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儀式與音樂之神聖性與世俗化

出版社:台灣; 行政院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9860217452
作者:呂錘寬

书籍目录

主任序(1-II)
陳榮盛道長序(1-III)
朱堃燦序(1-IV)
徐瀛洲先生序(1-VI)
Preface by John Lagerwey(1-VIII)
前言(1-X)
前言
凡例(1-XII)
譜例(1-XX)
圖例(1-XXII)
表例(I-XXIII)
序論(1-1)
一、道教法事略論(1-1)
(一)法事種類(1-2)
1.道場法事(1-3)
2.法場法事(1-5)
3.拔亡類(1-8)
(二)法事規模(1-10)
1.建醮(1-10)
2.禮鬥法會(1-11)
3.大補運與拔亡(1-11)
(三)法事相關的人事現象(1-12)
1.信工(1-12)
2.道士(1-13)
3.後場樂師(1-17)
(四)專有名詞與術語釋義(1-18)
1.總稱類(1-18)
2.儀式類(1-19)
3.人事類(1-19)
二、儀式空間(1-20)
(一)名山宮觀(1-21)
1.道教名山(1-21)
2.道教宮觀(1-24)
(二)演法道壇(1-2)
1.古代之金額壇(1-27)
2.今之演法道壇(1-29)
3.道壇結構分析(1-30)
(三)道士之壇靖(1-34)
1.靈寶派道壇(1-34)
2.正一派道壇(1-35)
3.道壇命名之比較(1-36)
三、道教科儀詮釋體系的古老性與世俗化(1-39)
(一)科儀文本方面(1-39)
1.科儀韻文的古老成分(1-39)
2.各類咒文的神秘色彩(1-40)
3.闡述科白文的世俗化技巧(1-41)
(二)科介動作方面(1-41)
1.罡鬥訣的神秘性(1-42)
2.世俗化科介的引用(1-42)
(三)宣行體系的世俗化(1-42)
1.傳統戲曲劇場空間概述(1-43)
2.道教儀式的前場與後場(1-43)
3.走場與香辦(1-44)
壹、道法的源流及法事活動(1-45)
一、道法源流(1-47)
(一)科儀的系統與源流(1-47)
1.建醮類科儀的系統(1-48)
2.唐宋時期科儀體系之考察(1-49)
3.清代黃籙科儀之考察(1-50)
(二)道壇源流(1-56)
1.陳榮盛道長譜系(1-57)
2.其他靈寶派道壇(1-58)
3.正一派的宗師(1-60)
4.威振壇與威遠壇(1-62)
(三)道壇消長(1-63)
1.靈寶派道壇的萎縮(1-64)
2.正一派道壇的擴展(1-64)
二、法術養成訓練(1-65)
(一)法術養成方式(1-65)
1.世襲(1-65)
2.拜師(1-66)
3.實務學習(1-66)
(二)拜師學道的過程(1-68)
1.拜師的程式(1-68)
2.奏職(1-70)
3.師徒關係(1-74)
(三)靈寶派與正一派的實例(1-75)
1.陳榮盛道長授徒(1-75)
2.朱堃燦道長授徒(1-76)
三、法事活動(1-77)
(一)法事之演變與發展(1-77)
1.拜神類法事之勃興(1-77)
2.大補運法事之消失(1-78)
3.拔亡類法事之演變(1-78)
(二)法事之籌備(1-78)
1.組織人員(1-78)
2.法事節目表擬定(1-79)
3.表文之準備(1-80)
(三)法事演出的資料(1-80)
1.拜神類~靈寶派(1-81)
2.拜神類~正一派(1-86)
3.醫療類(1-91)
4.拔亡類(1-92)
5.道教儀式研究的相關資料(1-95)
貳、法事節目之古典性與世俗化(1-99)
一、陳榮盛道長主持的法事(1-101)
(一)法事節目略述(1-101)
1.宋元時期的法事節目(1-101)
2.陳榮盛道長的法事節目安排(1-102)
3.其他靈寶派道上的安排(1-104)
(二)拜神類法事之實際安排(1-107)
1.丁卯年金唐殿五朝王醮(1-107)
2.金額祈福法會(1-112)
3.林青雲道長主持的建醮法事節目(1-115)
(三)除煞類與拔亡類法事(1-121)
1.除煞類(1-121)
2.拔亡類(1-122)
二、正一派法事的比較分析(1-123)
(一)法事節目概述(1-123)
1.法事種類(1-123)
2.法事表(1-124)
(二)拜神類法事(1-126)
1.劉枝萬氏的調查(1-126)
2.林厝派的建醮法事(1-128)
(三)醫療除煞類(1-129)
三、舉行法事空間與時間(1-129)
(一)道場空間(1-129)
1.古科法(1-130)
2.廟宇正殿(1-130)
3.擇地搭壇(1-131)
(二)科演時間(1-131)
1.根據古法的例子(1-131)
2.根據社會作息的例子(1-132)
3.臨時之變更(1-132)
(三)今昔時空演變之因素(1-132)
1.傳統文化之式微(1-132)
2.民間信仰之影響(1-133)
3.主壇道長之因時制宜(1-134)
參、中國道教儀式現況概述(1-135)
一、中國道教儀式現況調查(1-137)
(一)實地調查概述(1-137)
1.江蘇與福建之調查(1-139)
2.北方全真派名山宮觀之調查(1-140)
3.南方全真派宮觀之調查(1-142)
4.《民歌集成》為主之調查(1-143)
5.絲綢之路之旅(1-144)
(二)民間信仰現象見聞(1-146)
1.宮觀的信仰習俗(1-146)
2.寺院的儀式現象(1-147)
(三)特殊之傳統音樂現象(1-150)
1.西安古樂的名稱與記譜(1-150)
2.屈家營音樂會與玉管(1-151)
3.苗族的二音音階音樂(1-152)
二、全真派儀式(1-153)
(一)早晚壇功課(1-154)
(二)青城山(1-154)
1.天師洞(1-154)
2.祖師殿(1-156)
3.朝陽洞(1-157)
4.上清宮(1-157)
(三)武當山(1-157)
1.太和宮(1-158)
2.紫霄宮(1-159)
(四)其他(1-160)
1.泰山碧霞祠(1-160)
2.樓觀台(1-161)
三、天師道的儀式(1-163)
(一)江蘇地區(1-163)
1.儀式現況概述(1-163)
2.上海白雲觀(1-164)
3.蘇州玄妙觀(1-166)
(二)浙江蒼南地區(1-168)
1.法事略論(1-168)
2.科儀書~早朝科儀文本比較(1-169)
3.科儀演法(1-172)
(三)漳泉靈寶派(1-173)
1.法事略論(1-174)
2.科儀文本比較~玉壇發奏(1-175)
3.科儀演法(1-181)
(四)漳州正一派(1-186)
1.法事略論(1-186)
2.科儀書~午朝科儀之比較分析(1-187)
3.科儀演法(1-194)
4.科儀音樂(1-198)
四、福建的法教略述(1-210)
(一)法教的分佈(1-210)
(二)儀式內容(1-210)
(三)法事實例(1-212)
1.清代的法事(1-212)
2.民國時期的法事(1-214)
肆、台灣靈寶派科儀的演法(1-217)
一、科儀的源流(1-219)
(一)閩南道教科儀的考察(1-219)
1.漳泉道壇的考察(1-219)
2.浙江蒼南的閩南道土(1-220)
(二)台灣靈寶派科儀的閩南傳統(1-222)
1.陳榮盛道長的科儀系統(1-222)
2.鹿港顯應壇的科儀系統(1-223)
3.其他靈寶道壇(1-224)
二、通用類法事(1-224)
(一)各科儀通用的法事(1-225)
1.扮身與陞壇延香(1-225)
2.步虛(1-226)
3.淨壇(1-226)
4.啟聖(1-226)
(二)每日通用的科儀(1-227)
(三)朝謁類科儀共同的法事(1-228)
1.啟聖與啟師(1-228)
2.人戶與衛靈(1-228)
3.發爐與復爐(1-229)
三、各科儀特徵性法事(1-230)
(一)預備性科儀(1-230)
1.水白與破穢淨壇(1-230)
2.金光咒與開天(1-231)
(二)建壇性科儀(1-232)
1.分燈(1-232)
2.捲簾(1-233)
3.鳴金戛玉(1-233)
4.安真文與收真文(1-234)
(三)民俗性儀式(1-235)
1.獻供(1-235)
2.進表(1-238)
3.普度(1-239)
四、陳榮盛道長的演法~以金籙早朝科儀為例(1-240)
(一)啟師聖(1-241)
1.啟聖(1-241)
2.啟師(1-243)
(二)陞壇入戶(1-245)
(三)發爐與呈詞(1-246)
(四)讚頌三清(1-251)
1.朝禮玉清(1-251)
2.朝禮上清(1-253)
3.朝禮太清(1-254)
(五)禮謝懺悔(1-255)
1.禮十方(1-255)
2.懺悔(1-256)
3.朝禮玉京山(1-257)
4.大謝(1-258)
(六)出戶謝師聖(1-259)
1.復爐(1-259)
2.謝師(1-260)
3.謝聖(1-260)
伍、台灣正一派科儀演法(1-261)
一、科儀的源流(1-263)
(一)閩南道教科儀的考察(1-263)
(二)正一派科儀的詔安縣客家傳統(1-264)
1.林厝派的科儀系統(1-264)
2.劉厝派的科儀系統(1-265)
二、通用類法事(1-265)
(一)各科儀通用的法事(1-265)
1.扮身與啟宗師(1-265)
2.陞壇延香(1-266)
3.啟聖(1-266)
(二)獻供(1-267)
1.午供(1-267)
2.十獻(1-268)
(三)朝謁類科儀的通用法事(1-268)
1.起班(1-268)
2.啟師與謝師聖(1-270)
3.入戶與出戶(1-270)
4.發爐與復爐(1-271)
5.飛罡進表(1-272)
三、各科儀特徵性法事(1-273)
(一)預備性科儀(1-273)
1.發表(1-273)
2.請神(1-273)
(二)建壇性科儀(1-274)
1.開啟(1-274)
2.敕水禁壇(1-278)
(三)朝謁類科儀(1-279)
1.午朝之金鐘玉磬(1-279)
2.午朝科儀之遣章(1-281)
3.三朝科之轉經(1-282)
(四)民俗性科儀(1-283)
1.獻供(1-283)
2.拜天公(1-283)
3.普度(1-285)
四、朝謁類科儀的演法(1-286)
(一)陞壇入戶(1-286)
1.扮身啟宗師(1-287)
2.陞壇啟師(1-288)
3.捲簾覲帝(1-290)
(二)入戶啟聖(1-291)
1.入戶(1-291)
2.發爐啟聖(1-296)
3.十獻(1-297)
(三)飛罡進表(1-298)
(四)轉經(1-300)
1.入經(1-300)
2.轉經(1-301)
3.出經(1-301)
4.禮謝與發願(1-302)
(五)出戶謝師聖(1-303)
1.復爐(1-303)
2.出戶(1-303)
3.謝師聖(1-305)
譜例
1-165 譜3-1 上海正一派[步虛]
1-184 譜3-2 漳州平和縣[步虛]
1-185 譜3-3 漳州平和縣[彌羅範]
1-185 譜8-4 漳州平和縣[鳴法鼓口號]
1-199 譜3-5 詔安縣正一派[步虛]
1-199 譜3-6 安縣正一派[鳴法鼓口號]
1-200 譜3-7 詔安縣正一派[發爐咒]
1-200 譜3-8 詔安縣正一派[燒香咒]
1-268 譜5-1 派《早朝科儀) [起班]之鼓點
1-268 譜5-2 正派[起班]鼓點之意義
1-269 譜5-3 正派《午朝科儀》 [起班]之鼓點
1-269 譜s-4 正派《早朝科儀》 [起班]之意義
1-288 譜5-5 台灣正一派早朝過場樂[一支香]
1-289 譜5-6 台灣正一派早朝[啟師頌]鼓介
1-289 譜5-7 台灣正一派早朝過場樂[風入松]
1-292 譜5-8 台灣正一派早朝入戶[大班鑼鼓]
1-292 譜5-9 台灣正一派早朝入戶過場樂[鬧虎彩]
1-293 譜5-10 台灣正一派早朝入戶過場樂[三通]
1-293 譜5-11 台灣正一派早朝入戶過場樂[福祿壽]
1-294 譜5-12 台灣正一派早朝入戶過場樂[福祿壽]
1-294 譜5-13 台灣正一派早朝入戶過場樂[三通]
1-298 譜5-14 台灣正一派早朝飛罡進表過場樂[水波浪]
1-299 譜5-15 台灣正一派早朝飛罡進表過場樂[風入松]
1-299 譜5-16 台灣正一派早朝飛罡進表過場樂[水波浪]
1-299 譜5-17 台灣正一派早朝飛罡進表過場樂[三通]
1-303 譜5-18 台灣正一派早朝發願過場樂[車鼓譜]
1-304 譜5-19 台灣正一派早朝出戶過場樂[漢東山]
1-304 譜5-20 台灣正一派早朝出戶謝五老鼓介[三不和]
1-305 譜5-21 台灣正一派早朝謝聖過場樂[車鼓譜]
1-306 譜5-22 台灣正一派早朝落壇過場樂[清江引]
1-306 譜5-23 台灣正一派早朝科儀結束過場樂[三通]一[風入松]
2-11 譜6-1 台灣正一派道士之[步虛]
2-14 譜6-2 台灣正一派道士之[七言散花]
2-15 譜6-3 台灣正一派道士之[五言散花]
2-17 譜6-4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茶讚]
2-19 譜6-5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三清樂]
2-21 譜6-6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步虛]
2-23 譜6-7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步虛]
2-24 譜6-8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讚道歌]
2-26 譜6-9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三啟頌•緊板]
2-27 譜6-10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三啟頌•慢中緊]
2-28 譜6-11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三啟頌•緊中慢]
2-28 譜6-12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彌羅範]
2-33 譜6-13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衛靈咒]
2-35 譜6-14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入經偈]
2-36 譜6-15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出經偈]
2-37 譜6-16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兩班偈]
2-39 譜6-17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香偈]
2-41 譜6-18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入戶偈]
2-43 譜6-19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入戶偈]
2-44 譜6-20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別龍樓]
2-47 譜6-21 台灣靈寶派派道土之[水白]
2-51 譜6-22 台灣靈寶派派道士之[陞壇口號]
2-52 譜6-23 台灣靈寶派派道士之[雲輿頌]
2-53 譜6-24 台灣靈寶派派道士之[燒香咒]
2-55 譜6-25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天尊號]
2-55 譜6-26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鳴法鼓口號]
2-56 譜6-27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發爐咒]
2-57 譜6-28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請師頌]
2-57 譜6-29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雲輿頌]
2-58 譜6-30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三皈依]
2-58 譜6-31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之[三謝]
2-59 譜6-32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稱法位]
2-60 譜6-33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懺悔]
2-60 譜6-34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大謝]
2-61 譜6-35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大謝文]
2-63 譜6-36 台灣正一派道士之[水文]
2-66 譜6-37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召陽神咒]
2-68 譜6-38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大步虛]
2-69 譜6-39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皈依三寶號]
2-95 譜7-1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北帝頌]~[短相思]
2-97 譜7-2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天師讚]~[青陽疊]
2-103 譜7-3 陳榮盛道長演唱之[啟公婆]
2-105 譜7-4 陳榮盛道長演唱之[孫下肖]
2-109 譜7-5 陳榮盛道長演唱之[非是阮]
2-111 譜7-6 陳榮盛道長演唱之[望明月]
2-113 譜7-7 陳榮盛道長演唱之[園內花開]
2-117 譜7-8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結界偈]~[梆子腔]
2-123 譜7-9 台灣正一派派道士[發十二願過場譜]
2-130 譜7-10 台灣靈寶派道士之[禹罡咒]~[駐雲飛]
2-134 譜7-11 台灣正一派道士法場之[思春曲]
圖例
1-28 圖0-1 金額齋壇圖
1-28 圖0-2 虛皇壇圖
1-30 圖0-3 台灣天師派壇圖
1-161 圖3-1 樓觀台建築平面圖
1-162 圖3-2 樓觀台早晚壇儀式壇圖
1-181 圖3-3 漳州平和縣道壇佈置
1-195 圖3-4 詔安縣正一派道壇佈置
1-249 圖4-1 臺灣霹寶派道士早朝科儀呈詞法事空間圖
表例
1-37 表0-1 天師府授籙之道士道壇名稱概覽
1-48 表1-1 台灣靈寶派與正一派道士拜神類科儀比較表
1-57 表1-2 陳榮盛道長遠祖道法傳衍表
1-58 表1-3 陳榮盛道長家族道法傳衍表表
1-59 表1-4 陳錦錫道長來台先祖道法傳衍略表
1-59 表1-5 廖忠廉道長道法傳衍略表
1-62 表1-6 威振壇道法傳衍表
1-63 表1-7 威遠壇道法傳衍表
1-66 表1-8 通化壇蘇登山道長傳衍表
1-76 表1-9 陳榮盛道長授徒簡表
1-77 表1-10 朱堃燦道長授徒概覽表
1-102 表2-1 陳榮盛道長之理論性拜神類法事節目表
1-103 表2-2 陳榮盛道長之理論性拔亡類法事節目表
1-108 表2-3 金唐殿丁卯香科五朝王醮理論性與實際法事節目比較表
1-113 表2-4 金籙祈福法會理論性與實際法事節目比較表
1-116 表2-5 林青雲道長主持的拜神類法事概覽表
1-116 表2-6 佳裏鎮金唐殿己卯香科理論性法事表與實際宣行分析表
1-121 表2-7 奠謝土府法會理論性與實際法事節目比較表
1-122 表2-8 金書拔度齋會理論性與實際法事節目比較表
1-125 表2-9 桃園市景福宮乙丑年五朝醮法事節目表分析
1-127 表2-10 中和和鄉廣濟宮戊申年三朝醮法事節目分析表
1-138 表3-1 第一次中國道教儀式現況實地調查概覽
1-140 表3-2 第二次中國道教儀式現況實地調查概覽
1-142 表3-3 第三次中國道教儀式現況實地調查概覽
1-143 表3-4 第四次中國道教儀式現況實地調查概覽
1-145 表3-5 第五次中國道教儀式現況實地調查概覽
1-201 表3-6 漳州正一派道曲概覽
1-227 表4-1 『道教金額祈福法會』午供科儀宣行時間比較
1-240 表4-2 『道教金額祈福法會』金籙早朝科儀宣行概覽
1-246 表4-3 靈寶派[入戶]法事運香密咒概覽
1-294 表5-1 正一派入戶密咒
2-152 表8-1 靈寶派與正一派帝王級神明比較
2-159 表8-2 陳榮盛道長神像畫概覽
陸、科儀音樂神聖性之分析 (2-1)
一、道曲之分類 (2-3)
(一)依法事功能之分類 (2-3)
1.存思性道曲 (2-3)
2.法事性 (2-4)
3.讚頌性 (2-4)
(二)依體裁之分類 (2-5)
1.古老的道曲 (2-5)
2.咒 (2-6)
3.讚偈 (2-7)
(三)演唱樣式分類 (2-7)
1.吟唱式 (2-8)
2.歌唱式 (2-8)
3.誦唱式 (2-8)
二、歌唱式道曲分析 (2-9)
(一)引子 (2-9)
1.步虛 (2-9)
2.散花 (2-12)
3.茶讚 (2-15)
4.三清樂 (2-17)
(二)正典~靈寶派 (2-19)
1.八句式步虛 (2-20)
2.四句式步虛 (2-22)
3.讚道歌 (2-23)
4.三啟頌 (2-25)
5.彌羅範 (2-29)
(三)正曲~正一派 (2-32)
1.四字偈 (2-32)
2.五字偈 (2-34)
3.六字偈 (2-37)
4.七字偈 (2-38)
5.長短句形 (2-42)
三、吟唱式腔分析 (2-46)
(一)長吟~靈寶派唱法 (2-46)
1.水白 (2-46)
2.金光咒與魔王歌 (2-48)
3.陛壇口號 (2-51)
4.雲興頌與燒香咒 (2-51)
5.嗚法鼓口號 (2-54)
(二)長吟~正一派唱法 (2-54)
1.天尊號 (2-54)
2.鳴法鼓口號 (2-55)
3.發爐咒與復爐咒 (2-56)
(三)促吟 (2-56)
1.請師頌 (2-56)
2.雲興頌~正一派唱法 (2-57)
3.三皈依興三謝 (2-58)
四、誦唱式唱腔分析 (2-59)
(一)無固定曲調樣式之課誦 (2-59)
1.靈寶派道士的誦唸法 (2-59)
2.正一派道士的誦唸法 (2-62)
(二)具固定曲調樣式之誦法 (2-63)
1.四字句之文本 (2-64)
2.五字句之文本 (2-66)
3.長短句之文本 (2-69)
柒、道教儀式與音樂世俗化之分析 (2-71)
一、儀式世俗化的層次 (2-73)
(一)道場科演世俗化的層次 (2-74)
1.入戶 (2-74)
2.進表 (2-74)
3.敕水禁壇 (2-74)
(二)未能場儀式的世俗化 (2-76)
1.奏文狀 (2-77)
2.打天羅地綱 (2-78)
(三)拔亡儀式的世俗化 (2-81)
1.頒赦科儀的表演化 (2-81)
2.打城科儀的詼諧性 (2-82)
二、道場科儀之俗曲引用概述 (2-86)
(一)傳統音樂生態的宏觀考察 (2-87)
1.樂種 (2-87)
2.劇種 (2-87)
3.雜腔小調 (2-88)
(二)道士的養成訓練 (2-88)
1.當地的歌唱類音樂對道曲的影響 (2-88)
2.道士個人稟賦-以陣榮盛道長為例 (2-90)
(三)樂師的養成訓練 (2-91)
1.當地傳統器樂的考察 (2-91)
2.樂師的養成訓練與職業生活 (2-92)
三、引用南管曲之分析 (2-92)
(一)科儀中的南管曲演唱 (2-93)
1.朝謁類科儀 (2-93)
2.午供科儀 (2-98)
3.拔亡法事之南曲演唱 (2-99)
(二)鬧壇的南管演唱~陳榮盛道長的例子 (2-100)
1.能演唱的南管曲目概述 (2-100)
2.傳藝中心開館慶成之鬧壇 (2-101)
3.道教金籙新福法會之鬧壇 (2-107)
四、北管音樂的運用 (2-115)
(一)作為唱腔 (2-116)
1.科儀之本的唱腔 (2-116)
2.過場之演唱 (2-117)
(二〕儀式中的過場樂 (2-121)
1.儀式起始與結束 (2-121)
2.科儀中的科介性未法事 (2-121)
3.科白的過場樂 (2-123)
(三)科白文中的羅鼓 (2-123)
1.拜神類科儀 (2-123)
2.補運法事 (2-124)
3.拔亡法事 (2-125)
(四)起鼓與鬧壇打牌子 (2-125)
1.正一派道場 (2-125)
2.靈寶派道場 (2-127)
五、雜腔小曲之引用 (2-129)
(一)旋律之引用 (2-129)
(二)小典之引用 (2-132)
捌、法事相關資料 (2-135)
一、道士保存的抄本資料 (2-137)
(一)抄本概述 (2-139)
1.內容分類~兼述道士對抄本的態度 (2-139)
2.抄寫年代 (2-140)
3.內容正訛 (2-142)
(二)科儀書與經懺 (2-144)
1.拜神類科儀~靈寶派 (2-144)
2.拜神類科儀~正一派 (2-145)
3.醫療類儀式 (2-146)
4.拔亡類儀式 (2-146)
(三)玉該 (2-147)
1.靈寶派 (2-148)
2.正一派 (2-149)
(四)文檢 (2-149)
1.靈寶派 (2-149)
2.正一派 (2-150)
二、神像畫? (2-150)
(一)道場神像 (2-151)
1.九禦圖 (2-151)
2.朝元圖 (2-153)
3.官將 (2-154)
(二)法場與拔亡道場 (2-156)
1.法場 (2-156)
2.拔亡道場 (2-157)
(三)神像畫實例 (2-158)
1.靈寶派道士神像畫 (2-159)
2.陳榮盛道長蒐藏之神像畫 (2-159)
3.正一派道士神像畫 (2-161)
三、演法用物品 (2-161)
(一)服飾類 (2-162)
1.道服 (2-162)
2.冠戴類 (2-163)
(二)法器與樂器 (2-164)
1.法力性法器 (2-164)
2.音樂性法器 (2-167)
3.樂器 (2-168)
(三)應用物件 (2-169)
1.表文類 (2-170)
2.用物類 (2-175)
(四)其他 (2-175)
1.搭壇應用品 (2-175)
2.朝禮應用品 (2-176)
3.紙糊應用品 (2-176)
結論 (2-179)
一、科儀文本的神聖性與世俗化層次 (2-181)
二、科介動作的神聖性與世俗化層次 (2-182)
三、音樂的神聖性與世俗化層次 (2-183)
參考實料 (2-185)
索引 (2-185)

作者简介

道教之於台灣,猶如道廟普及般潛藏於多數漢民族傳統社會的生活中,凡大自以生活圈為範圍之歲時節慶、社稷祈福消災,或小至個人、家族的祭解補運、安宅謝土、求嗣安胎、拔亡超度等諸事,選擇藉由民間宗教尋求好運勢時,均需透過法師道士以科儀助成。令大多數民眾感到親近又熟悉的道教文化,在結構上雖因社會變遷而與百年前的面象有所微變,即使在科學昌明的當代,信眾仍不減對神靈的崇拜熱誠,這些現象我們可以從近年來神職事務工作者年輕化及道觀宮堂的數大化、大型法事活動的活絡化見其一斑。雖然從信者眾,能解讀道教經懺、文檢、科儀的內涵,能辨明儀式的空間意義,詮釋執法道士操演科儀的肢體語彙、科介動作的神秘性或禁忌,甚至對法器道具的功能表徵、或者祭儀用品如何搭配等種種的深層意義而不流於「迓香對拜」的眾生又有多少?道教數百年來累積的文化厚度恐非未受專業訓練的俗家子弟可以朗朗道述。而輔助道師進行儀式的是由後場南、北管音樂或雜腔小曲的伴奏及法師道士的吟唱誦唸。這些熟悉又親近的南北管音樂作為法式宣行的引導或背景配樂,為有助於道士法師在執法時的吟唱頌唸更加鏗鏘有力,突顯其法力無邊。宣行科演、吟唱頌唸、南北管音樂,科儀因三者之間的巧妙搭配整體呈現,在純宗教的功能之外,如果我們以另一種泛美學的眼光看待道教文化,它何嘗不是一項多元的表演藝術?綜觀古今中外對於道教文化研究論述,能跨越道法科儀及音樂分析雙重領域並具權威性的,可說非呂錘寬教授莫屬。錘寬教授是一位相當勤於田野工作的學者,在傳統音樂扎實的基礎之上,二十多年來足跡踏遍台灣南北及中國大陸各大小道場,巨細靡遺紀錄各區域、各道派的精髓與異同並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其嚴謹而不失客觀的治學態度,普受各道派道士、學界所尊敬;本書的完成便是錘寬教授二十多年研究結晶的整體呈現,不僅為浩瀚的道教文化增添一份精闢的學術文獻,也為普羅大眾開啟一扇理道之門,是一部兼具學術研究、入門閱讀的好書。


 道教儀式與音樂之神聖性與世俗化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