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PP网络中的IPv6部署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111512596
作者:尤尼•高亨(Jouni Korhonen)
页数:319页

书籍目录

目录
译者序
原书序
原书前言
原书致谢
第1章引言
11互联网和互联网协议引言
12互联网原则
13互联网协议
131由网络组成的网络
132路由和转发
14互联网协议地址
141IPv4地址
142IPv6地址
15传输协议
151用户数据报协议
152传输控制协议
153端口号和服务
16域名服务
161DNS结构
162DNS操作
163顶级域
164国际化的域名
17IPv4地址耗尽
171IP地址分配
172IPv4地址耗尽的历史
18迄今为止IPv6的历史
181IPv6技术成熟度
182IPv6网络部署
19正在进行的蜂窝部署
110本章小结
111建议的阅读材料
参考文献
第2章3GPP技术基础
21标准化和规范
2113GPP标准化过程
212IETF标准化过程
2133GPP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重要组织
223GPP网络架构和协议简介
221GSM系统
222通用分组无线服务
223演进的分组系统
224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及传输层和用户层隔离
233GPP协议
231控制平面协议
232用户平面协议
233GPRS隧道协议版本
234基于PMIP的EPS架构
24移动性与漫游
241移动性管理
242漫游
2433GPP外的移动性管理
25IP连接能力的中心概念
251PPP语境和EPS载波
252APN
253流量流模板
2543GPP链路模型原则
255多条分组数据网络连接
26用户设备
261传统3GPP UE模型
262分离的UE
27订购管理数据库和其他后端系统
271归属位置寄存器和认证中心
272归属用户服务器
273设备身份寄存器
274其他后端系统
28从用户设备到互联网的端到端视图
281GPRS
282EPS
29本章小结
210建议的阅读材料
参考文献
第3章IPv6简介
31IPv6寻址架构
311IPv6地址格式
312IPv6地址类型
313IPv6地址范围
314IPv6寻址区
315网络接口上的IPv6地址
316接口标识符和修改的EUI64
317IPv6地址空间分配
318特殊的IPv6地址格式
319IPv6地址的文本表示
32IPv6分组首部结构和扩展性
321流量类和流标签
322IPv6扩展首部
323MTU和分片
324组播
33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版本6
331错误消息
332信息型消息
34邻居发现协议
341路由器发现
342参数发现
343在链路上判定
344链路层地址解析
345邻居不可达性检测
346下一跳判定
347重复地址检测
348重定向
349安全邻居发现
3410邻居发现代理
35地址配置和选择方法
351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352DHCPv6
353IKEv2
354地址选择
355隐私和以密码学方式产生的地址
356路由器选择
36IPv6链路类型和模型
361点到点链路上的IPv6
362共享媒介上的IPv6
363链路编址
364链路类型的桥接
37移动IP
371监测网络附接
372基于主机的移动IP
373基于网络的移动IP
38IP安全性
381安全协议
382安全关联
383密钥管理
384密码学算法
385MOBIKE
39应用编程接口
391套接字API
392地址组无感知API
393IP地址字面文本和唯一的资源标识符
394“幸福的眼球”
310IPv6对其他协议的隐含意义
3101传输层协议
3102域名系统
3103应用
3104互联网路由
3105管理信息库
311确认和认证
3111测试套件
3112IPv6就绪标志
312IPv6分组流的例子
3121以太网上的IPv6
3122采用DNS和TCP的IPv6
313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3GPP网络中的IPv6
41PDN连接服务
411载波概念
412PDP和PDN类型
4133GPP中的链路模型
42端用户IPv6服务对3GPP系统的影响
421用户、控制和传输平面
422受到影响的联网单元
423计费和计账
424外部PDN接入和(S)Gi接口
425漫游挑战
43端用户IPv6服务对GTP和PMIPv6协议的影响
431GTP控制平面版本1
432GTP控制平面版本2
433GTP用户平面
434PMIPv6
44IP地址指派、配置和管理
441寻址假定
442无状态IPv6地址自动分配
443有状态IPv6地址配置
444延迟的地址分配
445静态IPv6寻址
446IPv6前缀委派
447NAS协议信令和CP选项
448带有IPv4和IPv6地址配置的初始EUTRAN附接例子
45载波建立和回退场景
451初始连接建立
452与较早期发行版本的后向兼容能力
453双地址载波标志
454在一个PGW中被请求PDN类型的处理
455回退场景和规则
456RAT间切换和SGSN间路由区域更新
46信令接口
461IPv6作为传输层
462信息元素层次中的IPv6
47用户设备特定考虑
471IPv6和被影响的层
472主机UE所必须支持的RFC
473DNS问题
474就绪提供
475IPv6栓链法
476IPv6应用支持
48组播
49已知的IPv6问题和异常
491IPv6邻居发现考虑
492PDN连接模型和多个IPv6前缀
410IPv6特定的安全考虑
4101IPv6寻址威胁
4102IPv6第一跳安全
4103IPv6扩展首部被非法利用
411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3GPP网络的IPv6过渡机制
51过渡机制的诱因
52技术概述
521转换
522封装
523网状网络或星形网络
524可扩展性的考虑
53过渡工具箱
531未包含在内的过渡方案
532双栈
533NAT64和DNS64
534464XLAT
535主机中的隆块
536地址和端口号映射
537其他隧道技术或基于翻译的过渡机制
543GPP的过渡场景
541过渡场景演进
542双栈
543纯IPv6
544双重转换
55过渡对3GPP架构的影响
551过渡对支撑基础设施的影响
552IP网络支持系统
553依据IP能力对用户分类的工具
554转换的隐含意义
555在传输平面中对过渡的支持
556漫游
557延迟过渡到IPv6产生的影响
56过渡到IPv6
561应用开发人员的过渡计划
562电话厂商的过渡计划
563网络运营商的过渡检查单
57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IPv6在3GPP网络中的未来
61基于IPv6的流量卸载解决方案
611蜂窝网络中的动机
612基于IPv6卸载方法的优势
613IP友好的卸载解决方案
614结论性的注释
62演进3GPP载波支持多前缀和下一跳路由器
621背景和动机
622多前缀载波解决方案建议
623整体影响分析
624开放问题和未来工作
63LTE作为家庭网络的上行链路接入
631IETF下的Homenet
632Homenet和3GPP架构
633其他3GPP部署选项
64端口控制协议
641部署场景
642协议特征
643PCP服务器发现
644协议消息
645级联的NAT
646与IPv6过渡的关系
65物联网
651典型用例
652研究IoT的标准化组织
6533GPP观点的IoT域
654对UE的隐含意义
655对3GPP网络的隐含意义
6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本书术语释义
附录B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作者简介

本书内容涵盖互联网协议版本6(IPv6)在蜂窝移动宽带的业界标准中的当前定义,采取这条路线的技术原因,以及当前部署的真实情况。本书给出了作者认为在未来数年如何改进一些可能的IPv6相关的高级3GPP网络的观点,在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移动宽带环境中正确地实现和部署IPv6的方法,以及当具体实施时可能面对的问题。本书涉及从2G到LTE的3GPP技术,并提供了一些有关未来的思路。


 3GPP网络中的IPv6部署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