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抒情傳統」四論

出版社: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9860288575
作者:王德威
页数:282页

内容概要

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臺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2004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第25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有《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臺灣.大陸.香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現代中國小說十講》、《歷史與怪獸:歷史,暴力,敘事》、《如此繁華:王德威自選集》、《後遺民寫作》、《一九四九:傷痕書寫與國家文學》、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 Fin-de-sie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有情」的歷史──抒情傳統與中國文學現代性
一、前言
二、「有情」的歷史
三、「抒情」與「史詩」的辯證:比較文學的觀點
四、「情知所鍾,正在我輩」?
五、現代性下的「抒情傳統」
六、結語
第二章 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江文也的音樂與詩歌
一、前言
二、從「殖民的國際都會主義」到「想像的鄉愁」
三、孔樂的政治
四、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
五、尾聲
第三章 國家不幸書家幸──臺靜農的書法與文學
一、前言
二、史亡而後詩作
三、國家不幸書家幸
四、尾聲
第四章 抒情與背叛──胡蘭成戰爭和戰後的詩學政治
一、前言
二、〈給青年〉──不要「吶喊」
三、「興」的詩學與政治
四、詩與欺騙
五、情之「誠」,情之「正」,情之「變」
六、尾聲
引用書目

作者简介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界重要領軍人物、國際著名學者王德威,特別以《現代「抒情傳統」四論》為《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叢書‧研究篇》揭開序幕。
◆關心臺灣文學、現代中國文學者不可錯過的好書,中文系、歷史系、臺文系所師生必讀!
◆臺大出版中心年度「重量出版」!
江文也──留日背景的臺灣作曲家兼詩人,在抗日前後生涯不斷的轉折……
臺靜農──五四一輩的知識分子文人,曾因政治因素三度入獄,遷台後任臺大中文系主任二十年……
胡蘭成──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史中最具爭議性的作家之一,在於中日戰爭期間他與汪精衛政權的關係,以及與張愛玲和其他女性間的愛恨情仇……
王德威以文學與歷史觀點為讀者反思文學敘事與意識形態的互動,提供不同的向度,同時探討現代的抒情傳統。
本書以「現代性」觀點切入,首論〈抒情傳統與中國文學現代性〉縱論多年中外學界對抒情話語的辯證與問難,王德威提出獨特的見解。另外三篇,〈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國家不幸書家幸〉、〈抒情與背叛〉則分別以三位現代文學史與文化史人物——江文也、臺靜農、胡蘭成——為焦點,思考「抒情」的理念淵源、媒介形式、今昔對話、政治條件、個人抉擇,以及與臺灣研究的關聯性。王德威讓抒情的「傳統」不僅見諸文本和文論,也落實在人間煙火之中,惟有在歷史經驗的脈絡裏,抒情的隱與顯才更加耐人回味。
一九七一年,旅美的陳世驤先生發表〈中國抒情傳統〉,指出中國文學的精華無他,就是「抒情傳統」。陳先生論抒情「傳統」,理念與方法卻深深立足於現代語境。「抒情」一義來源很廣,而且和史傳的關係相衍相生,也因此成就了中國現代主體的多重面貌。
第一章〈「有情」的歷史──抒情傳統與中國文學現代性〉:第一個部分描述陳世驤、沈從文、捷克漢學家普實克(Jaroslav Průšek)論「抒情傳統」的語境;第二部分從比較文學的脈絡討論普實克、陳世驤的貢獻,以及二者與世紀中期西方其他抒情學說的關係;第三部分檢討晚清、五四以來,傳統定義的「抒情」與西方浪漫主義影響下的抒情論述間的種種對話;第四部分回到陳、沈、普三人的論述,並思考「抒情傳統」所可以為中國現代文學開發出的新課題。

第二章〈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江文也的音樂與詩歌〉:討論江文也在生涯的轉折點上,如何對「聲音」的現代性作出選擇,以及所必須承受的美學與政治後果。準此,本章以江文也的音樂作品、詩作和理論文章為例證,探問以下的議題: 江文也的現代感性如何凸顯了殖民性、民族性與國際都會性的混淆特質;江文也在戰爭時代對儒家音樂和樂論的鑽研如何為中國文化本體論與日本大東亞主義間,帶來了不可思議的對話;以及更重要的,歷史的機遇如何激發也局限了江文也的抒情視野。

第三章〈國家不幸書家幸──臺靜農的書法與文學〉:論臺靜農在二十世紀四、五○年代的蛻變。面對家國動亂,臺在無所逃遁之際,寄情書寫。然而臺靜農不再追求文學的微言大義,轉而呈現文字的「表面文章」。臺靜農早年雖享有文名,但書法才真正顯現其人的性情。而臺靜農的書法更必須置於千百年來世變之際,文人「南渡」的歷史創傷和審美實踐上,才更見深意。王德威以下三項議題深入發揮。一:現代文學與書寫形式的辯證;二:現代書法與政治、文化「南渡」論述的對話;三:書法與「喪亂」詩學無聲勝有聲的關聯。

第四章〈抒情與背叛──胡蘭成戰爭和戰後的詩學政治〉:胡蘭成是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史中最具爭議性的作家之一。胡蘭成在第二次中日戰爭期間與汪精衛政權的分和關係,和與張愛玲以及其他女性的浪漫情史,使其形象一直充滿負面色彩。另一方面,胡蘭成的文采見識,以及晚年對臺灣文學的影響,堪稱為傳奇人物。王德威以胡蘭成戰爭和戰後期間(1939-1959)的作品和行止為重點,探討胡的詩學和政治、歷史觀點如何形成複雜的戰爭與文學論述。


 現代「抒情傳統」四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2条)

  •     说实话在王老师一贯的高水准里这本算是最不惊艳的了,但老来依旧是赤子之心真的让人敬仰,尽管有些地方真的会让人不舒服。
  •     讀過最感興趣的第三章<國家不幸書家幸——臺靜農的書法與文學>
  •     王德威新书!虽然台版买不到……我可以标“读过吗”?……第一章出自抒情传统与现代性,江文也的一章也是那本书里面的演讲,台静农是南大的演讲嘛,胡兰成的读过了……
  •     
  •     视野开阔,参照欧洲美学传统,把汉语文学的抒情传统勾勒出来了。但对抒情相关概念似乎并未作精确区分,一致有一锅炖的感觉,也有自相矛盾之处。如,王主张抒情并非限于私人的自我表达,呢喃之语,而亦包括革命浪漫主义的面相,同时以沈从文等为例佐证“革命中国”之外别有“抒情中国”在。抒情与启蒙的总体关系在这里并未交代清楚。
  •     抒情不仅标示一种文类风格,更指向一组政教论述、知识方法、感官符号、生存情境的编码形式。陈世骧的抒情道统企图勾勒一条一贯的线索,作为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传承依托,更开启兴与怨的诗学辩证;沈从文向往抽象的抒情,以之为阿多诺式的社会反对意识,假残砖剩瓦和情辞以达致灵晕复现;普实克视抒情为古典文学的完美结晶以及西方现代文学的前卫象征,其与史诗的对话,暗含了政治考验的必然;江文也的音乐作品投射想象的乡愁、东方主义式的异域幻想,唤起儒家的仁爱之音并响应对机械复制时代的批判,追寻纯粹形式的韵律却沦为殖民机器的共谋;胡兰成透过妙笔生花的书写往还于偷生/卖国的灰色地带,其情自诚、正以致变,生出一种瓦解真理与逻辑的背叛诗学;诗歌的抒情声音难以穷尽台静农的迷惘,转借书法表征遗民意识,排遣忧郁,见证创造力的浮游聚散。
  •     顺序是三一二四。第一章有些晦涩了,充斥着不熟悉的文论;第二章使我惊异音乐也能如此分析;第三章最有名,饶是学过书法,对笔锋的解读也只是半信半疑;第四章最酣畅,爱情与背叛,果然八卦的心胜过一切
  •     情知所鍾,正在我輩。 
  •     不是我不愿意细读,是真的不知道论述的逻辑在何处。以致于我全程都在纠结现代性究竟如何定义?有那么多种现代性理论,究竟要说哪一种?不过第一章的问题意识和思想脉络的深度,就决定了这是一部不可忽视的作品。
  •     这个版本比国内简体版本好得多
  •     第一章在读《抒情之现代性》时已读;第四章对胡兰成的阐释亦是一种美和理智。
  •     「抒情」不僅標示一種文類風格而已,而指向一組政教論述、知識方法、感官符號、生存情境的編碼形式。第一章是一篇宣言,指出「抒情」並非先天有之,而是不斷被發現、發明的傳統論說。在現代中國的語境下,這一詞如何調適了浪漫主義與中國傳統文藝概念,而獲得自己的生命力。王先生此書講述抒情的概念,其實也是為自己不斷擴展的研究領域提供依據。篇篇可細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