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拾趣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504365989
页数:23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夺魁”的意义 “夺魁”现在也是夺得第一的意思。它的由来也与考试有关。“魁”是古代一个星宿的名字,也叫“奎”,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组成“斗”的前四颗星。它们在古代是主文运、文章的星宿。在东汉就有“奎主文章”的说法。后世把它拟人化成为一个神,建魁星阁,雕塑神像,祭祀崇拜,将其视为主管文运兴衰的神。对于重视科举考试的古代社会来说,科举在文运中尤其重要,因此“奎”也就成了科举中主管考试的神了。而在科举考试中,取得高中称之为“魁”。因为这个“魁”和“钟馗”的“馗”同音,都有“首”(即第一)的意思,所以通用。 明清科举考试,主要考所谓“五经”,每一经都有一堆人考,谁要是考中第一,就是这部经考试里的“经魁”(第一)。在乡试(科举初级选拔考试)里,每科的前五名必须分别是其中一经的第一名,即“经魁”,所以也叫“五经魁”或者“五经魁首”。划拳里头的“五魁首”就是从这个典故上出的。 那位魁神长得什么样呢?或许人们会以为像文昌帝君一般,是一位白面修髯的文士。但只要到“魁星楼”或者“魁星阁”上一看就明白了。魁星的造型是一位面目狰狞,青面金身,赤发如火,怒睛圆睁,脑袋上还生出两只角——简直就是一个鬼的造型。中国人传统的鬼神一般长得都比较古怪狰狞,看看唐朝的《二十八星宿图》就能知道其大概造型。 而更有意思的是,这是一位基于“魁”这个汉字为出发点,创造出来的一个人物形象。这位魁星神,右手握着一杆朱笔,表示用它来给人金榜题名,左手端着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踏着“鳌”的脑袋,表示“独占鳌头”,左脚后扬起踢,模仿“魁”这个字右下的那个大弯钩,脚上还有北斗七星。这就很明显是因“宇”造型(一个鬼和一个斗,还要有魁字的那个造型)的一个例子。 就这样,这个科举考试中表示夺取第一的神和兽算是合体了,于是创造了“魁星点斗,独占鳌头”这一招式。直到现在,“一举夺魁”、“独占鳌头”等这类成语俗语仍被人们广泛应用。

前言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有着追寻前代文化传统的习俗。从孟子提倡的“知人论世”到清末“整理国故”的提出,再到现代人“国学热”的不断升温,无一不在说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渴求。    国学是一种知识可以讲授,是一门学问可以研究,是一种礼仪可以复制,更是一种文化需要了解和品味。国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表现,从来不是遥远和僵死的。几千年来它始终鲜活地流淌在我们的生活中,默默地连接着古代人和现代人。    因此,本书遵循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选100个词条,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叙述.每个词条之外,还有“相关链接”来辅助,让读者在最生动活泼的日常生活中,品读文化的来龙去脉,品味贯穿古今、绵延不绝的国学风情。

书籍目录

古人谥号知多少
相关链接:大名鼎鼎的“文公武公”们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故事
相关链接:古代人成仙的道路浅说
中医的代名词“杏林”从何说起
相关链接:桃,杏,李在中国人眼中的位置
形容美人都用什么词儿
相关链接:“羞花闭月,沉鱼落雁”和四大美女
古人到底怎么“坐”
相关链接:最不礼貌的坐姿——箕踞
“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
相关链接:“重阳节”在日本
为何有“婚”礼之名
相关链接:结婚的礼俗
难以医治的“病入膏育”
相关链接:中国先秦时期的医术
“刻舟求剑”的寓言哲理
相关链接:中国古代的剑
“马路”是马走的路吗
相关链接:传统中国之“道”
媒人为何又称“月老”
相关链接:牵线搭桥
“同仇”的力量
相关链接:古代的战友情谊“袍泽之谊”
“大义灭亲”伤了谁的“大义”
相关链接:古代的任亲与匿亲
今非昔比的“流氓”
相关链接:浪子和浪人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本意
相关链接:《庄子》的处事之道
元、角、分的来历
相关链接:古代的货币
没有本事的“滥竽充数”
相关链接:“滥竽充数”和“鱼目混珠”
“清明寒食”和祭奠亡人
相关链接:中国古代的鬼节
戏曲之神“老郎神”到底是谁
相关链接:“梨园”的由来
为什么“不见黄河心不死“
相关链接:“望洋兴叹”的故事
害己、害人的“尤物”究竟指什么 “
相关链接:唐代的婚姻观
“心有灵犀”的“灵犀”是什么
相关链接:“犀角”的作用
“乌龟驮碑”(鼹夙)的故事
相关链接:龙的九个儿子
“敲竹杠”的来历
相关链接:商人的来历
颜回拾尘——颜回偷吃了吗
相关链接:君子的穷与通
捉鬼的“钟馗”是何许人也一
相关链接:钟馗和判官
“覆水难收”背后的故事
相关链接:古代男人的功利和女人的势利
“泰山石敢当”的传说
相关链接:古代的石人武士
为什么下定决心叫“破釜沉舟”
相关链接:“破釜沉舟”的同义词“背水一战”
孔子做陪衬的“招摇过市”
相关链接:孔子其人
鼻子上发生的故事—运斤成风
相关链接:为什么倒霉的总是鼻子
“沧桑”之变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
相关链接:古代的“穿越故事”
“雷同”为何与雷有关
相关链接:中国古代的神的概念
“翻白眼”和瞧不起人
相关链接:竹林七贤
“马首是瞻”的惨败
相关链接:春秋战国时代的马战
“井底之蛙”的典故出处
相关链接:“井底之蛙”的视角和“管窥”
中国古代的招财兽——貔貅
相关链接:中国的貔貅和日本的“招财猫”
“一言九鼎”的真正分量
相关链接:古代的列鼎制度
为什么腊月要喝“腊八粥”
相关链接:腊月和新年
“孔明灯”是孔明发明的灯吗
相关链接:中国的天灯和水灯
建筑的延伸——钩心斗角
相关链接: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
“太上老君”是“老子”么
相关链接:中国古人的炼丹
“渔翁得利”最后得利的为什么是渔夫
相关链接:中国古代的垂钓
自食其果的“请君入瓮”
相关链接:酷吏来俊臣
最早的“风筝”是怎么来的
相关链接:穿越时光的编钟
“三生有幸”为什么一定是三生呢
相关链接:什么是“三世佛”
“鸡鸣狗盗”是怎么回事
相关链接:中国人用人原则的嬗变
“夸父逐日”中的巨人“夸父”
相关链接:东西方传说中的“逐日”悲剧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相关链接:端午节的其他习俗
“呕心沥血”的诗句——古代的“鬼才”
相关链接:中国古代的名讳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相关链接:古代的死刑有哪些
古人有“名”有“字”,现代人只有“名字”
相关链接:古人“名”和“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笔仙”在古代是干什么的
相关链接:“画笔仙”和心理暗示
“磨穿铁砚”的故事
相关链接:努力和道德的关系
“捉刀代笔”背后的权谋
相关链接:古代的刀和笔
“脱颖而出”的故事
相关链接:古代的袋子和筐子
为什么有人死后去“黄泉”
相关链接:黄泉路上的风景
“垂帘听政”是从慈禧开始的吗
相关链接:吕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铁腕”太后
什么是“应声虫”
相关链接:中医与养生
“东施效颦”的由来
相关链接:古代不好看的才女
“施焰口”和佛家故事里的孝道
相关链接:七月十五盂兰盆节的风俗
“洗尽铅华”中的“铅华”是指什么
相关链接:古代女子的化妆
“知音”——有共同语言的朋友
相关链接:中国的古琴
“百步穿杨”的神箭手
相关链接:“飞将军”是谁
为何作风正派为“坐怀不乱”
相关链接:中国人眼中的“君子”
为何赞美女性用“倾国倾城”
相关链接:汉武帝身边的女人
《钗头凤>背后凄婉的爱情故事
相关链接:陆游与沈园
“弹指一挥间”倒底是多少时间
相关链接:“劫”:佛经中最长的时间单位
“当仁不让”“不让的是谁
相关链接:子路“杀身成仁”的故事
“分一杯羹”分的是什么
相关链接:宋嫂鱼羹的由来
“破镜重圆”的故事
相关链接:镜子的由来
四知的来源
相关链接:为何古人称绝交为“割席断义”
“优孟衣冠”是怎么回事
相关链接:中国古代的“粉墨登场”
古代的“使节”
相关链接:中国古代外交人员的气节
关羽的“财神爷”之路一
相关链接:古代的诸多财神们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来历
相关链接:顾炎武与山西票号
“粘杆处”是个什么地方”
相关链接:“特务”的历史渊源
“中山狼”的典故
相关链接:汉族人眼中的狼
“东床快婿”的由来
相关链接:“乘龙快婿”又是什么意思
“纸上谈兵”的残酷历史
相关链接:战国四大名将
为什么赔罪叫做“负荆请罪”
相关链接:“和氏璧”的传说
“不孝”和“不肖”是什么关系
相关链接:中国古代的肖像画
为什么科考得中叫做“蟾宫折桂”
相关链接:月亮上那点事
为何勤奋精进叫做“闻鸡起舞”
相关链接:中国古人的剑舞
“绿帽子”是怎么戴上的
相关链接:古人眼中的鸭子和乌龟
相如赋为何“千金难买”
相关链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信口雌黄”与“清谈误国”
相关链接:为什么管钱叫做“阿堵物”
“胆大”与“胆”有没有关系
相关链接:“乐不思蜀”的由来
“塞翁失马”背后的哲理故事
相关链接:古代哲学之“塞翁失马”与“亡羊补牢”
“红娘”的来历
相关链接: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不倒翁”的由来
相关链接:中国古代的玩具

编辑推荐

《读懂中国:传统文化拾趣》词汇中融合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流淌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默默地连接着传统与现代,透过这一个个鲜活的词汇,我们能窥见的是那传统文化中的无上妙趣。

作者简介

《读懂中国:传统文化拾趣》是一本传统的中国文化的介绍。精选100个词条,用生活化的语言进行叙述,第个词条之外,还有“相关链接”业辅助,跨过历史的长河,历经千年的演变,词汇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趣味,更是一门学问可以研究,是一种礼仪可以复制,也是一种文化需要了解和品味。读懂这些词汇,就是在读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根基与灵魂让你在最生动活泼的日常生活中,品读文化的来龙去脉,品味那贯穿古今、绵延不绝的国学风情。

图书封面


 传统文化拾趣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这本书是这套书里最次的,可能是为了凑数,都是基本知识,内容都是网上或者早知道的,拉低了整套书的专业性,其它打3分,这本1分都多。
  •     内容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差不多,看看还可以。印刷纸张质量差。
  •     闲暇时翻着,扫盲够用了
  •     很有趣的一本书,每天看看挺好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