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重启中国经济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1
ISBN:9787506071581
作者:高尚全,郎咸平,林毅夫
页数:230页

内容概要

高尚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郎咸平(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客座教授)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
樊 纲(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郑永年(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华 生(东南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
张 军(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贾 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前任院长)
邹恒甫(世界银行研究部高级经济学家、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汪丁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书籍目录

引言/高尚全
我参与起草的那些三中全会《决定》
一、十二届三中全会:第一个关于改革的决定
二、十四届三中全会: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十六届三中全会: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四、历次大会对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
五、我参与中央重大文件起草过程中的体会
改革灵魂——如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郎咸平 改革再出发:我所理解的三中全会
一、三中全会《决定》,是危机倒逼改革的结果
二、五板斧勾勒出中国改革路线图
三、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才是改革的总抓手
四、农民、市民和企业家:谁的受益最大
林毅夫 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同样重要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历史探索
二、经济发展需要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
三、中国渐进双轨制的利与弊
樊 纲 负面清单管理市场,正面清单监督政府
一、正确认识“负面清单管理”
二、正面清单管理的主要功能
三、如何贯彻正面清单管理
改革布局——整体设计与改革路线图
郑永年 三中全会回答了什么样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一、历次三中全会要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二、此次三中全会要回答哪些经济领域的问题
三、此次三中全会要回答哪些政治领域的问题
四、此次三中全会是否忽视了什么重大问题
华 生 细读“改革60条”:重点、难点与疑点
一、指导思想的转变:市场的作用从“基础”到“决定”
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三、现代市场体系的完善方向十分明确
四、借鉴成熟的市场经济法治国家的经验转变政府职能
五、财税体制改革关系国家治理的基础
六、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
七、社会保障方面的重大思路转变
李稻葵 三中全会后的中国经济六大趋势及其投资机会
一、民间资本办银行,百姓出境投资
二、农民以土地资源置换金融资产,带资产进城定居
三、户籍改革启动城市良性竞争的大门
四、房地产出现多级分化的新格局
五、市场机制引入城市精细化管理
六、国资退出国企,大规模转变为国有基金
七、民间资本迎来投资重新布局的机遇
张 军 本届三中全会的三大亮点与三大经济改革
一、
改革的难度和力度远大于前
二、
改革重在顶层设计和顶层监督
三、
经济领域里的三项重要改革
改革细节——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领域
巴曙松 金融改革:全面经济改革的突破口
一、金融改革是三中全会部署的整个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改革要重点解决金融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新一轮经济改革对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突破口
贾 康 财税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应深化分税制改革
一、坚持深化分税制改革
二、分税制改革难贯彻的原因分析及推进事项
三、税制改革的分步渐进配套方案
温铁军 “三农”改革:中国道路的根本问题
一、“三农”问题是中国问题的出发点
二、用中国的制度框架支撑中国的道路
三、改革从哪里开始
邹恒甫 民生改革:三中全会能否开启通往平等社会之路
一、要加大中央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支出
二、越过藩篱,通往平等社会
结语/汪丁丁 为什么要有改革六十条

作者简介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一经公布,立即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改革60条”能否重启中国经济,将中国带到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改革再出发,这一次与以往历次改革在方向、目标、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13位中国经济学界权威学者,以各自的专业研究领域为视角,为读者一一揭开隐藏在《决定》条文背后的意义。


 改革重启中国经济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很多老人,从五六十年代走来的老人,我的父母及爷爷奶奶那一辈,经常让我们忆苦思甜,说他们小时候生活是如何困难,现在的人是多么的幸福,不缺吃不缺穿,物质极大丰富。其实抛开他们与自己之前的生活对比,但说我这个80年代出生的人,想起小时候过的贫穷的日子,也在感叹自己的孩子生活条件是多么的好,这当然归功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的巨大成就。如今,中国的经济社会都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三十年前没有出现的问题现在也出现了很多,比如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的矛盾,中国经济机构问题,城乡问题……这些在《改革重启中国经济—权威学者谈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本书中有很多涉猎。如果就个人而言,一般普通读者会认为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我何干,我只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即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国家的大政方针出现了偏颇最终不就影响的我们个人吗,我们可以不必时时关注上层建筑的问题,但当它们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联并深深影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些“上层建筑”的问题。正好前一阵我回老家,我突然发现生活在我故乡那边土地的农民已经不容小觑,他们对国家政策的关注、对经济形势的了解竟然比我这个每天接触各类新闻的办公室人员看得还要透彻。他们从事的种地、小商品批发、回收钢铁废品等多种职业,是生产中的某个环节,他们的盈利状况直接反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了解的情况是好多人都说目前的“买卖”难做,赚钱越来越难了。我想这些情况变化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形势的一个小的缩影,他们或许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但是通过他们的“生意”可以折射中国经济发展的某个方面。与这些并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农民相比,《改革重启中国经济—权威学者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专家学者看待中国的经济更加全面、深刻,对我们普通读者也会有更大的触动或者启发。其中郎咸平的观点独树一帜,作为一个非大陆人士,郎咸平一直以他的独特风格自居,也特别敢说,巧的是我家乡的一个县邀请他去把脉经济,足见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需要请专家学者给予必要的指导。还有樊纲、郑永年、华生、李稻葵、张军、巴曙松等各路专家学者,他们在所研究的领域是走在前列的人物,也有可能是一些国家方针政策制定的参与者,从他们所熟悉的领域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些决策进行解读,有一些领域我们读者可能涉及不到也不十分明白,但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房地产、社会保障、三农问题等,我们在“看热闹”的同时,也根据他们的深度解读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理解,让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一点了解,让我们知道改革势在必行,让我们更多了解新一届政府的在推动改革上所做的努力。正如书中所说,“中国的改革,往往需要“顶层设计“,非如此不能摧毁中层阻力。”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基层的需要,中层的阻挠,上层的推动,希望这次改革的力度真如专家学者解读的那般彻底有力。
  •     自习李新政以来,廉政风暴异常猛烈,震惊中外,出台了史上最严的公车改革,各机关上上下下送礼几乎绝迹,对反腐重拳出击,既打老虎又灭苍蝇,大快人心,这一届政府被公众寄予厚望。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这届“习李新政”开启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引起了全国及全世界人民的热切关注。三中全会将会对中国产生多大的影响,中国往何处去,改革应该怎样继续,无论是专家学者、舆论,还是大众,众说纷纭。十三位中国经济学界权威学者,各以自身专业研究领域为视角,从各个方面解读了三中全会决定条文背后的涵义,分析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和未来走向,既有对过去的回望和梳理,也有对关键问题的深刻解读,同时对未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向直言不讳、以“危机论”著称的郎咸平这次却一反常态,首次正面评价了本届政府为推进改革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成效,并对改革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说:“作为一个中立而且负责任的学者,对于政府正确的经济决策我当然给予肯定。我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这个《决定》必须给予正面评价。”郎咸平把这次改革理解为“危机倒逼的改革”,中国当前面临三大危机:滞胀危机、地方债务危机和腐败危机。林毅夫关于“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攀纲关于“负面清单管理市场,正面清单监督市场”,都表明了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性,市场如何发挥作用,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发挥作用,很重要的取决于政府怎么样管和在哪些事情上管,因此如果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要规范政府的职能,不该管的要坚决不管,该管的要坚定不移的管好,要有监督有评估有考核,这样改革才能落到实处。华生的细读“改革60条”:重点、难点与疑点,在本书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主要解读的是经济部分。他同样指出《决定》中关于改革的指导思想有了较大的转变,强调市场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作用的转变,他同时指出,人的城镇化是中国未来10-20年发展的支撑,若能完成,中国可以进入高收入国家,若做不成,只能维持现水平,所以下一个经济增长点,靠的就是市民化红利。中国已经探索了35年的“改革开放”之路,目前改革已经进入所谓“深水区”,进入了攻坚期,再往下改就是要改政府和执政党自己,李克强总理说过,“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这乃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视野和胸襟。汪丁丁认为,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中间层,他们远比顶层保守又远比底层凶狠。往往很多很好的制度,被中间层扭曲或阳奉阴违,造成“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现象。所以中国的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需要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改革小组。“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李克强在总理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作上述表达时,人们明白,这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打响新一轮改革“攻坚战”的一种宣示。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改革必然寸步难行。顶层的改革政令,通过专家学者的解读及剖析,通俗易懂,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本书的出版,对改革的顺利推行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尽管中央有专门的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尽管人们经历了一开始对公报的失望和对决定的肯定,但对于我们未来的方向究竟怎么走,我们到底知道多少。一个有意思的例证是,我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这样一个消息:“高富帅注意了,以后不要在银行里存50万元以上的存款了,因为超过这个数,银行是不给赔的。所以以后存款就只要存49万9999。”那么,是不是真的呢?是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而就在刚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上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稳步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推动股票发行制度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1/13/c_125992426.htm)当然,也是假的。什么意思?存款保险制度的目的不是说赔少不赔多,是为了“有效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换句话说,建立赔偿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不赔。而且国企的背书是整个国家,你觉得会不会赔呢?不过,这个“谣言”也好,大家拿出一部分钱投到不同的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更是能起到活跃金融市场的目的。所以,仅从这个事例看来,公报、决定都在那,但怎么理解,如何有效地认识发展趋势,并赚钱(我想,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有必要听听不同的人怎么讲。因此,我觉得大家不妨拿这本书来仔细看一看。当然,作为一个“郎黑”,我还是建议大家跳过他的那篇文章。那篇文章用一句话解释:政府要限权,所以要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哦(oh)别(bull)信他(shit)。我这里,一个是推荐李稻葵的《三中全会的中国经济六大趋势及投资机会》——是不是一听投资机会眼睛就亮了?里面说到了“户籍改革启动城市良性竞争的大门”,十八届三种全会决定,户籍体制将不同程度地放开,尤其是中小城市户籍原则上完全放开。虽然大家现在热衷于谈论进入“北上广”和逃离“北上广”,但我想,李稻葵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思路,那就是下一个“北上广”在哪?户籍放开意味着人口的流动,那么“那些生态条件较好、离大城市相对较劲、在高铁沿线,尤其是沿海和南方的城市将有可能胜出”,成为下一个北上广。我甚至想,黄冈能不能依靠自己的教育资源成为另一个大城市。——当然,李稻葵说这里确实有很多偶然性。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大城市没有放开,但限购制度却成为了落户的关键。也就是说,中国诟病多年的户籍制度,或许会以一种新的思路解开。还有一篇是华生的细读“改革60条”。里面关于国企改革的内容很有启发性。尤其是关于“国有企业要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华生就说道,这是客观上相冲突的,既要市场化,又要合理,央企老板100万年薪合不合理?但市场化的年薪可能是几千万,“这就是文字与实际的距离,为什么我们把10年前、20年前的决定拿过来,你发现有很多话似曾相识。就是因为很多话写在纸上容易,但往往不好解决这些难题”。套用华生的话,决定写得容易,执行还是有难题。我们之所以还要继续听人讲改革,本身就是为了帮助我们重新去思考,不能一个劲儿说好,又或者说不好。对了,还有一段是关于三中全会回避了什么问题,具体出现在哪篇文章不记得了,但确实写的不错。这个问题是讲师团绝然不会讲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本届三中全会的“改革60条”其实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改革的真正思路用官方一贯的政治语言写下来,一般人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读懂其中的真正含义。这本书的作者里大部分为体制内学者,有的甚至是历届改革的直接设计者和参与者,应该说他们的解读是相对可信的。当然对于读懂的人来说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改革的力度超乎想象。
  •     温铁军的议论令人耳目一新,其他人不过说些俗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