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5-1
ISBN:9787801207128
作者:周芬伶
页数:456页

《艳异》的笔记-第17页

至于译注《海上花》,最早提到她的成就的就是林以亮,他在一九八三年〈翻译《海上花》〉一文中提到,”爱玲的译法是字眼扣得准,行文流畅,绝不采用英美俚语,以免照成以华为美的印象。”●●林以亮:《翻译〈海上花〉》,《私语张爱玲》,浙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51-57页
但她的译注工作一直要到去世后才有人专门研究,如大陆学者钱伯城《谈张爱玲注释〈海上花〉》,认为她不管吴语对白可译不可译,译好还是不译好,她不争论,只用行动表示“她的聪明之处便是只做,不争论”。钱伯城倒是肯定张爱玲的注解,认为:“注则更有诗色,既具勇气,更具灵气。因为本书的注,事实上带有批点的意味。《海上花》的世界虽已消逝,但却是张爱玲所向往的和怀念的。她沉浸其中,她的批点自能独具慧眼,深入肌理,金圣叹批《水浒》,张爱玲批《海上花》,不一定能相比,也可说是各有千秋。●●钱伯城:《谈张爱玲注释〈海上花〉》,《上海文汇读书周报》,1995年。

《艳异》的笔记-第44页

被监禁的经验令她提早想到死亡与孤独的终极问题,这是一个大多数人一生鲜少进入的经验与领域,这个层面称之为悲剧的层面或绝对的层面。
如果说张爱玲是本世纪最擅长挖掘女性阴暗的深层潜意识的女作家,孤独与受虐的体验助长她对人性阴暗面的了解,Philip Koch在《孤独》一书中所定义的独孤是:(一)独处;(二)意识中没有别人的涉入;(三)带有反省性。●张爱玲一生坚持过孤独的生活,排斥人际关系,跟她幼年、少年时期的孤独体验和对中国人群居生活的反感有关。●Philip Koch《孤独》,梁永安译,台湾立绪文化,1997年,21页

《艳异》的笔记-第20页

如前所言,全面性地探讨张爱玲的总体成就,必然要面临一些尴尬的问题:她的作品是否已完整呈现?她的政治立场?她的文学定位?张爱玲是出入小说、散文、诗、剧本、评论五大文类的作家,遗漏任何一项文类都将损及其完整性,所以本书企图总结前人的研究,重点摆在她的中国本位与女性本位,以呈现这个现代女作家的精神面貌。

《艳异》的笔记-第34页

从十七岁逃出张家之前,张爱玲居住过上海公共租界的清末民初大宅,这栋房子是李鸿章的女儿李菊耦与张佩纶结婚的陪嫁,两岁时又迁居天津英租界的半旧花园洋房,八岁搬到上海武定路一所石库房子,父母亲复合时住在陕西南路的一幢欧式洋房,父母离婚后,他们又搬到延安中路原名康乐村十号的一所小洋房里,父亲再婚后搬回张爱玲出生的那栋公共租界中的大宅,那一年她十四岁。十四年来五度迁徙,结果是父母离异,继母进门,又回到祖父母的旧居,她的童年在不同的房子里有不同的际遇和感受。她对房子的感受特别灵敏,母亲喜欢花园洋房和公寓,父亲喜欢老式的宅院,这两者是对比的两极,光明与黑暗,洋化与传统,自由与监禁,这后来在她的作品中都成为重要的象征。在她出生的旧宅院,17岁的张爱玲在地下室被囚半年,直到1938年逃出。

《艳异》的笔记-第31页

艳异31

《艳异》的笔记-第32页

《艳异》的笔记-第19页

《艳异》的笔记-第55页

类似的景象,张爱玲是直接参与者,她看到的是人心的黑暗和不可救药,虽然她无意作为改革家,但是她变成一个更能面对黑暗心灵的作家,而作家自己甚至比他人自私,因为借着别人,她触摸到自己黑暗的心;但是鲁迅是透过影像的观赏者,他并未接受战争的侵害,他被激烈的民族主义和人道主义充满,经由“观看影像”这个仪式,他被改造了,从而兴起改造中国人心灵的理想。
可以说张爱玲的《烬余录》是她对人性心灵观察的宣言,她不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越是直视它越觉得无可救药。就是这个起点,区别了张爱玲与其他五四作家的不同。《烬余录》不是《忏悔录》,它就像雷马克在《西线无战事》上的宣言:“这本书既不是控诉,也不是忏悔。这只是实际报道糟战争破坏的一代——即使他们躲过了榴弹。”●●雷马克:《西线无战事》,宣城译,国际文化公司,1978年

《艳异》的笔记-第13页

女性主义批评是本世纪下半叶最生气勃勃的批评理论,它对性别政治、身体与情欲、身分认同等探讨,是对父权牵制的有力批评,但它的缺点也是它的优点,它并无完整的系统理论,让研究者找到清晰的理论脉络,当然这使它可更自由地让批评者自由运用,并结合其他理论合并使用,如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符号学及后殖民理论,它关照边缘与弱势文化,可说是最野心勃勃的批评尖兵。

《艳异》的笔记-第37页

父母亲不和谐的婚姻大抵没有破坏她内心世界的秩序,大部分的时间她沉浸于阅读、绘画和观赏电影。她对文字与影像艺术同样敏锐,三、四十年代的美国片和中国片,她都十分着迷,……但她钟情电影艺术,是把它们摆在文学领域之内的,她说:“如果电影是文学的小妹妹,那么卡通便是二十世纪女神所赐予文艺的另一个玉雪可爱的小妹妹了。”●●《张爱玲散文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493页。

《艳异》的笔记-第33页

张爱玲诞生于一九二○年九月三十日,时间在五四运动隔年,与新红学同庚,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同一年,小学国文课本采用白话文。
一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她比鲁迅晚生三十九年,跟民国第一代女作家丁玲、冰心、庐隐相比,她又晚了十年。当她出生以及成长时期已经是一个新的时代,女留学生、婚姻自主、白话文、共产党、孤岛上海、职业作家、好莱坞电影……这些新加入的时代元素,与她前清遗老出身的家庭,恰是矛盾的两极。

《艳异》的笔记-第9页

“她不是六朝人的空气,却有六朝人的华胆。”“她走进一切的生命里去,一切有情无情在她的作品里也‘各正性命’,得到一个完全的安静。所以,她的文章是温暖的,有庄严的华丽,也有悲哀,但不是凄凉、凄厉,所谓‘众生有情’,对人间世有着广大的爱悦的。”●●沈启无:《南来随笔》,《张爱玲与苏青》,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180-184页。

《艳异》的笔记-第11页

“在‘女性特质就是细节’的描述里,张爱玲那历史就是‘毁灭’和‘荒凉’的史观,得到最突出的润饰。●●周蕾:《现代性和叙事——女性的细节描述》,《妇女与中国现代性》,台湾麦田,1995年,第227页。
近来女性主义研究热潮,在张爱玲的研究上另开了一扇窗,一扫七十年代评家贬抑她作品思想之阴黑与落后;如陈芳明在《毁灭与永恒中指出张爱玲的女性立场是:“她所要批判的无疑是‘男子的文明’,封建社会对女子的迫害、羞辱、压抑与扭曲,张爱玲都钜细靡遗地写进她的小说。……男性权力的长期支配,已使女性本能地发展出一套求生的策略,女性‘夷然’地活下去。”● 又在另外一篇《乱世文章与乱世佳人》中指出:“当许多作家在关心整个民族命运时,张爱玲选择了对个人命运的探索。当其他作家都轰轰烈烈在凸显国家意识时,张爱玲揭示了什么是女性意识。”●陈芳明:《毁灭与永恒》,《华丽与苍凉》,台湾皇冠,1995年,第229-233页。

《艳异》的笔记-第6页

研究方法的改变也让研究者找到张爱玲的新价值,如她的女性意识及女性文体,又由于她曾生活于上海和香港两大租界,对于殖民地的文化和风俗具有独特的视野和见解,成为后殖民与后现代研究的极佳文本;而她提倡的小市民价值与通俗情节,又成为民间与都会文化的深刻展现。张爱玲的文学价值还在继续发现中。

《艳异》的笔记-第52页

“张看”加上“炎樱说”形成了一种奇特的视野,既从自身去看他国的文化,又从他国的文化反照中国文化,虽然她是中国文化的本位主义者,同时她也是汉文化中心的批判者,她认为东南亚的人种更有活力,华南一带的中国人是新兴的中国人,这激发她对人种与文化的研究兴趣。

《艳异》的笔记-第47页

张爱玲的怪癖是“不肯见人,极端孤僻”,这种个性在作家中其实不算少数,这些人特别需要独处,倾向自己满足自己,根据依恋心理学家的研究,儿时不时体验没有安全感的依恋之情,成年之后就特别需要独处。●●Anthonv Storr:《孤独》,张嘤嘤译,台湾知英文化,1995年,91页

《艳异》的笔记-第18页

《艳异》的笔记-第45页

“我希望有个炸弹掉在我们家,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张爱玲的叛逃,对她的生命有几项意义,她逃出父权社会中作为女儿的位置,在心灵上杀父,也摆脱了社会规定的一个女儿的身份。这一点她和萧红的经验相似,最后都把自身的伤害化作人性集体潜意识的邪恶描写。


 艳异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