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化诗学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507732429
作者:陈桐生
页数:275页

书籍目录

绪论(1)  一、礼乐与诗教(3)  二、儒家与诗教(9)  三、诗教与经子之学(13)  四、诗教的两个层次(16)  五、诗教理论发展的五个阶段(17)第一章  论先秦两汉说《诗》体系的生成(19)  一、从训诂到义理的单篇作品解说模式的生成(20)  二、《孔子诗论》:《诗经》四类诗大旨的首次概括(25)  三、“四始说”:中国第一个说《诗》体系(29)  四、《毛诗序》:始于《关雎》的说《诗》体系的最后完成(46)第二章  论“言志”(52)  一、诗歌表达志意(54)  二、以心定志(58)  三、依违于情志之间(64)第三章  论美刺(67)  一、《诗经》中的美刺思想表述(68)  二、春秋战国秦汉之际美刺思想的发展(73)  三、三家诗的美刺学说(78)  四、《毛诗序》的美刺思想(83)第四章  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88)  一、中和思想的哲学依据(90)  二、礼所以制中(93)  三、乐以发和(101)  四、中和与诗教(110)第五章  论兴观群怨(113)  一、论“兴”(114)  二、论“观”(121)  三、论“群”(128)  四、论“怨”(132)  五、附论事父、事君、博物(135)第六章  论性情(137)  一、西周春秋的性情学说(138)  二、孔子的性情思想(144)  三、孔子后学对性情内涵的发掘(154)  四、孔子后学对诗乐抒写性情的体认(160)  五、孟子、荀子、告子的性情理论(164)  六、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主线(168)第七章  论《诗》教(171)  一、《礼记?经解》的写作年代(173)  二、《礼记?经解》的《诗》教观(179)  三、《礼记?经解》在诗教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183)第八章  论“六诗”“六义”(187)  一、对“六诗”“六义”阐释历史的简要回顾(189)  二、“六诗”“六义”本义(203)  三、“六诗”“六义”的三层引申(207)第九章  论孔子删《诗》说(212)  一、认同孔子删《诗》说的主要理由(213)  二、对孔子删《诗》说的质疑(217)  三、孔子删述六经(223)  四、孔子删《诗》说对诗教理论的意义(227)第十章  论正变(231)  一、朱自清正变研究平议(232)  二、正变说源于经权说(238)  三、正变说的理论价值(248)  四、附论正变理论的流变(251)第十一章  《毛诗序》对诗教理论的总结(256)  一、《毛诗序》写作年代考(257)  二、《毛诗序》对诗教理论的全面总结(262)  三、如何评价儒家诗教理论(272)后记

编辑推荐

诗教是中国上古时代礼乐制度的产物,最初它包含在乐教之中。自春秋战国之际礼乐崩坏之后,诗教才因其具有《诗三百》文本载体而获得比乐教更为突出的地位。     《礼化诗学:诗教理论的生成轨迹》将先秦两汉诗教理论的建设放在礼学理论视野之下,引导读者从礼学角度思考诗教问题。

作者简介

目錄
緒論(1)
一、禮樂與詩教(3)
二、儒家與詩教(9)
三、詩教與經子之學(13)
四、詩教的兩個層次(16)
五、詩教理論發展的五個階段(17)
第一章論先秦兩漢說《詩》體系的生成(19)
一、從訓诂到義理的單篇作品解說模式的生成(20)
二、《孔子詩論》:《詩經》四類詩大旨的首次概括(25)
三、“四始說”:中國第一個說《詩》體系(29)
四、《毛詩序》:始於《關雎》的說《詩》體系的最後完成(46)
第二章論“言志”(52)
一、詩歌表達志意(54)
二、以心定志(58)
三、依違於情志之間(64)
第三章論美刺(67)
一、《詩經》中的美刺思想表述(68)
二、春秋戰國秦漢之際美刺思想的發展(73)
三、三家詩的美刺學說(78)
四、《毛詩序》的美刺思想(83)
第四章論“《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88)
一、中和思想的哲學依據(90)
二、禮所以制中(93)
三、樂以發和(101)
四、中和與詩教(110)
第五章論興觀群怨(113)
一、論“興”(114)
二、論“觀”(121)
三、論“群”(128)
四、論“怨”(132)
五、附論事父、事君、博物(135)
第六章論性情(137)
一、西周春秋的性情學說(138)
二、孔子的性情思想(144)
三、孔子後學對性情內涵的發掘(154)
四、孔子後學對詩樂抒寫性情的體認(160)
五、孟子、荀子、告子的性情理論(164)
六、儒家文藝思想發展的主線(168)
第七章論《詩》教(171)
一、《禮記•經解》的寫作年代(173)
二、《禮記•經解》的《詩》教觀(179)
三、《禮記•經解》在詩教思想發展史上的地位(183)
第八章論“六詩”“六義”(187)
一、對“六詩”“六義”闡釋曆史的簡要回顧(189)
二、“六詩”“六義”本義(203)
三、“六詩”“六義”的三層引申(207)
第九章論孔子刪《詩》說(212)
一、認同孔子刪《詩》說的主要理由(213)
二、對孔子刪《詩》說的質疑(217)
三、孔子刪述六經(223)
四、孔子刪《詩》說對詩教理論的意義(227)
第十章論正變(231)
一、朱自清正變研究平議(232)
二、正變說源於經權說(238)
三、正變說的理論價值(248)
四、附論正變理論的流變(251)
第十一章《毛詩序》對詩教理論的總結(256)
一、《毛詩序》寫作年代考(257)
二、《毛詩序》對詩教理論的全面總結(262)
三、如何評價儒家詩教理論(272)
後記


 礼化诗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一、两个问题上月,读陈桐生《礼化诗学》,整体感觉并不好。最大的问题,是作者企图构建一个所谓的“礼化诗学”的体系,此体系以毛诗的释经方法为核心,把毛诗以前的先秦史料包括出土文献中对《诗经》的引用、解释等统统看作是这一体系的先声。等到了西汉毛诗形成,这一“体系”宣告初步诞生。随后,作者分别展开论述诸如美刺、正变、诗言志、诗教等宋代理学化诗学形成之前的种种诗学论题。这样,就把所有的诗学论题都看做从毛诗的核心生发或演绎出来的枝枝叶叶。体系森严。但我始终想不通,为什么老辈的学者始终对体系抱着如此孜孜不倦的热情?首先,在先秦两汉诗学资料严重缺乏,尤其是三家诗资料几乎绝迹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建立诗学体系?凭什么能让人相信当时存在一个以毛诗为核心的所谓的“礼化诗学”体系?且这个体系从先秦到两汉生长的竟然如此完美如有神助?历史会是这样规整的延展的么?其次,建立一个所谓的体系,究竟是有助于理解诗经,还是反而遮蔽了诗经?基于这些疑问,我不认可本书的观点。次一个问题,是本书虽然标举“礼化诗学”的说法,但书中并没有说明何谓“礼化诗学”。究竟毛诗如何体现出“礼化”,或曰如何以礼学来解释诗学,作者亦没有明确的论述。在我看来,以礼学贯通诗学的做法,显然要以郑笺为基础,因为只有郑玄做到了诗经与三礼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虽然巧为弥合,但却浑然一体。所以,“礼化诗学”之说法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如何说明“礼化”。既然以礼学通诗学的大家首推郑玄,那么倒不如将郑笺中对礼学的征引、礼学意义的体现、礼学如何与诗句文本的对接一一爬梳,或可能见出一个郑玄的“礼化诗学”。《毛诗礼征》已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从前读过一本论述郑玄以礼笺诗的书,是杨天宇先生指导的论文。题目很好,惜未显精。)二、两个探讨第一个:《国语》卷三《周语下》载叔向曰:且其语说《昊天有成命》,《颂》之盛德也。其诗曰:“昊 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缉熙!亶厥心肆其靖之。”是道成王之德也。成王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夫道成命者,而称昊天,翼其上也。二后受之,让于德也。成王不敢康,敬百姓也。夙夜,恭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宁也。缉,明也。熙,广也。亶,厚也。肆,固也。靖,龢也。《诗》曰:“其类维何?室家之壸。君子万年,永锡祚胤。”类也者,不忝前哲之谓也。壸也者,广裕民人之谓也。万年也者,令闻不忘之谓也。胤也者,子孙蕃育之谓也。这两段叔向的话有一个特点,即引诗后都对诗句进行逐字的解释,犹如训诂之方法。又引《左传》中多有此类语句,皆是先引诗,然后逐字解释之。陈桐生先生发现,凡是这类引诗解诗的话都出自晋国人之口,但未详其由。对此,陈先生认为,“这是中国诗学史上最早的训诂记录”(第21页),与经古文学重视训诂的方法一致,是毛诗说诗体系的先声。因为目前没有时间,所以我没有检索一下这种“训诂式”说诗法是否全部出自晋国人之口。倘若陈桐生先生的检索是可靠的,那么我对此的解释是蒙文通的意见:蒙文通先生在《经学抉原》中将先秦经学分为齐学(包括燕赵之学)、鲁学和三晋之学。鲁学最醇,齐学为汉世今文学之前身,而三晋之学的基础为“旧史”,是汉世古文学之前身。我对蒙文通先生的这个猜测较为认可,所以,假如陈桐生先生所检索的“训诂”式说诗方法的确都出于晋国人之口,那么这对蒙文通的说法是较为可靠的论据。即,汉世的古文学的前身的确源于三晋之学,重旧史,重训诂。第二个:陈桐生先生发现,《仪礼》中的《燕礼》、《饮酒礼》等所载的升歌作乐时的引诗在三家诗遗文中都是刺诗,如《鹿鸣》等。显然,在《礼仪》的系统中,作为刺诗的篇目很难说在这样的场合使用。因此,陈桐生认为,《仪礼》、《左传》等古籍所载的《诗经》之意为经古文学,而三家诗遗文都是“汉代的诗学”。而陈愚师认为,《仪礼》引诗和三家诗在美刺上的区别,或许早在先秦就存在了,甚至可以推测,后来统一的六经在先秦或许分属不同的学派,则汉世的经今文学或的确是口传的微言大义…..这些说法我觉得很有道理。只是苦于难以寻找材料引证。若强行判定真伪,只会陷入今古分别的口水仗。在这里只是引出问题,待人思考。
  •     第一,这本书讲“诗教”,主要是汉代的“诗教”。因为就作者看来,汉代是诗教理论最成熟最完备的阶段。第二,全书以“四始”、“言志”、“美刺”等11个专题分别叙述,主要以解释为主。基于以上两点,我以为此书需要突破的地方,在于对诗教理论总的发展轨迹的详细论述,缺少更详细的归纳和总结。实际上,全书只有绪论部分触及到了这个层面。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桐生老师赠阅 很好的老师 很不错的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