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的可能性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100097024
作者:于坚
页数:39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去年在成都,杨黎等人在“芳龄旧事”酒吧搞诗歌朗诵活动,我在现场,气氛相当好。女诗人们戴着面具出场,还请来一位彝族巫师唱了一段。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个夜晚现场弥漫着巫气。四川与云南,是中国原始巫气最重的地方。李白出生在这里,而杜甫后半生在此淹留,不是偶然的。但是,许多咖啡馆、酒吧里的诗歌活动,诗常常被社交活动湮没,咖啡馆、酒吧与诗的关系并没有被意识到。我以为,咖啡馆、酒吧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为新诗提供了一个可以筑坛的场合。就像古典诗歌在水井、乡场、茶楼、酒肆传播。我发现,咖啡馆、酒吧是现代诗歌的最佳在场,它可以在空间上将新诗被遮蔽着的场释放出来。酒吧里可以悬挂电子屏幕,汉字就不会损失,音响使声音得到保证、纸刊使诗的脚本得以长久保存,诗人可以和乐队合作,诗人像布鲁斯的歌手那样成为念诗仪式中的主角,而每首诗都可以创造一次性的演绎方式,杰出的脚本将越传越广。而小众化的听众正像古代部落,他们是诗歌图腾的坚定信仰者。纸刊只呈现了诗的语言这个部分,酒吧、咖啡馆则可以呈现诗的仪式这个部分。一首诗是一个场,每首诗都指向一个仪式。诗的场不只是历史性的语言之场,也是一个随时可以复活的空间性的场。 私人阅读遮蔽着诗的非历史的一面,私人阅读把诗缩小为仅仅是某种躺在棺材里面等着盖棺论定的东西,而诗是手舞足蹈的神灵。语言是历史的场,在私人阅读中它只是单向度的复活,而仪式则是诗的历史与非历史的全方位的复活。在仪式中,语言、声音、行为、作者、读者集体复活,成为一个祭坛上的由诗唤起的仪式。而更重要的是,我以为现代诗的空间是在城市中,在室内。与乡土中国诗歌的场不同。具有全球基础的咖啡馆、酒吧正在取代茶馆、酒肆、水井成为城市民间现代文化的重要在场。 更重要的是,与乡村比较。城市更是一野蛮血腥原始的地区,它更需要招魂,需要建立根基,需要神性的引领。 我以为,今天,新诗应当退出广场,礼堂,回到部落。部落才是诗的原始营地。只有在部落中诗才得到最真诚的倾听和领会。诗是从古代部落的祭祀活动开始的,它面对的不是广场,不是大礼堂,而是部落。子日,诗可群。祭祀活动是群的开始,而不是结束。部落的聚集是身体性的,是存在的需要,生命的需要、群的需要,部落是一个大家庭。广场的聚集则是人群被某种观念的被动召集,群是一个已经集合的对象,它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被灌输的对象,一支队伍。观念一旦陈旧,时代广场上的队伍就一哄而散。

内容概要

于坚,著名当代诗人,毕业于云南大学,1954年立秋生于昆明。幼儿时期注射链霉素致弱听,14岁辍学,在故乡闲居。16岁以后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其间曾漫游云南高原及中国各地。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是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含深意,是少数能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著有诗集《诗六十首》、《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于坚的诗》,散文集《棕皮手记》等十余种。与诗人韩东、丁当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影响很大。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诗人奖。

书籍目录

第一辑
道成肉身
还乡的可能性:从诗的蓝调开始
棕皮手记:诗如何在
从垮掉到疲脱
分行
这是一封信
第二辑
世界在上面诗歌在下面
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灵……
忽然醒过来,然后又睡过去
玻璃盒、自我、诗歌的音乐性
寻回日常生活的神性
“后现代”可以休矣
与诗歌有关:从89后到新世纪
在喧嚣中沉默,自由派诗人的成熟
第三辑
这个时代缺乏禅意
诗是用语词的沉默来中断语言的喧嚣
有点像是在大河上截流
我其实是一个抒情诗人
被勾引的罗兰·巴特

编辑推荐

《还乡的可能性》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作者简介

《还乡的可能性》是于坚最近几年的重要诗学文章和访谈构成。全部未在其他集子中出现过,是本完全的新书。该书集中体现了当代最重要诗人于坚的诗歌观点和主张。有着引人入胜的阅读性。


 还乡的可能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有几篇文章真是超五星的!
  •     在诗人眼里,知识分子也不过是知识的图书管理员。
  •     于坚老矣。
  •     于坚的诗和文,几乎都令我喜欢!
  •     不是冲着诗而是冲着标题来的。虽然不是那么切身的内容,也觉得佩服,对语言/存在之家的专注,对时代的敏感度。被他说的很想去看罗兰巴特的《中国日记》。
  •     没什么说的,太屌
  •     有思想,读后深受启发!
  •     第一辑有些散,不过还可以抓住重点。
  •     上午在自习室看完。于坚真有见解啊,诗歌评论家可以休矣。能否给十星呢?
  •     现代人已经不可避免的世俗化,走向后现代,上一秒他可能在谈论底层关怀、欣赏歌剧,下一秒他可能路过一个乞丐无动于衷、面临具体可见的苦难只能感叹自己束手无力,然后回家看A片混混过一天。所以现在权利与社会结构的组合成为关注的焦点,而诗人、文人、有担待的艺术家则在这其中重新构建适应世俗社会的人类神性。
  •     首篇,道成肉身,还不错。总感觉整个书是各种看似时髦高端的观点的罗列和叠加。高大复高大那也许就下乘了。随笔看看。
  •     为民族招魂,为天地立心。很有大师范。中华文化的中坚!
  •     准备去搜台版的诗集了。
  •     草草翻过。这类书以后不会读了,没什么意思。纯是浪费时间。
  •     写诗也在对诗思考的于坚,让我想读诗了。美是无用的,诗也是,因为不需要。
  •     我从来坚持,诗人才能写得好诗论。于坚壮大了我的例证。
  •     书非做不能读也
  •     多年前有幸读到于坚先生的一部随笔集。其实这本也很不错,但怪我一直没到达G点的感觉 ...
  •     越来越理论了,还是习惯早年狂放野蛮的于坚。
  •     一以贯之的于坚。
  •     不喜欢一直在谈论诗是什么东西,以及梳理诗歌历史中的自身文学作品的位置,所有问答采访还是先用了语言堆砌一个诗歌圈子的话语权,大言不惭说燕卜逊在二十几岁大学期间写出的《朦胧的七种类型》是对诗歌的不理解,我以为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理论作品达到了《朦胧的七种类型》,请不要说中国诗歌在于无言、沉默、不说
  •     语言是存在之乡,古典诗歌曾经是我们的故乡,但它也流放了我们。通过日常白话回到汉语的荒原,新诗也是一场深刻的语言还乡。还乡就是迁移,就是重建诗的部落……
  •     好晦涩==
  •     我和这个坏脾气的老萨满肉搏了三天,他写诗,他絮絮叨叨,他不断地冒犯你,你却拿他无可奈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