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07901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章节摘录

安娜的晚会进行得很热闹,所有的客人分成了三个小团体。在第一个团体里,男性客人较多,中心是神父;在第二个年轻人的团体中,中心是美女海伦,以及鲍尔康斯卡娅公爵夫人;在第三个小团体里,中心人物是莫特马尔子爵和安娜。    安娜先献上子爵,然后献出神父,作为两道极其美味的菜肴来招待客人。莫特马尔子爵在谈论昂吉安公爵的被害经过。子爵说,昂吉安公爵死于自己的宽宏大量,而拿破仑的怨恨是别有原因的。    “到这边来,亲爱的海伦。”安娜对坐在稍远处另一组的中心人物海伦说道。    海伦公爵小姐微微含笑,站起身来,脸上始终带着从她进入客厅时起就一直带有的那种绝色美人的微笑。海伦的确太漂亮了,她身上不仅绝无卖弄风情的意味,而且相反,她仿佛在为自己那种不容置疑、足以征服一切的美貌而感到不好意思。    “多美的人啊!”看见她的人都这么说。她在子爵对面坐下,仍然带着那种不变的微笑注视着他,这时,子爵仿佛被一件不平凡的东西所惊倒,他耸了耸肩膀,垂下了眼睛。    “夫人,在这样的听众面前,我真担心自己的本领啊。”他微笑着说。    在海伦之后,娇小的公爵夫人也离开茶桌走了过来。    子爵很动人地说着当时流行的故事,说是昂吉安公爵秘密地去巴黎约会乔治小姐,正巧碰上了她的情人拿破仑;拿破仑见到公爵时,突然犯了他常犯的昏厥症,公爵并没有乘机杀死拿破仑,但拿破仑后来却处死了公爵,以此报答了公爵的宽宏大量。    故事很动人,也很有趣,特别是说到两个情敌突然相互认出对方时,妇女们似乎全都兴奋了起来。    “妙极了!”安娜带着问询的神情转过头去望着娇小的公爵夫人,说道。    “妙极了!”娇小的公爵夫人把针插在手工活上,好像是在表示,故事的有趣和美妙使她停下了工作。    子爵重视这种沉默的赞美,他感激地微笑了一下,又开始要往下说了;但这时,安娜突然发现,她时刻关注着的那个年轻人和神父的交谈太起劲、太响亮了,便连忙赶到“危险”的地方去帮忙。果然,彼埃尔和神父谈起了政治局势的问题,这让安娜感到很不高兴。她不想放过彼埃尔和神父,为了监视他们,她将他们领进了那个人多的团体。    这时,客厅里又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就是年轻的安德烈·鲍尔康斯基公爵,也就是娇小的公爵夫人的丈夫。他浑身上下,从烦闷疲倦的眼神到从容不迫的步履,都和他那位娇小的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来,他不仅认识客厅里所有的人,而且还对他们感到厌烦。在所有这些让他感到乏味的人们之中,最使他感到厌倦的似乎就是他的妻子。他做了一个有损他漂亮面孔的怪相,然后就背对着她了。他吻了吻安娜的手,然后眯起眼睛扫视了一下在场的人。    “您要随军打仗去了吗,公爵?”安娜问道。    “库图佐夫将军要我做他的副官。”    “您的太太丽莎怎么办呢?”    “她住到乡下去。”    打从安德烈一走进客厅,彼埃尔就没有从他身上移开喜悦、友爱的目光,这时他走到安德烈身边,拉住他的手。    “哦!您怎么也到大交际场里来了?”安德烈公爵对彼埃尔说。    “我知道您回来。”彼埃尔回答,“我要去您那儿吃晚饭,可以吗?”    “不行!”安德烈说,但他通过手上的动作使彼埃尔明白这是不需要问的。    他想要再说几句,但这时,瓦西里公爵和他的女儿站起身来告辞了,他们要去出席一家使馆的招待会。海伦公爵小姐轻松地按住衣褶,从椅子中间走过,笑容更鲜艳地呈现在她美丽的脸上。当她从彼埃尔身边走过时,彼埃尔用一种近乎狂热的惊喜目光看着这位美人。    “真漂亮。”安德烈公爵和彼埃尔都这样说。    瓦西里公爵走到近旁,他抓住彼埃尔的手臂,转身对安娜说:    “替我开导开导这头熊吧,他在我家里住了一个月,可我还是头一次见他在社交场合露面。年轻人最需要的,就是有聪明女人在场的社交场合。”    P17-20

前言

列夫·托尔斯泰,一座令人景仰的圣山,人们将他视为世界文学史上继古希腊文学、莎士比亚之后的第三个高峰;《战争与和平》,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它是托尔斯泰三部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中最早的一部。    托尔斯泰于一八二八年九月九日生于图拉的雅斯纳雅·波利亚纳庄园,幼时便失去父母,在姑妈的监护下成长,接受着典型的贵族式家庭教育。十六岁时考人喀山大学东方系,后又转至法律系,但因迷恋社交、迷恋哲学阅读而淡漠学业,终在一八四七年退学,回到划归他所有的他母亲的遗产——雅斯纳雅·波利亚纳庄园,并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大部分的时光。一八五一年,他以志愿兵的身份去高加索地区服兵役,参加过与当地山民的战斗,两年之后被提升为准尉。克里米亚战争时,他又自愿来到塞瓦斯托波尔,在要塞中任炮兵连长,表现十分勇敢。一八五六年,他以中尉衔退役,此后游历了西欧诸国。回到庄园后,他先后进行了一些旨在解放农奴的改革,但因得不到农民的理解而收效甚微。一八六二年九月,他与莫斯科一位医生的女儿索菲娅·安德烈耶夫娜·别尔斯结婚,从此过起恬静、淡泊的庄园式家庭生活,并开始专心致志于《战争与和平》的写作。经过六年艰苦、细致的创作,《战争与和平》终于在一八六九年问世,并获得巨大的成功。但在这之后,托尔斯泰却开始对生活的意义感到怀疑,对贵族的生活方式感到厌恶,由此开始了漫长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过程。在《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众多的小说、剧作和论文中,托尔斯泰卓越地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批判,宣传了他以博爱和不以暴力抗恶为核心的托尔斯泰主义,从而达到了俄国乃至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顶峰。一九一○年十一月十日,对庄园生活深感绝望的八十余岁的老人托尔斯泰,终于离家出走,试图彻底地抛弃惯常的生活。几天后,老人因在旅途中染上肺炎而病逝在梁赞至乌拉尔铁路线上一个名叫阿斯塔波沃的小站上。    根据托尔斯泰的遗嘱,他的遗体被运回故园,安葬在雅斯纳雅·波利亚纳的一片树林中。童年时,列夫·托尔斯泰曾与他的哥哥一同在这片树林中寻找过传说中那种能带来幸福的“绿色魔杖”。如今,走进这座已辟为博物馆的托尔斯泰故居,沿着幽深的林中小径,可以一直走到托尔斯泰的身边。托尔斯泰的墓上没有十字架,更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片萋萋芳草,但这无疑是一座丰碑,简朴然而永恒。    《战争与和平》,仅从小说的题名来看,这就是一部史诗。自人类出现以来,战争与和平便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主题,如同生与死、爱与恨之于个人生活一样。托尔斯泰的小说广泛地描绘了自一八○五年至十二月党人起义前夕俄国社会生活的画面。这里的“战争”,是指一八○五到一八一二年间俄罗斯与法兰西之间断断续续的战争,直到库图佐夫率兵彻底击退拿破仑;这里的“和平”,是指这段时间里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从贵族阶级的舞会、出猎,到普通士兵的战斗生活和农民的日常劳动。托尔斯泰出身贵族家庭,青年时代又长期生活在上流社会中,他写起这一阶层的生活、刻画起这一阶层人士的心理来,可谓得心应手;他刻意接近下层人民,主动地去体验平民的生活方式,使他又具有了一般贵族所没有的对人民生活的熟悉和理解。托尔斯泰长期在军中服役,并担任过下级军官,这使他能生动地写出战场上的细节,使他能比别人对战争及其意义和性质有更深的理解。可以说,无论是对“战争”还是“和平”,托尔斯泰在写作这部巨著前都已经有了深厚的积累和深刻的体验。他在写作《战争与和平》之前即已创作出的、后为他赢得广泛声誉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青年》和军事题材的小说《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就可以分别被视为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两个方面生活体验的集成,是史诗《战争与和平》的铺垫。    《战争与和平》以库拉金、罗斯托夫、鲍尔康斯基、别祖霍夫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为情节主线,恢宏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初期的俄国社会生活。作者将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生活、两条线索交叉描写,让他的五百余位人物来回穿梭其间,构成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壮阔史诗。作者歌颂了俄罗斯人民抗击拿破仑入侵的人民战争的正义和胜利,并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置于战争的特殊时代,通过其言行和心理,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小说中出现最多的是四大家族以及与四大家族有各种联系的贵族人物,他们被作者大致划分为两类:一类为趋附宫廷、投机钻营的库拉金家族,他们漠视祖国的文化,在国难当头时仍沉湎于寻欢作乐;一类是另外三大家族,尤其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安德烈和彼埃尔,是接近人民、在危急关头为国分忧的人物,他们甚至能挺身而出,为祖国献出一切。在赞美这一类型的贵族精英的同时,作者也描写了普通人民中的杰出代表,这些普通的官兵在战争中体现出的朴实勇敢、高尚忠诚的品质,与那些身处高位却卑鄙渺小的贵族统治者恰成鲜明的对比。    《战争与和平》对战争的大场面描写是无与伦比的,作家在短短的一两个章节中,就能将数万人拼搏的战场描写得有声有色;在几段看似简单的叙述性文字中,准确地交代出一个个关键的政治事件和历史转折过程。与此同时,托尔斯泰又能深入进多个人物的内心,让客观的历史画面描写与微观的人物心理历程相互媲美。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性格发展合情合理,他的这一艺术手法,后来被车尔尼雪夫斯基概括为“心灵的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概括出的托尔斯泰的另一杰出的艺术才华,是其“道德情感的纯净”,这一点在《战争与和平》中也有突出的体现。通过彼埃尔、安德烈等人深刻的内心反省过程,我们似乎能看到托尔斯泰苦苦追求自我灵魂净化的轨迹。与对道德情感的描写相关的,还有托尔斯泰的道德学说,即所谓的“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主义是在托尔斯泰的晚年时最终形成的,但其中的一些主要内容,如博爱、不以暴力抗恶等,在《战争与和平》中已有了鲜明的体现,如作者通过卡拉塔耶夫的形象就宣传了他的勿抗恶思想。列宁曾评价说托尔斯泰及其创作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而我们也可以说,《战争与和平》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托尔斯泰本人追求道德完善之心路的一面镜子。    托尔斯泰是不朽的,《战争与和平》也同样是不朽的。一个多世纪以来,《战争与和平》几乎已被翻译成世界上每一种文明语言,拥有数不清的版本和读者。早在二十世纪之初的一九。七年(光绪三十三年),托尔斯泰的小说就已被介绍到中国(《托氏宗教小说》)。抗战时期,由郭沫若翻译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卷)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此后至今,又有多种全译本出现,使几代的中国读者得以在托氏的巨著中神游。    然而,洋洋四大卷一百余万字的这部巨著,也让一部分读者难以卒读,尤其在生活节奏空前加快的今天。于是,我们出版了这个缩译本。这个工作是冒险的,因为托尔斯泰的作品几乎字字珠玑,原本是不必删削一个字的。而我们斗胆做不可为之事,所奉之原则为:不破坏原著结构,不损害原书中的主要形象,只将小说中的次要情节、次要人物删去,力求保持原书的“原味”。比如,对原著中的某些“经典”场景,如安德烈战场负伤倒下后对天空的凝望以及由此而悟出的生命的意义和战争的无谓,彼埃尔与安德烈在夕阳辉映中的渡船上关于人生和人生意义的谈话,安德烈去娜塔莎家做客时来回路上两次路过老橡树不同的所见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娜塔莎坐在窗口对明月的遥望和她的遐想,娜塔莎与濒死的安德烈的相见,等等,我们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按照原著翻译出来的。有了这些原韵,再加上连贯的情节,我们希望能让读者读到一部简短但完整的《战争与和平》,与不朽的托尔斯泰做又一次短暂而又深刻的精神交流。

内容概要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创作的巅峰之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罗曼·罗兰十分推崇此书,认为它是“一首歌颂人类同情心的最美好的诗篇”。

书籍目录

第一卷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    第二卷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    第三卷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    第四卷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    尾声第一部第二部附:主要人物表

编辑推荐

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作家以一八一二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具有史诗的气魄,画面广阔,人物众多。书中既有俄国和西欧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血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议人论世,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述怀。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称这部小说为“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说从中可以“更加直接和更加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国生活”,读它“胜过读几百部有关民族学和历史的著作”。

作者简介

俄罗斯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朽名著。作家以一八一二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为中心,描写俄国人民奋起抗击侵略者的英勇场景。具有史诗的气魄,画面广阔,人物众多。书中既有俄国和西欧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又有故事情节的虚构;既写了金戈铁马、刀光血影的战斗,又写了安逸宁静的日常生活;既有慷慨激昂的议人论世,又有细腻婉约的抒情述怀。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写尽了各种人情世态。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称这部小说为“伟大作家的伟大作品”,说从中可以“更加直接和更加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国生活”,读它“胜过读几百部有关民族学和历史的著作”。


 战争与和平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经典确实是经典,值得一看。
  •     粗略翻了一遍 感觉翻译的不给力啊
  •     上了当,竟然是缩译本,便宜是便宜,图片太害人看起来是好大一本,好在学院有全本
  •     谨慎!如果你是买给小孩,那我无话可说,如果你是买来自己看,强烈建议不要购买此版本。
  •     感觉这个出版社就是骗钱的样子...好在也不怎么贵,封面看挺好,纸质一般,而且缩译的
  •     目前虽然有草婴等权威译本,但刘文飞译本,值得比较阅读。刘文飞,俄国文学翻译家,河北教育出版社世界文豪书系《普希金全集》(十卷版)主编,全集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抒情诗的译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