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锋小说精选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
ISBN:9787226011645
作者:陈晓明

作者简介

苏童——妻妾成群
格非——褐色鸟群
余华——难逃劫数
孙甘露——请女人猜谜
北村——聒噪者说
叶兆言——枣树的故事
潘军——南方的情绪
扎西达娃——野猫走过漫漫岁月
吕新——葵花
黄石——蚱蜢之歌


 中国先锋小说精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距离上次撰文有一个月了。期间唯一没坚持读下的书《刀锋》,因为作者是张爱玲喜爱的毛姆,重读的理由扶摇直上。游走在学术和文本的疯狂交媾,我发现过往多少一以贯之的念头都在悄然改变。回避扛着五四大旗的启蒙分子,我钟意于偏安一隅的上海杂志《现代》;当年奉为“灯塔”(姑且这样说)的文学启蒙《平凡的世界》,此刻却被先锋自由的势如破竹倾倒。至于奉为圭皋的作家排名,越来越失去了潜在的威慑。远离庙堂,奔向民间,敬畏帝都,怀念海上,我乐此不疲地否定着原有的价值观,浑然不觉解构的思绪无路可寻,唯有写首挽歌聊以心藉。  从严家炎到李欧梵,从谢有顺到陈晓明,基本上延续着两条现代主义的脉络按图索骥,挖掘中国现代文学的前世今生。手里这本1993年版本的《先锋精选》是从孔夫子旧书网淘来的,序言里作者一腔热情地讴歌先锋的辉煌,不难猜想80年代的文学轰动是何等风光。十几年刚过,知识分子的光环居然就像旧上海一样,转眼间成了半老徐娘。当然,比起三缄其口的前辈“新感觉派”,先锋作家显然集天时地利人和,幸运之情不言而喻。可惜,早早预订的另一本小说选仍没到手,此番便首先从Advant-Garde入手。  其实,初读先锋小说着实只有一个感觉:“读了跟没读一样。”传统的高大全,典型人物,英雄传奇形象耳濡目染,再加上三十年代往后的左翼垄断,基本上形成一种麻木的主题之曲、成功之歌。像我这种进入大学之前的所有文学概念,除了教科书就是《故事会》,对于特立独行的风格抒写更是嗤之以鼻。这种心态应该是上从格非的《迷舟》开始转变,紧接着又被《山上的小屋》湮灭,然后是《冈底斯的诱惑》《鲜血梅花》《请女人猜谜》《葵花》,我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多次昏昏欲睡摸不着头脑,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大多数文艺青年津津乐道的事,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抓住了沿边。  记得某位老师说过:“研究问题,最有用的东西在教科书之外。”那些耸人听闻的陈词滥调——“反传统”“连续性”不绝于耳,我多么渴望文本内外的关联能跃然纸上。或许这就是我喜爱以夏志清为代表的海外研究者的理由吧。按照官方学者给出的提示,卡夫卡,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对国内作家影响最大的三位,分别对应着余华,格非,莫言的才华内涵。如果用编年体的史传记录,大致是叫马原那个汉人改变了叙事本质,紧接着莫言、残雪两位独特的感官体验表现出另一类语言,之后继承的作家们纷纷投向形而上的思考,最终在1989(值得玩味)完成了正名的荣誉。与其像评论界的学者嘲谑地讽刺为“昙花一现”,我独愿拥抱这段短暂的历史。  我毫不掩饰自己对格非的喜爱。如果说两年前《小径分岔的花园》令我对博尔赫斯产生泾渭分明的隔阂,现在分明有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除了萧去榆关隐去的来龙去脉,继而生出的破碎支离,改变前后依然保存着的肃穆和沉潜。很难解释是古典小说的风韵犹存,还是结构置换的匠心独运让我欲罢不能。这种感受在他最富盛名的《褐色鸟群》中逐渐加深,水边,棋,女人,镜子类似猜谜的游戏,记忆的流动飘散出采采卷耳、棠棣之华的香氤。这种味道不似舶来品之类的异域古龙水,六朝骈文的富丽,晚唐温李的色度,莫凭栏的宋词,杼性灵的晚清,驾驭着传统韵调的虚构文法,即便等到先锋退隐十多年,一部《人面桃花》着实属于格非的魅力。我不愿草率地称她“民国桃花源记”,楼上楼下,窗里窗外,岛中烟影,人旁嫌隙,藏青色的砖墙封锁了出走的路口,寻找,抽离过苍凉的湖面,置若罔闻的只剩昨日黑洞。书信的穿插,空缺的后设,先锋的遗产远远多过符号般的革命英雄和乡土文化,单一个“秀米”就足够了。  总觉着书看得少,买来的小说集《戒指花》仍无辜地摆在柜子边,不然对于喜欢的格非,可以挖掘新的角度。举个不恰当的比喻,我的小说之路就像一期《非诚勿扰》,有时候,第一印象和选择带走的常常言不由衷。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距离上次撰文有一个月了。期间唯一没坚持读下的书《刀锋》,因为作者是张爱玲喜爱的毛姆,重读的理由扶摇直上。游走在学术和文本的疯狂交媾,我发现过往多少一以贯之的念头都在悄然改变。回避扛着五四大旗的启蒙分子,我钟意于偏安一隅的上海杂志《现代》;当年奉为“灯塔”(姑且这样说)的文学启蒙《平凡的世界》,此刻却被先锋自由的势如破竹倾倒。至于奉为圭皋的作家排名,越来越失去了潜在的威慑。远离庙堂,奔向民间,敬畏帝都,怀念海上,我乐此不疲地否定着原有的价值观,浑然不觉解构的思绪无路可寻,唯有写首挽歌聊以心藉。
        从严家炎到李欧梵,从谢有顺到陈晓明,基本上延续着两条现代主义的脉络按图索骥,挖掘中国现代文学的前世今生。手里这本1993年版本的《先锋精选》是从孔夫子旧书网淘来的,序言里作者一腔热情地讴歌先锋的辉煌,不难猜想80年代的文学轰动是何等风光。十几年刚过,知识分子的光环居然就像旧上海一样,转眼间成了半老徐娘。当然,比起三缄其口的前辈“新感觉派”,先锋作家显然集天时地利人和,幸运之情不言而喻。可惜,早早预订的另一本小说选仍没到手,此番便首先从Advant-Garde入手。
        其实,初读先锋小说着实只有一个感觉:“读了跟没读一样。”传统的高大全,典型人物,英雄传奇形象耳濡目染,再加上三十年代往后的左翼垄断,基本上形成一种麻木的主题之曲、成功之歌。像我这种进入大学之前的所有文学概念,除了教科书就是《故事会》,对于特立独行的风格抒写更是嗤之以鼻。这种心态应该是上从格非的《迷舟》开始转变,紧接着又被《山上的小屋》湮灭,然后是《冈底斯的诱惑》《鲜血梅花》《请女人猜谜》《葵花》,我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多次昏昏欲睡摸不着头脑,得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大多数文艺青年津津乐道的事,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抓住了沿边。
        记得某位老师说过:“研究问题,最有用的东西在教科书之外。”那些耸人听闻的陈词滥调——“反传统”“连续性”不绝于耳,我多么渴望文本内外的关联能跃然纸上。或许这就是我喜爱以夏志清为代表的海外研究者的理由吧。按照官方学者给出的提示,卡夫卡,博尔赫斯,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对国内作家影响最大的三位,分别对应着余华,格非,莫言的才华内涵。如果用编年体的史传记录,大致是叫马原那个汉人改变了叙事本质,紧接着莫言、残雪两位独特的感官体验表现出另一类语言,之后继承的作家们纷纷投向形而上的思考,最终在1989(值得玩味)完成了正名的荣誉。与其像评论界的学者嘲谑地讽刺为“昙花一现”,我独愿拥抱这段短暂的历史。
        我毫不掩饰自己对格非的喜爱。如果说两年前《小径分岔的花园》令我对博尔赫斯产生泾渭分明的隔阂,现在分明有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了。除了萧去榆关隐去的来龙去脉,继而生出的破碎支离,改变前后依然保存着的肃穆和沉潜。很难解释是古典小说的风韵犹存,还是结构置换的匠心独运让我欲罢不能。这种感受在他最富盛名的《褐色鸟群》中逐渐加深,水边,棋,女人,镜子类似猜谜的游戏,记忆的流动飘散出采采卷耳、棠棣之华的香氤。这种味道不似舶来品之类的异域古龙水,六朝骈文的富丽,晚唐温李的色度,莫凭栏的宋词,杼性灵的晚清,驾驭着传统韵调的虚构文法,即便等到先锋退隐十多年,一部《人面桃花》着实属于格非的魅力。我不愿草率地称她“民国桃花源记”,楼上楼下,窗里窗外,岛中烟影,人旁嫌隙,藏青色的砖墙封锁了出走的路口,寻找,抽离过苍凉的湖面,置若罔闻的只剩昨日黑洞。书信的穿插,空缺的后设,先锋的遗产远远多过符号般的革命英雄和乡土文化,单一个“秀米”就足够了。
        总觉着书看得少,买来的小说集《戒指花》仍无辜地摆在柜子边,不然对于喜欢的格非,可以挖掘新的角度。举个不恰当的比喻,我的小说之路就像一期《非诚勿扰》,有时候,第一印象和选择带走的常常言不由衷。
  •     这本书像入门书一样为我推开一个世界,最后的《蚱蜢之歌》,那种写作语言,视角给了我极大的启迪。
  •     先锋小说
  •     补记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