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转变――美国与东亚(1931-1949)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12
ISBN:9787309019223
作者:入江昭,孔华润
页数:270页

书籍目录

目 录
主编前言
中译本前言
序言
美国领导人与东亚(19311938)
门户开放政策的一次考验
――美国白银政策及其对东亚的影响(1934―1937)
30年代中期的美国与东亚
――棉麦借款
日本在30年代的对华政策
――两种选择
企业、政府与中国战争
富兰克林・罗斯福和战争风险
美国势力在东南亚的扩张
日本与四强的对抗
美国对东亚冷战的看法
美国在东亚的全球战略和美国对华政策(1931―1949)

作者简介

内 容 提 要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是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从明目张胆地侵吞中国的东北地区开始,又公然发
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直至自取灭亡:美国则从奉行
名义上的不干涉主义开始,最后引火烧身,被迫参战:而中国则在
被侵害、被蹂躏的困境中,始终坚持抗战,直至最后取得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半个世纪之后,中、美、日三国历史学者
在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入江昭主持下,围绕着这次大战的火星为什
么首先在东亚爆发,东亚的局部冲突为何会导致世界战争,这场
人类浩劫能否避免等问题,进行了数年探讨。他们从不同的侧面
论述了上述问题。尽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学术观点不尽相同,但
是,他们合作研究历史的做法无疑会促进历史研究的进一步发
展。


 巨大的转变――美国与东亚(1931-1949)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么牛的书,没人评论,怪可惜的,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引发了我挺多思考。一本论文集,国内研究美国东亚的很珍惜的读物,刚发现97年就出版了,相见恨晚。================我个人主要关注的是日本在建立满洲国后与中国发展的关系,也就是在1931到1949年间日本在中国的发展。我最开始只关注的是这两个国家,不过,中日美三个国家其实一直是在不断纵横捭阖中发展彼此的关系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一直想在思索的问题就是,日本在占领满洲之后,如何利用满洲的?然后又处于一种怎样的想法继续在中国扩张的?那么在日本对中国侵占统治的过程中,美国的态度又是怎样的?为什么美国开始没有帮助中国而是一直在试图与日本搞好关系?在占领满洲之前,在军部和政府之间也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右翼的军部一直想进行武装侵略的,但是政府对于此处在政策矛盾的阶段,因为反对与中国发生战争的声音也是存在的。原敬政府更是反对入侵中国,他被刺杀的当天曾经对一位来自中国的记者说:“今后日本必须自谋出路,其方法不是通过领土扩张,而是通过发展贸易。” 虽然也一直对入侵存在争论,但是彼时的日本也存在着是否侵略满洲的争议。在1931年日本占领满洲以后,就开始了对当地有步骤的开发,事实上满洲之于日本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用以掠夺资源的殖民地了,更多地似乎成了日本帝国建立的一部分,就一些资料看来,日本对满洲的。满洲国之于日本,"Where intellectuals saw in Manchukuo’s new colonial cities an urban utopia, rural reformers dreamt of agrarian paradise; where businessmen looked upon Manchukuo as the remedy to a faltering capitalism itself."(1) 虽然依然有些人质疑甚至反对日本侵占满洲,但是3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到了满洲的好处并加入到其中获取利益,到后来,"Mobilized for empire, their particular and often contradictory agendas became incorporated into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and unwieldy plans for Manchukuo."(2) 日本已经倾向于将满洲建立成一个更加完善的机构,"From the top down and from the bottom up, agents of empire sought to involve all segments of Japanese society in the Manchukuo project"(3)在日本之后对满洲统治的一段时间里,我以为从1931年到1937年还是比较成功的。“日本对满洲实行了全面的控制。大多数日本人,不论是军方还是民族间的,均感满意。帝国的统治看来是稳固的,只有少数空想家要求进一步扩张。”当时日本有步骤进行移民政策,而且,与曾今在对韩国和台湾的同化政策不同的是,日本对满洲的治理更类似于“brother country to which Japan had given birth”,日本将儒家的家族统治关系和日本的神道教结合起来对满洲统治,使得当时日本和满洲的局面是“Manchukuo was not just a colony of Japan, but blood kin. The imperial relationship became an extension of the Japanese family system where ’Japan is the stem family and Manchuria is the branch family’” 可见当初日本政府也是投入了很大的心血在满洲,在Japanese Total Empire中,作者将它比作“王冠上的珍珠”,政府是很愿意循序渐进地在当地进行建设发展的,而满铁作为最大的企业集团也热切自己的业务,但是关东军方面则更有右翼的倾向,甚至关东军的在满洲的发展已经在一些方面不受到政府的影响了,而选择自己进行军事行动,”Japanese expansion in Northeast China in the 1930s was part of a complex geometry of imperialism, comprised of the Japanese, their rivals for the empir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he peoples of over whom they sought domination. Both governments and communities took part in the imperial enterprise, and in each case the course of empire was directed by the institutions that shaped the possibilities for individual action, as well as the individual themselves. To take one example, the Kwantung Army officers who played such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creation of Manchukuo operated within a colonial garrison army, which itself was of a larger military bureaucracy, and, beyond that, one branch of Japanese government. Living in the Northeast, the officers were part of an expatriate community of Manchurian Japanese, who were themselves members of a greater colonial elite. “各种因素都在日本占领满洲发生着作用,但是日本后期在满洲的改造,或对华,对外侵略越来越急躁,说明军部的权力越来越大。虽然期间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佐藤尚武大时认为“谋求对中国平等相待以使双方外交关系正常化。除了其他一些努力,他还试图改变日本使华北分裂出中国的政策,转而促成中国在国民党领导下统一” ,但是这种力量是很脆弱的,也最终没能阻止军部的军国主义。就日本入侵华北然后全面侵华,我认为日本这种发展或者转向是不成功的,因为加入按照原来的方式按部就班的发展,日本可能将满洲发展成自己的一部分并且建设的很好.我一直认为日本早期在满洲的治理是很成功的,如果按照这种情势发展下去的话,我认为日本在满洲可以继续统治,但是当时日本的右翼实力极强,加之德意的影响,日本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在1931年至1937年制定并推行了日本的大陆经济政策,因而在对华关系中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那些年中,它的管理当局所坚持的渐进的俄经济渗透政策和谨慎的工业计划,比军方所主张的宏大而急于求成的计划占上风,满铁因此成为当时中日关系的主要设计者。但到1938年,军方的气焰超过了满铁,从1938至1945年战争结束,满铁之多不过影响了政策的贯彻执行,而不能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 这基本上就是日本在中国东北,也就是满洲地区的发展状态。如果再来观察同一时期的美国在东亚的政策,对中国和日本的态度。同样的,我认为,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的爆发应该算是一个分界线。这之后,在1937-1938年,可以说使美国政策的一个调整和缓冲的阶段,之后,随着在欧洲纳粹的不断强大,美国对日本也逐渐强势起来,不过也要看到。“尽管日本在1937至1938年间对中国的侵略导致了美国对日本的敌视日益高涨,美国政府决定避免激怒日本。……尽管美国始终试图不去激怒日本,但是在欧洲战争爆发前,两国关系在1939年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看这一时期的美国,在开始阶段,美国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满洲虽然也表示不满,但是却也并没有作为。“罗斯福坚持认为,日本在满洲的利益是生死攸关的,而美国在满洲的利益却‘不致于使美国人心甘情愿冒风险来争夺’” “美国内乱,无暇于日本对抗,他们认为对自己不是威胁也无利可图,因此放纵日本的发展和对满洲的侵略,同时也认为中国人应该自己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经总统同意,国务院此后就以美国对东亚政策的主要宗旨是避免与日本冲突。” “中国的事情,与我们无关……不能仅仅因为中国人无法保护他们自己而要我们改变政策。”虽然史汀生“要求罗斯福带头抗击日本,理由是中国正在为在东亚的利益而战。” 但尽管如此,虽然“美国政府竭力反对日本在东亚建立新秩序的要求。同时,罗斯福一直在寻求一种极不明显地触怒日本人而又不引起美国人民担忧的途径来援助中国人” 首先,美国开始的态度认为自己不需要对中国负责,而放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占领,The crisis entailed Chinese-Japanese clashes throughout Manchuria and ended in an almost complete Japanese victory, as the Chinese forces in the region were too weak to put up resistance without support from those under the Nanking regime’s control, but the latter decided early on not to become militarily involved in the areas north of the great wall 。美国人对中国政府失望,认为中国政府没能采取足够的努力来组织日本侵略者,其实我有些好奇问什么现在的很多学者一直指责美国曾经的不干涉政策,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绥靖”政策,但如果一项政策不涉及到大国对他国的侵占瓜分剥削和不利的行为,只是自己的政策的话,并没有值得指责的。当时的美国需要受到指责的不是它为何没有帮助中国解决问题,而是它想当然地制定了一些经济政策导致对中国的巨大压力和巨大破坏。比如汪熙教授论述的美国的白银政策 ,“美国的白银政策已经远远不再是一个美国国内的政治问题,也不仅是中美两国间的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东亚局势的问题。白银成为美国东亚政策的一部分,已经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了”。如果说美国开始还是那种事不关己的态度,至少在行动上表示不干涉。但是38年以后,随着国际局势朝着法西斯的迈进,美国真正意识到了法西斯的威胁,这种威胁不仅来自于本来就存在的欧洲,也来自于大洋彼岸的日本。才开始了真正的救援和合作,包括对日本的一些限制。但是美国在之后还是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如果批评美国当时的政策的话,我认为可以从以前的政策没能很好地维护祖国,没能很好地抑制住战争并且引火烧身方面来考虑。因为民族国家是关注的重点,只能说,如果美国曾经能和中国很好的来往,不管是中华民国还是共产党领导的政权,这对美国在亚洲的扩展和发展,包括经济发展都是非常好的机会,可是美国没有把握住。(我记得以前读书遇到过美国曾经想要参与满洲的建设,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没能成行,后来不了了之,但是具体的书和章节找不到了。)而在1939年“绥靖主义正开始身败名裂的时候”,美国越来越关注亚洲并开始对中国进行支持,在反对世界法西斯的进程中与英国,中国,苏联结盟,这在一方面也反应了日本过于急切的侵略进程,包括后来对东南亚的入侵, “如若日本没有趁机利用1939年之后欧洲形式的发展,也没有接力扩大其在东南亚的统治,那样的‘联盟’是不会形成的” 。总的来说,我认为日本最后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包括在中国过于急躁的拉大战线造成自己资源兵力的匮乏,还有同时造成美国的不满,都造成了日本对外扩张的失败文中英文选自(具体出处页数记不清了):Louise Young, Japan's Total Empi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9. AKIRA IRIY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 Volume 3, The Globalizing of Americ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看完这本书获益匪浅,超级想到复旦读书哇哈哈
  •     孔华润太逗了,笑死了~挺好玩的一本书。
  •     清晰深刻,不失新的视角和见解。个人觉得看东北亚国际关系史必读这本,对抗战有兴趣挖掘的也值得一看
  •     由"秩序论"泰斗入江昭主编的一本论文集。因为是论文集,所以在细节上不可能太多展开,但是在历史研究的方向性上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中包括白银政策、棉麦借款、荣氏集团与国民政府的对抗,以及战后去殖民化政策与冷战政策的纠葛影响,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罗荣渠教授对美国的批评,恰好反映出“秩序论”的重要性。日本之所以能牵制美国10年之久(1931-1941),正是因为他作为秩序创造和参与者的“优等生”身份的基本面,而国共双方在太平洋战争(1941~1945)的疲软变现,自然赢得不了新秩序中的重要地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