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看

出版社:张鸿祯 新华出版社 (2013-01出版)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6601945
作者:张鸿祯
页数:236页

章节摘录

十、甲骨文、金文和陶文    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是古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我国已发现的最古老汉字,故称为甲骨文。考古学界也称其为“殷墟文字”、“殷墟书契”、“龟骨文”、“契文”,因为其大部分是殷代盘庚至帝辛(约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时的卜辞和记事文字。    金文,也叫“钟鼎文”,因为这类文字是铸在殷、周时期的钟或鼎等各类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内容为有关祀典、锡命、征伐、契约之类的记录。    陶文,是刻在战国、秦、汉等时期陶器上的文字,有时也可见于砖上。其内容简单,一般字数不多,内容为人名、地名、工匠名、生产年月或吉祥语。    甲骨文、金文和陶文都是研究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    中国文字源远流长,产生于远古先人出于劳动与交流的需要之中,通过长期不断的探索、总结与改进,由结绳记事到讯(即刻画)木乃至传说中的仓颉见鸟兽抓痕足迹而造字,以图画象形表意,创造出象形字,时间大约在6000年前。其后自3000年前至今,文字演变经历了由繁至简并逐步规范的历程,先后定型的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    十一、丝绸之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与丝织的国家。远在2000年前,我国生产的丝绸就远销国外,被称之为“东方丝国”。    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26年、公元前119年至公元前115年,张骞受汉武帝的派遣两次出使西域。西域是玉门关以西广大地区的统称,主要指新疆和中亚西亚地区大约包括36个国家。张骞之行,开辟了从中原经新疆到中亚的交通路线,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及外交的交流和发展。    中国古代丝绸(也包括铁器、火药、造纸、印刷等产品和技术)的输出,大体是循张骞开辟的通道路线往来于伊朗和地中海东部的国家以及欧洲,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是北路:出玉门关,经交河城、龟兹、疏勒、葱岭北(帕米尔高原),到大宛(费尔干纳盆地)等地;二是南路:出阳关(敦煌西南),经鄯善、于阗、莎车、葱岭南、大月氏(阿富汗)、到安息(又称波斯,即伊朗),由安息再往西可到达条支(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大秦(古罗马帝国等欧洲国家)。当时,汉朝的丝绸等物多由南路运出。后来,这条道路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促进了东西方贸易,而且是东西方交通及文化、技术交流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同时推动了东西方的外交活动,促进了东西方文明进步与发展,影响深远。    十二、长城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齐、楚、燕、赵、魏、秦和中山等北方各诸侯小国都各自筑有边城,以维护各自的防卫与统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北方边防,于公元前214年开始把以前各国修建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展,成为西起甘肃,经过内蒙、宁夏、陕西、山西、河北、京、津,东止于辽东,横跨我国北部的超长建筑与防御工事。此后,汉、南北朝、隋、唐等各朝代都对长城加以使用和维修。明朝期间,共18次修筑长城,使其更加坚固、更加壮观、更利于实战和长期屯驻防守。    所以,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明朝万历年间的公元16世纪末始完成修建。长城走向不仅是西起甘肃嘉峪关而东至河北山海关的主线“边墙”,另外还有筑于宣化与大同之南横亘河北与山西两省边界的复线内长城,其总长6700公里。近年经考古发现,在辽宁尚有近千公里的明长城遗迹直至鸭绿江。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宣布:经调查和认定,长城分布于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所以,其“万里长城”之誉确非虚得。    万里长城修筑于高山之巅或崇山峻岭之间,古代工具简陋且交通不便,修筑如此浩大工程其艰难不可想象。所以,长城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奋斗、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不愧为世界奇迹和伟大工程之一,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    十三、大运河    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杨广为其荒淫无度的游乐需要,征用数百万民夫和耗用大量钱财开凿了大运河。它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今北京西南),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4000余里,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流域,贯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五省大地。大运河的开凿在客观上成为我国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对南北文化经济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宝贵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产。今天,我们又在大运河的基础上建设南水北调的宏大工程。    十四、都江堰    长江上游的支流之一岷江,每到春夏之交经常山洪暴发,使四川灌县等地区泛滥成灾。公元前250年,秦王派李冰为蜀地郡守。为了根治水患,李冰和儿子二郎对岷江水情进行了深入访问和勘察后,组织民众在灌县修建都江堰以治理岷江水患。    针对发生洪水时以灌县城外岷江东岸的玉垒山为界西涝东旱的现象,修堰时首先在玉垒山凿开一处缺口以分流到山东侧干旱地区名日“宝瓶口”,与江岸相隔离的岩体叫“离堆”。但在完工后因山东侧的地势高致水流不畅,虽经扩大缺口仍然效果不大。李冰父子又经多次勘察后决定在距离玉垒山稍远的江心再筑一道分洪堰,使江水在流经玉垒山前就分为两股:一股流入宝瓶口被抬高水位后可通畅地流入山东侧田野并流入长江的另一支流沱江,其称为“内江”;另一股为岷江本流称“外江”。分洪堰前端指向岷江上游筑一尖头叫“鱼嘴”,用以护堰防冲刷。在宝瓶口的上游修筑一处坝体叫“飞沙堰”,在汛期水涨而超用量时使其溢向外江而起到分洪调节水量与防淤。从此,岷江对成都平原来讲真正是化害为利了。李冰为这一水利工程起名为“都安堰”,后来更名为“都江堰”至今。    P18-21

前言

近年来,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也相应成为朝阳产业,并且走上迅猛发展的快车道。    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旅游活动,众多游客趋之若鹜参与其中的同时也有着不同的感受。    游得其所者赞叹:山河处处令人陶醉,旅游归来硕果累累:休闲、娱乐、长见识……此番游罢想下回。    跟风从众者,除了收获“曾到某地一游”的心理充实感外,其历程和感受就是:日夜兼程赶道,上车倒头睡觉,下车登山逛庙;处处新鲜怡人,忙着录像拍照;山川、河湖、旧房、市井都绕,小玩意买了成包,花光所带钞票;回家只觉太累,想想什么都不知道。    有些家长试图借助旅游之机让孩子见世面长见识,却因为自己知之太少,以其昏昏又怎能使小孩昭昭然呢?所以,钱是花了却难言收获。    根据以上情况不难看出,在客观上存在着一个旅游活动中要游什么与如何欣赏的问题。    回首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旅游是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已经出现的剩余产品需要将其互相交换以调剂余缺成为现实问题。由此,必然引发人们要离开惯常的居住地与活动的环境而出行,萌芽状态的旅游活动就出现了。此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商旅活动逐渐普及与扩大,并且还带动了为满足政治、文化、宗教等各种非经济目的的社会交流活动日益广泛,从而使得旅游活动逐步成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现代旅游则是伴随科技进步所造就的产业革命及现代交通的迅猛发展,使得大规模人员流动成为可能,而且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通过人类社会的广泛接触以获得精神愉悦成为普遍社会需求,自然催生旅游成为一大新兴产业。    旅游不等同于旅行。旅行是为正常生产生活所必须进行的一种人类活动。比如因公出差、到外地找工作、外出做买卖等。而旅游则是单纯为满足精神需求的异地观赏与娱乐休闲的行为。所以,旅游活动离不开三项基本要素:一是要首先有身心健康而能够参与一定旅游活动的游客为主体;二是要确定具体的旅游目的地与活动为旅游对象目标即客体;三是要具备食宿、交通、导游等物质与服务方面的客观条件,以保障旅游活动能得以实现。满足了这三要素,游客就要解决如何做到在旅游活动中最好的观赏旅游资源与尽情参与并享受旅游活动的问题了。但是,在同等的旅游要素条件下,众多游客在这一核心问题上如前所述迥然有异,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来描述与形容恰如其分。归其根源就是对旅游客体相关知识的了解存在着差异。如何来解决呢?笔者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知识去铺垫,用眼睛去观赏与欣赏,用身体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这其中,学习是首要与必须的。笔者自幼即乐于游山逛水,但大半辈子是瞎玩乱逛,搞不清所见所闻的名堂。后来经过多方学习始初知一二,旅游活动也渐入佳境,渐获其乐感悟增多,加深了对历史与文化的了解。    这本小册子所载内容,是笔者多年学习中拾人牙慧所得,汇总成篇加以普及,只为推动旅游事业更快发展。由于学习不够,错谬之处自不能免,敬请高士斧正。    另外,由于笔者见闻孤陋,书中不少实例援引于家乡——唐山,祈请见谅。

后记

笔者于2009年初春接受一次心脏病大手术治疗,术后告别了从事多年的法律服务工作而专事身体康复。由于生性好动而闲不住,笔者萌生了将自己几十年一点点学习而获得的旅游欣赏知识写出来的想法,于是有了本书的文字和画图。在书写过程中限于自己知之甚少,所以借助了许多专业书籍为师,比如《中国建筑图解词典》、《西方建筑图解词典》、《中国名胜词典》、《导游基础知识》、《简明知识词典》等,在此特作说明。    在书稿编绘过程中,张晓杰、蔡皓、张晓姝、李云龙参与相关工作。    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在旅游活动中面对旅游资源,能够初步识别出是什么和欣赏什么,笔者就算没有白忙活。当然,写作的过程也是笔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由于资料有限,撰写仓促,难免对相关知识叙述不全,错误与不足之处难免,故请阅读者批评指正。    张鸿祯    2012年春节

内容概要

张鸿祯,1947年生,曾从事教育、企管、党务、律师等多项工作。现退休,以书画、旅游自娱。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历史是人文景观的灵魂  第一节  了解人文景观的历史  第二节  应该掌握的历史常识    一、石器时代    二、仰韶文化    三、龙山文化    四、青铜时代    五、博物馆常见的青铜器    六、铁器时代    七、图腾崇拜和龙    八、华夏、中华与中国    九、三皇五帝    十、甲骨文、金文和陶文    十一、丝绸之路    十二、长城    十三、大运河    十四、都江堰    十五、五湖四海    十六、三山五岳    十七、皇帝第二章  最具民族特征的中国古典建筑  第一节  中国古典建筑的民族特征  第二节  台基    一、普通台基及其组成构件    二、金刚座台基及其构件  第三节  栏杆  第四节  铺地  第五节  柱  第六节  梁架    一、构架形式    二、粱架构件  第七节  斗拱  第八节  雀替  第九节  屋顶  第十节  墙壁  第十一节  窗  第十二节  门    一、门扇的种类    二、门的相关构件    三、形形色色的院门  第十三节  天花  第十四节  瓦件  第十五节  隔断  第十六节  装饰    一、彩画    二、雕塑    三、联匾    四、装饰中的龙狮造型    五、殿脊上的神兽    六、山花、剪边、宝顶及套兽    七、琉璃瓦颜色的选用定制  第十七节  传统祥瑞题材欣赏第三章  中国古典建筑造型欣赏游  第一节  官殿  第二节  关城  第三节  牌坊  第四节  各类房屋  第五节  亭子  第六节  塔  第七节  陵墓  第八节  桥梁  第九节  洞窟第四章  民居欣赏游  第一节  各地民居的形式与特色  第二节  北京四合院第五章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欣赏游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简史及类型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及欣赏第六章  西式建筑欣赏游  第一节  西式古典建筑及欣赏    一、古埃及建筑    二、古希腊建筑    三、古罗马建筑    四、基督教与拜占庭建筑    五、罗马式建筑    六、哥特式建筑    七、文艺复兴建筑    八、巴洛克与洛可可建筑  第二节  近代西式建筑及东西方建筑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一、新古典主义建筑    二、折中主义建筑    三、殖民地风格建筑    四、西式园林第七章  宗教名胜游  第一节  道教之旅  第二节  佛教之旅  第三节  基督教之旅  第四节  儒教之旅第八章  丰富多彩的各类旅游  第一节  广泛的人文旅游    一、博物游    二、红色历史游    三、工业旅游    四、农业与农村观光游    五、胡同游    六、民俗游  第二节  自然景观旅游    一、地质自然景观游    二、水体自然景观游    三、生物景观游    四、气象景观与气候旅游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古典建筑、民居、中国古典园林、西式建筑、宗教名胜……张鸿祯编著的这本《边走边看:建筑内外的奥秘》将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简约的文字配以精美插图,力图使读者从多角度领略上述各建筑类人文景观旅游活动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作者简介

《边走边看:建筑内外的奥秘》以人文历史和中外古典建筑为重点,用详实的史料和简约的文字配以精美插图,力图使读者从多角度领略各类旅游活动的内涵和文化底蕴,获取尽可能广泛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和想象空间,帮助读者如何欣赏人文景观和各种风格的建筑,为大众旅游增添智慧风景。
《边走边看:建筑内外的奥秘》由张鸿祯编著。


 边走边看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