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二村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1992
ISBN:9789576930263
作者:B. F. Skinner
页数:337页

作者简介

本書是行為心理學之父----史基納博士,以想像方式寫成的小說,敘述一個幸福、理想國度的建立。書中改變或控制人類行為的方式在想像、思考及推理上,均給予讀者絕大的開放空間,是一本值得閱讀與深思的好書。


 桃源二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施基納(B. F. Skinner)的「科學王」之夢~ <<桃源二村>一書之評介> 方永泉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學程中心助理教授壹、前言在梭羅以離群索居的方式居住在華登湖畔以實驗單人生活的可能性之後,當代行為主義大師施基納(B. F. Skinner) 也以其篤信的「行為工程學」在其心中構築了屬於兩個人生活或更多人生活的「華登湖第二」(WaldenⅡ,中譯本譯為桃源二村)。「桃源二村」是施基納以寓言體所寫作的小說。施基納可說是當代美國心理學家中最具影響力的一位,佛洛依德(S. Freud)因為潛意識而將人類貶謫至動物的一員,而施基納更進一步以工具制約的觀點將人類還原至機器。由於篤行人類的行為可以受到完全的制約,因此一方面施基納被許多人視為救世主般的崇拜著;一方面他又常被看做洪水猛獸,是人類基本價值的破壞者。雖然有著如此的爭議,施基納在本書中的觀點,卻不能使人將其視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因為他也希望建立一個完美的社會,一個美麗的新世界。在其中,人們的愛和生活得到保障,人與人之間處於永恆的和諧。《桃源二村》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一位心理學教授(書中的第一人稱主角),一位哲學教授以及四位年輕男女結伴去訪問這位心理學教授過去同事所創建的社區,這個社區即是依據人類行為科技學所建立的「桃源二村」。在這社區短短的數天中,他們見識到了行為科技學所帶給這社區居民種種美好的一切,諸如人與人間沒有仇恨、嫉妒(也沒有感激!),每個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人們都以最省時省力的方式從事自己所喜愛的工作。在訪問參觀完後,六位人士中的一對年輕男女決定留在社區中,因為他們感覺到不會再有更理想的生活了。至於哲學教授則仍然抱持著輕蔑不屑的態度,因為他認為桃源二村否定了自古以來哲學討論中的重要問題。而心理學家則在幾經考慮下,於離開了桃源二村數天後,又重新回到桃源二村中。本書中所代表的意義毋寧是相當明顯的:人類必須拋棄那些傳統或偏見在我們身上所「制約」的那些尊嚴;那些抽象虛幻的價值;那些我們自以為人之所以為人的身段,轉而俯伏在以科學所建立的理想社會中(書中的主角正是以步行數十哩回到桃源二村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朝聖」之意)。惟有如此,人類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由於施基納特別強調行為科技或是文化工程的重要,所以桃源二村又有所謂的「規劃委員」的設置。他對以民主政治及為大多數人服務為名,卻又流於為少數人所利用的行為並不贊同,這令人不禁想起柏拉圖(Plato)「理想國」(Republic)中的「哲學王」(philosopher-king)。準此,本文擬以「科學王」來象徵施基納的夢想,並且透過「科學王」與「哲學王」的比較,來分析施基納的主要論點,最後並對施基納的觀點加以批判。不過這批判的立足點,並非人文主義或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學說,而是企圖站在施基納學說的內部來考察其合理性及可行性。貳、施基納的「科學王」與柏拉圖的「哲學王」嚴格說來,施基納的「科學王」不是指定的一個人或一群人(因為「科學王」只是桃源二村的過度性措施),而是「以科學為王」之意。它不像柏拉圖的「哲學王」是著重在少數人的英才教育,後者指某些特定一群人所接受的教育而言。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也由於施基納在本書中所採取的計畫教育實在令人不禁想起柏拉圖的教育方式,因此將兩者放在一起加以比較,倒也不致離題過遠。以下即為「科學王」與「哲學王」的簡單比較。一、施基納與柏拉圖均對整個教育採取嚴密規劃的措施。以桃源二村來說,孩子一生下來後,便被送到育嬰中心去加以撫養,依據行為科技的原則來撫養孩子。雖然父母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哪一個,但卻不用親自照顧孩子。而在柏拉圖的制度下,孩子是共有的,父母不知孩子是誰,孩子亦不知父母是誰,如此整個領導或是國衛階段便彷彿一個大家庭一般。在施基納的理想社會中,雖不致有這種「人不知父母」的情形發生,然而亦有類似的規定「如父母帶自己孩子野餐時,也要帶鄰近孩子一塊去」,施基納認為如此便能增進社區內居民的感情。而從整個教育過程來看,雖然施基納與柏拉圖都有完整的計畫,但施基納的計畫卻可說是更嚴密了許多。舉凡人類的情緒、價值觀、自我約束力等率皆用嚴密的行為工程學加以控制。例如為了讓孩子學會自我約束,他們以沾滿糖粉的棒棒糖交給孩子,以漸進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容忍度。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常是偶然地學會自我約束,但是在桃源二村中,一切的學習活動都是有計畫,都是在嚴密控制下進行的。施基納固然承認生活就是教育,但這個生活卻是必須經過規劃的,必須是經過科學驗證後予以執行的計畫。二、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是以「哲學家」做為整個國家的領導人物,由於哲學家具有一般人所沒有的洞見,因此他們對永恆的真理有著最深的體認。柏拉圖以為,這群哲學家必須長久的掌握政權,直至他們死後人們仍應紀念這些哲學家。從領導人物的角度來看,施基納和柏拉圖一樣不喜歡民主政治─相較起來,柏拉圖的厭惡顯然強烈了許多,施基納只是認為民主政治還不是最好的罷了。在桃源二村中,也是由居民所推選出的規劃委員執行日常的生活事項,諸如訂立「桃源二村行為規範」等條例。但在施基納的認知中,規劃委員卻應是無名英雄,等到一定的期限到了就該退休,而由另一批規劃委員接任。由於桃源二村居民的教育水準甚高,故人人都有機會擔任規劃委員的職位。此外,在施基納的設想中,規劃委員除了勞心的工作外,日常也應作些勞力的工作以換取工作點─此點與柏拉圖的勞力者治於人,勞心者治人的觀念又顯有不同。三、在柏拉圖理想國中,領導階層是共妻、共子、共產的。而施基納的桃源二村中,居民並沒有私人財產的存在,只有以工作換取工作點,並且以這工作點作為生活的憑藉。也許有人認為,沒有私人財產的存在,會使人懶於工作、缺乏競爭而缺乏向上的動力。不過,施基納認為,透過教育或訓練,應會使人不再以競爭或自利作為努力的唯一動機。相反的,人們會開始以合作為工作的動機。因此,在桃源二村固然沒有錢財與私有財產的觀念的存在,但由於每個人都深明合作的重要,所以都能努力工作,卻同時也少掉因私有財產觀念帶來的自私與貪婪。四、柏拉圖理想國的哲學王,具有廣博的知識,而且以哲學為其最終的知識。桃源二村的居民則除了自己工作外,也會愛好美術、音樂、雕塑及其他有趣的事物。由於教育的影響,當村民發現某項知識對其有用時,會立刻地學會它。施基納認為,透過科學的幫助,我們可以塑造人成為最好的形式。相較於科學,哲學太過遙遠,不夠實用。惟有科學(特別是行為科學)才能幫助人改變現在的生活。在桃源二村中,每個人都是他自己的王(規劃委員只是幫助每個人變成王),而不像柏拉圖的理想國,只有少數人能藉哲學的修習而成為「哲學王」。參、《桃源二村》中施基納的主要論點及批判綜合上述施基納與柏拉圖的比較,筆者嘗試將施基納的主要論點作下列的歸納:一、施基納篤信科學至上,相信實驗是改進生活的唯一途徑。因此他提倡所謂的行為科技學。對於遙遠的未來,雖然我們並不可知,但卻可預期。人類近百年的進步,之所以較過去數千年進步的總和還要多上許多,完全是科學的功勞。至於哲學,當哲學研究者還在埋首於幾千年前柏拉圖、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故舊紙堆時,科學卻早已帶著我們登上月球甚至其他星球了。而科學實驗更是促進知識進步的不二法門,不斷的實驗、改進,會使我們脫離「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蒙昧境界。二、施基納相信人類行為是可以控制的、預測的。因為任何人類行為在事後都可加以解釋,所以只要我們掌握了人類行為前項時,我們便可準確的預測人類行為後項的發生,當我們愈能以科學方法掌握前項時,就愈可控制人類行為的發生。儘管有時我們的預測會錯誤,但那是由於我們掌握的資料不夠的緣故,行為科技中的增強、消弱等巧妙的手段或技術將可幫助我們克服這些問題。三、施基納意圖重塑我們腦海中關於「尊嚴」、「自由」等這些所謂的人類「基本價值」的語詞。一般人常以為不受任何控制,不受任何的預測便是人的尊嚴與自由。但施基納卻以為這些觀念是傳統,是一些古籍「制約」我們而產生的,人類本身並無這些「基本價值」可言,所有的只是社會歷史文化所形塑給我們「價值觀念」。在行為工程學來臨的時代裡,傳統的「尊嚴」、「自由」等概念不應是一成不變的,不應再具有過去時代的意義。根本來看,人類若無「幸福」,哪有「尊嚴」、「自由」可言?若一個人雖然身處「有計畫的」控制中,但同時卻也沒有感受到他身處控制之中,他也仍然可以做他「想做」的事,那又何妨礙「自由」之有?以上便是筆者對施基納在《桃源二村》一書中觀點的歸納,以下擬再就施基納的論點,提出筆者個人的看法:一、施基納的桃源二村究竟有無實現的可能?這個基本的問題,若按書中觀點,施基納所抱持的似乎是樂觀的想法。但我們仍可進一步來考究它的現實性,看看有否真正實行的可能性。既然現今生活於這世界的人都是經由傳統的教育制度、社會文化中所培育出來的(包括施基納本人也不例外),人們就不可能免於一些施基納所謂不該有的私慾,如嫉妒、自私、恐懼、挫折等。是以當我們去設計一套行為科技學時,這樣的系統如何會獨立在傳統制約之外,而未產生任何偏差?當人們有朝一日成為「規劃委員」的時候,他們如何能不貪戀委員職位所擁有的權力─這並非注重人性的黑暗面,而是實情如此。書中的主人翁弗策澤(創造桃源二村的人)畢竟是可遇不可求,甚至有時連弗策澤自身的生活與桃源二村中應有的生活也不完全一致呢!既然最初「科學王」的產生,也如「哲學王」的出現一樣是可望不可及的,我們如何寄望這些「科學王」所設計出的是毫無偏差的系統。二、施基納可能會說他進行的是波柏(K. Popper)所講的「點滴的社會工程」(雖然這樣的問題並未解決,因為有問題的系統下培育出來的人才並不會比施基納所批評的要少,但我們暫且不論),總有一天會達到完美的境地。雖然如此,我們仍要問,施基納所相信的社會工程其實便是科學的實驗方法,而科學是否是唯一有效的「後設敘述」?筆者承認,科學在近代帶給人類長足的進步,但不意味科學就是萬靈丹,科學不會帶人類走入滅亡之途。事實上,我們在作科學實驗時,就早已有了「先前結構」或「先前概念」(尤以社會科學為然),科學有時只是證實我們的「假設」罷了。何況自然科學的進步不純是波柏式正向的點滴去誤的發展,有時更可能是孔恩(T. Kuhn)的「典範式轉換」,即換個眼光看待這系統,誰能保證科學一定是直線進步的呢?關於人類的行為科學亦是如此,行為科學雖治癒了不少瘋子,但是科學所造成的世界卻製造了更多的瘋子。三、人類行為真正是可預測並加以控制的嗎?施基納說只要我們掌握了行為的所有前項,就能準確預測人類行為的發生,但問題就在於我們能否真正「掌握」「所有的」前項。我們也許可以研究一個人的背景、生活條件等種種情況,但我們無法確知他在行動前一剎那想些什麼?(也許就是這一剎那,推翻了我們的預測)當然事後我們可以解釋他行為發生的原因,但事後解釋並不意味事前能正確預測。固然人的行為並非時時都如此「多變」,但這些變化卻會對我們原先所規劃的系統造成致命的破壞。施基納似乎並不能以行為科技學還未進展到如此不來搪塞這個基本的問題。肆、結語當然,施基納在《桃源二村》一書中所流露的「行為主義烏托邦」的思想,仍可帶給我們諸多的啟示,例如他對人類前途所抱持的樂觀想法、他對教育的嚴密規劃、他在教育過程中強調正增強,以獎勵代替懲罰的作法;甚至於他注重實用的行為主義觀點,重視孩子的好奇動機,重視境教重要性的觀點等,都值得我們省思並且選擇去實踐的。筆者所批判的,只是他的「科學至上」、「人類行為可預測、控制」等較為獨斷的觀點。也許施氏會回應「人類行為的不可預測性」是出於環境仍未臻完美,控制未能徹底之故,但是別忘了,施基納本人也是由其獨特的且不完美的生活環境所孕育出來的,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應該從未經歷過可以完全控制與預期的生活。或許,我們在施基納行為主義觀點中,更該思考的是如何尊重他人的觀點,而非獨斷地、片面地強調自己的觀點是唯一具有「合法性」的論述。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的作品。他以前是想当作家的,写了这么厚一本,关于乌托邦的建立,建立在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基础上。也在婴幼儿抚育室中看到了他的斯金纳箱的影子。后人有真正按他的理论创造社区乌托邦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