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的神话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3-04
ISBN:9787108016362
作者:(英)阿兰·斯威伍德
页数:188页

书籍目录

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代前言)
译者导论
引论
第一章大众社会理论
一、大众社会论述之起源
二、大众社会的极权主义是一种形式
三、大众社会是多元民主的一种形式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与文化
一、文化、技艺与生产:托洛斯的批评
二、霸权与整编理论
三、工人阶段的文化、资产附段的霸权、阶段支配与意识形态
第三章小说与无产阶级的文化
一、马克思主义与无产附级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与阶级:从乌会之众到组织有序的劳动者
三、工人阶段是资本体系的囚犯
四、改革主义与革 命
五、福利国爱、平等的意识形态与工人阶级的文化
六、无产阶级小说的神话
第四章总识形态与大众传播
一、资产附级的国家与意识形态的支配
.二、合法性与“公共领域”的概念
三、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
四、资产阶段合法性的危机
第五章大众文化或是文化的民主化
一、社会形构与不同的文化位阶
二、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
三、现代文化的式微
四、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与文化
第六章文化与集体原则
推荐书目
中英对照人名、术语一览表
英中对照人名、术语一览表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以法兰克福学派、托洛斯基主义的教条论者与文化多元论(cultural pluralism)者的文化观为批判对象,剖析了他们各不相同(乃至相反)但都“饱含反民主质素”的大众文化理论的神话,提出了他自己的文化观,即“文化是一种实践,是以意识、行动与特定的价值观作为基础,以寻求改变世界的一种手段”。从而部分实现了他写作本书的两大动机:试图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有关阶级支配的种种问题;在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赓续过程中,国家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大众文化的神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Alan Swingewood 的《大众文化的神话》[The myth of mass culture] 是文化研究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在台湾早已出版,三联03年在大陆推出,译者仍是台湾著名传播学者冯建三先生。冯先生在台湾将该书译作《大众文化的迷思》。个人认为,将“Myth”一词译作“迷思”要比"神话"似乎更贴切,传神。作者首先对大众社会产生的历史做出了分析:19世纪后半叶,西欧资本主义快速工业化过程带动了社会,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诸般条件产生了大众社会。大众社会的特征是大规模的工厂组织模式、商品的生产,人口密集的城市,决策过程的集权化,高效率物理运输能力的交通系统,以投票权为象征的政治参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程提高了人口的识字率,同时使得人类的居住更加集中,这些为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流行创造了条件。作者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有关阶级支配的种种问题,关切在资本主义的赓续过程中,国家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作者引述艾略特的观点在大众社会之前,“家庭是传输文化的重要脐带”。而资本主义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极力推行自我与个人欲求的无限伸张,“未受规范的工业文明”破坏了传统文化的脐带——宗教与家庭的崩溃,传统的权威模式崩贵,规范荡然无存。文化的传承成为了国家工作。国家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化代理机构。资产阶级采取议会民主与市场经济,避开武力而通过民众的同意与共识支配社会,以此来取得统治的合法性。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传播与文化媒介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异常强大。形形色色的大众传媒专才,负责传送稳定社会秩序所需的各种价值观;他们提供最好的训练,灌输效率、粗俗、人格、梦想与浪漫之情。现代人的知觉,彻底被操纵,完全对于世界事务无所知悉;“力量强大的教育与娱乐机器,把每一个人胶合在一起,使得每一个人都进入麻木迷醉的状态,所有对此现象有所质疑的观念,全部被踢出门外。”各种利益集团通过电视、电影、广播报纸、互联网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政治力量通过媒体对内操控民意、对外传输自己的价值观。比如美国通过放松管制建立媒介巨鳄,将美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输送到海外。这其中的力量包括好莱坞电影、CNN24小时新闻,NBA的篮球比赛等等。而这种文化的力量似乎在当下社会其效率和杀伤力远远超过了军事打击,而且其药效力持久。比如超级女声就是美国的电视节目America idol--“自动输出”的结果,简单的短信投票选秀,反映的是民主和自由的观念。而这种传输在当代社会中,媒介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已经具有自觉性。这就有了America idol要起诉超级女声一说。经济利益集团通过媒体来推销产品,而这些产品有时候是大众并不需要的东西。我们看到现代社会人们以消费为时尚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科技,现代的文化依然成为各种娱乐工业的复合体,纯粹是作为人们的“被动消遣之用”。媒介在商业力量的驱使下,开始蛊惑大众追逐消费,制造各种媒介体验。而大众基本是无反抗地进入商业利益集团和媒介合谋的迷宫,忠诚地依照媒介的指示生活、工作、消费,失去了自我。各种符号被赋予特殊的含义,使用某一品牌的商品成为区隔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宝马成了地位的象征,lv成了身份的标征。而这些符号的意义是谁赋予的?广告和媒介功不可没!。。。。。本书提供的这种审视大众媒介、大众文化、大众社会的视角,对我们理解、认识当下的社会和环境具有良好的借鉴之功效。###豆友"游子"看我读过着本书,叫我写篇评论出来.说来惭愧,当时是05年的岁末.后众多事情缠身,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今天终于将论文搁置,花时间重新翻阅此书,写了这些文字.还望"游子"见谅:)###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书评写的很好
  •     历史的观点是一种有趣的角度。
  •     这本书原著时间是——1977年写的。
  •       Alan Swingewood 的《大众文化的神话》[The myth of mass culture] 是文化研究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在台湾早已出版,三联03年在大陆推出,译者仍是台湾著名传播学者冯建三先生。冯先生在台湾将该书译作《大众文化的迷思》。个人认为,将“Myth”一词译作“迷思”要比"神话"似乎更贴切,传神。
      
      作者首先对大众社会产生的历史做出了分析:19世纪后半叶,西欧资本主义快速工业化过程带动了社会,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诸般条件产生了大众社会。大众社会的特征是大规模的工厂组织模式、商品的生产,人口密集的城市,决策过程的集权化,高效率物理运输能力的交通系统,以投票权为象征的政治参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过程提高了人口的识字率,同时使得人类的居住更加集中,这些为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流行创造了条件。
      
      作者称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了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里,有关阶级支配的种种问题,关切在资本主义的赓续过程中,国家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作者引述艾略特的观点在大众社会之前,“家庭是传输文化的重要脐带”。而资本主义尤其是现代资本主义,极力推行自我与个人欲求的无限伸张,“未受规范的工业文明”破坏了传统文化的脐带——宗教与家庭的崩溃,传统的权威模式崩贵,规范荡然无存。文化的传承成为了国家工作。
      
      国家成为最重要的社会化代理机构。资产阶级采取议会民主与市场经济,避开武力而通过民众的同意与共识支配社会,以此来取得统治的合法性。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传播与文化媒介在整个社会中的作用异常强大。形形色色的大众传媒专才,负责传送稳定社会秩序所需的各种价值观;他们提供最好的训练,灌输效率、粗俗、人格、梦想与浪漫之情。现代人的知觉,彻底被操纵,完全对于世界事务无所知悉;“力量强大的教育与娱乐机器,把每一个人胶合在一起,使得每一个人都进入麻木迷醉的状态,所有对此现象有所质疑的观念,全部被踢出门外。”
      
      各种利益集团通过电视、电影、广播报纸、互联网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政治力量通过媒体对内操控民意、对外传输自己的价值观。比如美国通过放松管制建立媒介巨鳄,将美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输送到海外。这其中的力量包括好莱坞电影、CNN24小时新闻,NBA的篮球比赛等等。而这种文化的力量似乎在当下社会其效率和杀伤力远远超过了军事打击,而且其药效力持久。比如超级女声就是美国的电视节目America idol--“自动输出”的结果,简单的短信投票选秀,反映的是民主和自由的观念。而这种传输在当代社会中,媒介作为一个经济部门,已经具有自觉性。这就有了America idol要起诉超级女声一说。经济利益集团通过媒体来推销产品,而这些产品有时候是大众并不需要的东西。
      
      我们看到现代社会人们以消费为时尚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科技,现代的文化依然成为各种娱乐工业的复合体,纯粹是作为人们的“被动消遣之用”。媒介在商业力量的驱使下,开始蛊惑大众追逐消费,制造各种媒介体验。而大众基本是无反抗地进入商业利益集团和媒介合谋的迷宫,忠诚地依照媒介的指示生活、工作、消费,失去了自我。各种符号被赋予特殊的含义,使用某一品牌的商品成为区隔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宝马成了地位的象征,lv成了身份的标征。而这些符号的意义是谁赋予的?广告和媒介功不可没!。。。。。
      
      本书提供的这种审视大众媒介、大众文化、大众社会的视角,对我们理解、认识当下的社会和环境具有良好的借鉴之功效。
      ###豆友"游子"看我读过着本书,叫我写篇评论出来.说来惭愧,当时是05年的岁末.后众多事情缠身,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今天终于将论文搁置,花时间重新翻阅此书,写了这些文字.还望"游子"见谅:)###
      
      
  •     Excellent
  •     note.
  •     天书
  •     本书其实是对大众文化理论的一种批判。对三种理论趋向进行批评——法兰克福学派、斯大林主义、多元文化观,其中不仅对法兰克福学派消极的大众文化观进行批驳,并对斯大林主义、多元主义乐观文化观进行批驳。本书有新意的地方在于通过对英国小说文本的历史关照,发掘出工人阶级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而建构起对大众文化神话的反思和批判。值得一读。
  •     冯建三的翻译流畅,虽然难懂但不晦涩。文末:作为一种神话,大众文化合法化了资产阶级兼具民主与极权的支配状态;作为一种理论,大众文化是空洞而贫乏的,是充满了意识形态作用的,是让人鄙夷的。
  •     mass culture和popular culture在被翻译以后共用大众文化一词让我觉得异常苦恼,不知道LZ怎么看
  •     本科二年级时读毕。有意思的小册子。
  •     
  •     暂时不看这类书了
  •     结合产生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合法性危机的历史语境,追溯了乌合之众、大众文化、大众社会等偏见的来源。作者强调社会结构是高度复杂的,不是简单同质性的,个体不是消极被动的、逆来顺受的,被建构起来的大众文化或大众社会不是存在的实体,而是一种意识形态,维护资本主义运作。从认识论上,反对静态的、非辩证的、决定论的思维。
  •     图书馆看。
  •     作为一名坚定的Party拥护者和某种非专业的媒体从业者,此书看得简直出离愤怒加上各种憋屈。不知道有几个读者会跟我一样在那么偏题的地方突然就执念了……滚回去看郝夫曼和波德里亚都救不回来,诶,抑郁。
  •     “媒介在商业力量的驱使下,开始蛊惑大众追逐消费,制造各种媒介体验。而大众基本是无反抗地进入商业利益集团和媒介合谋的迷宫,忠诚地依照媒介的指示生活、工作、消费,失去了自我。各种符号被赋予特殊的含义,使用某一品牌的商品成为区隔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宝马成了地位的象征,lv成了身份的标征。而这些符号的意义是谁赋予的?广告和媒介功不可没!。。。。。 ”
    当今的大众又何尝不习惯这种被牵着步入新的社会形势呢?如果有人要说“不是的”,那必定有些乌合之众群起攻之,视之为异端。
  •     文化研究理论,是对法兰克福学派、教条论者及文化多元论者的批判。
  •     不知道是这本书本来就破碎,还是因为我读的方式太破碎,总之这书让人觉得很破碎……
  •     作者是法兰克福批判学派吧?
  •     呵呵,说来说去都是把大众当做没有意识的靶子,在大众媒介所射出的子弹中应声倒地。这样的思路其实反映了研究者的一种盲目自大或者对于大众实际的文化实践的无知。大众自有他反抗的策略,只是这些策略往往采取隐藏的形式,大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文化是个斗争和妥协的场所,没有谁能够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