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政治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506073471
作者:王小鲁
页数:464页

内容概要

王小鲁,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评论家,策展人,电影学博士。《经济观察报》专栏作家。 出版有电影研究专著《电影与时代病——独立电影文化评价与见证》(2008年,花城出版社)等。他曾参与策展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稻田影展,西安亚洲民间电影节,中国独立影像展等多个展览,曾经策划有《野生或第一代——贾樟柯之后》、《“多面向”台湾纪录片展映》、上海艺术博物馆《时代肖像——30年中国电影人物展》等多个有影响的展览,曾为多届荷兰鹿特丹电影节特邀影评人,他还是北京新青年影像展(BYFF)创办者,多家电影节选片人,同时担任《中国电视动画》执行主编。

书籍目录

一 电影伦理与局部影像史
狂暴而且无力:论帕索里尼的电影
这部电影一格一格地抄袭法西斯:一种电影伦理的探讨
大屠杀前夜的电影理论:本雅明论电影
何谓真实?何以真实:1990年后中国纪录片的伦理表现与真实观演变
二 性别话语与影像表现
作恶冲动——酷儿电影叙事动力之一种
如花似玉的男人:评安迪?沃霍尔与崔子恩的电影
“恶心”:女性主义电影叙事策略例证
三个女导演:与女学者谈女导演
三 独立电影之无限交流
电影叙事活动如何影响社会?——郝建访谈
张献民:禁止放映和无限交流
独立制片的灾难:从1999到2010
王超:震撼我的是他们对扭曲生活理所当然的接受
贾樟柯的电影思辨:《三峡好人》观片会
贾樟柯变脸:关于《24城记》的一次评价和访谈
王小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独立战争——与王小帅谈1990年以后中国电影
廿年一梦:与张元等人谈独立电影20年
后文革电影叙事——彭小莲的思想世界
四 失踪者
影像照亮社会史:与王兵谈《铁西区》
放松心灵,随物赋形 ——朱传明电影
心灵史:王笠人以及独立电影的难度
独立电影的失踪者
崔红:我为dv青年制片的几次失败经历
第四届CIFF备忘

作者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经济观察报》等报纸专栏文章的结集。作者从事影评多年,积累了一系列具有系统性的对于中国电影的观察文章。这些评论文章不仅仅是影评,兼及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的贯通,因为发表阵地为《经济观察报》等报纸,所以文章以电影为征候,但着力于发寻中国人的精神变迁,中国社会秩序、心理秩序的进程。
本书作者考察了世界范围内独立电影文化的脉络,对于电影历史上具有伦理疑问的一些重要影片进行了学术解读和剖析,同时对当下逐渐流行的酷儿电影进行了文化分析。还对中国当下电影的弊端和文化征候集中进行了呈现和反思,也包含了作者对于一些重要导演的访谈。作者认为,电影是一个载体,里面体现了我们时代的时代精神,从中可以作一种症候性的阅读和批判。


 电影政治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太学术,也不够政治
  •     远远超过期待的一本书,作者虽然主业是纸媒,但是行文却没有一点纸媒影评人常见的乏味,无力。全书内容一半是对第六代以及相关影人的访谈和讨论,以王小帅和贾樟柯为主。另一半以对女性 同性电影的杂谈为主,第一部分关于国内90年代纪录片变革论战的梳理很不错,补了自己的一块空白。书装帧很有创意,唯一的缺憾可能是有些“文不对题”。
  •     除了评论部分 细读访谈部分 也很有收获。再次大推荐。
  •     本书是王小鲁先生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的影评和访谈合集。虽然都是关于电影的文章,但它们并没有局限在影像的技术层面,而是从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深入剖析这些电影佳作的人文社会内涵。我正在写作的《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当以这本书作为楷模。
  •     ”每个人都在自行处理自己的生活生命,但没有谁象崔子恩这样,其私生活样式本身就具有了这么多的公共价值。他的身上其实携带着更多的善意期待,这关乎一种特殊的幸福的观念,一个不在经常是浑浊的中国式伦理关系中获得满足的生命体的自我完成,具有着开创性和烛照他人的非凡价值,他的意义是超出了电影,存在于电影之外。“
  •     主要看了关于独立电影的部分,访谈料很足。
  •     学院派中的国内电影评论少有之成系统性解读,不堆砌辞藻,不空谈符号,原来电影是可以这样看的,也是可以这样评的。
  •     像电影资料库。
  •     这个影评人的水平很低,通俗不如豆瓣,专业不如《看电影》,文字很苦涩。
  •     第六代和纪录片还是有很多遗漏,越来越不好找了。
  •     思路清晰的学院派写法,一些观点也迂腐,但好在道理都能讲得通,文科生应该做到这样才不丢脸嘛
  •     1.方励:一个制片人单靠和体制做周旋,就能获得我们如此多的褒奖,实在证明在中国做事的不易,有无数精力徒然消耗。2.贾樟柯:看他的电影,经常有被捕捉的感觉。他没有设置一个明显的道德栅栏,也不做出明显的过滤和区分,这个写实的态度实际上将很多人都抓捕到这个令人尴尬的现实中了。他的故事当中粗粝中有一股诗意,那是串联整个故事的内在隐形的逻辑。3.王小帅回归个人历史与聚焦基层社会:在一番精神苦闷之后,在几番挣扎之后,人毕竟要面对俗常生活,而当你投入进去,日常生活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别开生面,悲哀中也透露着层层的诗意。4.李玉:理解贯穿了作品,女人之间的体谅,对男人花心天性的理解。人性的两面在她的作品中被同理地解读,构成一种对一切存在隐秘的宽容。
  •     頗有為賦新詩強說愁的況味。
  •     涉及到电影背后的社科观察还是挺有角度的,但是内容的有太多理论性的专有名词。太费劲了啦
  •     1、装帧设计逼格很高,复古的米黄色纸页似乎有淡淡的书香 2、封面上的两张索多玛120天的照片好评 3、关于纪录片的论述大涨姿势,第一部分最合我口味 4、学术性和可读性融合得很好
  •     让人感动的是对现实的关注。
  •     枯燥
  •     值得一读。访谈很多,好在作者的问题水准还不错,就是少了些冲突碰撞,无火花,毕竟影评人不是导演。方励这个人有意思,行走的热太阳。相反,不喜欢李玉,她的几部电影也没喜欢过。虽然有些意识不错,但还是觉得她太自我。贾樟柯,喜欢! (设计太糟糕了,真的太糟糕了)
  •     《电影与时代病》再版
  •     封面设计别出心裁,很有特点,赞一个!王小帅的三线情结、流浪北京、四处找床位。
  •     书名有点标题党,和政治没半毛钱关系,虽是老文居多,不过还是不少硬货……前半部分理论梳理挺有用,后半部分访谈又结合了近年国内电影市场的现实境遇,主要还是针对第六代……值得一读,另:从头到尾不喜欢张元
  •     题材总是围着那几个人转
  •     对我而言,其中最主要的看点在于对帕索里尼电影的分析,以及第六代电影里评论下空白程度最大的《颐和园》(理由心照),这本书本质上还是着重于作者自身对电影与政治间的主观看法,用来填补上第六代的那些坑还是比较有用的。
  •     很喜欢书名,对中国电影与中国社会的许多方方面面的思考进行了引导。书籍本身同样非常专业值得考究。
  •     如获至宝,对纪录片的分析论证真的是解惑了,这方面知识积累确实欠缺,要补补课。后面对多名导演的采访能当资料看,好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