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革命-牛津通识读本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44745185
作者:[美国] 劳伦斯•普林西比
页数:288页

内容概要

作者
劳伦斯•普林西比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科学技术史系和化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早期化学史、炼金术史。由于对科学史研究的卓越贡献,被授予培根奖章。另著有《火中试验炼金术:斯塔基、玻意耳以及海尔蒙特派化学家的命运》(2002,与W.R.纽曼合著)、《雄心勃勃的炼金术士: 罗伯特•玻意耳和他的炼金术探索》(1998)。
序言作者
吴国盛 生于1964年。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1997年获破格晋升,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科学的历程》《时间的观念》《希腊空间概念》《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等。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新世界和旧世界
第二章
关联的世界
第三章
月上世界
第四章
月下世界
第五章
小宇宙和生命世界
第六章
科学世界的建立
尾声
索引
英文原文

作者简介

★《牛津通识读本》丛书新品,带你重返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的时代
★科学史家、美国教学公司“名课”(The Great Courses)主讲人劳伦斯•普林西比著
★勾勒科学革命的精彩面相,破除科学史上的迷雾
★《科学的历程》作者、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吴国盛 推荐
16和17世纪,人们对自然世界展开狂热探索,是为“科学革命”时期。或是出于宗教热情,或是出于实际需求,或是出于名与利的前景,或是仅仅出于求知的欲望,各色思想者和实干家探究并重新审视着身边的世界。哥白尼、伽利略、牛顿,这些人类整个科学史上最为耀眼的星辰,以及其他许多虽无盛名却同样重要的人物,不停地给出、抛弃、再给出各种解释体系。
在这本极简介绍中,劳伦斯•普林西比探索了科学革命时期天体科学、地球科学、物质与运动科学以及生命科学领域激动人心的革新与发展。在叙述中,作者采用了历史人物本身的视角,突出强调了他们的背景、环境、推理与动机,破除了科学史上的种种陈腐迷雾。


 科学革命-牛津通识读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这本书反复强调不要把1500-1700的那些科学家想象成与基督教抗争的斗士,需认识到这场【革命】有与中世纪内在的连续性。我想这种历史观非常有必要但总是被人忽略,说到一场“革命”,比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工业革命等等,虽说存在知识和理念的大爆炸,但也不至于突然“你们这些愚蠢的迷信分子,让我们科学无神论者来拯救你们吧”。这是幻想,虽然我自认科学无神论者。
  •     吴国盛/文自柯瓦雷创造“科学革命”这个概念以概括16 、17 世纪欧洲思想所发生的激进变革以来,它成了科学史家们最热切关注的中心话题。围绕这个话题,70 年来产生了多种不同的编史纲领、数以百计的专门著作和几代优秀的科学史家。事实上,正是这个主题培育并造就了科学史学科的独特范式。我们或许可以说,时至今日,一个不深入了解“科学革命”的科学史家,不是一个合格的科学史家;一个科学史的入门初学者,最好是先读关于“科学革命”的著作。然而,“科学革命”主题已经严重发散,正像本书作者在引言中所说:“如果问10 位科学史家科学革命的实质、时间段和影响是什么,你可能会得到15 种回答。”甚至,像夏平这样的科学史家根本否认存在什么“科学革命”。在这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情况下,对专业科学史家来说,应该去比较各家的观点和论据,去研究关于科学革命的种种编史学;而对初学者来说,则需要一本权威性的综合著作,总结各方观点的合理之处,讲述一个主题鲜明的历史故事。所幸的是,本书就是这样的著作。作者劳伦斯•普林西比(Lawrence Principe )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科学技术史系和化学系双聘讲席教授,1983 年毕业于特拉华大学,获化学和文科双学士学位,1988 年获印第安纳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化学系任教,1996 年获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史博士学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近代早期化学史,特别是炼金术与化学的关系史。普林西比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职业科学史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教师,很擅长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条理分明地讲述历史。他曾获得卡内基基金会、邓普顿基金会以及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多次颁发的教学大奖。美国教学公司(The Teaching Company)从上世纪90 年代开始组织全美名师录制“名课”(The Great Courses ),其中的“从古代到1700 年的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 Antiquity to 1700 )即由普林西比讲授。按照天界、地界、生命界、人工界的顺序,本书既讨论了天文学—力学—物理学这个科学革命叙事的传统线索,也讨论了占星术—炼金术—赫尔墨斯主义等化学论的叙事线索,还把解剖学—医学—植物和动物博物学也纳入科学革命的范畴中。这种种线索的并存并没有损害全书鲜明的主题。作者把科学革命时期(大约从1500—1700 年)通过错综复杂的连续渐变造成的最大断裂总结为,一个处处关联的、充满意义的、隐含神圣设计和无声隐喻的世界被彻底瓦解,具有宽广视野和多面经验的自然哲学家,被专业化、分科化的技术科学家所取代。革命之前的“关联宇宙论”一直或多或少地存在于革命的全过程中,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开普勒、玻意耳、牛顿等人始终坚持认识自然就是认识上帝,自然哲学是神学的分支,宗教才是研究自然的原动力;为什么牛顿会热衷于研究炼金术和圣经年代学,并且相信摩西等古代哲人早就知道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第谷在天堡里同时进行天文观测和炼金术(他称之为“地界天文学”)的工作。甚至机械自然观的出现,也应该从“关联宇宙论”与人类日益增加的技术能力的共同背景下加以理解。以寥寥数万字的篇幅,把近几十年发掘出来的如此之多的线索组织起来,并且提炼出鲜明的科学革命形象,这是本书的最大长处和特色。我相信,多年来深受实证主义及辉格式科学史影响的中国读者,读读本书,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此为本书序言)
  •     此书非常好读,译者译笔极流畅,原本以为会很枯燥的,结果竟是在地铁上看的差点踩进了自动门的gap。此外插图很详细,妙趣横生,插图本身就是很好的艺术品。这本书很符合我对历史的看法:历史是很复杂的,事件背后的真相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甚至可以说历史不存在真相一说。很多普及性的历史书(包括历史教材)都有将历史归于简单因果的问题,做出譬如哥白尼的日心说违背教会的地心说而见弃啊,什么牛顿后半生致力于神学再无建树啊之类的论断。这些论断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历史是一个缓慢而连续的进程,是由背后七七八八的各种原因推动着的。对于科学史,我们往往只记住了若干大人物的事迹,并以此来概括一个时代,这种历史是断裂的,离散的历史。而历史其实是连续的:在牛顿的时代并不只有牛顿,还有其他很多学者开展研究。这本书的赞点就是让科学史丰满了起来,科学史不再是由大人物和大发现串联起来的了,科学史在此书中是由科学思潮的发展驱动的。地心说不会一下子就变成日心说了,这中间还有如此这般的曲折和努力;重力的发现不是一个苹果砸出来的,这中间还有学者们的好一番纠结。此外,此书还引导我们尽量以历史中的思维去看待历史。我们对待科学史很苛刻,相比之下,我们对艺术史始终都抱有理解的态度,尽力站在作者的角度欣赏艺术品,甚至将无法理解古代艺术品归因为自己缺乏悟性,看不懂等等。但对于科学,我们总带有轻蔑的态度,觉得古人迷信和幼稚。这是因为现代的科学思想将科学视为真理,有对有错,而对于艺术,却无所谓对错。其实科学仅仅就是“认识和改造世界”,既然是认识世界,就会有一定的深度,每个时代的人,无不认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比前人深刻,同理,现代的认识,又会被未来超越。此书让读者置身于以前的时代,让读者切身的体会到,那时的人类认识世界之艰难绝不下于当下,那时的人类对于自己对世界认识,也有相当的自信。这本书虽薄,但内容可谓周详,天文医学动植物学地理学的沿革无不涉及。且这本书说的是中世纪到近代这三四百年的科学发展,这一段时间的科学史,从没被很好地普及过。我们平日里津津乐道的,大抵是近代那堆科学家们的掌故,对于哥白尼,伽利略,只是历史课本中的印象了。最多小时候对天文感兴趣,天文书中有过涉及,也是极粗略的。我们只道第谷记下天文数据,开普勒继承之一拍脑袋三大定律诞生,哪知道这三大定律其实想破脑袋,发现的过程真是有趣之极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详细,清晰,完整
  •     学习了~
  •     张卜天译,吴国维序,推荐与吴国维“什么是科学”合读。科学革命或称近早期科学,两个溯源,古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破除迷思,和辉格式的科学史观,充分理解近早期自然哲学内在关联的图景,和自然哲学家的工作动机,与当代科学与科学家的专业化,应用化不同。科学革命兼具变化与连续,四个动力促成的革命,人文主义,地理大发现,活字印刷术与基督教改革,也是继承,这一继承甚至延续到现代科学的研究内容。对各学科史的描述提纲挈领,分天、地、人、生命四科,能在其中找出各学科的源头与节点,最重要的是学科间的关联。
  •     中世纪并非一无是处。
  •     启蒙级的科学史书,通俗易懂脉络清晰,且三观正,可以通过这本书修正一下教科书中一些不恰当的观点。
  •     每一个敬畏科学、有志于献身科学的人都该看看。天文部分我并不是特别懂,咬着牙啃完了,对于那些科学史上耳熟能详的名字们,我总觉得无限憧憬,即便他们并不一定是完人,但他们都是真正的英雄,人类之光
  •     并不是作者水平不行,只是我觉得这个题目写个三四百页其实会更清楚。
  •     历史暴力的简化,使得对某些历史产生了偏见。综合科学应该得到重视,过于细分的的科学也许会流失相互之间的联系。
  •     “由于放弃了意义和目的的问题,缩小了视野和目标,拘泥于字面意义因而无法理解对于近代早期思想来说如此根本的类比和隐喻,那种内在紧密关联的宇宙图景已经彻底瓦解。”
  •     今年第一本,昆明来回的飞机上干的。还是坐飞机好
  •     辉格式科学史
  •     澄清了一些常見的科學革命誤區
  •     能改变世界观的佳作!
  •     科学的早年史,读起来非常流畅。原来我们对教会和科学之间关系的不少观点是错误的,包括为何牛顿晚年为何全力投入去研究神学~
  •     梳理了近代的重要科技发展,特别对中世纪及阿拉伯文化贡献做出强调,拂去了后人许多偏见性的谎言。同时作者也一再强调现代学科精细化分科下的局限,确实该好好反思,然后展望一下跨学科的前景。
  •     举重若轻,娓娓道来
  •     这翻译实在太搞笑了……
  •     系列最佳
  •     从文艺复兴前后那几百年基本奠定我们现今社会的科学基调,但是整个社会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是如何变成现今这个样子的,我们大部分人都应该不是很清楚,大抵也就知道某几条线上的几个故事而已。这本书从一整个整体上来对这个过程做了一个相对系统的描述。书很薄,很有意思,不是那种boring的历史书籍,观点也使我们很少聊到的。剧透一点,书第一章讲了作者认为的促成这种变化的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四个东西:人文主义的兴起,印刷术的普及,地理大发现和基督教改革。感觉这四点普遍不在大众的常识里,大家估计都有所耳闻却不觉得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看完之后觉得相当的有意思!后面的部分大家自己看吧,很推荐。
  •     极好的入门书籍,翻译的也不错。能很快勾勒出一幅较完整图像 将科学革命中众多不易涉及的方面也涉及到了。医学 生理学 博物学 等
  •     Tiny
  •     1500年-1700年的科学史,这是一个令人惊奇、让人着迷的时代。被称作自然哲学的科学前身和神学、形而上学其实是分不开的,很多早期自然哲学家都是耶稣会士。在科学更为专业细分、远离大众的今天,那个时代探索者们全面的眼界也让人颇为怀念。
  •     主要讲述的是“中世纪”这段承上启下的时期。现代科学与近代科学相比,虽然更精、尖,但也失去了早期那种全局的视野与探索的激情,我觉得这个观点总结得很好。
  •     坐在动车窗边一不留神翻完了,加了些许人文调味的科学史,带我进入那个光明又混沌的年代
  •     一种更贴切的视角
  •     妙趣横生的16、17世纪科学纵览。许多有趣的概念:自然魔法、帕拉塞尔苏斯学派、炼金术背后的科学猜想都是第一次听到。科普效果极佳。
  •     简洁客观的科学史。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一点一滴的累积,到思想观念的变化清晰可见,感人。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小学自然课本和初中物理课本里的一些经典物理实验;新的模型理论的提出,对认识论哲学和神学的深刻改变,引导人思考建立现代生活的科学根基。
  •     这套通识读本,都是给对某一方向有一定了解和认识的人看的,看完可以加深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的读者看这套书会比较枯燥,信息量大但是笼统。不应该叫做入门书,它是一份概括总结。
  •     行文流畅,读起来轻松愉快。 宗教真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探索世界啊。
  •     张卜天大师译的小书,上佳的厕所读物。科学的非理性背景,理性的非科学形式。
  •     非常简洁的科学史读物。涉及中世纪以来各个学科如何从自然哲学的信仰中的萌芽并发展,让人重新思考历史上宗教对于科学革命的被低估的推动力。
  •     卜师推荐 很强
  •     科学革命、科学史最好的入门读物之一。
  •     书的内容简洁明了,翻译的也非常好,很短的篇幅却把“科学革命”这一大段历史给理清楚了,原来我们今天的生活受“文艺复兴”的影响这么深远!
  •     机械论哲学 留记
  •     帮你祛除自然科学一往无前的迷思,不能更赞。
  •     这很“通识”
  •     发现读过张卜天老师每一本译作都很好
  •     普及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知识,修正了过去的一些片面的观点。
  •     简明非辉格式历史书
  •     以新的角度阐述14~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的历程,独特而不枯燥
  •     科学革命就发生在近代和古代的缓慢决裂中。重要的不是近代人宣称了什么,而是他们的目光不再是以往的目光了。
  •     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科学和宗教并不是对立的两端,还有自然哲学占据了大部分的中间地带
  •     大赞译者。
  •     系列丛书,浅显易懂。
  •     斷斷續續地看完了這本書,很多人推薦,確實寫得很好,但也沒有讓人特別驚艷。還是很常見的天體運動和月下運用的兩個方面入手。必須說我看得很潦草,很多细節只是帶過,將來可能還要細讀。
  •     很短的小书但内容丰富,对于了解科学发展史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这其中比较让人感兴趣的,是那些未被教科书记载的史料和评论角度。比如宗教与科学的相互作用和发展,化学与物理学的发展背后所代表的宇宙观,这些东西对于去理解人类的科学思维的发展,是很有用的。
  •     第一次听说自然魔法,有意思。
  •     叹为观止,深受震撼!促使近代早期自然哲学家研究自然之书——寻找造物主在受造世界中的反映——的深刻的宗教信仰动机,一度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驱动力!
  •     科普装逼小读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