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惑

出版社: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5年12月1日
ISBN:9789576456879
作者:衛斯理
页数:278 頁页

内容概要

倪匡(衛斯理)是個怪人,做事往往出人意表。
近年,也許現在還是,他宣布了「戒酒」,但定義是酒可照飲,不過不要飲醉。
倪匡不懂駕駛,但迷上了研究汽車時,曾經獨個兒把一部汽車化整為零後再裝嵌為原狀。他又花上幾年收集及鑽研貝殼,雖然最後意興闌珊把心愛的收藏賣掉,但他對貝殼的認識已達專家境界。
倪匡的廣泛興趣、過目不忘的本領以及鍥而不捨的研究精神,使他自一九五七年來港後的各類著作深入民心。他的作品組織嚴謹又帶啟發性,常使人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倪匡早年已移居美國,二OO五年重臨香港,颳起一陣「倪匡」旋風,風采依然。

书籍目录

第一部:闔家上下神態可疑
第二部:大少爺身上發生了怪事
第三部:不斷的死亡威脅
第四部:苗疆奇遇
第五部:美女芭珠
第六部:可憐的新娘
第七部:河上的葬禮
第八部:“蠱” 的假設

作者简介

一場應該是喜慶的婚禮,對衛斯理的朋友葉家祺而言卻是一場悲劇,他正隨著自己即將到來的婚期一步步的逼向死亡,而這一切似乎都與他多年前在苗疆遇到的一位少女有關。


 蠱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两天说起卫斯理,我就一直在想,我是怎么样接触到卫斯理的呢?记得第一部看的卫斯理的书是《大厦》,我在想,我是怎么样知道卫斯理这个人的,是怎么想到去租他的书看的? 竟然想了很久,很久。 可见有多么遥远。后来终于想起来了,大概是我上小学的时候,小舅结婚放录像时看了一部关于卫斯理的电影,从那以后,就爱上了卫斯理。 记得那次,不光有卫斯理,还有林正英的僵尸片,里面都有钱小豪。 那部电影叫《原振侠与卫斯理》,钱小豪演原振侠,周润发演卫斯理,张曼玉演表妹,胡慧中演白素。 后来看到了《蛊惑》这本书,才知道这个剧本改得有多么面目全非。我看的这部电影正是由这本书改编而来。 很小的时候就对苗壃感兴趣,最喜欢的门派当然是五毒教,最喜欢的人自然是何惕守和蓝凤凰,最感兴趣的自然是蛊惑和降头。卫斯理自然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 《蛊惑》写卫斯理上学时最好的朋友游少爷去苗壃采集标本,遇上长老的女儿芭珠,不顾自己早已有了未婚妻,贪恋人家的美貌,跟人家入了洞房。这个男人一直给自己找理由,他说他对这里的很感兴趣,对芭珠这样的美女也抗拒不了,所以闷声不吭的跟人家成亲、上床,然后呆了几个月便厌了,想偷偷逃跑,被发现时,又骗人家,说只是回去一些时间再回来。 他不相信他已经中了心蛊,一种能测人心的蛊,如果他的心还在芭珠身上就什么事也没有,如果他的心靠向了别的女人,蛊就会发作,如果他和别人结婚,新婚第二天早上太阳一出地平线,他就会死掉。 这个故事太像童话里的鱼美人了,可惜游少爷一直不信,还是和未婚妻成亲了。第二天早上果然死得很难看。 中国的男人大抵如此,都说许仙那种男人是最能代表中国一部分男人的,而游少爷这样的男人,自然也代表了中国男人的一部分。他给自己找理由说,不管是谁到了那么怪异的地方,总是会觉得新奇的,不管是谁看见芭珠那样的美女光着身子洗澡,都是没法抗拒的,反正结婚是让他们让结的,那我就结呗,有美女不上,有便宜不占,我又不是傻子。 然后他又厌了,芭珠的确长得漂亮,但是像个木头人一样,语言不通,而且又没上过学,没文化没知识,连外边的世界也没有见过,我一个大学生怎么可能和这样的村姑,山姑过一辈子呢?于是他想起了家乡的未婚妻,一个漂亮的大家闺秀。这个家伙便选择了偷偷的跑。 对这样一个男人,竟然是卫斯理最好的朋友,我自然无语。还好,他的不听话导致了他的报应,死得相当难看。 但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芭珠也死了。 据说,那种心蛊有个奇特的规定,如果这个女人用尽了办法努力了,仍然换不回男人的心,那么这个失败的女人也将死去。 就这样,芭珠、她的父亲、哥哥,包括全族的人都用尽了办法,也唤不回那个男人的心,所以芭珠也死了。 这个故事太现实,也太残酷,如果说《美人鱼》还有一点点有温暖就是小人鱼用自己变成泡沫成全了王子,而芭珠想成全游少爷,也没有办法。 很像一个女人遇上一个负心男人,那个男人受到了报应死了后,女人不光不恨,自己也跟着殉情。这是典型的中国童话,也是典型的中国女人做出来的傻事。
  •     写小说,不论是科幻,武侠还是推理,都是需要想象力的,而不论科幻还是武侠都可以涉及爱情的成分。这不,“香港四大才子”中的两位——金庸和倪匡——就用他们出色的想象力创造出了两样和爱情密不可分的文学形象——心蛊与情毒。先来说说倪匡的“心蛊”。蛊术作为我国古代遗传下来的神秘巫术之一,在偏远的云南苗族聚居地区尤为盛行。文字学上的蛊有多种涵义,主要的一种涵义作“腹中虫”解,从虫,从皿。皿是一种用器──盛饭的饭盒、饭碗或盛其他食物和饮料的用器都是;虫字象征好几只虫。“腹中虫”就是人的肚子里侵入了很多虫,也就是中了“虫食的毒”——一种自外入内的毒。众多的虫侵入人的肠胃发生了蠹蚀的作用就叫做蛊,又叫中蛊。蛊是许多虫搅在一起造成的。《本草纲目》中说:造蛊的人捉一百只虫,放入一个器皿中。这一百只虫大的吃小的,最后活在器皿中的一只大虫就叫做蛊。可知蛊本来是一种专门治毒疮的药。后来才被人利用来害人。有毒的蛊多在中国大陆南方各省养成,种类很多,有蜣蜋蛊、马蝗蛊、金蚕蛊、草蛊和挑生蛊等。放蛊的人趁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把蛊放入食物,吃了以后,就会染上蛊毒,染了蛊毒的人会染患一种慢性的病痛。以现代观点说,这是一种人为的,由许多原虫的毒引发出来的怪病。而在倪匡的《蛊惑》中,作者重点讲到一种叫作“心蛊”的蛊毒:中了心蛊的人(这里尤指男性)就绝不能对他所爱的人变心,更不能抛弃他曾经爱过的人,去和别的女子结婚,不然,他就会像是心脏病发作一样而死去。这种说法听起来很有意思,而作者在小说最后一部分《“蛊”的假设》中对“蛊”发作的原理所进行了大胆的合理的假设则更加吸引人。作者假定“蛊”是一种可以致人于死的细菌或病毒,但是这种细菌或病毒,却只有在某种内分泌加速活动的情形下,才会在人体之内,迅速地繁殖,在极短的时间内致人于死。由于这种细菌或病毒根本是人类还未曾发现的,所以一旦发作,也无从医治。而“心蛊”则是某一种细菌或病毒,在中蛊者体内潜伏,但只是潜伏而已,直到他对一个女子变了心,她的情绪起了变化,影响到你的内分泌,而内分泌的变化,又使得那种病毒迅速生长,到达最高潮时,他的心脏,便受到严重的破坏,看来像是心脏病发作一样!然而下蛊者能够预言出中蛊者蛊毒发作的确切时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那是一种特殊方法时间控制。下蛊者,毫无疑问在细菌学方面,有着极其高深而神奇的认识,他们可以算出细菌繁殖的速度,可以精确地算出,从下蛊的时候起,到细菌繁殖到足可以夺去生命的那一段时间,而在那一段时间内,如果中蛊者回到苗疆,那么他们就有解药,可以使中蛊者若无其事。而前面所说的那些不同种类的虫子则作为蛊的“培养剂”,每一种“蛊”都以一种虫子做它的“培养剂”。下面再来说说金庸的“情毒”,即情花毒。《神雕侠侣》中说,情花是上古异卉,早已绝种。佛典中言道:当日情花害人无数,文殊师利菩萨以大智慧力化去,世间再无流传。显然,情花似乎只存在于传说之中,是否为作者杜撰也未可知。就算世上曾经真有此物,也未必如小说中所描绘般神奇,故我们这里姑且将情花算作小说家臆想之物。如果说倪匡是在对自然界已有的蛊毒进行合理解释的话,那么金庸则是在创造了一种生物并在自然界中给它一个位置的同时,对它的存在给予一个合情合理的说法,这显然要比前者更加困难和更加需要作者高超的想象力。这本应该是一个出色的科幻作家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一个武侠小说家居然也可以做到这一点,真是让人不禁竖起大拇指,暗自拍手称快!在金庸的《神雕侠侣》的第十七回《绝情幽谷》中,作者第一次通过杨过与公孙绿萼对话提到了情花和情花毒。情花生长在“绝情谷”。花瓣的颜色娇艳无比,似芙蓉而更香,如山茶而增艳。花瓣可食用,入口香甜,芳甘似蜜,更微有醺醺然的酒气,但嚼了几下,却有一股苦涩的味道,要待吐出,似觉不舍,要吞入肚内,又有点难以下咽。情花果实或青或红,有的青红相杂,还生着茸茸细毛,就如毛虫一般。情花果实是吃不得的,有的酸,有的辣,有的更加臭气难闻,中人欲呕。情花树枝叶上生满小而尖的刺儿,花朵背后又隐藏着小刺,刺上有毒,称为情花毒。被情花的小刺刺痛者,十二个时辰之内不能动相思之念,否则苦楚难当。作者在说明情花毒发作的原理时这样解释道:大凡一人动了情欲之念,不但血行加速,而且血中生出一些不知甚么的物事来。情花刺上之毒平时于人无害,但一遇上血中这些物事,立时使人痛不可当。这个“一些不知甚么的物事”虽然有些含糊其辞,但相比于武侠小说中的某些谬论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其实,在小说中情花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它的现实意义。熟读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神雕侠侣》堪称中国武侠小说中的“情史”,其中形形色色的爱情,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一点令许多言情作家自叹弗如,望尘莫及。而“情花”这个文学形象则是小说中最最出彩的一个。虽是情花,却似是在比喻男女之情。情之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涩,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小心万分,也不免为其所伤。情花的诸般特点即是爱情的特征。杨过曾问公孙绿萼:情花的果实难道就没甜如蜜糖的么?公孙绿萼回答:有是有的,只是从果子的外皮上却瞧不出来,有些长得极丑怪的,味道倒甜,可是难看的又未必一定甜,只有亲口试了才知。十个果子九个苦,因此大家从来不去吃它。这一问一答又道出的爱情的些许真谛。至于情花毒的解救之法,应该可以分为三种:其一,服用解药绝情丹;其二,运用天地间万物相生相克之理,食用断肠草,以毒攻毒。断肠草正好生在情花树下,正是情花的对头克星;其三,毒与情结,害与心通。情花毒性随人而异,心中若动男女之情,毒性便发作厉害。中毒者若能挥慧剑,斩情丝,情毒不药自解。此法与《蛊惑》中卫斯理破解心蛊之法正好互相颠倒,爱一个女子便死心塌地去爱,不变心,心蛊便不会发作。将心蛊与情毒拿来比较,将科幻小说与武侠小说中的事物作比,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想象力对一个作家,一部作品来说何其重要。想象力是文学的重要元素之一。科幻小说中可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武侠小说中也可以有符合科学的想象。现在想想当年李安执导的武侠电影《卧虎藏龙》在2001年能获得科幻雨果奖的电影奖也在情理之中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第一次对蛊的认识
  •     过年看的卫斯理系列,就这本还凑合
  •     ?
  •     病菌。心蛊。古早味的文笔。情节十分流畅,毫无拖沓感。
  •     这是什么,五大山贼王中土家的人吧……
  •     虽然对这里面的解释不怎么信服,不过的确让人很有兴趣对蛊进一步解释了
  •     忘了剧情
  •     还是不下恨语,毕竟卫斯理系列都是我喜欢的,不过这部确实平平无奇
  •     绮丽而悲剧的爱情故事 不同的地方自有其是非黑白的评判和处理方法 这也说明了其实汉人的价值观是很有问题的
  •     高中时看的全套,全都是蹭别人的OTL(最近在重温)
  •     这本有点虎头蛇尾
  •     残酷的中国童话。
  •     算不上一个完整的故事。
  •     芭珠死亡的科学根据是什么
  •     神秘的蛊毒
  •     这篇小说不太像科幻小说,还是有些对其中的爱情唏嘘,对神奇苗疆的好奇,小说的隐喻意义更多些吧!虽然我们都想知道蛊惑到底是什么
  •     2000;非常好看的一本!
  •     發揮不足, 死得太突然了
  •     把蛊惑解释的相当合理
  •     美丽凄凉的故事
  •     读的第一本卫斯理吧
  •     大学里看的
  •     最讨厌自我感觉过度良好的主角,没事儿找事儿还嫌弃别人,恶心。。
  •     蛊的科学说法就是细菌
  •     !
  •     蛊 降头什么的,还是有点邪门的
  •     - -芭珠
  •     有名的神秘事物——蛊
  •     有很多方法 表面上能夠克制心魔 但心魔的力量 卻遠遠高於一切
  •      倪匡的书基本没有一本没读过,打发时间还不错
  •     你可以离开我,但是。。。
  •     喜欢这篇
  •     算是对苗族蛊的一种解释吧。。。。
  •     看多了聊斋白话文,再看蛊已经有点烂了,解释成受到内分泌影响的病毒也没什么新鲜感
  •     倪匡之所以是真愛其實也不過因為這是我第一個接觸的科幻小說系列作家,後來看了三體覺得三體寫得確實更棒。在大家都看武俠的年齡我啃著科幻小說,一個活在古代,一個遙想神鬼科技創造新的世界。電子書翻了翻回味一下我對雲南的最初印象,居然說蠱惑⋯⋯ 忽然期待起雲南行。
  •     蛊,我很喜欢的题材,可惜没写好
  •     这个梗现在人比较多写。当初可能算是新颖吧。
  •     能自圆其说就很不错。
  •     劇情幾曲折,唔錯
  •     很喜欢这种关于蛊的故事 每次读完都会做奇怪的梦~
  •     故事不太完整,但很有趣,其中的人物后面还会出现
  •     苗蛊
  •     这其中的“跨越时代的悲剧”感觉更喜欢一些
  •     突然这么正经八本地写科幻,都不大像卫斯理了
  •     从这以后,我觉得云南广西人都不能随便得罪。
  •     蛊惑是一种细菌,《卫斯理》如是说,《迷离档案》如是说,我也如是信。
  •     txt
  •     在科幻小说的创作中,第一次接触到“蛊”这个题材,就是本书两篇故事之一的“蛊惑”。《蛊惑》这个故事,在所有卫斯理故事中,相当奇特,苗族少女芭珠的葬礼上,卫斯理也不禁放声大哭,生命,总比死亡好。——第一部:合家上下神态可疑;第二部:大少爷身上发生了怪事;第三部:不断的死亡威胁;第四部:苗疆奇遇;第五部:美女芭珠;第六部:可怜的新娘;第七部:河上的葬礼;第八部:“蛊” 的假设。
  •     初中时看的青海人民出版社的版本~ 第一次了解到蛊的神秘~
  •     卫斯理No.15。连载日期(1968.02.16~1968.04.07)。卫斯理回忆少年时一朋友的离奇死亡。心蛊情毒,略显凄美的爱情悲剧。“蛊”之一字,邪魅神秘,难以想象。倪匡将其解释为“细菌或病毒”,也算勉强自圆其说。用他的话来说:有甚么事是科学所不能解释的时候,那些是因为人类的知识,实在还是太贫乏了,科学还是太落后了的缘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