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學論叢(六)

出版日期:2014-4
ISBN:9789860414580
作者:林恩立 等作,柳書琴 主編
页数:310页

书籍目录

序 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走在草根、走在國際  004  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柳書琴
1 民間故事中莊重語之來源與作用初探:從諺語與故事的比附聯結說起 016 碩士生 林恩立
2 「幸福」作為文學創作之目的:論龍瑛宗的〈趙夫人的戲畫〉與〈不為人知的幸福〉 062 碩士生 吳昱慧
3 洪炎秋在北京淪陷後的日語事業 092 碩士生 沈信宏
4 問題散文與小品散文的延續/衍異:論戰前至戰後葉榮鐘與洪炎秋散文書寫的意義 150 碩士生 彭玉萍
5 被殖民者精神殘傷的語言銘刻:論郭松棻的「日式中文」 200碩士生 朱宥勳
6 解嚴前後(1986-1993):《中國時報》、《聯合報》的生產機制與女性專欄書寫 232 碩士生 許孟婷
7 論原住民文學的非典型書寫現象:以阿綺骨《安娜‧禁忌‧門》為例 268 碩士生 林瑜馨

作者简介

林恩立的〈民間故事中莊重語之來源與作用初探:從諺語與故事的比附聯結說起〉,在分析方法與概念上受到美國文化史及宗教史學者Walter Ong的語意(Orality)與文意(Literacy)理論之影響頗為深刻。臺灣民間文學和口傳文學的調查和分析,以及民間文學研究理論在臺灣口傳文本與文化現象上的應用,是本所有別於國內其他台文所的重要特色之一。
吳昱慧的〈「幸福」作為文學創作之目的:論龍瑛宗的〈趙夫人的戲畫〉與〈不為人知的幸福〉〉。在汗牛充棟的龍瑛宗研究中,昱慧的學位論文《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的「南方想像」─以龍瑛宗為例》,關心殖民統治下臺灣作家對戰時臺灣文化出路的思考,特別是他挪用南方文化論述的苦心。
沈信宏的〈洪炎秋在北京淪陷後的日語事業〉一文,為其高達40餘萬字論文中的一小節。信宏的研究方法,一反當前理論狂飆的學術界,以素樸深刻取勝。他確實掌握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追、追、追」的研究精神與技巧。通過札實的實證研究,他平緩細緻地耙梳作家的文化活動,透過最平凡卻也是有想像力的一手文獻,勾勒出「北京臺人三劍客」之一的洪炎秋在淪陷區的各種文化工作。飄搖的年代、遠走他鄉的殖民地作家,在一般以國族為單位的文學史視野下,這樣的文化故事往往是被遺忘的。
彭玉萍的論文〈問題散文與小品散文的延續/衍異:論戰前至論戰後葉榮鐘與洪炎秋散文書寫的意義〉,同樣別開生面地指出本土跨時代男性作家的散文價值。玉萍發現,相對於戰後占據臺灣散文主流位置的「美文」範式,以及這種範式背後牽涉的國民政府意識形態,臺灣本土男性作家的散文在形式上趨近雜文,在內容上延續他們從日治時代到戰後對臺灣社會的關注,展現了本土男性作家特有的文化思維和文體風格。
朱宥勳的〈被殖民者精神殘傷的語言銘刻:論郭松棻的「日式中文」〉一文,充分顯出一位小說創作者從事學術研究時與眾不同的敏感度與創意。宥勳關注的是,目前鮮少被注意的臺灣戰後第一、二代小說家作品中「日式中文」的表現問題。他發現,殖民主義遺緒(heritage)除了留在建築、體制、政治、經濟等物質層次,更烙印在文化、語言、感覺、精神層次,形成精神的斲傷,但這種遺緒有時卻也弔詭地被挪用為發聲工具。
許孟婷的〈解嚴前後(1986-1993):《中國時報》、《聯合報》的生產機制與女性專欄書寫〉,採用「媒體研究」、「散文研究」、「性別研究」的方法。孟婷把眼光投注於一般文學史較少留意的《聯合報》、《中國時報》專欄文章,特別是黃碧端、平路兩位女作家在專欄中發表的「嚴肅」散文。
林瑜馨的〈論原住民文學的非典型書寫現象:以阿綺骨《安娜‧禁忌‧門》為例〉,展現了新世代對於原住民(族)文學研究的嶄新觀點。這個「新」來自於從血統、語言、主題、認同、發表媒體等角度,對既有原住民(族)文學定義的補充或挑戰。瑜馨借鑑孫大川的「身分論」及董恕明的「非典型」論述,對原住民文學中的「非典型書寫」進行定義。


 臺灣文學論叢(六)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