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文化治疗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212045494
作者:朱迪斯•约旦
页数:157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通常,从群体性羞愧转变为有一种价值感,需要以创造内聚性的群体自豪(同性恋的自豪、黑人的自豪、女性权力)效应为基础。建立或参加一个社团缓冲了边缘化个体的权力剥夺过程。在这些集体中,授权使人们不再羞愧,重新收回了尊严和受人尊重的权力。在《我们的肤色》(The Skin We're In)一书中,贾尼·沃德(Ward,Janie)(2000)记述了积极地进行健康的抗争行动(解放的抵抗),以抵制那些威胁要压制和孤立她们的白人标准,对于黑人少女的重要性。她指出批评性地思考主流现实,以另外的现实版本来指出它们、对抗它们的重要性。这创造了一种积极的认同感,削弱了所谓现实和所谓真理的基础,它们通常只是“控制性意象”的华丽礼服(Collins,2000;Robinson&Ward,1991:Ward,2000)。 临床工作者必须认识使人们进入治疗的羞愧有多重来源。海伦·布洛克·刘易斯(Lewis,Helen Block)编撰了许多心理治疗的会谈记录,并发现羞愧是迄今病人表述的最为普遍的情感(Lewis,1987)。关系文化理论集中于帮助个体建立和重建他们的成长一抚育关系能力,这要求考虑到任何所有影响到此种能力的力量,尤其包括压迫性的社会体制。种族认同模式(Helms &Cook,1999)让我们认识了种族/人种认同问题是何等深入地被编织进了我们的社会结构中,以及它们是何等深刻地影响着关系的可能性。控制性意象和羞愧对于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文化如何看待一个人会影响到他处理发展任务的能力”(Walker,2005,p.50)。治疗师和来访者可以一起理解和处理控制性意象、羞愧和压迫的影响,“鉴于(关系文化治疗的)基本前提是健康的发展通过关系中的行为而发生,那么当个体能够摆脱抑制性的客观化(它限制了成长范围与可能性)而行动时,发展的潜力就会增强”(Walker,2005,p.50)。羞愧和压迫的动力也适合于两方关系,尤其适合于虐待情境,在其中犯罪者通常羞辱和孤立受害者。 核心的关系矛盾认为,当一个人在早期关系中受过羞辱、伤害或侵犯时,对关系的渴望实际上会增加。但与此同时,此人还会产生一种夸张的感觉,即脆弱性是不安全的,而脆弱性对于进入真实关系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他一边更加渴望建立联系,一边又更加恐惧寻求建立联系。对治疗师来说,在治疗中重视这种核心的关系矛盾非常重要。治疗师必须尊重分离策略,必须深刻理解来访者为什么会发展出这些分离策略,以及它们如何帮助他在无反应或暴力关系中存活。治疗师必须在一种真正“了解情况”的意义上“同情”来访者,发展出背景性共情,这种共情可以帮助她或他看到来访者是如何通过分离而产生自我保护这种需要。与此同时,治疗师必须支持进行更真实的联系的全部愿望,哪怕这种愿望只是暂时的。在从慢性分离走向联系的过程中,如果有治疗师的支持,来访者就会开始放弃分离策略,这样一来就必然会体验到某种脆弱和冒险。当来访者开始放弃分离策略时,治疗师必须预计到,在增加了亲密或真诚之后,随着来访者跳到了旧的安全模式中,他会突然中断两者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治疗工作包含了从旧的关系意象中区分出当前的关系可能性。它包含了把不确定性引入到来访者过度泛化和固化的消极关系意象中(例如,从“当我展示自己的柔弱时就会被痛打”转变为“孩童时代当我很脆弱时继父就会打我,但是我的现任男友总是和我在一起”),并帮助来访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体验新的关系。

名人推荐

约旦作为这种开创性理论的建立者之一,为关系文化治疗数十年的工作提供了卓越的整合,其成就可谓前无古人。本书是耀眼的资源和理想的教学工具,不仅对于不熟悉关系文化治疗的人如此,对于所有熟悉此种模型的人也是如此。关系文化治疗对于女性/多元文化的聚焦,已经影响了许多其他的理论,那些理论也变得更为“关系化”。所有咨询和治疗从业者都将会从阅读这本宝书中受益匪浅。 ——梅尔芭·娃丝奎兹(Melba J.T.Vasquez)美国专业心理学委员会成员,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独立执业 这套丛书中的每一本书,都是由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撰写,简洁明了、见闻广博地介绍了某一个主要的心理治疗模型。如果您教授心理学这门课程,或者想要与这个不断改变的领域并肩同行,那么,你将会发现这套丛书弥足珍贵:它是出版界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罗伯特 L.莱希(Robert L.Leahy)哲学博士,(纽约)美国认知治疗学院院长 这套丛书带领读者对心理治疗的重要理论进行了简明回顾,可读性强。 ——苏·约翰逊(Sue Johnson)教育博士,渥太华大学教授,(圣地亚哥)阿兰特大学教授,卓越情绪聚焦治疗中心主任 这套丛书潜在价值无限:丛书揭示了各种心理治疗之间的异同点,为这个多样化领域的统一、简化和一致提供了基本的素材。 ——亚瑟·斯塔茨(Arthur Staats)哲学博士,(檀香山)夏威夷大学心理学(荣誉)教授 这套丛书基于合理的理论思维、丰富的临床材料,任何对心理治疗感兴趣的人,都应将之作为必读图书。不管是对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还是新手治疗师,它都是一个宝藏。 ——利莲·科马斯—迪亚斯(Lillian Comas—Diaz哲学博士,(华盛顿)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临床教授

媒体关注与评论

  约旦作为这种开创性理论的建立者之一,为关系文化治疗数十年的工作提供了卓越的整合,其成就可谓前无古人。本书是耀眼的资源和理想的教学工具,不仅对于不熟悉关系文化治疗的人如此,对于所有熟悉此种模型的人也是如此。关系文化治疗对于女性/多元文化的聚焦,已经影响了许多其他的理论,那些理论也变得更为“关系化”。所有咨询和治疗从业者都将会从阅读这本宝书中受益匪浅。  ——梅尔芭·娃丝奎兹(MelbaJ.T.Vasquez)美国专业心理学委员会成员,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独立执业    这套丛书中的每一本书,都是由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撰写,简洁明了、见闻广博地介绍了某一个主要的心理治疗模型。如果您教授心理学这门课程,或者想要与这个不断改变的领域并肩同行,那么,你将会发现这套丛书弥足珍贵:它是出版界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罗伯特L.莱希(RobertL.Leahy)哲学博士,(纽约)美国认知治疗学院院长    这套丛书带领读者对心理治疗的重要理论进行了简明回顾,可读性强。  ——苏·约翰逊(SueJohnson)教育博士,渥太华大学教授,(圣地亚哥)阿兰特大学教授,卓越情绪聚焦治疗中心主任    这套丛书潜在价值无限:丛书揭示了各种心理治疗之间的异同点,为这个多样化领域的统一、简化和一致提供了基本的素材。  ——亚瑟·斯塔茨(ArthurStaats)哲学博士,(檀香山)夏威夷大学心理学(荣誉)教授    这套丛书基于合理的理论思维、丰富的临床材料,任何对心理治疗感兴趣的人,都应将之作为必读图书。不管是对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还是新手治疗师,它都是一个宝藏。  ——利莲·科马斯—迪亚斯(LillianComas—Diaz哲学博士,(华盛顿)乔治·华盛顿大学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临床教授

内容概要

朱迪斯•V•约旦(Judith V. Jordan),博士,是吉恩•贝克•米勒培训机构的主管以及卫斯理学院斯通中心(Stone Center)的创建者。约旦博士除了在卫斯理女性中心承担职务之外,还是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的临床助理教授。她以优等生身份从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市的布朗大学毕业之后,又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哈佛大学获得了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因优异的学术成绩获得了特别嘉奖。她既是麦克林医院(一所哈佛教学医院)的心理训练主管,也是该院妇女研究项目的主管。在过去的20年里,她与同事吉恩•贝克•米勒、艾琳•斯蒂弗(Irene Stiver)以及简•萨里(Jan Surrey)一起致力于逐渐被人们熟知的关系文化理论的发展。
约旦博士是《关系中的女性成长》(Women’s Growth in Connection)这本书的合著者,还编写了《女性成长的多样性》(Women’s Growth in Diversity)和《关系的复杂性》(The Complexity of Connection)。她发表了40多篇原创性的报告、25个章节,合著过3部著作。由于她对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和专业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了马萨诸塞心理学会颁发的生涯成就奖。1999年春,她还被梅宁格精神病与心理健康科学院评选为玛丽•玛格丽特•沃霍斯杰出教授。她获得过马萨诸塞州贝尔蒙特的麦克林医院精神科每年一度的“杰出教师”奖,并被收录到了美国名人录中。2001年,因“[她]对科学和心理学实践的贡献获得最高赞誉”,新罕什布尔州亨尼克市的新英格兰学院授予她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2002年,约旦博士因“对女性主义心理学发展的杰出贡献”获得了一项来自女性主义治疗机构的特别奖项。她是《临床心理学杂志:会谈》(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In Session)和《创造力与心理健康杂志》(Journal of Creativity and Mental Health)的编委会成员。她曾经在国际和国内著述、讲授和指导过关于女性心理发展、性别差异、母女、母子、共情、心理治疗、边缘化、多样性、相互性、勇气、胜任与联系、女性的性、工作场所中的性别问题、工作场所中的关系实践、新的领导模式、创伤性的分离、冲突与竞争以及自我的关系模型等主题的工作坊。约旦博士经常为有关这些话题的新闻提供资源,还曾出现在欧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的节目中。

书籍目录

译丛序言
丛书序言
如何使用本书配套的APA心理治疗录像
1.导言
2.历史
3.理论
4.治疗过程
5.评价
6.未来发展
7.总结
关键术语表
推荐阅读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简介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关系文化治疗》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在这部专著中,朱迪斯•约旦(Judith Jordan)博士清楚地描述了关系文化理论(RCT)及其如何指导有效的心理学实践。作为一种较新的心理治疗理论,关系文化理论在发展一种强调人类联结和关系的首要性模型时,吸收了心理动力学和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些方面。其另一独特之处在于,大多数关系文化理论的发展者都是女性,这一模型特别地考虑了文化和认同对心理治疗内与外的关系的影响。约旦博士发展关系文化取向时,吸收了她作为这一取向最早的理论家之一,自身而具有的知识;以及她作为一位临床心理治疗师而具备的广泛经验,作为卫斯理学院的简•贝克•米勒培训机构(Jan Baker Miller Training Institute)主任而所作的贡献。大量的案例研究将帮助读者熟悉该理论——通过理解它们在实践中的情形。我们特别高兴呈现这本著作,因为它是第一部完整考察关系文化理论的著作。因此,它代表了这一重要理论演变中的一个里程碑。

图书封面


 关系文化治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当提及个体时,家庭治疗师总会有返回精神分析思维的冲动,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我们对于个体发展的模型都是建立在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念之上的。相比弗洛伊德过于关注身体区域,艾里克森的八阶段人类发展模型(1963,1968)则试图突出发展中的孩子和社会的交互作用(Broverman等),且他的模型很明显是将男性发展历程等同于所有人的发展历程。然而,艾里克森模型中强调的并非是个体在关系中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特征,而是在面对社会交互作用的要求下,个人特质(大多数是自主性方面的特征)是如何发展起来的(Erikson,1963)。因此,信任、自主性、勤勉以及形成一个和家庭分离的个体认同就被假定为能够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年轻人,而到了这个时候,最后发展出老年阶段的“智慧”。这种不连贯性——一个侧重于发展自主性的儿童期和青春期被假定为是一个注重亲密感、爱心以及智慧的成年期做准备——这恰恰反映了我们对于男性社会化地错误信念,而这种信念却在今天依然非常流行,并且被认为是人类正常发展的典范。 从来男性和女性的发展历程并不相同,然而直到最近(Dinnerstein,1976;Gilligan,1982; McGoldrick,1989;Miller,1976),也只有男性的发展历程才出现在有关文献中。大多数男性的理论学者,诸如弗洛伊德、科尔博格、艾里克森和皮亚杰都有忽视女性发展,或是将其归于男性发展名下的倾向;与此同时将女性发展包含在男性发展之中还被视为是人类机能的准则(Broverman等,1972;Notman,Klein,Jorden, &Zilbach,1991;Tavris,1992)。分离和自主性被认为是男性发展的主要价值观念,而关爱和依恋、依赖、关系以及注重背景环境则被视为是女性发展的主要价值观念。然而,健康的发展需要在联结与分离,归属与个性化,融合与自主性之间寻求一种最佳的平衡。总体上,发展理论没有能够描述在关系中的个体是如何演变成为一个具有成熟的互相依存的个体的。但是,人类的自我认同无疑是和个体与他人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完全的自主性只不过是想象的虚构而已。人类是不能够独立存在的,人类经验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关于“关系”的。 大多数的发展理论家,包括哪些女性主义理论家在内,都赞成关于自主性和分离的心理动力学假设,并且过于关注母子关系在人类发展中格的主要地位。他们假定,男性的自我认同是通过和母亲的分离来达成的,而女性的自我认同则是通过认同和依恋母亲来完成的。 Sliverstein(1994)和Gilligan(见Norman,1997)对男性发展需要和自己母亲分离的假定提出了有力的质疑。Gilligan(1982)批评了皮亚杰对于道德的观念,后者认为道德的形成是和对于权力与规则的理解联系在一起的。Gilligan还提出,女性的道德发展的中心在于对责任和关系的理解,而皮亚杰对道德发展的叙述则和关注自主性的传统男性社会化过程相一致(见第2章和第7章)。Eleanor Maccoby(1990) 与Jean Baker Miller(1976)一起试图扩展我们对于发展的社会背景中权力规模的理解。他们的工作同时为男性和女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概念框架。 ——— 摘自《成长中的家庭》,贝蒂•卡特、莫妮卡•麦戈德里克,P11
  •     简·米莱(Jean Baker Miller)的《女性心理学初创》(Toward A New Psychology of Woman) 于一九七六年出版,大概算是"关联模式"的褴觞。此后的二十年里,"关联模式"在一批心理学家(尤其是女心理学家)的共同参与与探索下,逐渐发展成熟。从更为开阔的眼光来看,"关联模式"反映的是一种新的心理学/文化理论方向,它建立在对西方传统心理学/文化模式的再思、反叛、纠偏与拓展的基础之上。斯顿中心的这批女心理学家接受的皆是西方传统心理学的教育和训练,她们创导"关系模式"有点象鲁迅所说,"从旧营垒里出来,反戈一击"。因为,她们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发现,"陈旧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大多出自强势文化之下的男性作者之手,它们并不能准确描述在关系意义上的男性与女性的经验。" 基于这一共同感受,她们"寻求新型观念,质疑因袭之说" ,致力于创导一种新的女性心理学。"大概而论,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强调自主、独立的自我,甚至单向地把以下几个方面看作个体早年成长的至关重要的特征:与母亲疏离,在意识上界定自我,增强自我控制,自我是动作与注意的开端,以及逐渐增强的逻辑、抽象思考。" 对这些偏于自我的心理学观念,朱迪·乔登(Judith Jordan )概而称之"典型偏见",并且指出它们的文化来源,如"牛顿物理学强调游离分散的实体以可测量的方式互相作用","强调个体至上与自由","这种文化给自己分配的任务是,让稚弱无助的婴孩断奶,使他们走向更高程度的自给自足和独立",等等。针对这种传统心理学"偏见"与培植这种"偏见"的文化根基,这些女心理医生致力于新的女性心理学探索,其本质可概托为"关联模式"。自然这不会是一条坦途,也正因此,她们艰难前行的每一个足迹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在这样一个张扬个体价值,贬抑关联意识的文化环境里,让人们认识到关联性思维对他们生活的重要性,这简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摘自"爱的哲学":一个"关联模式"——从心理学的文化/关联理论考察冰心创作/王学富http://www.chinancc.net/news_view.php?id=630
  •     一旦男人女人之间的差异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这种生物决定论就会被用来“正当化”所有的不公平了。在努力多年企图摧毁这些不公平之后,新一波的女性主义学者已再次肯定他们以前据理力争的“性别歧视”的确存在。米勒(Jean Baker Miller)强调“反应”(responsiveness)和“互惠”(mutuality)在女性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吉莉根(Carol Gilligan)也提及女性“关爱”(care)和“联系”(connection)的质量对女性的自我、女性自尊及道德发展是很重要的。依照吉莉根的说法,男人是在筑塔,女人则是建立网络。到目前为止,女性主义心理学家的新作品的最大影响力,是再度肯定了性别差异的存在,只是这一回也连带建立了所谓的女性心理学。乔德洛(Nancy Chodorow)在1978年出版的《母职的再生产》(The Reproductiorn of Mothering)一书中指出:由于女孩与男孩主要仍由母亲抚育长大,他们长大之后也发展出“依附”(attachment)与“独立”的不同方向。男孩子必须离开母亲以宣示自己的男性气概,这就是为什么男孩子到了某个年龄就开始自母亲的拥抱中退缩,也是为什么“娘娘腔”及“妈妈的儿子”仍然是威力无比的责骂。另一方面,女孩子并不需要为了成为女人而否认母亲的关爱与联系,她们经由“联系”而成为她们自己。在乔德洛和吉莉根的提醒下,天生的性别差异已是许多作家视为当然的,也就是女人在根本上就不同于男人,导致她们较善于倾听。对接受这种前提的人来说,生命很简单:所有关系的复杂性可以用一个通用的解释解决 --男人这么做,女人那么做 --就是这么简单!这种新的角色刻板分类,反映在这类书籍被普遍接受的态度上,在书里把许多男女之间对话中的些微差异及两极化,简化为“性别差异”的一项:男人追求权力,女人追求与人之间的联系关系。很悲哀的是,现在好多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也许最好的方法就是:开始改变倾听质量。我的意思并不是说男女之间没有对话上的差异,而是说也许遏止那些夸大性别差异,甚至赞颂这些差异的情况,现在正是时候。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人类社会,人们却不彼此相爱。
  •     这书可也有我校对的分啊,不过也算是这基本里面理论部分核心最好理解,但是文字最晦涩难懂的了。
  •     经过神经科学实证支持的关系文化治疗,起源于突破传统的独立观和女性主义边缘化,通过关系动力的必然性,描述了从控制性意象或消极意象走向成长—抚育关系的治疗过程。它给予相互共情、相互授权以治疗的核心,关注意象的形成和分离策略的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在关系的背景下纳入了社会层次的思考。
  •     : C912.11/2161
  •     没有太大亮点。
  •      《女性主义治疗》的中文书籍暂时还没有,但《关系文化治疗》与其同出一辙,对于主流文化之强势,关系文化是一个非常好的反思角度,心理咨询与治疗不可避免地要思考社会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有时,问题的真的不在于个人,而在于社会主流对个人的压迫。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