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108050552
作者:万国报馆 编著
页数:339页

内容概要

万国报馆:为几位老报刊收集爱好者组成的研究小组,他们致力于收集西方老报刊,并针对历史事件挖掘当时西方媒体的报道内容,并进行比较研究。小组成员来自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均有媒体经验;观察角度多样,研究方向较为独特。

书籍目录

目录
序一 超越东亚 观察甲午/ 马勇 1
序二 百年甲午的新闻解读/ 童 兵 5
前言
一 东亚的火药桶:朝鲜
二 西方势力在东亚
三 洋务与维新
四 沉没的“高升”
五 黄海悲歌:不沉的“致远”
六 中国陆军的惨败
七 旅顺屠杀真相
八 威海卫的陷落
九 战争中的生与死
十 《马关条约》:中国之辱
十一 故国有所思
十二 媒体在战争中的作用
后记 西方的画报
致谢

作者简介

今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对于这场战争的反思随着更多的史料挖掘而日益深刻和全面。在甲午战争史料挖掘中,本书的两位作者选取的角度是:西方媒体对于甲午战争的关注和报道。
在报刊的收集过程中,有一个现象也引起了两位作者的注意和思考。在中国人看来,甲午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但翻看这些西方报道,却看不到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同情。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日本还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媒体战。
日本在进行战略包围时,秘密聘请了一个美国专家作为国家宣传战的总指挥,这个人就是美国《纽约论坛报》的记者豪斯。豪斯很熟悉西方媒体的运作方式,在他有计划的包装下,西方媒体对中国与日本分别代表着野蛮与文明的认识,形成了一种潮流与共识。比如纽约《先驱报》说,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 日本一旦失败,将令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这是当时世界最典型的看法。亚特兰大《先进报》说,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当时美国公众中有一种说法,把日本称为“东方美国佬”,觉得跟日本人很有认同感。而这些实际上是媒体包装出来的。
本书收集了1850-1895年,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十几种报刊近300个版面,在这些报刊中有日报,也有周刊,图文报道之外还有大量的述评,使得报道角度非常丰富。
此外,由于120年前,摄影术刚刚发明,印刷手段也是木板铜版多种印制手段并行,也还没有统一的通讯社报道模式,更个媒体采用的报道模式是编辑记者文字描述外许多报刊配备了现场素描编辑,通过现场素描再现场景,前线的文稿和画稿通过商船来传递。 这就使得本书的图片资料除相片外,还有大量的现场素描。这也是本书特色之一。
今天,在回头看120年前西方媒体对于东亚局势的观察,丰富了我们对于历史的思考角度。


 甲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此书印刷质量很好,纸张不错,陈述客观,就事论事。想不到在中国还有这么严肃而丰富的书,我当时看了都感动了。里面很委婉的揭露了日本的伪善——日本的这种伪善面目一直延续到今天,他们太阴险了。日本发动了侵略战争,还要扮演仁义,实际上是说一套做一套。而清朝目中无人,拒绝和外国人合作,战争中不让国际观察介入,结果成了日方显得比较有透明度。战争中,双方的士兵都很残忍,但是日本人恶意渲染中国的残暴,虽然他们残暴十倍。最恶心的就是日本假惺惺的医疗中国兵,礼送丁汝昌灵柩回陆地等。其实他们肢解的中国俘虏不知道多少,也大量屠杀平民,而且让西方都很惊骇。书中还提到了北洋水师缺乏弹药的问题——实际上在日本飞速发展海军的十年里,北洋水师已经停止发展,钱都被挪用,不过不是颐和园,而是在东北修建防务,防御沙俄。这是中央决策失误,小看了日本。当时中国陆军的训练一塌糊涂,将领懦弱而腐败。只有李鸿章的一支新军是现代化部队,其他都是仅仅会开枪,不会瞄准的傻壮丁。而日本陆军训练得非常好,所以朝鲜战场上清朝部队极其被动。很多都是临时征的兵,到了朝鲜就知道祸害老百姓。日本最强大的军舰吉野号,其实是中国最先从阿根廷订购的。但是买的时候,没钱了。日本人赶快买下来,李鸿章气得要死。一个极其腐败的国家,首辅再精明也没辙。战争发动时,西方普遍认为清朝会赢,但是想不到清朝如此不堪一击。于是他们放心大胆的过来瓜分中国了。日清战争之前,德国威廉皇帝视中国为头号敌人,结果他失算了。最恶心的就是,在中国军队在朝鲜连连败退的时候,后方收到的都是胜利的战报。直到日本杀过了鸭绿江,国人才恍然大悟。清朝杀了很多败将,因为他们撒谎,但是已经于事无补。甲午之前,中国洋务运动欣欣向荣。西方认为李鸿章是东方的俾斯麦,能将落后的国家带入新文明,结果……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
  •     资料收集不易,可惜没有观点
  •     这都是风物啊,风物志啦,风俗通啦,别那么严肃嘛
  •     可能这本书的价值也只能体现在作为史料的报刊图像了,该研究小组的主体成员毕竟不擅学术分析,掌握了史料却不懂得怎样使用材料,可惜可惜
  •     读这本书象坐时光穿梭机,一幕幕地重新经历甲午。
  •     “甲午”是今年出版界的一个关键词,粗粗翻过这本书还是能粗粗地了解所谓“第三方”的视角
  •     在2015年的最后几天看完这本书,也是十分的复杂,看完整本书之后,越发感觉对120年前的那场战争感到十分的痛惜。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有志之士,他们当时心中是怀着何等的无奈与悲愤。
  •     为结论和后记点赞!||这不仅仅是一本图册,还是一篇论文,与《清日甲午戰爭寫真集》相比后观感。
  •     章节划分得很有水平,素材挑选得非常精彩,作者没有半句废话,却让读者随着欧美的报道和精致版画重新回到了一个世纪以前,观察战争的发展,观察西方各国的不同立场,观察正统教科书和历史书中从未触及过的背景和事件!我惊讶地看到了关于清军虐俘的细节、日本对西方媒体的理解和利用、清军对伤员救治和战地医疗的无知、日军对俘虏的善待和对占领区的人道的管理、西方记者忘我的新闻精神、关于旅顺大屠杀的珍贵史料和图片,以及明治维新为日本带来的命运变革和洋务运动为中国带来的幻象与泡影... 在我书架上众多的甲午、晚清题材里,这是一本另类,一本让我时常翻开的书。书的印刷质量不错,但图片再大些就好了,有些细节很有价值,却不够清晰,可惜。
  •     有晚清画报记叙风骨
  •     分明可以是做个新闻学内容分析的好题目
  •     视角挺新颖的,内容尚可,总体一般吧
  •     就内容而言,实在一般。
  •     角度新颖,搜集不易,对一个惯于第一人称霸权叙事的领域来说尤为难得。弱点在对史料的评价上,解读无力,勘误只见星点,偶露民族主义悲情立场,所陈事件大都再须读者求查考证,价值打折。
  •     第十二部分有注释就好了。挠墙。。。
  •     难得的读物,编者费心。各国报纸对东亚局势的报道和论述,各国之间也相互猜忌诋毁。很多图片,能从中看到一个更鲜活的甲午年。
  •     国外媒体关于甲午战争素描资料比较多,照片很少。
  •     资料很丰富
  •     这本书让人有种不同的感觉。其它的甲午题材无论书籍还是电影、纪录片,都是作者说读者听,这本书虽有作者的小部分叙述,90%是由读者自己透过120年前的西方原版报纸跟着时局的发展一点点、一步步地发掘历史的真相,其中有西方记者对战局的天真预测,也有他们一针见血的解析。不得不佩服西方的媒体啊,他们写下的东西拿到今天都掷地有声,他们对世界的洞察和感悟今天的中国媒体都不见得能够比肩。表面上看,这本书的编者是中立的,他们不过是把老报纸往读者眼前一摊,可翻完全书,他们的思路和意图跃然眼前:历史还在重演啊!
  •     想知道中国日本的未来,可以看看这本书... 历史惊人地相似!
  •     120年前的西方媒體觀察
  •     感谢欧美的报刊绘画为一个时代留影像。
  •     虽是择选画报图文,但也从一点一滴的碎片中几乎拼出了122年前那场战争的全貌,比起一般国内出版的甲午主题类书籍,本书更可贵的是西方世界的第三眼观点,尽管报道多少出自国家自身利益的立场或受到日媒影响,但总体来说对战争双方的大多数评述还是相对客观,由此带出更多思考,不只是“陷入民族悲情”。
  •     资料不易但也仅仅是资料。
  •     雖說小部份翻譯錯誤,但大體上還是值得一讀,也讓我知道還有哪些海外資料可以去下載的。
  •     非常用心制作的一本历史图册,看了让人认识到许多教科书中的片面,非常好的书。
  •     频频泪目
  •     图册相比文字实在生动太多,选取的欧美媒体视角也十分值得参考,添加的背景介绍也比较到位,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是佳作。翻译小误瑕不掩瑜。
  •     印得很精致,不愧三联品质,可惜受开本所限,图片和文字都太小了,建议搭配放大镜出售,收藏家或土豪族也可购买大开本400元精装版。书的内容引人入胜,过去的新闻在今天看就是历史。 历史学家最为心动的可能不是面对经典史料,而是面对新史料的发现。 这种发现有两层含义,一是存世而未被世人所知,其价值意义有待有心人的重新发现和阐释;另一种则是被人所知但是因为其呈现的形式和状态,而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本书带给读者的正是后者,它让今天的历史挖掘者在两个甲子后得以重新审视当时的世界列强是如何看待中日朝关系和东亚这片土地的。不仅是原始报刊资料的翻译和整理,作者的注解也恰到好处!
  •     画面感会强很多
  •     以西方媒体视角下的图片材料来表现甲午,强推。 要是再有一些材料分析就更好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