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与中国社会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200090833
作者:萨孟武
页数:171页

作者简介

《大家小书: 与中国社会》是一部由小说“闲”看中国社会的著作。但作者贯通古今,引证诸多历史材料阐发其社会学理论,且借题发挥,谈的是政治、经济、伦理、兵制、士人、社会组织、婚姻问题等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作者有着看透社会与政治的火眼精睛,因此看似游戏走笔,但分析中国社会却要言不烦,深入精当。


 《水浒传》与中国社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忘了从哪里知道这套大家小书系列的丛书,买了两本。看完了第一本《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感觉不错,篇幅短内容精,比较涨知识。不过因为书中引用了很多文言文,又是触到了我的软肋,读不太懂其中的意思,读书效果还是打了一下折扣的。还是将收获一一记录。一、 梁山泊的社会基础。在中国历史上,有争夺帝位的野心者不外两种人,一是豪族,如杨坚、李世民等是。二是流氓,如刘邦、朱元璋等是。此盖豪族有所凭借,便于取得权利,流氓无所顾虑,用于冒险。豪族所凭借的是什么?吾国自古以农立国,土地是唯一的生产工具,也是唯一的权利基础。豪族兼并土地,不必自己耕耘,可将土地借给佃农,按时收租,遨游都市,上结官府,下交游士。一旦天下有变,他们常筑坞堡以自卫。而有野心者则可率其部曲,做争夺帝位的豪举。而因贫穷而作乱的,多由流氓发动。他们没有身家性命,而生活又不安定,生的快乐既未尝过,死的痛苦也不恐怖。他们最肯冒险。个人虽然没有势力,而成群结队之后,就可以横行江湖。绅士怕他们捣乱,农民怕他们鱼肉,他们在中国社会上,乃是化外之民,隐然成为一个势力。梁山泊所代表的是什么,不消说,它的构成分子,以流氓为主。他们的共产主义是消费上的共产主义,他们重义而不重孝。二、替天行道的意义因为中国是官僚国,所以士人有很大的势力,因为中国是农业国,所以农民也有很多的势力,谁能够得到士农的欢迎,谁便可得天之助,而为天子,但是怎样才能得到士农的欢迎呢?不管是谁,只要他对于士人能够尊贤使能,对于农民能够薄其税敛,必可得到士农的欢迎,而成为天子。梁山泊不能施惠于民,当然民不怀德,民不怀德,当然皇天不佑。这是梁山泊失败的原因。三、杀猪的郑屠何以能在延安府称霸郑屠是高利贷的变相,而且还是最凶恶的高利贷,他可利用金钱的力量,支配许多流氓,而恐吓很多贫民,金老说他有钱有势,的确不错。他在延安府称霸,其势力的基础,就是筑在高利贷的剥削上面。鲁智深便是反抗高利贷的好汉,他不说情理,也不要求官厅制裁,只依靠自己的腕力,三拳打死了高利贷。四、由五台山文殊院说到佛教流行的原因鲁达打死镇关西后,入五台山文殊院。文殊院周围数十里之内,不但土地和房屋属于文殊院,便是经商人的本钱也出自文殊院。文殊院既然有这样的巨大经济实力,那么当然可以支配临近的老百姓。佛教传入中国,在汉明帝时代。经东晋而至南北朝,佛教思想,尤其三世因果之说,似已深入人心。南北朝是中国最纷乱的时代,军阀互相火并,一旦得到帝位,便屠杀前朝子孙。佛教专讲因果报应,怕自己堕入地狱,怕子孙食其恶果,于是遂向慈悲的佛,求其怜悯,这便是佛教流行于上层阶级的原因。上层阶级既信奉佛教,所以常将财产捐于佛寺。人主笃好佛理,天下便从风而化。佛寺财产年年增加,在北朝,魏孝文迁都洛阳之后,二十年中,洛中土地三分之一属于佛寺。下层阶级何以也欢迎佛教?现世的苦痛,他们是经验过的。他们受了苦难的压迫,当然想到苦难的来源及解脱苦难的方法。恰好佛教提倡三世因果,即“有过去当今未来,人为善恶,必有报应”。他们遂谓今生的苦难由于前生作孽,那么,要使来生不受苦难,只有皈依三宝,修炼今生,这是佛教能够得到下层阶级信仰的原因。佛寺财产不少,而僧尼的生活又不可太过奢侈,他们的收入既然超过于他们的消费,他们就把剩余物资充为救济贫民之用。而北朝且许人民输粟于佛寺。又许犯人及官奴投靠于佛寺,称之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于是佛寺更有财产,借以控制贫民,到了大部分贫民沦为无产者之时,佛寺在民间愈有势力。但是佛寺又不是专讲布施,而不谋自己利益的,佛寺既有财产,所以常常利用财产,放贷取息。而政府不能不下令取缔。人民出家,财政上减少了国家的税收,军事上减少了国家的兵队,于是国家和佛寺便发生了斗争。灭佛运动不在信仰之不同,而在利害的冲突。一切宗教无不产生于民众受难最苦的时代,但是宗教乃不能拯救民众的苦难,反而民众的苦难却因宗教的麻醉而愈益延长。因为宗教常把乐园建设在幻想的世界,民众受了幻想的迷惑,忘去现世的苦痛,其结果,常常不想改造现实的社会,而只想离开现实社会,由是民众渐次失去革命性,苦难也因之而延长。在各种宗教之中,最可使人失去革命性的,莫如佛教,南北朝人民深中了佛教的毒,所以当时政治虽然非常腐化,却不见民众们的暴动,甚至于中央政府也不巩固。五、小霸王劫婚与中国社会之性的缺点人类爱其子女,一半由于生理上的本能,一半由于经济上的必要。在生产力幼稚的社会,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增加了一个消费者,所以爱惜子女的感情很弱。在生产力进步的社会,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增加了一个生产者,所以爱惜子女的感情很强。家庭经济愈需要劳动力,多生儿子,就可以增加家庭的财富,这个时候不但没有杀儿的风俗,并且不能产儿的妇女又被世人蔑视,中国古代以无子为七出的理由之一,其原因即在于此。男儿是本家传种的工具,而女儿不过供给别家传种,所以溺死的大半是赔钱货的女儿。家家都把女儿溺死,于是中国社会遂发生了一种性的缺陷,即男儿太多,女儿太少,那到了男女成年之后,当然有一部分男人觅不到老婆。对女人的需要超过于女人的供给,固然可以提高新娘的价格,而使人们生产女儿。但她们是人类不是货物,所以最终新娘价格提高之后,觅不到老婆的人更不容易觅到老婆。中国人把结婚看做人生大事,所谓大事是指花大钱的事。不过上层花钱是因为请客花钱,下层阶级结婚不但请客花钱,娶妻也要花钱。换言之,下层阶级的结婚大约是买卖婚姻。而新娘的价格则比例于年龄的大小。因此,农家常常购买比较便宜的半制品,以做童养媳,等到年龄大了,而后结婚。结婚要花大钱,其结果,中国人在经济上若是落伍者,在性欲上就沦为失败者。食色是人类的天性,食的问题不能解决,已经可使人们铤而走险,性的问题再不能解决,而其结果更不堪设想。他们变成暴民之后,不但饥荒可以解决,便是色荒也可以解决。小霸王周通不是因为做了山上大王,竟然有同桃花村刘小姐订婚的资格么?六、何以草料场的火烧不死林冲社会愈黑暗,果报思想愈流行。而中国的果报思想又和别国的果报思想稍有不同。耶稣教的最后审判,乃在于遥遥的将来,佛教的轮回也放在来生。而中国的果报则在现世。报应既然这样威灵,民众们何必出来做反动运动呢?宗教的作用在此,支配阶级提倡宗教的理由也在此。然而因此,却救了林冲的命,所以有人说,中国小说没有真正的悲剧。七、王伦何以不配做梁山泊领袖对于士大夫阶级,穷则发奋,舒则苟安。士大夫阶级是一种中间阶级,中间阶级乃对于基本阶级而言,在古代,基本阶级为贵族与农奴,在今日为资本家与劳动者。中间阶级没有阶级意识,不能精诚团结,而为一种浮动的阶级。在中国最有势力的,有两种人,一是绅士,一是流氓,地主可以做皇帝,流氓也可以做皇帝。至于士大夫阶级则站在二者之间,自古至今,没有一人曾做过皇帝。贵族与士人的胸襟也完全不同。贵族不以位极人臣为满足,稍有机会,就想窥觎非望。士大夫的秀才最多只能做卿相,必不能做皇帝。他们不能做帝皇,不是因为他们的才干不够,乃是因为他们是中间阶级,胸襟不广,只配帮别人成大事,不配自己独立做大事,萧何帮助流氓的刘邦,范增帮助贵族的项羽,就是一个证据。那么为人臣的用于人,用于人的,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势不能不压低别人的地位。既要压低别人的地位,其结果常常嫉贤妒才。庞涓与孙膑的故事,便是一个例子。由秀才出身的王伦当然也有这种性质。当林冲上山之时,王伦若有大志,理应推心置腹,待以国士之礼。但是王伦竟然因为林冲武艺高强,恐怕他认破自己手段,拒绝上山,到了林冲苦苦哀求,又复以投名状相强;而既许入山之后,又只许林冲坐第四位。这种态度,林冲何能心服。王伦因落第而竟落草,这可视为穷则发奋的证据。然而秀才配做什么事,所以得到梁山泊之后,就舒则苟安了。八、由潘金莲与西门庆谈到古代的婚姻问题人类所视为最重要的,有两件事:一是食,一是色。人类为了解决食的问题,就有了经济组织;为了解决色的问题,就有了婚姻制度。不过食的问题乃是人对物的关系,一方的人能够同意,就不必再求他方的物的赞成。反之,色的问题则为人对人的关系,不但须问一方的人愿意不愿意,并用须问一方的人愿意不愿意,并用须问他方的人赞成不赞成。自由恋爱在古代史没有的,一方妇女要求自由之念甚切,同时他方他们竟不能享受自由的幸福,其结果,遂使妇女只能在服装方面发挥自由。这便是妇女爱讲时髦的原因。在强制婚姻之下,妇女的苦痛又比较男子为甚。因为男子对妻没有爱情,尚可蓄妾宿妓,妇女对夫没有爱情,则永久没有办法。万一妇女于婚外,别求爱情,那么,不但在道德上视为罪恶,并且在法律上亦视为犯罪。何以男女对于性的问题。这样不平等呢?因为社会是男权的社会,财产是男人的财产,财产既属于男人,则男人当然想把财产留给自己亲生的儿孙,不愿把财产留给别人的儿孙。因为淫为万恶之首,妇女不贞,夫可同她离婚,然而离婚之后,谁人敢娶。反之,夫不同她离婚,亦可于捉奸捉双的习惯法之下,杀死其妻。所以妇女与人通奸,无异于自戕生命。生命既甚危险,所以妇女又常拼其一命,杀死亲夫。这便是潘金莲毒鸩武大郎的原因。古代妇女之所以毫无权利而只视为产儿的工具,乃是因为妇女在经济上不能独立。九、快活林酒店的所有权问题所有权神圣的观念,在古代完全没有。谁有强力,谁便有财产。这里所谓强力乃包括肉体力和政治力而言。施恩开设酒店,一半由于他的肉体力,一半由于施官营的政治力。蒋门神夺取酒店,也是一半由于他的肉体力,一半由于张团练的政治力。西方名言,“君主绝不可侵害人民的财产,人们死了父亲,不久就会忘记,失掉财产,终身不忘。”政府不得侵害人民的所有权,所以产业能够发达,社会能够进步。吾国古代以国家为皇帝的私产,皇帝侵害人民的所有权,道德上虽为虐政,法律上无须负责。宋承五代之后,人们天天所看见的,只是劫掠与夺取,所以施恩强占快活林,蒋门神夺取快活林,时人并不奇怪,这其实是原始的资本蓄积的实例。十、宋江得到天下之后李逵的命运如何本来由公卿出身的皇帝,待遇功臣,比较地宽大,汉光武帝、唐太宗便是其例;反之,由平民出身的皇帝,待遇功臣,则常残酷,汉高祖、明太祖便是其例。因为公卿爱讲礼貌,在他未做皇帝以前,已经有了一种身份,他的功臣大多数都是他的家臣,平日对他,已经鞠躬如也,不敢轻视,所以在他得到天下之后,功臣能够严守朝仪。反之,平民则豪放成性,在他未做皇帝以前,常常不修边幅,不讲礼貌,他的功臣,大多数都是他的朋友,平时对他,只有友谊,没有名分,所以在他得到天下之后,不但功臣忘记了朝仪,便是皇帝也忘记了朝仪。在专制政治下,皇帝要维持政权的安定,不能不保持自己的尊严,像李逵那样性质的人,最容易触犯天威,而损害皇帝的神圣,所以宋江做了皇帝之后,李逵纵不被诛,至少也要同尉迟敬德一样,受了惩戒。十一、林冲的地位何以在关胜之下在梁山泊诸位好汉之中,有大将风度的,似只有林冲一人,林冲的武艺高强、才识过人。但关胜的地位所以比林冲高,乃由于门第关系。宋江把关胜放在林冲之上,则宋江尚不免有门第观念。革命的团体须用革命的手段,任用革命的人物,不但不宜讲门第,并且不宜讲资格,讲经验。萧何、曹参不过一位小吏,有什么资格?韩信未拜大将以前,在楚为郎中,在汉为连傲,有什么经验?知其才而重用之,一面可使他们死心服从,同时又可使他们发挥才干。若必一一观察试验,一一观察,待他积了经验之后,而后重用,则有才的人何能久待,将学韩信的奔亡。宋江看重门第,这是宋江不及刘邦的地方。十二、吴用何以只能坐第三把交椅宋江虽是一位小地主,然其性质和行为是代表流氓的。他喜欢结交朋友,然而他的朋友尽是江湖好汉,却没有一位缙绅之士。他挥金似土,济人之贫,赒人之急,扶人之困,这种性癖当然得到流氓团体的拥戴,而坐第一把交椅。何况草创梁山泊的,虽是晁盖,而间接帮助梁山泊日益繁盛的,则为宋江。晁盖死后,宋江升为领袖,是理之当然。梁山泊只是流氓的团体,虽然有不少的军官来他投降,然其势力只限于下层阶级,至于绅士则仍视梁山泊为草寇。梁山泊得不到绅士的同情,就是表示中国社会上最有势力的阶级不赞成梁山泊,其结果足使梁山泊终为草寇,无法扩张势力范围。因此,怎样改变绅士的心理,便成为宋江思想的集中点。绅士阶级的卢老爷入伙之后,当然非坐第二把交椅不可。吴用在梁山泊中,虽然是一位最重要的角色,但是他不是流氓,也不是地主,而只是一个秀才。秀才与流氓地主比较,犹之丘九怕丘八一样,不能不退避三舍,让丘八哥居前。十三、燕青何以能列在三十六天罡星之内梁山泊的伦理观念,本来注重义字,不注重忠字,什么叫做义?他们解释是很简单的,人家怎样待我,我也怎样报他,便是他们对于义的解释。忠字则与义字不同,而为片面的,无偿的。忠是名分上的义务,名分不能变更,不管君待你怎样,你既然做过他的臣,你就须尽忠报答,这种义务观念在秦汉以前是没有的。梁山泊许多好汉都是宋的军官,堪称为忠的,只有燕青一人。宋江学刘邦笼络韩信的方法,笼络了许多好汉,到了羽毛较丰的时候,当然也怕别人学自己的方法,再把好汉笼络了去,怎样能够制止好汉不为别人所笼络,唯一的方法只有提倡忠的道德,由于这个关系,燕青的地位遂列在三十六天罡星之内。以后会逐渐看其它小书,真的不错,不过我的文字水平不高,一些东西真心不懂,很多写的精彩之处可惜了。
  •     乍看标题觉得是应该是一本很学术,比较枯燥的书。但是大神推荐的书,怎会枯燥呢。萨孟武老师的博学程度,甩了我的想象力几百条街。通过水浒传里面的一件小事,扩散开来,给我们介绍了中国历史的来龙去脉。从来没有从这么全的角度,来理解过我们的历史,我们自己的文化。全书无尿点,古代的政治演变,经济发展,人情世故变化,真的很精彩!
  •     读《<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李志超一 前言历史现象纷繁复杂,文质难辨,有一些历史现象在形式上看似不同而其实质相同,有一些历史现象形式上看似相同而其实质不同,因此认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则分别可以从形式和实质两个角度出发,才能辨析清楚不同历史现象之间存在的历史脉络,达成普罗大众和学究专家读史而鉴往知来的心理诉求。因此会有一些历史现象从形式角度看似绵延几千年而其实质早已发生变化,有一些历史现象从形式角度讲早已灭绝但其实质却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比如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和中国的皇帝制度。因此,有些看似后出的历史现象早已存在,有些湮没的历史现象依然阴魂不散。自从微信诞生以来,公众号自媒体成为信息交流的最主要渠道和平台之一,执大报刊之牛耳者借已有的名声,以一人之力经营平台而享誉整个网络,比如“六神磊磊读金庸”,“王路在隐身”,“刘备我祖”等。一篇文章的转发量往往超逾十几万,而且有固定的粉丝群;也有以默默无闻一己之力撰写作品而闻名于区域网络的,比如我的一些朋友自己开辟的平台,“时有怦然”,“张布布”,“逸梦秋雨”,“蜗居的大壮”等。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文艺梦,精心耕耘着微信平台,有固定的粉丝,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这些平台的影响力有限,但文章的质量并不见得比上述“名人”的低劣;也有一部分平台是以集体的力量共同运作,比如各大媒体和各大单位,其质量参差不齐,多视实体单位的质量而定。在这三类微信公众号中,最有意思的是第一类公众号,他们借助新媒体而宣传个人主张,或品读一部经典,如“六神磊磊”基本只关注金庸的小说,借金庸的小说阐述自己对热点新闻的意见或者隐晦的对时政进行品评;王路有时候阅读《水浒传》,有时候关注唐诗,但其借助的载体都是普罗大众所熟知的,谈论的问题都是时代的热点;或以旧形式而谱新曲,如”刘备我祖”,以自己雄厚的古文为基础,为时下的名人们撰写传记,形成新时代的纪传体史书,其撰写的传主一定是这一时期为社会所关注的,而其论赞当中则能看出作者对的时代意见。因此,这些公众平台虽然属于个人经营,但其话题和文章往往涉及公共意见,因而其粉丝众多而影响力巨大。他们的粉丝和读者既有谈笑鸿儒,也有往来白丁。因此,关注这一类公众号则既能通过平台本身的文章认识社会的主流,同时也可以借助良莠不齐的读者意见来认识今日的社会,不乏为认识今日历史的一种有效史料。这种借微信平台和旧知识而谈新热点,宣传个人主张的方式,看似新颖,给人以石头缝里突然蹦出来的感觉,但是细察过往,熟悉民国史,或者民国报刊史的人立刻会认识到这是以新瓶装了老酒,这种平台早已有之。梁启超即是利用新报纸而爆得全国大名,年纪轻轻就成为思想界的领袖,影响了前后一批学者。但梁启超旧学功底深厚,又处于国家变乱,西学输入的时代,因此其话题往往很杂乱,且一般都是激烈的批评现实,与这类公众号有一些差异。进入民国后,随着报刊新媒体的成熟和因政治松散而形成的思想言论的自由,在报刊和媒体上出现了一些专栏,这些专栏作家一般都是大学学者,而所谈的往往又都是接触报纸者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林语堂是其人之一,萨孟武也是其人之一。此类专栏与上述第一种微信公众号可以说形式和实质完全相同,只是由于旧时代是学者执笔,新时代是新闻人执笔,如同独孤求败的三把剑,功力深厚之时重剑无锋,大工不巧,功力浅薄之时飘灵刚猛,无坚不摧。二 萨孟武其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读书当知其作者生平,知作者生平当知时代状况,反之亦成立,即了解其书,有助于了解作者,了解作者有助于了解时代。因为一个人始终逃脱不了他的时代,个体的身上永远都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无论你是与时代“同流合污”还是“逆流而上”;同时,一个人的书和学问无论如何客观,总会打上个人经历的烙印,因为学术观点的形成是以其思想为基础的,而其思想或者思想的潜意识则是由其生命体验决定的,所以我们先结合时代来了解一下萨孟武其人。萨孟武虽然学养深厚,但由于其学术并不能”预民国学术和时代之流“,所以虽然他学养深厚,学术精湛,但其名声却始终未能跻身一流而成为影像时代的历史人物,这和梁启超,胡适,钱穆等人迥异,因此他是一位欠缺历史意义的故人,自然他的研究比较薄弱。萨氏出身1897年出身于福州望族。有学者将近代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分为了六批,也有分为五批的,分法虽然有异,但1890—1900作为现代中国第一批知识分子出生的时代却是相同的。由于这一代知识分子都经历了国家命运急剧变化,新旧社会交替的阶段,因此其时代关怀和学术关怀往往重合,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萨孟武也不能置身其外。这一时代的特点即是旧的社会和知识体系几近崩溃,新的社会和知识尚未完全形成,正处在青黄不接有破无立的时代。这一时代影响下的人往往勃勃有生气,心存家国忧患而图国家富强,因此一方面有一部分社会人因对旧社会的批判越发激烈而趋向于革命;一方面有一部分人因对旧社会的维护而趋向于保守,二者认识的共同起点是对旧社会的重新认识,二者认识的共同趋向则是在各自的主张下完成文明的重建,而对旧社会的不同认识则决定了他们重建文明的不同主张。萨氏一生所做的学术工作和政治工作,无疑也是在这一大关怀之下完成的,而我们即将谈论的这本小书也是他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同时,萨氏族出生于名门望族。萨家是福州八大家族之一,祖上人才辈出,称为“雁门萨氏”。雁门萨氏本非中原华夏人种,而是元代的西域色目人,其始祖曾辅佐元世祖忽必烈经略吐蕃,元中期萨都剌出生雁门,且受元英宗赐姓萨氏,因此称为“雁门萨姓”。萨姓后迁居福州,生根发芽。因此,雁门萨氏的氏族命运和性格有类于日本,即善于学习和变化,萨氏首先在北方经历了蒙古化,迁居福州后又经历了汉化(汉化过程中明代宣德年间任礼部右侍郎的萨琦起了重要作用。以西域色目人而任朝廷的礼部右侍郎,已经可见萨琦的汉学修养,而其家族在明后更是“从汉俗,弗称氏”。)。这种氏族经历而形成的氏族精神,使得这一氏族内部的人员十分容易趋新,接受新事物。再藉著福州本是海门重地,与西方接触最早,所以雁门萨氏成为中国近代最早接触西学的家族。由于教育上的捷足先登,萨氏近代氏族命运更是如日中天。比如在近600年的历史中,萨氏产生了9位进士、40多位举人、10位诗人,但是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近代,萨氏却出现了6位将军、12位博士、数十位学者、1位中央研究院院士和1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其中有政界军界元老萨镇冰、中国银行总裁萨福楙、图书馆学家萨兆寅、中山舰舰长萨师俊、厦门大学校长兼中央研究院院士萨本栋 。在这样一种书香门第的浸润之下,萨孟武早年读的是私塾,学习的是四书五经,因而其旧学功底深厚。他生活在旧的大家族之中,体会了家族生活的温润和敦厚,并没有形成五四青年一代由极端的个体主义发展而来的反家族的观念。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人们在童年时期建立的经验图式潜在的影响人们的情绪,指导人们的行为。或许正是因为童年处于旧文化和旧制度的浸润当中,所以成年后的萨孟武虽然学术方法新颖而学术观点也以批判旧社会为主,但其文化态度却是中国本位主义。虽然接受了深厚的旧学浸润,但基于萨氏家族经历而形成的文化思想则决定了萨氏并不保守,而是十分容易接受新知,于是萨孟武在私立福建法政专门学校读书一年后,16岁即取道海上,留学日本。从此,他在日本度过了十一年,经历了中学,并进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部政治系 ,主修政治学。在日本期间,萨孟武广泛接触经由日本贩运而来的西方文化,涉及语言、文化、历史、政治等各个学科,而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德国的政治学说。德国的政治学说以及其时的日本,流行的正是国家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不仅切合德国和日本的国家现实而流行于德日两国,而且也因与中国政治现实切合而广受中国留日学生的欢迎,萨孟武的政治思想和学术观点即奠基于这一时期,其一生都受国家主义的困扰。1924年回国不久,萨孟武即接手主编《孤军》杂志,1927年又随《孤军》社同人一起加入国民党政治部宣传科,任编辑科科长,不久他又和周佛海,陶希圣一起主编《新生命》月刊,由于政治态度和学术方法相近,因此学界称其为“新生命派”,而他也作为“新生名派”的一员而参与了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并因此而在学界崭露头角。1930年,他进入中央政治学校任教。他的大部分译作即完成于这一时期。1935年他又与何炳松、陶希圣等人一起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公开与胡适等西化派叫板,反对全盘西化。抗战军兴,赴庐山商讨对日政策,因此萨孟武可以说是一位游走于政治与学术之间的学者 ,但其本职为学术,而其书生气远远大于其政治气。胡文辉在其《现代学术点将录》 一书中称萨孟武“自社会学立场承受唯物史观的影响,同时又追随国民党” 。可以看出,萨孟武的思想武器是当时流行的唯物史观,但其学术的角度往往是从社会学出发。吊诡的或者以普通人的眼光审视,难以理解的是他在政治倾向上却选择了国民党。因为在我们的历史记忆当中,接受了唯物史观,无疑就接受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但这种“在学问上趋左,在政治上趋右 ”,正显示了萨孟武的狂狷性格和当时学界丰富多彩的生态。他的学问,主要集中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而其早年的学术根底,或者对西方现代学术方法和体系的把握主要来自于日本的学习和翻译的著作,这些翻译的著作多以政治和社会主义学说为主。结合以他深厚的家学功底,他最终达成了学界最为欣赏的学贯中西,著译宏富,以西驭中,博古论今的学术方法和地位。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分别是《中国社会政治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学和比较宪法》,前两者既讨论中国古代的政治理想,又从社会学的角度审查中国古代政治的现实,理想与现实交错,中国古代政治社会的全景因而得以呈现,是其在政治史领域的佳作。《政治学和比较宪法》则是其阐述政治理论和宪法理论的著作,奠定了他在政治学和宪法学界的地位。民国学术体系既承继了清代的考据学术,又接纳了西方现代学术体系,在胡适的大力倡导之下,小说成为重要的一种史料,许多“预流”的学问家都开始在历史考据中使用小说作为史料。比如冯友兰以宋江谈领袖的道与术,钱穆借梁山好汉谈论中国人的英雄观,受当时这种风气的影响,但又不同于从史学的角度使用小说,萨孟武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他解读广布天下的四大名著:《<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西游记>与中国政治》、《<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形成了“小说三书”,一纸风行,洛阳纸贵,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萨氏毕生努力和研究的专门学术,使其久负大名,这是萨氏的一种荣幸,也是萨氏的一种悲哀。胡文辉在其中最为推崇的即是《<水浒传>与中国社会》,称其“论世态人情,穿透纸背,尤具史识” 。萨孟武是大学教授,以杏坛执笔而做稻梁谋,但是他又喜欢方城之战,又没有赌运,经常输牌,所以人们称他的钱财是“黑板中来,白板中去” 。同作为教师,这点逸闻趣事却也值得我们笑一笑。三 萨孟武其书——豪族、流氓与知识分子这本书是一些文章的合集,书里的文章大部分发表于《中央周刊》上面,作者的写作立意即是“写点轻松的文章”, 其形式是 “借用《水浒传》的故事,用历史上的资料加以说明(中国社会)”。 因此,这些文章的性质近于杂文,作者只是以《水浒传》为托体书引,用小说中的人和事来证明自己的学术观点,然后辅以一些古代的文献,以轻松的笔调透析中国古代各种社会现象,达成雅俗共赏的效果。全书出版于抗战以前,但是作者入台后经过了一次大的修改,删芜取精,加料说明,变动比较大,所以作者说“本书可以说是一种新著,旧著保留一半”。 (如果将初版此书和三民新版做比较,找到作者添加了哪一个部分,删掉了哪些部分,意见和观点有哪些细节的改变,相信能够找出一些很有趣的材料)。全书贯穿了萨孟武“力的政治”和“阶层斗争”的政治观点,但是又有许多精辟的,俯拾皆是而又令人击节叹赏的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认识。在首章讨论《梁山泊的社会基础》的时候,萨氏劈头就讲:“在中国历史上,有争夺帝位的野心者不外两种人,一是豪族,如杨坚、李世民等是。二是流氓,如刘邦、朱元璋等是。此盖豪族有所凭借,便于取得权力,流氓无所顾忌,勇于冒险。” 如果说贵族是中国古代社会文明的象征,代表中华精神的高度,是中央朝廷的主体,掌控政权,是国体和政体的决策者,则豪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是中国乡里社会的主体,是治体的具体实施者。他们之所以拥有这样的社会地位,则是因为他们拥有很多的土地:“豪族所凭借的是什么?吾国自古以农立国,土地是唯一的生产工具,也是唯一的权利基础……农民穷苦如是,豪族则乘农民的穷苦,兼并了许多土地。豪族多出身于官僚,依政治上的权力,以武断于乡曲”。 萨孟武认为力是政治的基础,国家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征服和防卫:“国家是人类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乃用合群的武力,造成的一种团体。” 豪族既然是国家治体的主体,因此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都离开不了权力,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国家里,土地是权力的基础,豪族正是因为拥有土地而取得权力,因为拥有权力而取得土地。在古代中国,上古三代是贵族政治,国体是王和诸侯共治,诸侯管理地方,自成一体,豪族的权力空间并没有产生。待到礼崩乐坏,贵族政治解体,刘邦等平民崛起,一变而为布衣将相的平民政治,虽然平民登上了政治的舞台,但是旧贵族却一变而为地方上的豪族。平民成为政治主体,渐变为新的贵族,而地方上的豪族却与贵族产生了矛盾,开始争夺政权和治体,于是汉武帝屡次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甚至是将他们迁徙离开故土。但豪族的力量并没有随着汉政权的打击而减弱,因为贵族的旁支在地方上往往又发展成为新豪族,比如西汉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新政的多是地方豪族,且是刘姓子孙居多,而光武帝能够取得地位,凭借的就是南阳诸豪族的支持。这种豪族演变到了魏晋南北朝,在北方由于少数民族政权林立,因此豪族依然是豪族,并未变身为贵族,而其自立坞堡,用有家曲兵丁,成为真正的地方统治者。南方的豪族经过与政权的融合,尤其是在九品中正制的熔铸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士族,这种士族,既是豪族,也是贵族。实现了精神上,政权上,实际统治三者的融合。而当北方豪族杨坚统一之后,这种旧贵族又摇身一变为新豪族,占据地方的统治权,关陇集团这种新贵族又与这种新豪族之间产生了矛盾,于是有了姓氏谱历的编撰。待科举制逐渐完善和施行,中国社会中的旧形式豪族才逐渐消失而归于一种平流社会,但是宋之后,“礼下庶人”,士大夫也开始由“得君行道”而变为“致民行道”,豪族虽然没有了,但是家族义庄的势力逐渐兴起,一直到文革的时候才被瓦解。萨孟武提供的豪族视角,虽然有时不必以土地为特征,但却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今天,虽然刘仲敬说中国缺少土豪,但刘仲敬所说土豪的意思更接近于贵族,而中国社会新的豪族正在产生。如果说豪族是因为有其有而有权力,流氓则是因为无其无而有势力。萨氏在讨论中国古代流氓集团的时候,把中国古代流氓和罗马公民以及中国现代劳动阶级进行了比较,中国古代社会的流氓既没有政治地位,也没有社会地位,而其之所以有力量正是因为流氓往往能够借重普遍化的游民和贫民发动破坏性的斗争,“他们没有‘身家性命’,而生活又不安定,生的快乐既未尝过,死的苦痛也不恐怖”, 因此犯上作乱机会成本最小,因此才敢铤而走险,九死一生的去做“革命”的事情。但是流氓的革命往往发展为流寇,流寇又往往袭击农民而使得农村更加贫困,更加贫困的农村导致财政匮乏,而财政匮乏之后政府又会将财政转移到农民身上,所以流氓作乱,最后受苦的还是农民,而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中的流氓作乱往往很少有取得完全胜利的。萨氏的这一观点和民国另为一位史学家钱穆暗合,因而两人一直都持反共的态度,政权鼎革之际毫不犹豫的漂流海外。流氓在古代中国社会确实发挥了重要的角色,他们往往是社会动乱的不稳定因素,也是反抗强权的最主要力量。纵观中国历史,以流氓身份而取得政权的只有三家:刘邦、朱元璋和国朝。刘邦时代,是贵族社会瓦解而平民产生,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次大流动,所以刘邦虽然出生平民,但是其身为亭长,依然沾染了不少的贵族气息,而他所用之人,虽然有平民,但最终奠定礼制和皇帝制度的却都是贵族化的宿儒,因此汉朝的政治最上轨道。朱元璋时期,中国社会遭元代屠戮,精英丧尽,文化凋零,所以山中无贵族,流氓称霸王。朱元璋因其天纵英才而取得帝位。但是因为其出身低微,其思想意态和猜疑之心也甚重,于是才有了明初的剪除大臣。这种剪除和刘邦的消灭异姓王又不可同日而语。至于国朝龙兴之因,可以参考王彬彬的《革命与流氓》一文,此处不赘述。但是这二者又有交叉:“流氓要做皇帝,须有地主的德性,地主要做皇帝,须具流氓的德性” 。即二者同时需要具备“豁达豪爽”和“礼贤下士”的品行。但是中国社会当中除了豪族和流氓之外,知识分子也是一支重要的势力。但是知识阶级却不能够取得帝位“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为什么呢?“他们知识愈高,顾虑愈多,而丧失冒险的精神。” 这种中间的阶级,或许正是知识阶级软弱性的来源,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只能攀龙附凤,或做林下之士,或或谋臣策士,但他们绝不能独树一帜,他们一旦富有,即贪图苟安,不能振作。或许正是因为萨孟武出身豪族,但是却又是知识分子,所以胡文辉称其为杜迁。以上只是珠海拾贝,而书中美玉俯拾皆是,譬如第9页讨论孝和忠的起源,第14页讨论国家的起源,第71页讨论士大夫“穷则发奋,富则苟安”精神气质的来源,第107到第115讨论古代的天命思想,第120页讨论社会两种经济制度,第143页讨论宋代官僚体系的实质用意等,还需读者饮水,自知冷暖。参考文献:萨孟武 《学生时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萨孟武 《中年时代》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萨孟武 《中国政治思想史》 东方出版社 2008年1月萨孟武 《政治学与比较宪法》 商务出版社 2013年9月胡文辉 《现代学林点将录》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胡有瑞 《现代学人散记》 尔雅出版社 1982年版邓丽兰 《主义镣铐下的思想舞蹈:略论萨孟武的政治思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胡晓进 《学贯中西 注译精深——萨孟武的学术经历与政治思想》《社会科学论坛》 2014年1月期王彬彬 《革命与流氓》 《粤海风》2007年第5期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购于JD,文学为引,研究为要,很好。
  •     借了四个月,读不下去,我能无耻地标个读过吗……不能续期了。借的时候就知道读不下去,果然……
  •     作者的书名很有意思,不像红楼、西游的两本说“旧”说“古代”,直称中国社会,可见也论及当代社会,或者说,当代社会仍有旧社会的影子。
  •     不得不说,读完此书,才算略微明白了水浒传,知道了为何水浒传是四大名著。 不懂中国社会文化无以读古典文学。
  •     水浒故事不过是引子,从细节中抽出社会学来。好看。作者聪明敏锐,却也时常武断。不可尽信。白化文的序啊……不写好不好。阴阳怪气的。
  •     作者喜欢从《水浒传》中抓取一个小问题,借题发挥自话自说。虽然是学术之言,但并未从水浒故事的背景、起源发问讨论,许多论述即便沾边,亦显隔靴搔痒。一趟车的旅程翻完,只有谈到兵制那篇写得最为贴切。
  •     个人感觉一般
  •     以水浒的一个小点为切入口,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剖析中国社会的顽症,极具说服力,但道不同不相为谋,萨老爷子的那一套理论过时了/努力在大学读完#大家小书~~#系列吧!
  •     以水浒的一些事迹为由头,阐述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帝王之术、官吏制度、贵族门第、士人出处、三农问题、流氓的性质,林林总总的明规则潜规则几乎都有所涉及,堪称对中国古代社会做常识性了解的入门书。搜了一下,作者此书大约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而许多问题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另外颇多新鲜的说法也是前所未见。(在胡文辉《现代学林点将录》中,点萨孟武为地妖星摸着天杜迁,其篇中提及本书,“萨氏平生最有奇彩、也最负盛名的作品,自数《水浒传与中国社会》、《西游记与中国政治》、《红楼梦与中国旧家庭》三部曲。此三书皆援古典小说名著入题,展开对传统社会诸现象的分析,文字浅出,见解深入,实为别具一格的社会史专著,绝不可以通俗读物视之。 ”
  •     萨孟武先生算是一位前辈学者了,而且主攻的社会学,这一点从萨先生在书中的论述可以明显看书。萨先生的理论路线十分清楚,那就是阶级历史观,但是又不是我们官方的阶级史观,他用的主要是“绅士阶级”和“流氓阶级”的对比,我个人觉得他这么说的话有点将阶级这个观念泛滥化了。本来“流氓阶级”这种就是和破产农民相互关联的,所以我不认为这种方式有太大意义,但是作者这种用小说来分析中国社会的方法是值得学习的。不过萨先生的这些篇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篇章的排列顺序并无太多逻辑性可言,而且其中引用很多但缺少标注,使人不明确,还有一些东西应该在当时是为大家所知的,但是现在却没有太多人清楚,比如Messiah,不了解基督教的人可能就不知道,这本书确实是需要很多注解的。
  •     所谓水浒传只是个幌子,偶尔点一笔回到题目,通篇主体还是在讲作者于中国社会史的认识,有几篇所讲的问题到不失为新论。但有些观点也很值得商榷,另外行文有些啰嗦,内容也有失之浅显与重复处。整体看来,恕我眼拙,未见出多少高明。
  •      好看,寥寥几笔,明其大意!
  •     水浒只是个背景,萨先生的重点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读来倒不见得有多新鲜。
  •     用梁山故事注自己理论。序言里被白化文黑惨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