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珠拾粹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47305492
作者:阮仪三 编
页数:38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概况 培田古村坐落在福建西部连城县的崇山峻岭中,现在这个村庄只有一个姓氏一吴姓,并一脉相传了800多年。古村的产生和客家人南迁有相当的关系。闽西的客家人,其中有一路是从浙江江山一带越仙霞岭,沿武夷山南麓到达闽西的。汀州府则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有“客家首府”之称。而培田古村,正是古汀州府通往连城、永安、龙岩的交通要冲,它作为一种古村典范,是历史上客家人南迁路上创造的辉煌。 培田古村的山水环境优美宜人,河源溪(汀江上游支流朋口溪的一段)自北向南绕村而过;村落向西依靠着卧虎山,延绵向东展开,笔架山逶迤在溪东,真是青山绿水户门外:村头村尾竖立“圣旨”、“恩荣”两座跨街碑坊;两条水圳穿行于村庄之间,如白练环绕;众多古民居鳞次栉比,雕梁画栋、楹联题额,精美异常。 元末吴姓第一代即八四公,为避战乱至培田,成为现居吴姓单一姓氏居住的村落。 明朝时期,是培田的发展期。从六世起,培田先民的社会地位开始飚升,这种社会地位的提升,为培田村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必要而可靠的政治与物质保证。从九世起,培田人丁走向兴旺。 培田古村的民间技艺有十番、鼓吹乐、提线木偶、武术、根雕、龙灯、剪纸等。民俗有祭祖(族规制定新正二日拜图祭祖,行三献大礼)、订丁(生长子,初六庆花魁)。其他还有婚嫁、诞生、贺寿、丧葬等各种风俗,其中以元宵节游龙灯最为知名和热闹。 2.古村布局 从西北方向蜿蜒而来的武夷山余脉南麓的松毛岭,挡住了西北的寒流与霜害:而培田古村大多数民居都坐西朝东,它们的背后就是一座被乡民神化的起风水作用的卧虎山。河源溪从北、东、南三面绕村而过,给古村落带来了丰足的水源;村落正东1000多米高的笔架山防御着夏秋台风的侵袭。枕山、环水、面屏的风水地形使得建筑群中轴线成东西方向,祖堂、客厅等建筑坐西朝东,恰恰形成了两厢居住房屋的南北向,更适合人们的居住,从而形成了一个生态健康、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 培田古村就是在这样一块东西靠山而呈南北舒展的长形平地上,并且平坦得使村里那条南北走向的千米古街无一台阶,即使东西走向的5条巷道,如原建筑双灼堂和灼其祈祠之间那条被誉为“民居一线天”的小巷也只有3个台阶。这种平坦舒展的地势,为村落大面积院落式的民居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培田古民居建筑群由30幢高堂华屋、21座吴氏宗祠、6处私家书院、4座庵庙道观、2道跨街牌坊、1条千米古街组成。这条长街,曾是一条商业长廊,也是一个文明的传动带。当年有客栈、布庄、纸庄、药店、酒店、肉店等三四十家,可见此地的繁荣景象。它的南北两端,是2座石牌坊,也是村口的标志。与长街相连的,就是条条的支弄,形成一种鱼骨状的道路交通结构。和这条主街大致走向一致的,是西面即山脚边的小路和一条村外围的小路。前者据说是平日妇女出行的道路,而后者是一条驿道,也是昔日培田对外的主要交通线。

前言

1978年10月,我第一次独自远离家乡江苏如皋,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进入南京大学,读的是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告别小县城进入省会,觉得眼花缭乱。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工作,更是折服于京城的辉煌壮阔。后来到国外留学,在世界各地考察,领略海外风情,惊叹于多元文化的绚丽多彩。一次有一位记者采访,问我最喜欢什么城市,居然脱口而出:“小城市。”心中泛起对故乡的怀念。    如皋亦算是历史名城,设县治已有1600年历史,江尾海隅的区位,交通其实并不很便利,文化上处于南北交融地带,留下不少独特的遗产,比如,已故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赞誉为“私园中别具一格”的水绘园,还有全国罕见的山门朝北开的千年古刹定慧寺,以及形如古钱的双环护城河格局,丁字街端头的钟楼等。记得小时候我每天踩着有些湿滑的石板路,穿过窄窄的街巷,到学校上课。放学后我和一帮好伙伴钻到水绘园公园,再翻过城墙,嬉戏于造纸厂一排排草垛里……故乡始终是蕴藏在心底里的记忆。我曾经在工作后趁着春节探亲的机会,拍了一些老街古巷的照片,可惜这些街巷后来都被陆续拆除。只有双城河的格局依然保存着,水绘园得以重修,并且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来,对于小城市的偏爱,不只是源于对故乡的依恋,还在于大学及工作中接触到的历史文化遗产知识。渐渐理解了,有价值的岂止于皇城的昔日辉煌,还有那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一座普普通通的小镇,可能就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不经意间会泄露出历史的密码。甚至不只蕴涵于城市,而在广袤的土地上,在那些鲜为人知的集镇和村落里,完好地保存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基因。    历史文化犹如一条流淌的河,每个人其实都浸淫于这长河里,大家都在不断地汲取养分。只是有人为此添砖加瓦,有人数典忘祖,干着荒唐的事情。早在出生那天,我们的身体就已经烙上了历史文化的印记,我们血脉中流淌着的,是千年积淀的东方传统。我们可以有一百条现实的理由,要拆除那些没有列入保护范围,甚至没有进入专业人员视野的遗产,但我们却只有一条理由,让我们必须对文化遗产负责:那是我们的根。    感谢阮仪三教授,还有他的团队,以及好些素昧平生的规划师、建筑师、研究生,他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真实地记录了一处处古城、古镇、古村。这些古城、古镇、古村,有的已经列入保护名单,有些则还“深藏闺中”。阮教授和他的团队辛勤地挖掘,认真地踏勘,收集第一手资料,把这些瑰宝记载下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它们的价值,进而推动它们妥善地保留下来。    记得若干年前的一天阮教授找到我,谈起他手里有一些古城古镇古村的调研资料积累,很宝贵的材料,别的杂志不愿意发表,他希望通过《城市规划》杂志与大家分享。    作为一份学术期刊,发表这些具有学术价值的调研成果,是一份责任。但在当下这个一切都拿钱来衡量的社会,对一个没有任何财政补贴的刊物,靠自己的发行和广告收入来支撑这类很明显不具备市场效应的内容,的确是一种冒险。但最终,我们还是为这些调研内容和它背后的精神所打动。这些参与调查的大学老师、学生,何尝不是在作奉献?    于是,我们双方商定,以“遗珠拾粹”为栏目名称,由阮仪三教授主持,指导大家收集资料并整理调查报告,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会刊《城市规划》杂志每期无偿提供两个彩色页面予以刊登,也算是对这项成果的支持。杂志的编辑和参与调研的人员密切配合,字斟句酌,仔细比选,采取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立足文化遗产保护,重在真实记录。就这样每月一期,至今已连续发表了100期,共同铸就了《遗珠拾粹一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二卷本)的雏形。    这期间,国家颁布了《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重要法规,社会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得到很大加强。有一些我们杂志上介绍过的城镇,已经被列为名城、名镇,这是我们共同坚持不懈的成果。承蒙东方出版中心慧眼,将这些调研成果经整合后分为两卷结集出版。阮先生嘱咐我为之写序,我一不敢班门弄斧,二不敢违抗师命,于是,记载下这段简短历史,作为回顾;也借此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地重视这些古城古镇古村,珍惜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快速发展的工业化、现代化步伐中,稍稍放慢自己的脚步,心怀敬意地体会一下古城古镇古村给我们带来的宁静和尊严。    愿造物主遗落在神州大地上的这些珍珠,持久地发出璀璨的光芒!

内容概要

阮仪三
苏州人,1934年生,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获得者。2003年所做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6年凭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再度获得UNESCO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2008年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大运河保护与研究”项目获得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杰出成就奖。他被誉为“都市文脉的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古城的守望者”。主要著作有《护城纪实》《护城踪录》《江南古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等。

书籍目录

序言
前言
1. 福建连城培田古村
2. 福建福州林浦古村
3. 福建浦城观前古村
4. 江西吉水双元古村
5. 江西吉水燕坊古村
6. 江西吉水仁和店古村
7. 江西吉安渼陂古村
8. 江西吉安钓源古村
9. 江西赣县白鹭古村
10. 江西南昌安义古村
11. 浙江江山清漾古村
12. 浙江缙云河阳古村
13. 浙江宁海许家山古村
14.浙江遂昌独山古村
15.浙江奉化溪口岩头古村
16.河南信阳毛铺古村
17.湖北大冶水南湾古村
18.广东龙门功武古村
19.贵州安顺云山屯及本寨古村
20.山东烟台养马岛古村
21. 浙江杭州塘栖运河古镇
22. 浙江海宁长安运河古镇
23. 浙江桐乡崇福运河古镇
24. 江苏吴江震泽运河古镇
25. 江苏吴江平望运河古镇
26. 江苏扬州湾头运河古镇
27. 江苏江都邵伯运河古镇
28. 江苏高邮运河古城
29. 江苏新沂窑湾运河古镇
30. 江苏邳州土山运河古镇
31. 山东阳谷张秋运河古镇
32. 山东聊城周店、七级、阿城运河古镇
33. 山东临清运河古城
34. 天津杨柳青运河古镇
35. 河南安阳道口运河古镇
36.河北邯郸广府古城
37.湖南怀化洪江古城
38.湖南郴州汝城古城
39.湖南洪江黔城古城
40.陕西旬阳古城
41.广东珠海唐家湾古镇
42.广东珠海唐家湾会同村
43.广西北海老城
44.海南文昌铺前老街
45. 湖北恩施庆阳坝凉亭老街
46. 湖北武汉昙华林老街
47.江西铅山石塘古镇
48.江西铅山陈坊古村
49.江西景德镇瑶里古镇
50.陕西铜川陈炉古镇

编辑推荐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2》由阮仪三主编,作为一份学术期刊,发表这些具有学术价值的调研成果,是一份责任。但在当下这个一切都拿钱来衡量的社会,对一个没有任何财政补贴的刊物,靠自己的发行和广告收入来支撑这类很明显不具备市场效应的内容,的确是一种冒险。但最终,我们还是为这些调研内容和它背后的精神所打动。这些参与调查的大学老师、学生,何尝不是在作奉献?城市化的推土机无坚不摧,早已将乡土记忆击得粉碎。在快速的社会流动和生活节奏中,这些古城古镇石材已渐行渐远……

作者简介

《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2》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学术成果。由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亲自组织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组成调研梯队,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西部较不发达地区)进行全面踏勘后的学术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生动地介绍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民族特色的中国古城、古镇、古村,其中有些村镇行将消逝。《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2》大量的实景照片和部分测绘图,对于踏勘、辨别建筑年代类别等专业读者而言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能够根据不同村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查策略,准确地提取地方典型传统元素。


 遗珠拾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作者简介阮仪三,苏州人,1934年生,196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现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法国文化部“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获得者。2003年所做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保护规划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6年凭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再度获得UNESCO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2008年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大运河沿线历史城镇保护与研究”项目获得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杰出成就奖。他被誉为“都市文脉的守护者”、“历史文化名城的卫士”、“古城的守望者”。主要著作有《护城纪实》、《护城踪录》、《江南古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等。内容简介:《遗珠拾粹——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察(一)》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学术成果。由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亲自组织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组成调研梯队,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西部较不发达地区)进行全面踏勘后的学术成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生动地介绍了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民族特色的中国古城、古镇、古村,其中有些村镇行将消逝。书中大量的实景照片和部分测绘图,对于踏勘、辨别建筑年代类别等专业读者而言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能够根据不同村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调查策略,准确地提取地方典型传统元素。编辑推荐:阮仪三教授历时10年和他的团队足印踏及中国古城(镇/村)。书中大量实景照片真实呈现了丰富多元的中国建筑艺术、传统元素;书中对地方风俗文化和保护规划的直面描述,具有很强的史料和参考价值。
  •     书名如果直白一些,可以叫做“古村落田野勘察报告合集”,不少都是学生的考察报告。 仅仅是简略的介绍,只能了解到还有哪些古村落。如需深入了解某个村落的话,还需查询其他资料。可以初步了解还幸存哪些古村落,对该村落的格局、古建筑特色都有简略的介绍。
  •     这些古城古镇古村有的已经列入保护名单,有些则还“深藏闺中”。它们犹如汪洋大海之中的珍珠,本书便是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使它们的价值重现。书中对多元的地方风俗文化和建筑艺术进行了直面描述,具有很强的史料和参考价值。见证始于行走……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本书前言中阮师展现了他的丰富阅历和渊博学识
  •     看了这本书以后,才发现西塘,乌镇,周庄,这种江南水乡都已经被过度开发,失去它原本的味道了,如何保护这些遗珠不被商业化,值得我们探究一番
  •     对中国古镇保护起到了第一步的作用 希望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     内容丰富,可以增长视野,但不细致,看起来不过瘾。
  •     本意是通过该书找到一些值得逛逛而人又少的古镇。里面偶尔有些,但大多数风景感觉一般,有点小失望,呵呵
  •     好书!
  •     因为有不少熟悉的名字参与此项历时多年的踏查工作,所以第一时间买来看了~希望所有的古城镇和村落都像阮老师他们刚发现它们的时候一样,永远宁静安详的伫立在那里
  •     入门级读物,可以当资料使用。还算可以
  •     是本好书,信息量大,慢慢看
  •     记录了一些古城、古镇和古村,每地一篇,均有概况、布局、建筑、保护建议四个部分。扬州有三处,湾头古镇、邵伯古镇和高邮古城。踏查多是学生的习作,整本书也算是素材收集吧。
  •     这些应该都是建筑系学生的旅行报告吧。具体的学术类没有很大的帮助,倒是可以作为游记小品文,对一些优美的古镇进行科普。话说旬阳古镇,现在完全没有古镇的氛围,倒是汉江穿流形成的S形阴阳,确是十分清晰的存在。
  •     这本比第一册略好,内容按区域组织编排得更系统些,尤其是中间一组运河古镇系列可加一星。
  •     中国古城古镇古村踏祭。这是好书,也许出外踏访一大重要意义,便在于寻找人类之生活是如何形成。这本书从居住空间历史的角度为我们很好地再现了很多状态。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