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珠游戏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8
ISBN:9787542638830
作者:(德)赫尔曼·黑塞
页数:750页

内容概要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德国文学家、诗人、评论家。出生于南德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复学后又在高中读书一年便退学,结束他在学校的正规教育。日后以《彷徨少年时》《乡愁》《悉达多求道记》《玻璃珠游戏》等作品饮誉文坛。
1946 年获歌德奖,同年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使他的世界声誉达于高峰。1962 年病逝,享年85 岁。黑塞的作品以真诚剖析探索内心世界和人生的真谛而广受读者喜爱。
一生追求和平与真理的黑塞,在纳粹独裁暴政时代,也是德国知识分子道德良心的象征。

书籍目录

1     黑塞的生平和《玻璃珠游戏》
11 黑塞主要作品表
15 黑塞年谱
69 感召
120 华尔兹尔
152 自由岁月
196 两个教会
237 使命
274 珠戏导师
310 服职
350 两个极端
383 夜谈
427 预备
460 传阅函件
496 遗闻
573 克尼克学生时代诗作
599 小传三篇

作者简介

《玻璃珠游戏》是黑塞毕生的压卷精心杰作,也是他一生最后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描述主人翁克尼克在艺术的理想国成为最佳珠戏导师的过程,全书通过完整的奏鸣曲的结构,把主人翁的出生、感召、修业的心路历程淋漓地勾勒出来,可以说是黑塞毕生文学
的高峰,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总结。这部小说出版三年后,黑塞荣获地位崇高的歌德文学奖,同年又获得1946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
这部小说是了解黑塞思想的锁匙,也是他一生文学事业的天鹅之歌。


 玻璃珠游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每一种开端都蕴含内在魔力,它保护我们,帮助我们生存。似乎读他的文字也也总是有那么一种魔力,毋宁说是一种感召,最开始喜欢上黑塞是因为那本《少年彷徨时》,深深地被书名吸引住了。还记得是在那个大一的极度苦闷彷徨的时期,才知道有的书读罢真的不再是一场邂逅或一次失望,而像是一道光一样穿透到了自己心灵的最深处,他应该成为你生命世界构造的一部分,或许就像一位隐秘友人,他的名字总是当你在这个“世俗”的世界里失意苦闷的时候提醒你原来还有另一个精神的世界。然而有时候在象牙塔里待得太久了,就开始陶醉不已,暂时地把外边那个水深火热的世界抛在了脑后。然后看到了《悉达多》,他的修行并不只是静坐、禅定,而是真正地去经历那些苦难的岁月,让自己的人生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在这个大三的暑假我不止一次地拿起这本《玻璃珠游戏》,并不是不感兴趣,而是我想等到那个真正的时刻去拜访它,总觉得读的过早、过晚都是一种亵渎,而所谓的真正时刻的到来在我眼里就是自己的内心世界真的已经做好了迎接它的准备,享受在精神旅程上带来的一种洗礼。黑塞的小说照样没有通常小说的过多的抒情描写,也没有那种经过可以安排的情节,可是他总要那么一种能力早已把你从一开始就构建成了主人公波澜壮阔的内心世界蓝图中的一部分,使你参与到这心灵成长史的伟大历程中去。后来就开始发现两个矛盾的自我,一面想象自己是那个渴望一心在精神世界里跋涉的克乃西特,可是现实又告诉自己一面又仿佛迟早是在世俗世界里的特西格诺利。他们就这样在一起相互抗拒着,共同成长着,然而后来他们还是分开了。但是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依然成长着,克乃西特已经成为了高高在上的玻璃珠游戏大师,克西格诺里在世俗世界里已经结婚、生子。然而他们有一天他们又相遇了,克西格诺里在世俗世界里遭受的痛苦已经让他不再年轻,而克乃西特于是决定帮助他这位朋友。经过了一晚上的夜谈,他们又重新赢得了彼此的信赖。还有他们的本质上对于精神世界与世俗世界的最初的渴望与世俗世界融合的渴望让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也因为一个人要完全理解另一个人,大概必须有过类似的处境,受过类似的痛苦,类似的觉醒体验。所以很早就知道人们要为这个世界服务,却不错误地对待或轻视另一个世界,不带任何偏见地看待任何一种隐约的欲念或者怀乡之情,这才是唯一的正道的克乃西特才能够明白特西格诺利只是把自己的灵魂分裂成了卡斯塔里的,并且为那些纯粹不该由自己负责的事情而过多责备自己;而对另外一些本当由自己承担责任的事情倒很可能疏忽了。缺乏精神滋养的自然生活会陷入泥潭,会转化成兽性,甚至必然越陷越深。而纯粹建立在精神上的生活又是多么冒险,多么可怕,最终必然一无所获。并没有纯粹的世俗世界,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生活,由精神和肉体两者组成的生命整体是一种动力学现象。直线仅仅属于几何,而不是自然和生活。克乃西特最终离开了人们已经忘记了“游戏大师”就是小学教师的卡斯塔。他要去成为奉献者,或许就是去追寻那种最高的快乐,而不是成为一个主人要绕着圆圈打转。卡斯塔里、玻璃珠游戏、大师高位,不断超越着,而我们大多数人亦如此,我们都生活在虚妄之中,以为我们生来如此,以为我们本来就如此。可是不断超越似乎才能够不断接近那真理深处、道路的尽头。因为人唯有在才智服膺真理的情况下才是有益的、高尚的。一旦背弃了真理,不再敬畏真理,甚至出卖真理,人的才智便成了最可怕的恶魔,比任何本能的兽性更为邪恶,因为本能总海多少具有自然赋予的无辜性质。也因此让我们变得更加具有人性。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我们必须要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智慧就是整理过的人生,每次阅读黑塞的书亦是如此。

精彩短评 (总计46条)

  •     怪不得没印象,也并不想再看。
  •     手上最后一本黑塞的书,读完有点蒙,就不打分了……
  •     包罗万象,难以理解,但引人沉浸
  •     新年伊始的赠言与震撼。开头反复读了三遍,不那么容易,强忍着不去看书评简介,幸一开始读黑塞不是这部进阶的如此精深的巨著,几欲惭愧的放弃,但黑塞就是这样,一旦进入,便欲罢不能。深邃的精神体验与心智觉醒进化的洞见,黑塞就是欧洲的佛。
  •     黑塞逻辑强 语言赞 结尾出乎意料 可能过几年看会懂
  •     放弃自闭而自由的精神生活,去现实中追寻失败和死亡,克尼克也算是祭品了吧。玻璃球游戏不过是至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幻想,在碎片知识的时代它已经永久失去存在的可行性了。精华是约瑟·克尼克遗作中的《当我们悄悄地渴望》和小传的前两篇。产生了强烈的冲动,写一篇“在卡斯达里学院实施发展分制”的同人。
  •     有点抽象
  •     不愧是黑塞的集大成作
  •     与红楼梦有得一拼
  •     很久没有熬通宵看书了 入迷。应该再读更深入
  •     能看到从《在轮下》到《德米安》到《荒原狼》到《悉达多》中,黑塞的思想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关注的东西也变了。但是那个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疑问永远没有变。 到最后,他也没有答案。 不过,黑塞还是用一生践行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     这本和悉达多框架有些类似,里面的人物分为两面,一类系统教育,一个经历俗世。当克尼克再次遇到朋友的时候,引发了“觉醒”。珠戏导师克尼克未经俗世,属于本原的人物。第一遍,感觉珠戏有些类似大六壬,地支五行,根据一些既定规则,定局,进而做出一些推断。玻璃珠戏真有吗,还是黑塞的一个设计,想进一步了解。
  •     好闷
  •     两周左右的时间里,断断续续读完了,由于阅历所限,只能勉强理解男主人公人生的发展历程,尚未能从中悟出其他道理,但是十分向往卡斯达里的生活,沉浸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之中从未孤独,对黑塞建造的这个科学天堂着实羡慕
  •     围棋运行步骤如果符合欧拉公式、莫扎特安魂曲和开普勒定理的话,也许就是理想的玻璃球游戏了。
  •      我既不想从行动的生活逃向默观的生活,亦不想从默观的生活逃向行动的生活。而是要使两者交互为用,并行不悖。使两者相辅相成而无偏颇之弊。
  •     读后感受:1、本书将黑塞德国人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小说营造的传记笔调不似《史记》《汉书》而似《唐书》《宋史》,艰涩克制,非我所喜,内容已经可以以“玄妙”称之了;2、黑塞对中国的了解比我想象的还要透彻,尤其是本书中显现出的《易经》概念,有多少中国人敢说自己懂得比他多?最后还是要庆贺一下,花了整个学期时间至此读完了三联书店的黑塞全集14+1册。
  •     上部:读万卷书:完美的人类知识研究,终极象牙塔。试图建立超越不同时间、不同文化、不同科目的,超越科学、哲学、艺术、宗教的人类知识文明体系。下部:走出知识的玲珑塔,进入永恒不灭的人间。遗作,高潮:气象学家,听罪神父,印度生活。
  •     用两大册艰辛、沉闷与无力地维系了一个奇崛隐喻,且疲惫了历史与日常的痛感。
  •     有一段叙述,几乎是对尚未发生的文革的预示。
  •     9/22 ing 凌晨1.30停不下来 10/11 凌晨1:27 上读完 10/21 23:16下读完。 平静 ->I516.45 H587G
  •     每次都是读着读着读不下去,但一想起它心头就像刮过一阵微风似的清新,于是终于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比起主人公旅程的寓意,倒更喜欢玻璃珠游戏这个概念,即,一切人类文化努力的内在统一和融合,提纯精炼的纯智慧和理性。而保护这样一种精神财产的卡斯特里,命名来自于一位被变成灵感源泉的希腊女神,意境正好。只是不走下神坛的女神终究会被俗人说假清高,而走下神坛的女神又会被世人同化进而失去了神性。虽然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但这大致就是理想和现实,理智和欲望一直存在且不可协调的矛盾吧。
  •     乌托邦 略艰涩
  •     人的一生都在不断经历这样或那样的选择题,若要做到两全其美,基本是不可能的,取舍决定一切。好吧我承认我真的没读懂,也就把教授的剧情囫囵吞枣的瞄上一瞄,文内具有大量思辨性质的对话内容,极为丰富的隐喻,人物精神上的追求,所有的一切,以及对于教授落笔的方式,都会让我觉得,离生活中的我们太远。
  •     谁能告诉我黑塞到底在说什么,我来寻求帮助了,脑子要爆炸了
  •     喜欢后面小传三篇。。
  •     最后也不知道这游戏怎么玩 如果只是一个讽刺 似乎短篇就行 写那么长的理由是…拿诺贝尔奖?好吧,我庸俗了
  •     不知道为啥,错别字还挺多的,难道我们学校图书馆里的也是盗版书?
  •     克尼克导师的一生。一个上升和下降,包括最后的逃离与死亡,就像是理想国的一个注脚。文笔十分优美,可以拍成戏剧的小说。
  •     黑塞的后期作品总是难读的……
  •     比较艰涩但是熔铸了黑塞毕生的思索
  •     一个没有女人的无聊世界,就像一个大脑充满了艺术知识和技术,在想如何把它们用起来
  •     此生精神路上的明灯
  •     再读黑塞的作品,已经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了。。。
  •     看不懂…
  •     此书像一盏灯指明了那条通往圣贤境地的道路。而故事结局让人颇感意外,瞬间又将读者推向另一个层次思考。还要感谢最后一个小故事,终究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人生如梦”。
  •     几乎没有征兆,我的黑塞之旅暂时就这样结束了。如果可以,我甚至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读完玻璃珠,我竟不能置一语。如果是被黑塞的庞大构想震慑那也罢了,如果是折服于书中的渊博学识那也罢了,令我止不住内心战栗的是黑塞在进入暮年之后,其灵魂通透性之魅力已经全然超越了文学能带给人的精神充盈,使我数度为之哽咽。作为一个犬儒倾向的人,实际在精神上与黑塞是截然相反的,但在不断接近这位老人时,对抗的不适却被抽离了,我顺从地蜷缩在他创设的世界中,聆听他的微言细语。我所寻觅到的那个世俗性与宗教性之间的平衡点,便是从黑塞的诸多文字中发觉的,在他的文字世界中,人从细密的微缩形态,逐渐成长为坚实却柔和的有机体,并最终不再畏惧肉体必将化为乌有之命运。若不读本作大概可谓是不能真正理解黑塞了吧。
  •     六颗星。黑塞是一个与我特别相近的作家,一个读者能在阅读的途中遇见,是幸运的。这部书堪称结构上的完美。但最吸引人的,还是他描述清晰了,所有作家在用尽一生,在浏览的精神王国。其实,这种身份的游历,注定是偏颇的。黑塞将“仆人”攀登艺术巅峰的一生,刻画至深,这也是他身为诺奖得主的体验和描述。他自身对于他沦陷精神“囹圄”的反思和批判。从小提琴、周易、修行、管理者巅峰,到溺毙,这种情节设计,以及每一个角色的寓意,都可以单独研究。这是一个类似卡夫卡的作家。
  •     前半段犯了阅读障碍,对玻璃珠游戏的描述很玄,仍然不明白这是怎么能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的……到了后面的小传部分,读了一半才反应过来这是约瑟学生时期的作业,每一篇都是一个感悟与传承的故事,于是突然又打心底佩服起黑塞老头来,上册介绍到小传的时候就觉得这种文体很有意思,自己也想写一篇玩玩~
  •     赫尔曼黑塞的著作一本一本读完
  •     翻译不是我喜欢的一型儿啊(躺
  •     最初只是被珠戏那种“大统一”的审美吸引,但显然黑塞无意着墨于游戏本身,而更费心刻画卡斯达里这个精致易碎的学术温箱。卡斯达里和俗世的关系就是克尼克和戴山诺利的关系,像阴阳两极,互相吸引、排斥、寻求理解,没有高低对错,而且本质上追求同样的东西。游戏大师的死留在历史中等待后人赋予无穷的“意义”,但它可能只是一个意外事件而已。+如果是艾柯倒真有可能列出一堆游戏草案,可惜黑塞不以折腾读者为乐(笑)这本文风严肃谨慎如履薄冰,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关系
  •     比起玻璃珠游戏,纳尔齐斯与歌尔徳蒙给我带来的震撼更大,大概是因为后者是我读过的黒塞的第一本书?
  •     哪里有什么完美的乌托邦。黑塞这是琢磨了多久写出来的啊。开始看的时候非常不习惯好端端的“这是因为“统统翻成”此盖由系“,看到后来惊现六爻以及完整的一个蒙卦,哎,翻译也不容易。有些晦涩的一本书,隐喻太多,没完全读懂。
  •     梦里的话。她说离开他之后他每天都只会穿黑色的衣服,直到再见到他时…(木栅栏外的她笑容灿烂 白色的蕾丝纱网在阳光下比花园里的橙花还灿烂)…人们问她为何能泡出如此芬芳忧愁的茶,她说只因她一世为他栽种描绘了太多的花…
  •     枯燥无味但感人至深,意犹未尽而怅然若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