传奇人物
  •       张学良,字汉卿,生于1901年6月3日(光绪27年农历四月十七),“东北王”张作霖之子。出生在一家人逃往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詹家窝堡屯的马车上,此地为张学良的养育地。
      
      张学良兄弟姐妹众多,张作霖正夫人赵氏,二夫人卢氏,共6房夫人,14个子女,8男6女。张学良为正夫人赵氏的长子,姐姐冠英,弟弟学铭。他11岁丧母,28岁丧父。
      
      弟弟张学思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为张作霖的四夫人许氏所生。1933年秘密加入共产党,解放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文革中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年仅54岁。1951年曾被周恩来夫妇接见。
      
      少年张学良听了张伯苓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的演讲《中国之希望》后,与该青年会和张伯苓有了来往,尊张伯苓为其启蒙老师,受其一生影响深远。张伯苓时任南开大学第一任校长。1916年,张学良加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
      
      1916年与年长三岁的富家女儿于凤至结婚,嫁妆是分别在沈阳和锦州的两处银行,九•一八事变前这些财产都很兴旺。于凤至知书达理、淑慧贤德。他们育有三子一女,长女张闾瑛、长子张闾珣、次子张闾玗、三子张闾琪。儿子的名字取自《诗经•尔雅》:“东方之美者有医巫闾山(地处家乡辽西,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之珣、玗、琪焉”。 于凤至豁达大度,极有修养。赵一荻生子后把她接住家中,住赵四小姐楼,以姐妹相称,相处良好。张学良幽居期间,于、赵先是轮流陪护,后又同时陪护,直到1940年于凤至劳累过度患乳腺癌赴美就医,至1961年终未能与张学良会面,1990年在美国病故,享年92岁。墓碑上刻有当年张学良写给她的小诗“平生无憾事,唯一好女人!”
      
      1926年前后,张学良在天津的社交场合认识赵一荻并很快成为朋友,其时赵一荻才十五六岁。赵一荻是英文名Edith的译音,又名赵绮霞,1912年生于香港,女儿中排行第四,人称赵四小姐。1928年,张学良28岁,已婚多年并育有子女,赵一荻年仅17岁,以秘书身份与张学良私定终身,此后没有名分终生跟随张学良,直至1964年与张学良正式结婚,婚后又陪伴张学良共度三十余载。1930年,与张学良生有一子张闾琳,为美国著名的航空专家,张闾琳的夫人是陈济棠的侄女陈淑贞,育有两个儿子居信、居仰。1940年于凤至赴美就医后赵一荻将年仅10岁的小闾琳送往美国请朋友抚养,只身前往陪伴幽禁的张学良长达数十载,与世隔绝、历尽艰辛。于2000年6月22日病逝于夏威夷,享年88岁。一年后,张学良仙逝,他们一起合葬于夏威夷。张赵之恋堪称冰雪爱情,天地可鉴。
      
      1928年6月4日晨,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沈阳附近的皇姑屯,时年54岁。此前张作霖在东北的势力日益扩大,并且扩展到中原,控制了北洋政府,成为北洋军阀政府的末代元首。因为不愿充当日本侵略中国的工具而被日本列为侵略中国的障碍,惹恼了日本侵略者。父亲亡日正好是他的生日农历四月十七,因此列为忌日,张学良从不在这一天过生日。国恨家仇在张学良心中深深埋下了反日爱国的种子。
      
      父亲死后张学良子承父业,于1928年7月2日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保安总司令。张学良19岁当团长,20岁任少将旅长,25岁任中将师长,28岁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30岁荣升中华民国陆海空副司令,34岁被受陆军一级上将,南征北战,无愧“少帅”称号。
      
      1928年,张伯苓为教育国民认识日本对东北的侵略,成立南开东北研究会,聘张学良为该会名誉董事。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毅然宣布东三省易帜,服从国民政府,首次帮助蒋介石完成了国家的“和平统一”,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东北军诞生)。停战议和后,张学良励精图治进行东北建设,大力发展工业、铁路、海港、教育、体育等事业,曾用私有财产扩建东北大学,曾任东北大学校长、哈尔滨工业大学理事会主席。1993年3月8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东北大学复校。新的东北大学校名,由张学良题写。
      
      1930年 9月18日,张学良发出和平通电,率军入关。阎、冯集团土崩瓦解,这是张学良继东北易帜之后,又一次助蒋统一,巩固了蒋家政权。因此于10月9日就任全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年仅30岁。此次张学良率兵入关,助蒋统一,结束了长达半年之久的军阀混战,减轻人民所受战争之苦,具有进步意义,然后更为严重的后果是:蒋介石可以集中兵力,对中央苏区的红军进行旷日持久的“围剿”;造成东北国防空虚,给侵略成性的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提供了一定方便,这是张学良始料未及的。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大病初愈,判断失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痛失东北,继而热河失守,张学良难辞其咎,背着“不抵抗将军”的骂名,这一“历史伤痕”成为他一辈子无法释然的“痛苦记忆”。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蒋介石继续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决策,集中兵力“围剿”坚持北上抗日的中国工农红军。1930.12至1933.9,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五次围剿。1935.9,蒋介石调东北军到西北剿共,成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任命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之职。10月,中共工农红军胜利会师陕北。12月9日,在北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学生爱国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性的抗日浪潮。
      
      1933年4月至1934年1月,张学良辞职被迫下野出洋,由于凤至、赵四陪同考察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等国军事,国内形势江河日下,蒋介石继续对外妥协,对内“剿共”,1933年5月31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将察北、冀东大片国土送给日本控制,使华北门户大开,给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方便,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3年1月3日,山海关失守。
      
      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时还不包括蒋介石)
      
      1936.12.4,蒋介石再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率部进攻红军。12月12日,张、杨实行兵谏,武力扣留蒋介石,迫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著名的历史事件“西安事变”。事变当日,张、杨提出八项抗日救国主张,并电邀中共代表(有周恩来)共商大计。其实在事变之前,张学良、杨虎城已与中共进行了多次会谈,对“兵谏“做了周密安排。事变之后12月14日,张学良在西安电台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取消“西北剿共”,组织“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张学良任主任委员。
      
      12.25,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拥蒋抗日,张学良不顾杨虎城和部属的劝阻也未告知周恩来,毅然决然送蒋返宁,负荆请罪。可是一到南京,即被背信弃义的蒋介石秘密幽禁长达54年之久,直到1990才重获自由。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了中国全面抗战。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出洋考察,1937.10.29,不顾个人安危,拒绝亲友劝阻,毅然回国,准备参加抗战,但一踏上国土就被国民党特务跟踪,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9.6,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戴公祠。
      
      张学良对他在东三省新办陆军讲武堂的战术教官郭松龄有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1925年12月郭松龄倒戈反奉失败被杀,张学良十分心痛。此事对张学良刺激很大,1929年张学良枪杀杨宇霆、常荫槐与此有关。
      
      54年幽禁岁月中,由于日本侵略者的不断进攻和国民党军队的节节败退,国土接连丧失,使张学良先后由南京宋子文公馆、孔详熙公馆,辗转迁徙奉化雪窦寺、黄山温泉、江西萍乡、湖南郴州苏仙岭、湖南浣陵凤凰山、贵州修文阳明洞、黔灵山麒麟洞、开阳刘育乡、息烽、贵州桐梓天门洞,重庆戴公祠,台湾新竹温泉等,直至蒋氏父子相继去世后的1990.6.1,才重获自由。1990.6.1,台湾各界为幽居54年的张学良公开祝寿。1995年,张学良与赵一荻定居美国夏威夷。
      
      张学良的老乡、学生和爱将吕正操,是电影《平原游击队》中主角李向阳的原型。西安事变期间,吕正操就住在中共代表团楼下,负责接待和警卫。张学良和吕正操最后一次见面是1936.12.25,从此师生天各一方,失去联系,直至“文革”结束后才恢复通信联系。直至1991年张学良与赵一荻赴美探亲时,原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指派吕正操飞往大洋彼岸,直接和张将军保持联系。两人在相隔半个多世纪后,终在异国相聚。1983年3月,邓颖超当选全国政协主席时,吕正操出任副主席。
      
      张学良与周恩相识于1936.4.9日的延安会谈,见面时,张学良对周恩来说:我和你同师,同为南开人。日后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50年代周恩来曾竭力营救他,并曾传话给蒋介石,要他不要杀张学良,“否则大家将来也不好见面”。1975年周恩来身患癌症病情危急之时,还不忘身在台湾的张学良,写下批示,要求有关部门查清具体情况,想办法给与帮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张学良生于东北黑土地,具备东北人豪爽、重情义的性格特点,他和郭松龄、吕正操、周恩来、甚至他的日本顾问、“满洲建国之父”本庄繁之间都建立了很好的个人友谊。他擅自决定送蒋回宁也受此性格驱使。甚至日后他对李登辉的感恩戴德以至一再顾虑因此失掉了最后重回故土的机会,不能不说是终生的遗憾。
      
      2001.10.15,百岁老人张学良仙逝于美国夏威夷,和赵一荻的墓地,坐落于夏威夷神殿谷陵园内(Walley of The Temples Memorial Park, Windward Mortuary)
      
      总结张学良为何高寿,以下几点功不可没:绿色的幽居环境(他比蒋介石多活了25年多,这是蒋介石软禁他时未曾想到的)、宽广的胸怀、美满幸福的家庭、良好的健身习惯以及修身养性的爱好(读书、写字、养兰花、听京剧)。此外,这首诗 “春有百花冬有雪,夏有凉风秋有月;不把闲事挂心头,本是人生好季节。”中的“不把闲事挂心头”更好地总结了他的长寿之道。
      
      作者的这首小诗非常精炼的概括了张学良的一生。
      
      先祖逃荒闯关东 六子乱世车上生
      恩师启蒙少帅心 四弟学思将军魂
      一夫当关二妻随 冰雪爱情日月垂
      从军露角敢易帜 调停大战忆伤痕
      兵谏长安转乾坤 身陷囹圄终不悔
      迁徙两岸岁月幽 安居异邦思乡愁
      墨宝兰花冶性情 心醉国粹京戏迷
      师生将帅重会晤 张吕学良连正操
      南开门徒领风骚 学良恩来芳万古
      寿比南山百春度 星陨长河千秋憾
      
      写于2011年4月26日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eac4ab0100smmd.html
  •     作者自己的添油加醋和臆想成分有点多了
  •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在邮政书店见到的呢。。。
  •     到底怎么样子的。
  •     我把学校图书馆的这本书给弄丢了。。我郁闷。。。我收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