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上下)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55-4-1
ISBN:9787020000432
作者:李汝珍
页数:780页

内容概要

李汝珍(1763?~1830?) 清代小说家。字松石。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曾在河南任县丞。一生多在江苏海州生活。他博学多才,读书不屑于章句帖括之学,如对壬遁、星卜、象纬、篆隶之类,无不博涉。对音韵之学,尤能穷源索隐,心领神悟。他是一个有社会理想,憧憬新生活的落魄秀才。著有《镜花缘》、《李氏音鉴》、《受子谱》。

书籍目录

第一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赐芳筵
第二回 发正言花仙顺时令 定罚约月姊助风狂
第三回 徐英公传檄起义兵 骆主簿修书寄良友
第四回 吟雪诗暖阁赌酒 挥醉笔上苑催花
第五回 俏宫娥戏夸金盏草 武太后怒贬牡丹花
第六回 众宰承宣游上苑 百花获谴降红尘
第七回 小才女月下论文科 老书生梦中闻善果
第八回 弃嚣尘结伴游寰海 觅胜迹穷踪越远山
第九回 服肉芝延年益寿 食朱草入圣超凡
第十回 诛大虫佳人施药箭 搏奇鸟壮士奋空拳
第十一回 观雅化闲游君子邦 慕仁风误入良臣府
第十二回 双宰辅畅谈俗弊 两书生敬服良箴
第十三回 美人入海遭罗网 儒士登山失路途
第十四回 谈寿夭道经聂耳 论穷通路出无肠
第十五回 喜相逢师生谈故旧 巧遇合宾主结新亲
第十六回 紫衣女殷勤问字 白发翁傲慢谈文

作者简介

《镜花缘》内容简介:武则天夺取唐朝的政权,改国号为周。一日游上苑,武则天下诏迫使园中百花在残冬大雪中开放。上天见百花不经请示,适时开花,乃将百位花神滴降凡尘。总管百花的花神百花仙子拓生在秀才唐敖之家,后取名唐闺臣。唐敖因不满武后,同多九公、林之洋到海外游览,历经君子国、女儿国、不死国、两面国、无肠国等四十多个国家,亲见许多奇人异事、奇风异俗,有的人长两面,有的耳长垂地,有的歪心,有的无肠,有的专爱撒谎,有的一毛不拔,千奇百怪。唐敖在游历中还无意间结识了滴贬海外凡尘的许多花仙。后恍然觉悟,入小蓬莱修道。武则天为选才女,下诏开科考试女才子。百位滴降凡尘的花仙,从海内外齐奔京城应考,并均中试。乃欢聚一堂,弹琴赋诗,弈棋作画,行令论文,说艺猜谜,各显才华,尽欢而散。 此时,遭武则天陷害的徐敬业、骆宾王的后代余承志、洛承志同剑南节度使文姜等,联合起兵反对武氏朝廷,先后攻破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关城,武则天被迫同意唐中宗复位,从而把政权仍归还李氏王朝。数十名被滴贬尘凡的女花仙在讨伐武氏朝廷中殉难,唐闺臣亦去小蓬莱寻父入山不返。 作者对当时社会上的许多不良风气不满,在书中均有暴露、批评。且因作者博学多才,文字功底坚实,采撷古籍中的神话传说联缀故事,借论文赋诗、讲谈笑话、游览猎奇等故事情节讽喻现实,信口而出,得心应手,写得光怪陆离,幽默风趣,生动流畅,极具可读性和吸引力。作者具有改良主义倾向,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假道学、伪君子和某些封建迷信,并精心编造了君子国等所谓理想社会的故事,但由于作者阶级立场、思想矛盾以及时代的局限,仍脱离不了封建糟粕的窠臼。尽管如此,《镜花缘》仍不失为一部有成就的经典小说。


 镜花缘(上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今日相逢,岂是无缘:不但有缘,而且都有宿缘;因有宿缘,所以来结良缘;因结良缘,不免又续旧缘;因续旧缘,以致普结众缘;结了众缘,然后才了尘缘。”-《镜花缘》18岁时读到,感觉……简直箴言啊,赶紧抄在小本子上。现在想来,故事情节已经和小时候看过的《辛巴达航海记》搅和在一起了。
  •     我就是不务正业喜欢镜花缘聊斋山海经三言二拍怎么办,还有各类志怪大全都是我的爱……通俗易懂好玩有趣,比起看史记红楼时候轻松消遣了好多~
  •     浅析《镜花缘》中的仙境想象叙事——以小说前六回为例《镜花缘》开头的叙事,起始于众仙家前往昆仑为王母祝寿。仙境叙事就此开始,仙境故事呈现出一个具象的天上世界。在小说叙事的开端,李汝珍将仙境想象连同历史虚构,共同为后面的人间故事做为合理化的陈述和铺垫。由于百花仙子被贬将凡尘,今后的故事才以达成。在小说全文中,不时有关联到仙境叙事的章节句段出现,仙境叙事可谓是整部虚构想象小说的连接纽带。一、 建构仙境1、 仙境人物想象与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一样,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仙境人物也同样各司其职,掌管凡间的各样事物。《镜花缘》故事的源头,就与蓬莱山上的百花仙子有关。在给王母祝寿的路上,百花仙子一路与百草仙子、百果仙子和百谷仙子同行。四仙途中遇见魁星以及四位管理动物的仙长:总司天下毛族的百兽大仙,总司天下禽族的百鸟大仙,总司天下介族的百介大仙和总司天下鳞族的百鳞大仙。以及福禄寿财喜五位星君,木公、老君、彭祖、张仙、月老、刘海蟾、和合二仙、红孩儿、金童儿、青女儿、玉女儿、元女、织女、麻姑、嫦娥等都是前去祝寿的仙人。根据小说中的仙境人物叙述,笔者总结有以下几点特征:首先,不同于古希腊诸神的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神仙,普遍都没有类似凡俗社会的姓名,通过其大部分的名号我们都可以判断出其职能。其次,不同类别的神仙名字往往具有相似的范式,例如花草植物类的均为“百X仙子”,而掌管动物的四位则为“百X大仙”。这其中除了门类之不同,还有性别差异。“仙子”是女性化的称呼,百花仙子贬将凡尘后在唐家降生,是一位富有才学的女子。而“大仙”是偏男性的称呼。“星君”一词,可从字面色彩上判断其为较为年长者,而一般的影视作品中也同样处理他们的角色造型。由此可见,在仙境叙事中,作者试图去完善仙境人物的性别、年龄等非常具象化的人物元素。使其与俗世之人看起来并无二致,肖像化的仙人们拉近了与凡间读者的想象距离。在相同的人型基础上,作者才加入了凡间人类所不具有的特征。在共性中注入个性,是仙境人物叙事的常用手法。仙境人物的职能,也在叙事过程中加以具象化的描述。以百花仙子的职能为例:“小仙所司各花,开放各有一定时序,非比歌舞,随时皆可发令。月姊今出此言,这是苦我所难了!况上帝于花,号令极严,稽查最密。凡下月应开之花,于上月先呈图册,其应否增减须瓣,改换颜色之处,俱候钦裁。上命披香玉女细心详察,务使巧夺人工,别开生面。所以同一梅花,有绿萼、硃砂之异;同一莲花,有重合、并蒂之奇。牡丹、芍药,佳号极繁;秋菊、春兰,芳名更伙。一枝一朵,悉遵定数而开;或后或先,俱待临期而放。又命催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如式呈妍。” 在将仙境人物职能具体化描述的同时,将凡间的大自然现象联系,使仙境人物及职能更加现实。这不仅显示出了作者的博学与超凡的想象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仙道人物的丰满想象。最后,仙境人物与凡间人物同样具有喜怒哀乐的各样性情。例如仙子们都钟情于对弈,他们彼此间都有“楸枰朝夕过从” 的情谊,对弈的爱好是和古代社会的文人雅士们相同的。而嫦娥与百花仙子因在王母寿宴上的争执而产生芥蒂和许下赌约,百花仙子性情刚直,愿赌服输而下临凡尘。性格、协约、争执、痴迷于爱好……这些都是和俗世生活并无二致的生活元素。仙境人物的具象化,在使神话叙述更加合理化的同时。也满足了普罗大众和书写者对于天上世界的想象冲动。畅想与自己的生活有相似之处却又具有自己所不具有的超凡才能,是对于未知世界的美好向往和期待的其中一个方面。2、 仙境社会想象仙境社会的想象分析,主要关注的是仙子们的人际交往关系,仙界与俗世的互动。首先,仙子们都不是清心寡欲、好礼不争的完美型人格。他们同样具有喜怒哀乐,欢喜焦虑。上文提及的由于在王母寿宴而发生的口角,互相许下赌约,愿赌服输这样的人情社会才具有的生活情节,同样出现在了仙境社会中。其次,仙境与俗世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仙境叙事和历史虚构结合的情节当中。在《镜花缘》的第三回中,李汝珍写到了关于下界帝王武则天的前世故事。“当日太祖、太宗本是隋朝臣子,后来篡了炀帝江山。虽是天命,但杀戮过重,且涉于淫私,伤残手足;所以炀帝并各路烟尘,趁他这个亏处,都在阴曹控告唐家父子种种暴戾荼毒之苦。冥官具奏。幸亏众神条陈:与其令杨氏出世报仇,又结来不了之案,莫若令一天魔下界,扰乱唐室,任其自兴自灭,以彰报施。适有心月狐凡获遣,即请敕令投胎为唐家天子,错乱阴阳,消此罪案。心月狐得了此信,欢喜非常,日盼下凡吉期。” 将仙境社会和人间历史联系在一起,人间与神界的互动让仙境叙事更加真实。也满足了读者对于历史问题追溯的虚构性想象。而神界的人际关系矛盾,也与历史故事联系到了一起。百花仙子和嫦娥之间的“百花盛开”矛盾,也转移到了下凡的心月狐身上。嫦娥嘱托下界的心月狐,令百花盛开一次。心月狐满口答应,下界后便成了唐中宗之母,武则天。武则天在冬日与众臣下一游上林苑,命百花盛开,以及之后迁怒牡丹不盛开等等情节,又与仙界有所关联。在六回之后的故事中,故事的中心点又转移到了凡俗世界中。在后面的叙事中,也有频频和仙界人物及传说互动的情节。唐敖和林之洋的游历故事中,遇到的野外果实,其中不乏“仙家之物” 。仙境世界与凡俗世界的互动关系,都让《镜花缘》的铺垫叙事显得更加丰满。二、 仙境想象背后1、 叙事的合理化铺垫《镜花缘》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唐敖和林之洋的游历经验,而前面的仙境想象主要是起到铺陈和后面的串接作用的。唐敖的女儿唐小山即仙界的百花仙子下凡转世,《镜花缘》的下部分是唐小山与林之洋一同前去寻找隐居蓬莱山的唐敖。唐敖考中探花,而前朝并没有“探花”这一名号,“探花”一词的来源,也是“必因当年百花齐放一事,派你去探甚花消息哩。” 种种不同的情节内容需要,虚构故事因为仙境的想象叙事而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也在此为小说的整体魅力添上浓重的一笔。这种将虚构故事和仙境想象结合的方式,也连通了普通读者心中存在的想象事物。包括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也曾梦游太虚幻境。太虚幻境和《镜花缘》中的蓬莱、昆仑等仙境是有同样性质的仙境想象。《红楼梦》中,贾宝玉在梦中的所见所闻,在日后都以隐喻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而《镜花缘》中的仙境描述,则主要是为了前六回之后的人物及情节能够以最合情合理的方式被道来。2、 凡人的仙境向往李汝珍创作《镜花缘》,由其中的情节故事可观之其对于所生活世代的批判精神。仙境社会的描述,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于理想世界的建构,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贬低和拒斥。当然,李汝珍对于现世环境的批判,更大程度是在后面唐敖与林之洋游历海外诸国的经历中得到体现的。他们寻访君子国、女儿国、黑齿国等诸多国家,不同的风土人情都是李汝珍假借游历他国之名义表达个人意志的方式。仙境是虚无的,仙境人物的高度同样是虚无的,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崇道求仙,意欲成仙的观念传统,利用仙境叙事实现想象,基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而言,是有其自身原因的。仙境叙事的生成,笔者认为这也是凡人对于自身力量有限的认识和对于未知世界的崇敬而导致的。这也符合神话小说生成之原因。三、 结语在清代小说中,和《红楼梦》、《儒林外史》相比,《镜花缘》“显然不是第一流杰作,瑕瑜互见,驳杂不纯”。 但是《镜花缘》确实中国古代小说中分析仙境叙事,值得分析的参照文本。仙境叙事不仅体现了古代小说在叙事逻辑和叙事结构的成熟化发展,也表达了作者所表现出的个人意志色彩。具有中国特色的仙境叙事,不同于古希腊神话的诸神故事,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有特色的一种文学范式。参考文献:[1].李汝珍:《镜花缘》(全两册),张友鹤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3月版.[2].何满子 李时人:《明清小说鉴赏辞典》,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9月版.[3].曹雪芹:《红楼上》(第一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8月版.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小学时,我第一次看到《镜花缘》一书,就很喜欢。因为我向来喜欢神话传说,看到“镜花水月”飘渺虚幻的书名,还有一段百花绽放,贬谪凡间的起由,感觉特别吸引。小时候看到小蓬莱上有果子吃了可以永远不饿,我可是心生向往的(因为我太容易饿了)。而蓬莱岛也给我留下了飘渺仙境的印象,可惜一直没机会去看看。可是到现在,我才完完整整地看完全书。我才发现与我印象中的仙凡故事很大出入,就像以前看《封神榜》,后面直接是打仗了。现在大致评论一下此书。
       全书分为一百章,但每章都挺短的。前面三分一的章节主要讲唐敖、林之洋,多九公几人乘船游历海外各国,也慢慢出现贬谪的各花。这一段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就像是把《山海经》故事化了。最颠覆的是女儿国,与《西游记》的完全不一样。林之洋在女儿国被浓脂艳抹和裹足,让人哭笑不得。此书还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古方,不知道是否有效,也不知道是否有人试过。中间三分一讲唐小山寻亲后与众女赴考的琐碎事。这里开始平淡了些。最后的部分就是百花才女各种猜谜下棋玩笑的部分,这里很明显是学《红楼梦》,但很平淡无聊。另外,泣红亭的百花名录以及各花题词,也和《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的十二钗的题诗类似,只是百花名录各花题词只编了几个。结尾的破妖阵和归仙仅是匆匆带过。
       本书发生在武则天掌权时代,在政令上对女性有很多开放的改革。女性可以读书上学,可以考取功名。很多女性在文学、武功、技能学习方面更胜男性。可是,在思想上,女性仍旧是自我遵循君臣父子的传统道德,属于屈从的地位。随便一句话,某女就嫁给了某男,也没觉得哪不妥。文中只有唐小山,阴若花、红红、亭亭、颜紫绡个性比较突出,
       不得不承认,作者李汝珍的学科涉猎很广泛。本书从诗词歌赋、天文地理、中医药理、物理算数都有提及。阅读时,我感觉自己学习到很多小知识,感觉还不错。厉害的是,古人居然能算打雷的距离和杯子的大小,虽然我看不懂。最难明白的是璇玑图和切韵,还有后面众女的玩的酒令。
       但是,本书不长,作者却要写一百多号人物,有点力不从心了。这么多人物,真正让人感到性格较立体的就几人,其他小花就像凑字数啊,各种名字大罗列,记都记不清。估计李汝珍想人物名字也想了好几年吧。我认为,后面打仗破妖阵的部分可以展开写,完全可以写个五章。每关都是先死几人,然后捉敌方的喽啰,依法破阵,这也太雷同了!好像作者急着收尾一样。最后百花归仙也没有仔细说,到底最后怎样还是很迷糊。最后的疑问是,书名“镜花缘”到底什么意思?表现在书中什么地方?大概叫《百花谪仙录》更确切。
       但总的说来,本书知识量丰富,看了仍旧获益匪浅。
      
  •     to 白轮船:我没看过那个动画片啊~不过估计会删掉很多抛书包的典故之类会流畅许多的。
    to 一一风荷举:我对下半本后面那些诗词之类的也是快速地过。。。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看的就是这个版本的!!!!!!!!!!
  •     国产格列佛游记,前半部很精彩。谁说古人没有想象力的,守着青灯一盏,生出这般遐思。
  •     作品前后撕裂的不可思议
  •     高中毕业那年读的
  •     这书我是没看下去,早知道有这么个恶心的笑话那是无论如何要看完的。
  •     哈哈哈外公藏书
  •     前半段引人入胜,后半段味同嚼蜡。
  •     十年前看过的小说白话本 现又重看原版。不足的是写几十人如同一人 凡是女童 都是艳若桃李博学多才饱读诗书 甚至有七人六人合为一写 实为一大败笔。
  •     后面的一些叙述比较拉杂。不过总的来讲还是好书,有立意。
  •     想当年身为小学生的我就能看完上册的小说,不得不说猎奇志怪是小鬼头永恒的爱
  •     当年难得啃完的原著之一,也就高中时有这个闲暇和毅力了
  •        兴起看此书,缘起小时候的同名动画片,记得大概是讲几个人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两面国,手在脸上一拨拉,瞬间换了张脸色,在我小时候的心里留下深深滴阴影。特别把此书找了读读,想看看海外都有哪些奇特滴国家,结果此书断断续续看下来月余。
       粗粗一看,一百回,谁知唐傲游历完,成了仙,隐了居才仅仅二、三十回,囧了,那以后讲的什么?耐着性子读完,感情后边是唐小山寻父、逐渐集结为100名才女、才女们各种欢聚、最后各有所归的故事。书读起来略酸,中间对音韵、打马吊等有详细论述,穿插的还有各种药方等。
       印象中最深的是关于有了喜事偏又宰猪杀羊徒增许多杀戮、待客各种珍馐佳肴唯恐客人吃不好、属羊命不好的说法自古有之等。
       可能是阅历较少、修为不够吧,此书暂时不打算再读。
  •     看的是电子书,没有想象中的精彩。全书分两部分,前边写周游各国,比较有意思。后边写回到天朝,主要就是科考和打仗,很没劲。
  •     明清小说事无巨细的铺陈和欧洲中世纪小说几乎是一样。所以我们的小说是比别人慢的,所以也没什么可总是指责。以及,感觉最近怎么总在看这种游历四方的书……
  •     @涵秋 已改。至于文本优劣,个人自有偏好,还是存而不论吧。
  •     作为读者功力不足,还是要好好读书
  •       这样的文字,看样子是读四书五经熏出来的迂腐气。
      一句话,明明是有棱角的,不齐的,有趣的就在这不齐,可作者偏偏把角折起来,把不齐的地方硬生生地掰齐,齐了就死板、无趣。
      何况作者为了议论,而把不该详写的地方详写,虽然有益于讽刺,但对故事情节实在是毫无用处比如写裹脚,讽刺了残害妇女的风俗,但然个人越读越烦。
      比起来,镜花缘动画片真是相当地经典。情节编的非常好,加入了许多枝节,让原文死板、单调的情节一下子活了起来。原文是单线的,动画片是双线的,双线交叉,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     手里这本是1996年第二次出版的
  •     笑!!
  •     看的是这个版
  •     读的电子书,决定要买纸书珍藏。这是我对一本好书最大敬意。
  •     很小的时候看过电视剧,一直想看原著高三的时候丸子家里面有这套就拿给我看了。喜欢的神话小说里面这本绝对要排前面,而且看这类小说一定要看原著文言文。
  •     镜花缘后几十回实在看不下去
  •     影评里面是的,一直都是这样。小组里面有
  •     嗷
  •     读的起劲的是前面,唐敖一行人云游列国那一部分
    +1
    特别是之后出现的众女仅仅是为了凑数,个个面目模糊,连姓名都模糊
  •       我就是不务正业喜欢镜花缘聊斋山海经三言二拍怎么办,还有各类志怪大全都是我的爱……通俗易懂好玩有趣,比起看史记红楼时候轻松消遣了好多~
  •     你是那么的恶趣味啊~
  •       前半部分,主人公乘坐商船游历海外各国,大人国,小人国,黑齿国,女儿国,直肠国。。。又寻访仙岛。经历奇特,情节充满隐喻。
      
      除了遭遇种种奇闻轶事,主人公每到一国也会做生意,从甲地贩入到乙地贩出,贩卖之物多是胭脂水粉,而且返回大唐时,船上只是载满多位"花魁",并不见什么货物带回。难道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已经是啥也不缺,外邦进贡点皇上用的,老百姓似乎不缺什么东西需要从国外进口的。
      
      各位花神托生的美女们聚在一起之后,就开始夜航船式斗嘴炫技。其中有对茶叶造假内幕的揭露,看完之后对茶叶顿无兴趣。有对鼻烟的鉴赏窍门,花草鉴赏,书法绘画鉴赏。
      
      然后是长达数十章的诗词歌赋,烦死了反正我是看不懂,全部略过。
      
      最后是符合宿命论的结局,还有石头记式的自传。
      
      比较郁闷的是女人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是挺无聊的啊。唐闺臣,的确,再诗词歌赋精彩文章,也左右不过是闺阁之中的小儿女。
      
  •     中国版的格列佛游记
  •     后半部分有凑字数的感觉……
  •     仅就小说来讲恐是三四流的,不过李汝珍此人一定很有意思(不然怎么会塑造出紫芝这么萌的妹子!)
  •     还有“曰阴遇阳”呢
  •     此书下册。才女考试真是大手笔。酒色财气,到死幸福,管他真假虚幻。
  •     哈哈,確實涉及到音律學的太晦澀難懂了。。
  •     《镜花缘》是李汝珍晚年的作品,原拟写200回,结果只完成了100回。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80017.htm
    po主你无意中说对了。。 好可惜
  •     说得好,我在贴吧吐槽给若花缠足这段,还被个家伙讽刺了一番,说什么这是女子该受的罪
  •     读过前半部分
  •     才读到三十回,已觉得出现的那些奇特女子都是为了凑数,而且到的国家越多,越觉得只是点到了各个国家的表象,内核其实还是儒家的那些东西。
  •     哦也~
  •        近來諸事繁冗,身心俱疲,心神頗有些散滯。想來是曠逸怡情之夙願,近日又重讀了李汝珍之《鏡花緣》,所思所得,亦足慎終追遠、澡雪精神!閱盡滄桑,復觀塵寰,又何戀塵世炎涼之世態、爾虞我詐之光景?《鏡花緣》唐敖之女唐小山尋父至小蓬萊,唐敖業已成僊,不願再返塵世,寫下絕句一首,以示其女,其詩云:逐浪隨波幾度秋,此身幸未付東流。今朝才到源頭處,豈肯操舟復出遊。以此詩之淒涼之筆調,可以想見,李汝珍也是看透世相,極其厭倦世情之超逸之人,不然絕寫不出這樣才情曠達的小說。先哲前賢多注意小說之型式與現實之觀照,不似今日之陳詞濫調,專以炫詞惑人眼目,著實令人欽佩!
       《鏡花緣》之好處,個人以為,大致可分三點。首先,為閨閣立傳,在男權社會塵囂甚上的時代,此書可謂有男女平權思想的發軔,科舉制度取士向來以士人為主,女人向無進入科舉軌道之可能,而李汝珍能破天荒將女科考試引入小說之言,亦是了不起的創舉。另,小說諷喻明朝世相之處比比皆是、不勝枚舉。以君子國勸誡世人“好讓不爭”,民風純樸,與世無爭,足以羞煞“禮儀之邦”自命的天朝上國;以黑齒、白民、淑士國之遭遇嘲諷歷朝歷代之科舉制度之束縛儒士的虛妄,以致於庸才、奸佞盈庭、智士、高人避世,思想的大一統與八股文章的盛行,以及重農抑商,重虛文、輕實際所導致的人性扭曲之惡果;以女兒國之經歷,反襯出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摧殘與戕害;以兩面國之遭際,揭示出平時道貌岸然、實則在浩然巾底下的猙獰面目,爾虞我詐、見利忘義之情狀宛在目前……如此種種,可謂借海外奇譚之名,諷當下濁世之實,李汝珍之仁心妙筆,洞察世情偽作之辛辣筆觸,令人讀之不免噴飯的幽默,足以比儔於《三國》、《水滸》、《紅樓》等古典小說,甚至,某些篇章猶勝之。再者,若非李汝珍過於炫才放任筆端之橫肆,結構略顯淩亂,恐怕曹雪芹的《紅樓夢》對後世的影嚮亦有所不及。想來,《紅樓》之中的詩文、燈謎、醫卜、遊戲、酒令、茶道等奇文妙句,其中某些段落甚至遠不及《鏡花緣》寫得妙絕。
       《鏡花緣》借文中人物唐敖、唐小山的海外奇遇,諷喻世人,警示後人,其文學之趣味,內容之玄遠,暗諷之巧妙,足以與斯威夫特的《格列佛遊記》媲美。然其中西文化迥異,兼之筆調過於迂回,更加上虛妄之國民眾愚昧無知、渾沌不堪,縱有如此妙趣橫生、惕悚慎終之絕妙好辭,也不能促其昏睡不醒之民眾猛醒。大抵古之士人,若運命跌宕、際遇不佳,往往若非幻滅遁世,便是借酒消愁、遊戲人間。李汝珍在書中借林之洋之口自敘其作此小說之初衷:“雖以遊戲為事,卻暗寓勸善之意,不外‘諷人之旨’,上面載著諸子百家,人物花鳥,書畫琴棋,醫卜星相,音韻演算法,無一不備;還有各樣燈謎,諸般酒令,以及雙陸、馬吊、射鵠、蹴球、鬥草、投壺,各種百戲之類,件件都可解得睡魔,也可令人噴飯。”其後半部諸女考試結束之後的宴樂、歡愉之遊戲、酒令之屬,過於炫才,以致於破壞了全書的結構。但反而觀之,恰是因為李汝珍勘破世相的濁惡,才想寫出一部《鏡花緣》“諷人之旨”、“暗寓勸善之意”。無奈古代思想禁制與民眾混沌,導致如此一部奇書遺失草野,未能起到警世勸誡之作用。倒是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給予了肯定的評價,想來,魯迅先生亦是識得其中三味的。
       書的結尾部分的四座關隘,象徵著人性之弱點:酒、色、財、氣,很少有人能免俗不墜入其中,而這些,恰是人類進境之最大阻滯。如若人類自由發展的同時,人們各稟異賦,略節制其貪婪之性,恐怕這世間早就沒有爭執、悖妄之荒誕,制度之泯滅人性亦能有所回歸……七情六欲,雖是人之常情,但若是不能精神高蹈、清心寡欲,終免不了在這害人不淺、毀人不倦的循環不息中,將虛妄之國發展到極致,害人害已,永不安生。李汝珍深明其中之大義,又深諳人性之弱點,特以小說家言勸諷世人,實是讓人感佩不已、永銘心版。
       蓬萊縹緲客星孤,正是書中唐敖之女唐小山思念父親時所作。後唐閨臣(唐小山)、顏紫綃入小蓬萊,步唐敖後塵遁世求僊,恐怕亦是李汝珍看透世事的無奈寫照。想來虛妄之國之一流詩人、文人如陶淵明、李太白、林和靖等均有出世之願,或長期隱跡鄉間,或在人生低谷之時與隱士高人交遊往還,或隱於塵廛、終生不仕,蘇東坡亦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的真情流露,大抵是看透世態人情、頗識國之虛妄故也……世人多愚頑渾沌,不識世情險惡,或適應社會、妥協隱忍,或玩世不恭、冷嘲熱諷,或享樂至上、醉生夢死,不過俱是幻夢一場。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小說家言,原來是這樣的深刻洞燭人性、文化、制度之弊,而我們,若不能從中悟得其中三味,那真辜負了作者的一番苦心孤詣。閱盡滄桑,復觀塵寰,方重拾其滄海遺珠,胸中銘感,深銘前人遺澤。白雲出岫清風逸,奇峰險絕濃霧重。今朝勘破塵世幻,何日操舟復出遊?
      
  •     今日阅《鏡花緣》畢,過來再看君之書評,頗有所得。然有一處不敢從君之教也:如君所言,《鏡花緣》固一世奇書,作者之博學多才、文章之妙筆文心,皆有歷歷可稱者,然倘謂《鏡花緣》之才學大勝《紅樓夢》,恐非公論;而君所言《紅樓夢》受《鏡花緣》影響之事,則更加令人不解。蓋《紅樓夢》在前,而《鏡花緣》在後,影響之說,實在無法成立。況且《鏡花緣》之作者任才使筆,意圖使得一百女子皆以其書傳,然愚弟讀此書畢,所記憶者不過十數人;而《紅樓夢》中諸裙釵,皆有其型,各有形象,恍惚若生,此其為人所喜並得以流芳也。
  •     上部3三星,下部1星。
  •     方家说:然然,否否~~
  •     请问哪个出版社出版的镜花缘,带有注释?
  •     wow
  •     很小的时候读的,津津有味。从此播下了到处浪的种子。
  •     书籍贫乏时只有这本书相伴,此书涉猎了中国文化方方面面,人文社的注释还算给力
  •     小时候那本是刻印插图本
  •     前半部猎奇,后半部酒令对的眼花缭乱、审美疲劳,等着看百花大仙的结局,结果太监了。。。。
  •       镜花缘一书可谓向往已久。近日闲居在家,向来无事,竟得将它囫囵读完,不因不由生出许多感慨来。
      初闻镜花缘,只喜它名字袅娜曼妙。单是这“镜花水月”四字,已是旖旎无匹,绮丽无双,如今又添一“缘”字,端的不叫人徒生许多缥缈遐想。及至书真真到手,往下一翻,说的不是别的,竟是百花降凡尘、群芳彰才情的美事,这一喜非同小可。
      话说全书林林总总一百回,大抵又可分为四节。第一节百花违誓获谴,红尘历劫;第二节唐敖遭谪出游,遍牵前缘;第三节群芳赴京赶考,尘世团圆;第四节义兵勤王功成,众仙归位。
      初读此书,断不敢说心存不满,却也实有颇多不解。窃以为,或者特笔写闺臣如何遍寻四海,历尽万难,始得集齐百花,以此赎尽前愆而重列仙班;或者重彩写百花如何红尘历劫,扶助大业,终得功德圆满,以此了结宿孽后飞升成仙。而松石先生偏不。他必得于辛辛苦苦群芳齐聚、浩浩汤汤盛况空前之后,又三言两语添一笔众女时运不齐,命途多舛!重前因而轻后果,这后果要是个完完满满大团圆倒也罢了,偏偏又是个凄凄惨惨大悲剧!这叫人怎生是好?为百花终得团圆欢欣鼓舞吧,毕竟知他命途乖蹇,欢欣不敢尽兴;为群芳未得善终唏嘘喟叹吧,无如他只寥寥数语,叹也无从叹起。况细究前缘,诸多红尘后事实则皆由花仙与嫦娥小小口角、区区龃龉引起,想来未免小题大作,有失仙家风范。
      再者,镜花情节也颇多诡谲。第一节酷类西游,第二节倒有格列佛游记意味,第三节颇似红楼,第四节又不乏三国风采。手法诸般变化,令人耳目一新,倍感丰富,却也每每生出些不足之感。你道为何?原来它虽说包罗万象,但毕竟浅尝辄止,似西游而无西游之奇幻缥缈,跌宕精彩,类红楼而无红楼之情深意切,可歌可泣,像三国又无三国之豪迈雄壮,荡气回肠,叫人总也有些“妙则妙矣,尚不如彼”的憾恨。单只借异域奇景褒贬人情世态、发奇思妙想阐述人生至理一节,倒比格列佛游记技高一筹。
      却说镜花待女子颇为不薄。单看他替百花所取芳名何等用心,其爱惜之心即可见一斑。古往今来,女子从来有姓无名,往往只以“某氏”呼之。难为松石先生不独替众女取了名字,这名字还取得甚有讲究。自家姊妹同字同辈自不消说,竟连一家媳妇字辈都齐。即如文家五媳都按“英”字,章家八媳皆排“春”字,但凡出场,无不流芳溢彩,气若贯虹。最为奇巧的是,即如无亲无故的几位姑娘,也竟因名中一字相同而妙趣横生。诸如“百花大聚宗伯府,众美初临晚芳园”并此后几回之中,师兰言、章兰英、蔡兰芳、枝兰音刚好凑一桌马吊,郦锦春、言锦心、廉锦枫、卞锦云恰恰是一桌花湖,此类等等,不一而足,真真别致得紧。
      名字尚且倍加费心,性情更是着意点染。百花无不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知书达礼,蕙质兰心,却又个个性格迥异,人人脾性不一。闺臣作为百花仙子降临凡尘,自是才貌双全,孝悌有加,天资颖悟,豁达大度。其他诸如气度不凡的牡丹仙子阴若花、博学多才的杏花仙子卢紫萱、聪慧可人的笑靥花仙子孟紫芝、深明大义的灵芝花仙子师兰言之类,无不叫人钦羡不已,爱慕非常。纵是居于“题名录”末位的闵兰荪、花再芳、毕全贞等人,虽于品行、才学上不如前列诸位才女,却也瑕不掩瑜,无伤大雅,因之对其即或不爱,恨也是万万恨不起来的。
      此外,于武氏称王一事,松石先生似也并无反对“牝鸡司晨”之意,只是对武曌篡权僭位、改唐为周一事耿耿于怀。否则,若有重男轻女之意、尊男卑女之嫌,又何为大笔誉写武氏颁恩诏开女试,且盛言题赞众女登金榜封闺臣?单写诸家公子起义勤王岂不更直截了当!难得松石先生对女子如此看重,待世事如此公道。
      通览全书,也不喜别的,最喜此书手笔风雅。你道此话怎讲?原来风雅有四。一曰花草风雅。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松石先生也不漫谈山川河海,也不细说鸟兽虫鱼,单只在这百花百草身上做文章,而恰恰是这番玲珑心思最合吾意。内中更有改斗草为偶花一回,真个是精妙绝伦,风雅之至,能不叫人拍案叫绝!二曰才艺风雅。百花个个身怀绝技,大多文武双全。金榜题名百花团聚后,先生更是不惜笔墨,以洋洋洒洒数十回备言群芳多才多艺。其中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天文地理医卜星相算法音韵灯谜酒令射鹄投壶马吊双陆秋千花湖,琳琅满目不一而足,并且无一不精无一不巧,真真叫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三曰阵式风雅。义兵于酉水、巴刀、才贝、无火四大关隘,先后遇着四大毒阵,却并非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寻常阵式。你道此阵为何阵?却原来是酒色财气四大阵,不动刀兵即可杀人于无形之“自诛阵”!如此含义深刻寓意隽永之阵式能不发人深省?四曰情义风雅。全书不涉情爱,却照样将百花百女写得活色生香我见犹怜,何故?但因其备言金兰深情、姊妹厚谊,尽述才思敏捷、品格高洁。所以即使无关风月,读来亦是心真意切,情义可鉴。
      适才说到初读镜花颇多不解,至此,也可有个明断。尝闻菜式尚有众口难调一说,更何况千古文章,更是喜好不一,偏爱难同。即如窃不以其情节诡谲多变、详略失当为然,却喜他为人公允、为文风雅;而又安知他人不恰恰喜其情节纵横捭阖、异彩纷呈,却恶他重女轻男、炫才弄博?此理一也。况舞文弄墨一事非比寻常,最要紧是适心宜性四字。或常谦曰:“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实则倘若己已甚为怡悦,任君是谁,又何须等君定夺待君发落?则以此观之,自是松石先生情愿如何,镜花之缘便应是如何。旁人大可观瞻,却断无横加指摘之理。
      
  •        读到最后,我突然想到章学诚。这位当时颇有些离经叛道的文人,写得一手流畅的八股文,并以此作为表达其独特思想的工具。他知道这些“章句之学”将置人于死地,他甚至恨透了这种章法,然而这却是他唯一的表达方式。
       李汝珍也大抵如此。
       唐敖林之洋游历一段,千奇百怪上天入地,实在是不知作者如何想来;然而一旦离开“水中之月,镜中之花”,一旦需要描摹现实,李汝珍的陈腐无奈处显露无疑。
       有这么一种人,被现实牢牢摄住,而他深恶痛绝的毒液,却一点一点注入他的美梦里。
      
       《镜花缘》的核心并不是人本的,而是处处充满了道德说教,颇有些“失礼求诸野”的意思;它当然更不可能是女性主义的,相反,它是“反女性”的——你知道,以女性意象反对女性,因为非常有效,故而十分常见。
       当读者沉浸在不可思议的想象世界里的时候,当我们向往着那种自由与高尚的时候,那个世界中无所不在的对四书五经的引用却又把我们拉回现实,形成了一种不舒服的反讽。
       到最后,所有女孩儿回到大唐参加“科考”,平常言谈乃至插科打诨都像极了迂夫子,她们的面目变得越来越相似,故事变得越来越淡薄,以至于最后我们根本不关心结局是什么。
       这是梦醒了以后。
       当女孩儿们回到大唐,当李汝珍的笔墨回到现实,那个勉强敷衍而成的梦境猛然破灭。
      
       你究竟是变革者,亦或是卫道士?
       我相信李汝珍本人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并不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满这个社会的什么,也并不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他觉得这个世界颇可恨,但长期的教养使得他无力想象出另一个世界。
       我明明知道现世不是天堂——但我曾经受过那么多现世的教育,因此,我的想象力并不自由,我的思想被禁锢在我的肉身之内,被禁锢在我所生活的环境之内。
      
       读《镜花缘》越读越闷,盖为此也。
       灯光熄灭,幕布落下。
       那个戴着枷锁的舞者黯然离开,回到他的牢笼。
  •     只看前一半就好了
  •     我会说 是我10岁 在外公书架上找到 翻看完的吗 当时确实不懂讲的什么 可能是 处于好奇…
  •     必须给自己一个环游世界的理由了。
  •     很深刻很有趣,小时候读过一半,很多地方不懂。最近白天无聊就翻翻,晚上睡前听着有声书睡觉。感觉真的深刻逗趣,魔幻现实主义哪有这个好看。
  •     周游各国妙趣横生,科举考试看了三遍,没有看完,放弃了
  •     和楼主观点相当一致,
    不过我印象比较深的是紫芝(讲笑话,爱欺负人的那位姑奶奶),还有花再芳,孙兰什么那几位没甚才气脾气倒顶大的。原本还期待众位个性不同会有各异结果,想不到聚会酒令占了大量篇幅之后竟然如此仓促,至第一百回根本就是草草收尾…中宗继位之后就跳到白猿下落,甚至没交待众才女如何归仙(…随手编的词不知道用的对不对)。
    但是书的前半部分的确好看,作者的想象力相当丰富阿…
  •       五月风筝2008-09-13 21:45:47
      
      
      作为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代表作,《镜花缘》无疑是一本相当优秀的文学作品。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知识面极其开阔,无论琴棋书画、卜噬星相、算术、诗词曲赋……无一不知无一不晓,真可谓通才。一边看,一边为作者独特的想象力而惊叹,更为他的才能所折服。
      
       通观整本书,前半部为描写唐敖与林之洋、多几公海上历险的故事,内容非常生动有趣。其中所说的各个奇特的国家,不同的长相与习俗令人读来不禁几欲捧腹。尤其印象最深的是“无肠国”,因为是“无肠”,上吃下出,富人们为了剩钱,便强迫奴仆们吃他们“出”的东西,且必须反复吃数次,直到分不出米饭与粪便的区别,读来真是又好笑又恶心;“女儿国”中,男女角色互换,林之洋被国王看中,非要强纳他为妃,将他刮去胡子修了眉毛,打上胭脂粉底,还强行将他缠脚。将妇女们所遭受的非人待遇写得入木三分,真真读来便是痛快。尚有“黑国”,虽然人人相貌黝黑,却都是饱读经书之人。其中的“亭亭”,更是令人惊叹的一个才女。通过“亭亭”的口中,对作者的才华又有进一步了解。在当时社会崇尚朱老夫子所评定的《诗经》情况下,作者却有自己独特却正确的见解,非常的不容易。比如,他认为古诗中每一个字都只有一个古音,而并非如朱熹所说的变音,这一点现在已经证实是正确的。还有其他细节,在这里也不多写,但作者的看法都相当的准确。
      
       后半部则较为逊色。作者所选择的历史背景是唐代武则天时期,说的是一百个花仙子被贬到凡间,却都参加科举考试,并全部获得女才的资格。其中百花仙子是中心人物——也就是唐敖的女儿唐闺臣。但作者略使人觉得是在卖弄他的才能,其中的各种游戏、对子,诗词填满书中,却因为人物过多,无法把握到位,使得读来各个才女的性格特点不突出——唯一印象最深的便是紫芝,但她到底是谁家的女儿却是不记得了。对于小说来说,这样的描写无疑有些失败,不够吸引人,显得过于枯燥。不过一边看,还是一边笑,明明说的是唐朝事,才女们口中出的却是什么年代都有的典故——《本草》、《西游记》……笑……作者自然是故意写的,明写唐朝,暗写清代了吧!
      
       虽然朋友称赞这本书可与《红楼梦》媲美是有些言过其辞了,不过总的来说,这本书还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从中可以学习到的东西非常之多。而字里行间,点点滴滴的流露出作者在那个时代,能有着一份对女子如此珍惜与珍重的情怀,更是非常的不容易。他赞赏女子有才有貌,反对缠足,反对陈旧的传统思想,作为一个清代的文人,是很难得的。
      
      更令人稀奇的是价格——这么优秀的一本书甚至不需要10元?物美价廉!
      
  •     林之阳被裹脚的部分十分精彩,对不同国家不论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存在,风俗民情的描述真的是形象生动,犹如随着书中人物一起游览,但是才女的聚会,里面的诗文与醒酒令部分却失去色彩,后半部分写的有些匆忙。还是很庆幸淘到此版本。
  •     过奖过奖,跟你一样。
  •       读《镜花缘》的时候,最摸不到头脑的就是其中涉及音韵学的地方。李汝珍博学,众多才能之一就是音韵学,曾著《李氏音鉴》,亦把有关音韵的才华注入到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中。可惜现代的非专业人士很难读懂了。
      
      歧舌国的字母图已经让人如堕雾中,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齐庄中正”。
      第八十四回中,玉芝被要求完成酒令,必须在四字中有三个双声,且包括“庄姜”中之一字。
      所谓“双声”,指的是两字同声母;另有所谓“叠韵”,指的是两字同韵母。例如,“谷歌”就是双声,“淘宝”就是叠韵。四字中有三个双声,意味着四个字声母相同,这很难做到。
      
      玉芝想了很久,终于想到一个:
      “庄姜《中庸》齐庄中正。
      ‘齐庄’双声,‘庄中’双声,‘中正’双声,敬凤雏姐姐一杯,请教笑话一个,普席各饮双杯。”
      这个小文字游戏的完成获得了酒席上所有人的喝彩。书上是这么说的:
      
      众人齐声赞道:“这句果然飞的有趣!难得四个字巧巧生在一母。今日大家飞觞之句,以此为最了。”
      
      这跟“溪西鸡齐啼”五字中有四个叠韵,即五字韵母完全相同,都是很难得的。
      但令人不解的是,“齐”字声母是q,“庄、中、正”声母是zh,四个字如何“生在一母”?
      
      查《中庸》原文,是“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
      原来如此!进一步查文献,才明白古代的“齊”有两个读音,两个意思。读qi的时候,表示整齐之意;读zhai的时候,表示整洁身心,斋戒之意。后来分化成“齊(齐)”“齋(斋)”两字。在《中庸》此段中,当读zhai音。
      所以“齐庄中正”中有三个双声是非常正确的。
      
      之所以想起这个,是因为今天读章诒和写史良,就用了“齐庄中正”来形容她。史良曾是章诒和的父亲章伯钧的好友,却在反右时倒戈一击。而章伯钧之所以成为大右派,罪名之一就是反对简化字。
      汉字的演变,有自然流变和人为修改之不同。“齊”字变为“齊”“齋”两字,属于自然流变;再变为“齐”“斋”两字,则是人为修改。其差别犹如江河之造湖泊,与人力之修水库。2010年夏洪水再席卷南中国,三峡水库告急,不知曾善河工的李汝珍九泉之下可有知乎?
      
  •     我手中只有这版的上册TAT
  •        在初中的时候第一次读《镜花缘》,那时候被书中的千奇百怪的国家所吸引,那时候还没有网络小说,没有光怪陆离的玄幻小说,《镜花缘》读的是如醉如痴,这么多年过去了,经历了很多事情,却又觉得书中其实在讲现实的社会,你看看那直肠国,君子国,不就是生活中夸张的写照嘛。在我看来也许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它的余味悠长,你可以从中看到快乐的童话,也可以看到严肃的生活。
  •     这本书前半部分天马行空的想法还是很赞的,虽然某些观点颠覆的不够彻底。后半部分那些谈诗论艺还有起兵什么的太无趣了。
  •     残缺是好东西的必要属性吗。。
  •     我看的是这个版本
  •     读的起劲的是前面,唐敖一行人云游列国那一部分
  •       有不少好片段,但作为长篇来说作者力有不逮,尤其写女性、写军国大事都非常薄弱。
      
      后半部分活生生把一百个才女写成了一百个学霸,显然作者对女性生活太缺乏了解……而且明显受了红楼梦的影响,还能写成这样,换成我真不好意思拿出来。倒是前半部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基友颇有可观,有不少的文人梗,这才是作者有体验的生活情境吧。
      
      书里矛盾的地方太多……
      一边借君子国的口痛骂缠足,一边津津有味地写了好几处三寸金莲;
      一边指斥武则天,一边欢天喜地去赴她的试;
      一边假托海外异国写对现实的不满,一边还是忍不住天朝上国的优越感;
      一边学着红楼梦赞美女孩子,一边把她们写得文武才貌N全却依然单薄无聊;
      一边写着林之洋在女儿国被缠足如受大刑,一边却不忘记把逃出来的若花也缠了足……
      
      不满足于现实的丑态,却因为自小成长在丑的环境里,已经失去了想象美好生活的能力。想象中的世界,也不过是现实的投射罢了。
      
      ——————————————————————
      
      我是真受不了他们成章成章地谈论音韵学啊!!
  •     少女时期特喜欢的一本中国古典小说
  •     稀奇稀奇
  •     我以前也看过但是没看下去。。觉得好无聊
  •     音韻一道真是博大精深,我最佩服的是李汝珍在書中講述蘇蕙的璇璣回文詩錦……李汝珍才學卓絕,又豈止音韻之道……
  •     李汝珍为啥不把海外游历写下去呢?前五十回的故事光怪陆离,好看又好玩,后五十回只有那么无聊了,百花仙子都是一个面貌的,考考考,斗斗斗。
  •     嗯嗯 有理
    我上册还是在大学时的旧书摊上淘的
  •     读到55回继续不下去了 前面有大量山海经的内容俺喜欢啊哈哈~
  •     西天的上帝王母诸仙和奥林匹斯山上诸神,比较研究有木有:3
  •        《镜花缘》 李汝珍著
       不能不说这是本奇书,但你很难认为这是本好小说。中国文人写起小说总有种抱负,就是要借小说说出点道来。所谓道道,也就是除小说外一切可以说教的东西,文人们都要往小说里塞些货,才显得自己是务正业,没有枉费老祖宗的教诲,那种举重若轻的优越感恐怕是那些只做学问或者只写小说的专业人士都羡慕得紧的。身为两栖动物的,李汝珍自然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两栖动物的好,大家都明白,无非就是小说的料不够时补些学问,搞学问的闲暇时讲点冷笑话罢了。但无疑这样的危险性更高,而《镜花缘》的局限也在于此。里面那些学问,包括什么音韵学的、对联的、古代玩乐的包袱仿佛就是为了抖而抖,根本就不是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你把那些包袱都卸掉的话,估计就跟那猫儿洗澡后的样子差不多——粘成一团、无得而状。假若当论小说的品质,你也很难佩服他。无非就是唐敖在海外遇到许多故友遗孀,然后一一指引回国朝,然后群芳斗艳,最后各有天命云云,既无有趣的情节,甚至人物塑造也是够粗糙的了,反正在下看完实在没几个MM是有印象的,除了那些神行如戴宗的紫绡、声称“问道于盲”的亭亭与红红,爱讲冷笑话的紫芝之类的人。好在小说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东西。想象力算是其中之一,虽说有《山海经》作蓝本,但也有好些值得夸饰的,至少在不少古代小说里面还真是缺乏的。还有那些百科全书式的典故药方对联游戏什么的,假若无聊实在应该一一细看,至于药方定然可以一试,。至于李先生那些恶趣味,也还是可以引一例作佐证的。话说第七十五回里紫芝承薛衡香之命讲冷笑话,道:“老蛆在茅坑缺食甚饥。忽然磕睡,因命小蛆道:‘如有送食来的,即来唤我。’不多时,有人登厕出恭;因肠火结燥,蹲之许久,粪虽出,下半段尚未坠落。小蛆远远看见,即将老蛆叫醒。老蛆仰头一望,果见空中悬著一块‘黄食’,无奈总不坠下。老蛆喉急,因命小蛆沿坑而上,看是何故。小蛆去不多时,回来告诉老蛆道:‘我看那食在那里顽哩。’老蛆道:‘做甚么顽?’小蛆道:‘他摇摇摆摆,悬在空中,想是打秋千哩。’”董翠钿道:“臭轰轰的,把人比他,姐姐也过于尖酸了。”蒋素辉道:“那‘黄食’二字,倒也新奇。”薛蘅香、施艳春道:“幸而没有痔疮,若有血痔,那可变成‘紫食’了。”紫芝道:“你去尝尝,只怕还‘香艳’的狠哩。”蘅香、艳春道:“姐姐真真利害,一句也不饶人。”那紫芝笑那众人打秋千,后有反讥“紫食”的,李先生的恶趣味实在是太那个。
       最后在下有个疑问,就是百花榜的时候,由于唐闺臣的名字缘故被贬到第11,把周庆覃放到第10力压唐朝的臣。但这个十一会不会是暗合《论语》第十一篇呢?还望方家指引。
      
       《镜花缘》 李汝珍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年一版十四次印书
      
       评分:8
       轻逸:2
       迅速:2
       确切:2
       易见:1
       繁复:1
      
      http://zhivago.spaces.live.com/blog/cns!6107926D4CB3C458!367.entry
      
      
  •     我觉得以前拍的动画片《镜花缘》比较好看,嘿嘿
  •     小鱼姐一直是偶内心的一泓清泉,默默关注着你
  •       一本书,能让你体会到《广群芳谱》里的丰富花卉,能让你感受到《山海经》的魅力。更何况还有武后的霸气和上官婉儿的才情!是一本不错的休闲读物,看过之后就会发现现在人还真是孤陋寡闻!
  •     初中回忆~和喜欢的女生一起看的
  •     我印象深的是唐小山、骆红蕖、阴若花,另外还有魏紫樱(其实是记着她哥哥体弱多病这点),和那个苦情的司徒蕙儿
  •     因为想起了小时候看的木偶动画才读的书,前半部的奇思妙想还不错,后半部看样子是想模仿红楼梦,结果写成了毫无特色的大杂烩。
  •     十分有趣
  •     前一半真的是好好看!
  •     小說早就有用以娛樂的,像唐傳奇不少就是供消遣的。明清小說的興起很多是由話本演變來的,實際上也都有供消遣的成份。就算是文人獨立創作的金瓶梅,也不見得就是為了說教。倒是評論者首先為了抬高小說的地位,將小說與詩三百拉上關係,這在早期的小說批評裏是很常見的。當然到了晚清,用小說作為諷世的工具也已經不鮮見,故而有了四大遣責小說,然水平一例都不甚高。 這自然是與他們急于刺世而根本沒將心思放在敘事上有關。《鏡花緣》就乾脆連事件的料也沒備足就開工,不用學問來填也不行。我們現在用藝術水平去看,這些小說自然要被淘汰,但將之放在中國較缺乏敘事傳統,而且小說向來不能登大雅之堂的背景來看,他們或者更適合充當詮釋中國思想史的材料。
  •     哈哈哈出人意料的好看
  •     记得还有一个“曰阴与阳”也是三个双声
  •     前半部分讲唐敖海外奇遇,新奇有趣;后半部分讲唐敖之女(也就是百花仙子转世)海外寻父及考女科举并与另外99个文艺妹纸聚会的故事,感觉没有前面看得有趣。
  •       王母圣诞,众仙齐聚昆仑山庆贺。
      百花仙子与嫦娥就百花齐开一事产生争执,终决定若百花得以齐开放,百花仙子必贬至人间,或为广寒宫清扫庭院。百花仙因麻将费心经营数日,其部下接到人间帝王——武则天的命令,让百花齐放。时间紧迫主人未归,仙子部下遂私下命令,让百花违花时而齐放。
      事毕,百花仙子不忍降尊扫庭院,故投胎人世。其父名唐敖,一书香人士,因得梦境为觅百花齐放之仙山而周游四海,见得许多奇人异事,终隐于小蓬莱,与世隔绝。其女小山追父之踪,奈父只留一碑,欲其考取功名,遂相见并为之改名唐闺臣。唐闺臣和众女子皆才华横溢,恰武后广纳贤才,尤设女科,闺臣高中殿元,奈其名不祥,被贬之十一名。寻父之旅最终成为回到仙路之行。
      洋洋一百回,镜花缘线索明朗,言语易懂,简洁凝练,所叙之事大致有二。
      其一是唐敖周游四方,比之于夷狄,天朝虽为政治文化中心,仍相形见绌;
      其二是众女赴京赶考,谈吐不凡,诗词歌赋,腹中篇章,不亚于男子。以女子为叙述主体的题材出现在清朝,是一种进步。
      唐敖至一国,见其民视燕窝如贱品,路不拾遗,甚惊讶。其民对天朝人嘲之曰“因燕窝价贵,一肴可抵十肴之费,故弗宴会必以此物为首,既不恶此形似粉条,亦不厌其味同嚼蜡。”
      至黑人国,对其人身长而尽黑颇不齿,然而以知识渊博著称的多九公竟被两小黑女讨教得瞠目结舌,面红耳赤,羞愧不已。方自行惭愧,连走路都觉得失态,赶紧逃离。
      另外,“脱尽仕途戾气”的国民让他们自觉俗气逼人;“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的对联也令他们印象深刻。
      文本有一点淡淡的出世意味。泣红亭之对联“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加之另一幅“庭院深沉处,千秋荡漾时”皆营造一种舍世俗,放四海的情怀。
      文中亦有一句“凡有各事,只要俯仰无愧,时常把天地、君亲放在心上,这就是你一生之事了”这是作者借别人之口,慎重地对一生的总结。当下人也许会对这种“忠君”的传统情怀表示“喷饭”(喷饭一词早在镜花缘中已经出现)。但细细思量,这种顾己及人的道德教诲比起当下夸夸其谈,虚有其表的伦理规劝,高明许多,清晰许多,坦白许多。
      百回镜花缘,目之所及,皆人品高洁、学富五车、不计名利之人,常感神清气爽,赏心悦目。时时捧读,暂时忘却俗世,令自己置身于一道德高地,不禁沾沾自喜,自命不凡,岂非人间胜事?然奈何双脚触地,又置身于名利漩涡,所谓百回镜花缘,一场春梦,其意莫若此。CXY
      
  •       读到一半,实在读不下去,无数次我都觉得作者是个……。
      据说李汝珍写这书用了二十年,打两颗星真是于心不忍。我怀疑李老师活了那么多年,除了四书五经,大概没见过别的东西,动不动就是在那里讨论所谓的学问,无非茴字的几种写法而已。
      看得出来,作者对现实不满,可惜的是,他自己就无比陈腐,从小被灌输了无数垃圾,他没有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好像网上的那些咒骂现实的人,一旦有人指出这些问题的根本,或者与他们意见相异,便群起而攻之,一边咒骂现实,一边又在极力维护这个现实。这种矛盾的来源只有一个,那就是思想上的无知。
      书买的是,万卷出版社的版本,封底用了胡适、鲁迅和一个苏联女汉学家的评语,这个女汉学家不知道是苏联那个村子里的。女儿国一段完全不像胡适所说将中国的妇女问题说得有多深刻。相反,作者对女性的见解就是一副无比陈腐、封建的嘴脸,不要以为用了女人做主线就是对女人有多少关怀。至于鲁迅说的此书以小说见才学,也基本是扯淡,茴字的几种写法在鲁先生眼里应该不算才学吧。整体的叙事和描写以及其中的几个诗文,也都算不上好。
      总之,李汝珍花了二十年写这书,我甚替他觉得可惜,二十年,你干点啥不好。一本小说的好坏,是作者的思想和才华所决定的,他就是老而不死花上两百年,也只能是这样。当然,要是李先生高兴,那也没什么,开心就好。
  •     初中。
  •     要不要上 孔夫子 淘淘,说不定可以淘到下册哈
  •     后半段与LS,LZ同感。读至后半,味同嚼蜡。盖作者实不善描绘女性。倒是几个讲故事的男人,还有些可看。
    不过反女性或女性主义,值得商榷。在作者的时代是无法写出,甚至是无法可想一个能够让现代人接受的女性主义的。单就时代而言,作者一些意见如反对缠足,提出孤寡女子的社会福利制与赡养,甚至女科等,已经非常进步了。
  •     若当本故事书读,普通人可以读懂前面一半,但如果没些诗律和八股文底子,是读不完全本的,好故事与掉书袋结合的极致。。
  •     读到唐小山寻亲归来即可,后面应试部分啰啰唆唆,书袋掉了一屋子,吃个饭都能写两章,还得看这群名字都记不清的小姑娘打太极斗嘴。到结尾也没再交待百花仙子,故事戛然而止,李大爷还一本正经的声称此乃仙猿所托,你咋不上天啊。说好的镜中全影,且待后缘没了影,实在是可恶。
  •     美好童年时光有你相伴
  •     bobby你好没诚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