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客

出版日期:2014-12
ISBN:9787549559872
作者:白先勇
页数:232页

内容概要

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名将白崇禧之子。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舞台剧剧本《游园惊梦》,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传记《白崇禧将军身影集》。2004年之后大力投入昆曲经典《牡丹亭》的制作演出,青春版《牡丹亭》目前已演出超200场,在华人世界造成极大轰动,启动了台海两岸昆曲复兴的契机。

书籍目录

【总序】牡丹因缘:我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白先勇
谪仙记
谪仙怨
夜 曲
骨 灰
Danny Boy
Tea for Two
后 记
【附录】
从国族立场到世界主义 / 刘俊
对时代及文化的控诉:论白先勇新作《骨灰》/ 胡菊人
跨越与救赎:论白先勇的Danny Boy / 刘俊
白先勇年表

作者简介

纽约曼哈顿像棋盘街似的街道,最有意思的是,每条街道个性分明,文化各殊,跨一条街,有时连居民的人种也变掉了,倏地由白转黑,由黄转棕。纽约是一个道道地地的移民大都会,全世界各色人等都汇聚于此,羼杂在这个人种大熔炉内,很容易便消失了自我,因为纽约是一个无限大、无限深,是一个太上无情的大千世界,个人的悲欢离合,飘浮其中,如沧海一粟,翻转便被淹没了。
六三、六四那两年夏天,我心中搜集了许多幅纽约风情画,这些画片又慢慢转成了一系列的“纽约故事”……六五年的一个春天,我在爱荷华河畔公园里一张桌子上,开始撰写《谪仙记》,其时春意乍暖,爱荷华河中的冰块消融,凘凘而下,枝头芽叶初露新绿,万物欣欣复苏之际,而我写的却是一则女主角飘流到威尼斯投水自尽的悲怆故事。当时我把这篇小说定为“纽约客”系列的首篇,并引了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作为题跋,大概我觉得李彤最后的孤绝之感,有“天地之悠悠”那样深远吧。……可是悠悠忽忽已跨过了一个世纪,“纽约”在我心中渐渐退隐成一个遥远的“魔都”,城门大敞,还在无条件接纳一些络绎不绝的飘荡灵魂。
——白先勇


 纽约客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淹没在这个成千上万的大城中,我觉得得到了真正的自由:一种独来独往,无人理会的自由。”白先勇的《纽约客》从六十年代写到九十年代,三十来年,偶尔冒出一两篇他就收到集子里。他自己在后记里也笑道“我的出版人等待出版这个集子恐怕头发都等白了。”而借由这个集子,白先勇让我们看到一个大门无条件敞开,接纳络绎不绝的飘荡灵魂的纽约。前两篇《谪仙记》跟《谪仙怨》在写那些迷失于异国他乡的女子,从上海到纽约的距离,是截然阻断未来与过去的距离。她们都是“谪仙”。《谪仙记》中的李彤在故事当中始终光彩耀眼,但又看得到的一点一点被消磨。国内的战事,太平轮的沉没都一点消磨着这个发着光的女人。而这个孤独到难以让自己亲近的城市,更是击垮她的因素。身边的好友都渐渐步入正常的家庭生活,而她仍旧恋爱分手、挣钱、喝酒、赌博。直到有天,那些正在一起庆祝小孩满月的好友们突然接到电报,她投河自尽。《谪仙怨》很短。凤仪同李彤也是上海官宦家庭的小姐,中途家境衰落,小说以她写给家母的信,一点点呈现从一个学生变成风月女子的过程。但你好像又谁也无法怪罪。在什么都接纳了的纽约,那个时代的国人在它遇到了相仿的困境,它给你自由“一种独立读往,无人理会”的自由。后一个选择了骄傲的自戕,而另一个无奈的堕落。后面两篇《夜曲》和《骨灰》,写人生的荒诞,来反思二十世纪中国政治斗争本身。纽约成了最后包容这些饱受磨难的人的流亡之所,高楼林立。《夜曲》是针对文革,而《骨灰》更具戏剧性,一对表兄弟,一个留在大陆的民主党派人士,一个对国民党衷心耿耿的特工,在垂暮之年在纽约重逢,回首唏嘘。“我们大家辛苦了一场,都白费了——”《Danny Boy》跟《Tea for Two》是写八十年代艾滋病袭击的纽约。什么都接纳的纽约,或许是另一种天堂。可即使天堂幻灭,超越国籍、性别、信仰、年龄的爱,依旧维系着死亡也不能夺走的尊严。这是两个是关于爱与拯救的故事。与之前的李彤或者凤仪所遇见的困境相似,纽约太自由了。在《Danny Boy》中,男主人公云哥因为爱上自己学生,不容于社会,远走纽约。而在这里放纵的结果是染上了艾滋病。发生在中央公园里的阴暗的狂欢,写得实在太好。后来云哥在艾滋病患者的互助团体中照顾一个叫丹尼的男孩,体悟到超脱于个人的爱,不再对死亡恐慌,不再有不安。在救人自救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而在《Tea for Two》中,描绘了一个聚集在Tea for Two的同性恋者的小社群。小说最后,幸存者们憋着不哭,唱着Tea for Two为逝者送行。我想起杜鲁门·卡波蒂说过的话:“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他们是彼此的圣人。这本书的作者白先勇自己也是同性恋者。而就在12月27号,台湾婚姻平权的法案初审通过。我想他应该也会感到高兴吧。只有让那爱见光,才不会那么狼狈。这本集子从开始的个人在纽约的迷失,到磨难的人生被纽约容纳,再到在这获得超越国籍、性别、年龄的救赎。纽约以它的自由将那些飘荡的灵魂容纳或吞噬。而他们都变成了纽约客,纽约的。
  •     谪仙记白先勇谪仙记中的”仙“叫李彤,我有个同学也叫李彤。文中“我”的妻子叫“慧芬”,我也有个朋友叫慧芬。真是巧合。李彤是个极具个性的女人。我喜欢有个性的女人。十七八岁时,李彤、慧芬与另外两个女孩子,张嘉行、雷芷苓一同出国。四人不约而同穿上一袭红旗袍,站在一起,宛如一片红霞,把上海龙华机场都照亮了。肆意的青春挥洒无遗。 “李彤母亲搂着李彤哭得十分伤心,连她父亲也在揩眼睛,可是李彤戴着一副很俏皮的吊梢眼镜,咧着嘴一径笑嘻嘻。”说她是仙子,因为她的美。“…至于李彤的模样儿我却认为慧芬过分低估了些。李彤不仅自以为漂亮,她着实美得惊人。像一轮骤从海里跳出来的太阳,周身的光芒扎得人眼睛发疼的,一闪便把人罩住了,她那一头大卷的乌发,有三分之二掠过左额,堆泻到肩上来,左边平着耳际却插着一枚碎钻镶成的大蜘蛛,蜘蛛的四对足紧紧蟠在鬓发上,一个鼓圆的身子却高高地飞翘起来。李彤那天穿着一袭银白底子飘满了枫叶的闪光缎子旗袍,那些枫叶全有巴掌大,红得像一球球火焰一般。…”很美,在学校风头也很足,“约她出游的男孩子,难以数计。”说她是仙子,也因为她的任性。但任着性子做人的人,好像都没有好下场。李彤的男朋友换了一任又一任。这段节选可以看出这样高傲女子为什么一直没能嫁人。“…李彤自以为长得漂亮,对男孩傲慢异常。有一个念哈佛法学院叫王珏的男学生,人品学问都是第一流,对李彤万分倾心,可是李彤表面总是淡淡的,王珏失了望便不去找她了。慧芬说她知道李彤心里是喜欢王珏的,可是李彤装腔装惯了,一下子不愿迁就,所以才没有和王珏好起来。…”李彤就是这样骄傲。——“我这个人打牌就要和辣子,要不就宁愿不和牌。”——酒要喝Manhattan,很烈的酒,“我最讨厌香槟了,像喝水似的。”——赌马,不管大热门,专挑冷门的名字古怪的马儿下注。“怎么见得我一定会输?你们专赶热门,我偏要走冷门!”但这样个性强烈出众的仙子,最后投河自尽。没有留下遗书。文章没有交代她为什么自杀,但我们似乎知道她的生命注定是短夭的。因为她与社会处处不容。没什么好说的,我喜欢李彤的性格,但我若有这样性格的朋友,或者我会说出林黛玉对贾宝玉所说的这句话:“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一股极深沉而又极空洞的悲哀,从她(慧芬)哭泣声里,一阵阵向我侵袭过来。”2016-8-13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很醇厚的文字啊,感觉很久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了。骨子里是中式的,又点缀着些西方的装饰,很喜欢。
  •     几个精彩的短篇,前几篇有点像《台北人》的风格,最后两篇写同性恋的最好看。
  •     仿若每个人都被命运压迫着前进,最后也都是屈服,都是惨败。白先勇惯用的叙述方式是人物的口头描述,三言两语带过,一两个细节,却已经戳到你内心深处。最悲戚的当然是夜曲和骨灰,讲尽了文革时期以及革命之后残忍的戕害,人之为人的卑微。也还记得谪仙记里李彤的大蜘蛛,不得不说,细节描写太深刻!
  •     拿起来就放不下的……,夜曲里有大段的心理描写,很细腻
  •     白先勇笔下的情情爱爱悲痛离散,是掺在平淡中的浓烈,是散了席后走在空旷街头慢慢涌上来的酒劲。
  •     白先勇先生真的很敢写。
  •     再次读到热泪,叹白先勇悲悯之心。
  •     很喜欢里面的《嫡仙记》《夜曲》《骨灰》和《Tea for Two》
  •     Danny Boy和Tea for Two真是让人感到惊喜
  •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白先勇关于错位之感的刻画十分有功力。那种荒诞、无奈、哀愁,还有作者自身不曾明言的疼惜。简洁准确的用文学手法讲述了四九之交的历史变故。
  •     当然也好,但我还是更喜欢《台北人》。
  •     对《骨灰》印象深刻,受众人好评的《tea for two》反而没那么有感觉。
  •     纽约卖淫客 纽约文革逃命客 纽约gay客 在异乡 终究是客
  •     一本《纽约客》道尽多少故事,短短几篇文章,好似展现了各种人物与故事,说尽时代变迁、物是人非、人世沧桑,这些反射出大历史大变革下的一个个小人物,两者互相呼应,却又统归一体,与《台北人》一样,对比感强烈,人物张力很大。白先勇说‘作小说首先选取人物,因为人物就有故事,就有历史背景,就有时代性和代表性,人物选对了,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应该是选取叙事观点。’再者,小说文字画面感很强,不知不觉中,一本书已读完,在书中度过了几种不一样的人生。
  •     他们是New Yorker,是"纽约客"。他们既是这个城市的主人,也是这个城市的客人。和"台北人"一样,他们有共同的故乡,却有家难回。
  •     白先生实在太会讲故事,无论跨多久远的时间、多宏大的历史、多纷杂的人群。 就像先生自己说的——城市画片,关于迷失的几代人:时代裂缝中的华侨、政治事件中费尽青春的人、主流价值观的边缘者。 故事都是自带BGM的哈哈。看到罗和安弟在曼哈顿公寓阁楼阳台上相拥、眺望夜空的地方,《Tea for two》正好奏到绵长婉转处,那一瞬被狠狠感动。
  •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眼看着楼塌了
  •     #幸亏纽约是如此庞大而又冷漠无情,藏身在曼哈顿汹涌的人潮中,销声匿迹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在纽约,或许是擦身而过的一个人,他的身上就有一段传奇。 Danny Boy和Tea for Two两篇戳心!!只身来到这繁华之都,大概是,与过去的另一种重逢吧。
  •     忽念西風獨自涼,北國雪重花輕颺。日暮天低誰欲渡,晚來茉莉二爐香。
  •     最喜欢谪仙记
  •     《纽约客》比《台北人》读来略好,因为纽约我很熟,不过也正因为熟悉,某些地方觉着虚假: 如卡耐基独奏金奖?同性恋大都会歌剧院导演?这是基于真实人物,还是作者凭空想象?反复出现的几个主题,同性恋,艾滋病,文革,落魄的贵族,都与我有代沟。同性恋在我看来就是电影《阿黛尔》里面刻画的那样寻常普通的恋爱,没什么足以作为主题的话题性。艾滋病在白那个年代确实是悚然听闻的恶疾,但现在也已得到控制。初看《TeaFor2》印象深刻,情感铺垫很深,可是不少漏洞,经不起推敲。比如艾滋病虽然在同性恋中大爆发,但传播途径还是老三样,大卫也是滥交/吸毒得的么,那他跟东尼在一起40年算啥?还有关于安迪的服装描写,一看就知道他下一秒就要死了。诸如此类的老梗很多,作为读者我觉得惊艳不够。还是《谪仙记》比较好,文章一般,题目好。
  •     第四本。六个故事,从风尘女子,到建国初特殊时期,最后到同性之间不被人理解的爱。世事不过统统是一场梦罢了。
  •     看Tea for Two看得流了眼泪,极致的美好迎来猝不及防的残酷,人啊真是好渺小。小说集后的附录我总看的饶有兴味,这些思考也促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     有什么好不好的呀?都是泪眼异乡人。
  •     并没有很大惊喜呀
  •     吊古伤今的人生悲歌,留学生的群像展示,将时代的印记刻画得既小众,又极富深沉。小说所讲述的对象是在纽约的中国人,他们在二战之后来到美国求学。他们在中国成长、美国受教育,然后在美国生活,渐渐与中国的传统失去联系,而与美国社会又始终存在无法超越的距离,难以建立起精神上的骨肉联系,他们在精神上与中国疏离,与美国隔膜,这种疏离和隔膜是在他们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     Tea for Two把我弄哭了
  •     熔炉
  •     最喜欢《谪仙记》和《骨灰》。白先生年轻时就下笔老辣,殊为不易。几个小时看完,完全是一席盛宴。六个故事中外元素给合,非常精彩。
  •     每一篇都很好,第一篇最好
  •     描述细致到位
  •     飞机上看完的,不喜欢,可能是缺少代入感
  •     喜欢他的表达方式,但不喜欢那个时代的故事,因为涉及文革,看到那些事心会痛
  •     看得出台北人更为沉心之作
  •     看了台北人,同样是漂流在外的人,觉得这本集子有点寡淡了点。 才知道白先生原来也是同志,无怪对同志情写的如此真实。
  •     读完整部书,先前又只看了《孽子》,对白先勇先生大大改观,不只是一个我以为的只会写感情的漂亮人物。书里的人物与中国有关系,与中国社会动荡的时代有关系,与我们一生的故事有关系。
  •     独在异乡为异客啊TvT功力是很深厚的,故事却稍显老套,爱描写细节的文句大过它的情节设置。喜欢骨灰和Tea for Two。
  •     不如台北人
  •     白先勇先生的笔墨不浓,却能从看似平淡的描述中给人带来身临其境的体悟。看纽约客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那群身在纽约的异乡人,随着哭随着笑;也是看完这一本才真的理解了同性群体,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大的影响在于同理心的升华。
  •     论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四平八稳的幸福从来就不是他们追求的东西,就像今天看到的一句广告词“我渴望精彩的失败,胜过平庸的成功”【新历年第一本书,别人的人生看看也就罢了,我不作了,只去踏实走好每一步吧~
  •     按顺序读下来,可以说白先勇的思想是在不断变化的。写作视野逐步拓宽,从书写文化乡愁到反省政治,再到希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存,这无疑使得他的作品有了愈加丰富的内涵
  •     读白先勇先生的作品,是中途连厕所也不舍得去上的。
  •     个人的悲欢离合,漂浮在太上无情的大千世界之中,如沧海一粟,翻转便被淹没了。
  •     都很适合拍电影啊
  •     "so here you are too foreign for home, too foreign for here, never enough for both."
  •     纽约客是异乡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