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全集

出版社:中国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9
ISBN:9787507104455
作者:[英] 奥斯卡·王尔德
页数:3472页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1 道连・葛雷的画像
2 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
3 坎特维尔的幽灵
4 没有秘密的斯芬克斯
5 百万富翁模特
6 快乐王子
7 石榴之家


 王尔德全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6条)

  •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19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大师,最为人赞誉的似乎是他行文中“丰丽的辞藻和精炼的机智” (周作人语),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王尔德的早期作品不仅充满了对人性洞幽烛微的观察力,更因为其天才勃发般的语言使作品华美四溢,使人常常拍手击节,倾心不已。可惜的是,王尔德为了贯彻其唯美主义的理想,有时对其作品会过分注重形式而置内容于一个较次要的地位,比如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精致无瑕,却会有作者用作品来说明其唯美主义思想之嫌。从而难免有给人感观上的愉悦大于精神上的影响之感。这也正是评论界长期以来所诟病的,唯美主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所以,当我读到王尔德的“狱中书”——《自深深处》时,不禁十分意外,作者的表达不再那么华丽,文字似乎洗净了铅华,极其触动读者的心灵。《自深深处》写于1897年1月至3月间,乃系王尔德致他的情人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的一封私人长信。其时,王尔德因与情人的同性恋丑闻,以有伤风化罪锒铛入狱一年有余,除了残酷的牢狱生活折磨身体外,狱外打击更是接踵而来,在王尔德致内务大臣的信中这么写道“他没有什么公开生活了,也没有文学生命了,根本就没有生活的快乐或幸福可言。他失去了妻子、孩子、名声、荣誉、地位和财富。”怀着巨大的痛苦,悲哀,悔恨与反省,王尔德袒露心声,写下了动人心魄的《自深深处》。这封书信展现了一个在爱和恨的漩涡中苦苦挣扎的“罪人”,文章大幅度地反观作者本人与道格拉斯的交往历程,并伴之以其对“受苦”及“基督”及此二者与艺术的关系的体悟,但这体悟仍然是建立在他对道格拉斯情感之上。关于道格拉斯,王尔德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毫不客气地指责昔日情人“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仇恨,虚荣和贪婪,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把我完完全全给毁了。”从两人相识到后来的交往,王尔德列举了道格拉斯的斑斑劣迹:他引起自己“心智上的堕落” ,损害作家的文学创作,最后使其名声扫地,甚至沦为阶下囚。王尔德在道格拉斯身上耗费的是生命,才华和历史上的清名。这位王尔德曾将之比拟为许拉斯,雅辛托斯,那喀索斯的美少年,被称赞为“没有你优雅的步履,伦敦是一个荒漠”的佳人,转而变成一个挥霍无度、性格扭曲、心胸窄狭、想象力缺乏得可怕的怪物。文章中,王尔德始终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地位,感情宣泄也有些缺乏节制,所述究竟真实程度有多少,难以妄断。据菲尔丁的说法,不管一个人多么诚实,在叙述他自己的行为时,总难免会不期然而然地袒护自己,同一件事,由本人和仇人叙述达到的效果可以有很大差别,使得我们几乎难以认出谈的是同一件事。而且道格拉斯始终拒绝对这些说法作出回应。另一方面,王尔德又表现出对道格拉斯深深的爱恋。这反映在王尔德反复无常的心境上。监狱生活毁坏了王尔德的精神,他的美学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向。快乐的本质,原来是悲怆。——王尔德自称“有些时候悲怆似乎是我唯一的真实” 。他通过对“受苦”的思考获得精神上的超越,也抛弃了他推崇备至的希腊精神,转而向基督教文化寻求安慰。他视 “整个生命都将悲与美合而为一”基督为最美满的生命表达形式,称基督在艺术领域中是“创作的唯一秘密” 。似乎正是在基督精神的引导下,王尔德放弃了对道格拉斯的控诉。他自称“一个人不能永远在胸中养着一条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甚至在文章结尾处,他说这是冥冥中安排道格拉斯来向他学习悲怆的意义,以及它的美好。不再恨他,是王尔德对自己说的,希望可以振奋起来的开端,也是基督教的教义。可是在《自深深处》的后半段,王尔德再一次对道格拉斯抱怨起来,内容略显重复。这多少有些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但我们无法指责,因为这其实是王尔德爱的表达——如果说道格拉斯对父亲的恨遮蔽了他对王尔德的爱,不惜用王尔德的生命下赌达到对父亲的报复,那么王尔德对道格拉斯的爱几乎占据了他整颗心,以至于他在丧失所有、对一切认识得清清楚楚后,仍然没有影响感情的发展。王尔德说和道格拉斯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包孕着悲剧,痛苦,恶毒,一幕幕单调地重复着乏味可怕的吵闹和下作的暴力” 。他的确鄙视道格拉斯,也说他不配得到自己的爱,但“爱不是市场上的交易,也不能用小贩的秤来称量。爱的欢乐,一如心智的欢乐,在于感受他的存活,爱的目的便是去爱,不多,也不少。不管怎样,我心中必须存着爱,要是不带着爱进监狱,那我的灵魂该怎么办?”,这段自白多么像《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中被抛弃的灵魂独自上路时苦苦哀求打鱼人把心给他而被拒绝的理由——“要是我把我的心给了你,我拿什么去爱我的爱人呢?”打鱼人为了爱人而甘愿放弃灵魂,因为爱的力量太大了。王尔德亦然。按照宗教的理解,在狱里,孤独的心灵得不到尘世中的爱来安慰,只好转向对神的敬畏和献身,以换取来自神的终极关怀和超验之爱。但是一旦重返世俗,对神的爱可能又重新回到世俗之爱上。果然,王尔德出狱后,他又一次投向了道格拉斯,“带有一种悲剧和毁灭的感觉”。他告诉好友“在没有爱的氛围里我无法生活,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都必须爱和被爱。”;“我仍时常悒郁不乐,当我仍然爱他,他毁了我的生活,这就使我爱他。Je t'aime parce que tu m'as perdu.是一条可怕的象征性真理”;“我对生活和文学生涯的唯一希望,就是回到曾给我招致恶名的我深爱的那个年轻人身边。”至此,这困扰了王尔德一生的“无法说出名字的爱情”终于在基督的关怀下得到了宽宥和正名。我想就拿公元12世纪Assisi的圣法兰西斯的祷告文作结吧: “使我做你和平之子,在憎恨之处播下你的爱,在伤痕之处播下你宽恕,在怀疑之处播下信心。我作你和平之子,在绝望之处播下你盼望,在幽暗之处播下你光明,在忧愁之处播下欢愉。我作你和平之子,在赦免时我们便蒙赦免,在舍去时我们便有所得,迎接死亡时我们便进入永生。哦,主啊!使我少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少求被瞭解,但求瞭解人;少求爱,但求全心付出爱。”
  •     一个理想的丈夫中,王尔德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道德观,对政治的讽刺,其对伦敦上流社会伪道德的揭露,尤其是对政治本质揭露,再次表现了这位风流才子的犀利笔锋,引文“power, power over other men, power over the world, was the one thing worth having, the one supreme pleasure worth knowing, the one joy never tired of, and that in our century only the rich possessed it." 实为经典之笔
  •     初中时就听闻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找到全集,一读之下,全无印象。真正爱上王尔德,还是很久以后看到电影〈紫醉金迷〉里的一句台词“世界将因你而改变,因为你是由黄金与象牙铸成,你嘴唇的曲线将重写历史。”查资料才知道这句出自王尔德笔下,纳闷着这样叫人惊艳的词句怎么会一点都不记得。回头翻出当年看过的译本,才发现这句成了“..你是个牙雕玉铸的人儿...”当时的感觉就是平地一声惊雷响。也许翻译无所谓对错,而看切入点。很不幸的译者显然是看重王尔德的诙谐而忽视了他笔下的唯美,浮华与玩世不恭。于是,译文中那些微妙精致的感觉变化全都消失不见,只剩下莎士比亚式的插科打诨与……恩,请想象下莎乐美用念“啊,罗密欧你为什么是罗密欧”的调子向约翰告白的场景吧||||||||||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演员们真是幸运。他们可以选择演悲剧还是喜剧,选择受苦受难还是寻欢作乐,选择哈哈笑还是掉眼泪。在现实生活中可不一样。
      
      大多数男人和女人被迫去演他们并不能胜任的角色。
      
      任何影响都是不道德的,从科学观点来看就是如此。 因为影响他人就是把自己的灵魂强加于人。对方就不再用自己天赋法人头脑来思想,不再受天赋的欲念所支配。
      (批注:萨特说,他人即地狱)
      
      
      美是天才的一种形式,实际上还高于天才,因为美不需要解释。
      (批注:因为大众心理黄金律即为——他们只接受简单的东西)
      
      但凡是美好的事物,往往背后都有某种悲剧的成分。
      
      一个人想恢复青春,只消重演过去干的蠢事就够了。
      
      男人结婚是由于疲倦,女人结婚是出于好奇。结果双方都大失所望。
      (批注:诚然)
      
      恋爱中的人总是先欺骗自己,最后欺骗别人。 这就是大家所说的罗曼司。
      
      人应该吸收生活的色彩,但千万不可记住他的细节。细节总是俗不可耐的。
      
      任何事情只要多做几次就自有乐趣,这是人生最重要的秘密之一。
      (批注:最有乐趣的其实在于想做而未作的时候)
      
      《道连葛雷的画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们排斥温文善良的人,嘲笑简单纯朴的人。你们靠别人生活,你们把生活留给别人。。。你们有排场,财富和艺术,只是不知道怎样生活——你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这点。你们爱看得到模得着刻意把玩的美,爱你们能够而且正在毁灭的美,但是对一种属于更高生活的看不见的美你们一无所知。你们早已忘记生活的奥秘。你们英国上层社会是肤浅、自私、愚蠢的,它已经闭目塞听。它躺着像身穿着紫袍的麻风病人,坐着像一尊镀金的死物。它不对,完全不对。
      We are trying to build up life, Lady Hunstanton, on a better, truer, purer basis than life rests on here. This sounds strange to you all, no doubt. How could it sound other than strange? You rich people in England, you don't know how you are living. How could you know? You shut out from your society the gentle and the good. You laugh at the simple and the pure. Living, as you all do, on others and by them, you sneer at self-sacrifice, and if you throw bread to the poor, it is merely to keep them quiet for a season. With all your pomp and wealth and art you don't know how to live -you don't even know that. You love the beauty that you can see and touch and handle, the beauty that you can destroy, and do destroy, but of the unseen beauty of life, of the unseen beauty of a higher life, you know nothing. You have lost life's secret. Oh, your English society seems to me shallow, selfish, foolish. It has blinded its eyes, and stopped its ears. It lies like a leper in purple. It sits like a dead thing smeared with gold. It is all wrong, all wrong.
      
      
      圣人和罪人之间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每个圣人都有一段光荣的过去,而每个罪人则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生活的奥秘就是把所有事都看得淡淡的。
      -生活的奥秘是永远别不合时宜的动感情。
      -生活的奥秘是欣赏那种受到严重严重欺骗的趣事儿。
      -生活的奥秘是抑制诱惑。
      -生活根本就没有什么奥秘可言。生活如果真有目的,那只是一向在寻找诱惑罢了。
      (批注:生活的奥秘在于享受深藏于日常中的幸福。生活并没有先验的目的。)
      
      《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做丈夫的道德败坏,做妻子的就得学他的样?
      
      好人在这个世界上造成的危害很大。当然,最大的危害在于他们对待坏事过于认真。
      (批注:这世界基本没有什么事情是非黑即白的,因为上帝不在人间。过于认真就是妄拟天心为己心)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in life: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
      生活中只有两个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想要的,另外一个是得到了你想要的。
      (批注:叔本华的一团痛苦)
      
      玩世不恭的人知道每一件东西的价格,却不知道任何东西的价值。
      
      《温夫人的扇子》
      
      ——————————————————————
      -那么说,女人就代表没有理性的人咯。
      -讲究穿戴的女人是这样的。
      
      良言忠告,我總是傳給別人。對付良言忠告,只有這辦法。因為留給自己毫無用處。
      (批注:自知者自明。无需所谓人生导师。)
      
      软弱!亚瑟,你真的认为在钓饵前上钩是软弱的行为吗?我跟你说,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可怕钓饵是需要力量——力量和勇气——才敢上钩的。把全部生命在瞬间押上去,孤注一掷,不管所押的赌注是力量还是快活,我都不在乎——这中间根本就没有软弱。这需要惊人的、可怕的勇气
      (批注:拒绝诱饵更需要勇气)
      
      仁義道德,不過是我們對自己討厭的人採取的態度。
      
      "評斷一個人,不能只看他的過去。"
      "一個人的去造成他的今天。評斷人物,只有這個辦法。"
      "這可是一句狠話。"
      "這可是一句真話。"
      (批注:的确是真话)
      
      就是因為女人正義感高漲,婚姻制度才這麼無可救藥地一面倒。
      
      男人一旦愛過一個女人,想必仍然凡事願意為她效勞,除了繼續愛下去。
      
      你們這些女人愛我們啊為什麼不能連缺點一起愛呢?為什麼你們要把我們捧上巨大的雕像臺呢?我們都是血肉之軀,女人和男人一樣︰可是我們男人愛起女人來,明知你們有弱點,有妄想,有種種缺陷,還是愛你們,也許正因為這樣,才愛得更深。真正需要愛的,不是完人,而是有缺陷的人。只有當我們受了傷,不論是被自己損傷或是被人損傷,愛情才應該來為我們療傷----否則要愛情有什麼用呢?一切罪過愛情都應該放過,除非那罪過傷害到愛情本身。一切生命真正的愛都應該諒解,除非是無情的生命。男人的愛正是那樣︰比起女人的愛來更寬、更大、更近人情。女人自以為崇奉的理想的男人,其實不過把我們造成了假的偶像。你把我造成了假偶像,我卻沒勇氣走下臺來,把傷痕給你看,把弱點告訴你。
      (批注:道破天机。女人渴望生活中的英雄,然而却不明白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就是憧憬。)
        
      <<一个理想的丈夫>>
      
  •     听松鼠说你的评论上了douban首页就飞奔过来看~~~~
    帮你up下~~恭喜走出考试的无间炼狱~~
    现在在家很爽吧?
  •     是一套全集5本,很强大,虽然并不完美..但却是偏爱这一类型的人,美丽,浪荡
  •     与毛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不承认女性的天赋和温柔性格,与作家的个人经历和见解有关,小说残酷而真实,我记得《道连格雷的画像》中西碧儿绝望自杀的情景,那个年代人不方便联络,所有说出的话都需谨慎,否则将是终生的错过和悔恨。童话却美好也不乏悲剧,童话快乐王子从前就看过,再看时分外亲切。
  •     所有我崇拜的我理解的我不理解的我都给5分。直白地表达我的爱与诚。
  •     《坎特维尔的幽灵》是我最喜欢的,当然我也喜欢《快乐王子》。虽然我不喜欢作者,但是他的才华我必须承认。
  •     文中没讲什么宗教观啊
    有些文不对题吧
  •     为了论文啃老王
  •     3 诗歌
  •     心太羈
  •     值得收藏!
  •     丹第的风范
  •     照例喜欢王尔德
  •       Some wonderful sentences by Oscar Wilde: “All I do know is that life cannot be understood without much charity, cannot be lived without much charity. It is love, and not German philosophy, that is't he true explanation of the world, whatever may be the explanation of the next. "------An Idea Husband
  •     王尔德,我一世的情人
  •     每个故事都有些悲伤,每个故事都很残忍,心碎真的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     王尔德的经历证明,愚蠢的人类不懂得宽容他们之中最优秀的那些,因为他们是“不同”的,他们不懂得,他们优秀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同。
  •     酷哦
  •        也许我根本不了解Oscar Wilde,他只是“臭名昭著的牛津圣奥斯卡,诗人,殉道者”。
       对王尔德本人的第一印象来自1997年由Brian Gilbert执导的英国电影Wilde。那时对“王尔德”这个名字只是有印象,是个作家,但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作品(虽然当时已经读过《快乐王子》)。大学前的暑假,本片成为了我的第一部直接描写GAY的影片,以至于对影片的印象更多是Jude Law饰演的Lord Alfred Douglas。其实Stephen Fry无论是体型还是相貌和Oscar Wilde还是有几分相像的,而影片中的衣着和举止我基本上没有任何印象了。可是当我看到本书封面上美国摄影师Napoleon Sarony于1882年给初露锋芒的王尔德在纽约拍摄的半身侧像时,我根本无法将他和电影中的“王尔德”联系在一起。那是一个冷峻、孤傲的Oscar Wilde,而电影里的不过是个迷茫、慵懒的大叔。
       中文版序中认为他笔下的Lord Henry Wotton便是他自己的化身,我认为并不尽然。外表看来他确实是亨利勋爵那样“妙语连珠”、常常在社交场上“语惊四座”,但内心世界里的王尔德则是Dorian Gray,追求纯粹的享乐和“纯粹的美”,还不时怀疑亨利勋爵的观点,并逼迫自己去看看自己画像上的灵魂。他不是贵族,可却是贵族们的座上宾;他喜好奢华和标新立异,而死于穷困潦倒;他总在讽刺上层社会,但他在社交中无不是奉承和迎合。
       读完了《卷一 小说·童话》。7月26日回南京的火车上读完两篇序,8月12日回上海的火车上读完《道连·葛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最后三章、《石榴之家》(A House of Pomegranates)全部四个短篇、两个短篇《没有秘密的斯芬克斯》(The Sphinx Without A Secret)和《百万富翁模特》(The Model Millionaire),当晚又把最后剩下的两个中篇《坎特维尔的幽灵》(The Canterville Ghost)和《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The Arthur Savile's Crime)读完。也就是说在南京家中的十六天时间里,我总共只读了《快乐王子》(The Happy Prince)全部五个短篇和《道连·葛雷的画像》前十七章。准确说《快乐王子》我很快就读完了,一直在啃道连·葛雷。
       有些书读起来让我感到很不舒服,多数是因为让我的某些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动摇,而道连·葛雷则是一部从头到尾纠结无比的小说。纠结有三:
       首先,亨利勋爵那些“连珠妙语”多半毫无逻辑可言,一点也经不住推敲,甚至不少自相矛盾,根本是哗众取宠。当然这可以理解,因为社交场上的赢家从来不是伟大的辩手或哲人,最重要的是抛出“惊人”言论,博得一片眼球。刚从牛津毕业的王尔德自己说过:“我总是要出名的,没有美名也有恶名。”事实上他确实除了朋友和崇拜者以外就只有敌人。诚然,作为“专心致志地研究贵族擅长的伟大艺术——无所事事”的亨利勋爵,纯粹享乐、玩物拜金是他所有论调的核心,当然要粉饰为“为艺术”,可是他真的不是信口开河?至少我不信。
       其次,道连·葛雷这个人物刻画得非常真实,虽然出卖灵魂完全出自虚构。我很欣赏王尔德对细节的刻画,也许是受到那群画家朋友们的影响,王尔德小说的最大特点是画面感非常强。同时王尔德也很注重心理描写,尤其是侧面的心理描写。最终的结果就是,道连·葛雷这个“真实的”人拥有人类基本的复杂、矛盾、纠结、荒诞,所以读着就痛苦了。尤其是他谋杀霍尔沃德的整个事件前后,非常精彩,我读起来非常吃力。所以说有时候读书不能思考,思考是痛苦的源泉。
       最后,王尔德本人是个纠结无比的矛盾体。我没有读过他的戏剧(下一阶段的目标),但就从这几篇小说而言,王尔德是个十足的“伪君子”。整本书各个故事,大半的篇幅在讽刺调侃上流社会和贵族阶级,但是这种讽刺和调侃间流落出的不是鄙夷或者不屑,而是羡慕甚至嫉妒。王尔德本人是个“上等人”,可离贵族还差了那么一点,他行走在最“高贵”的社交场合,却根本从来就没被他们真正接纳。对于穷苦大众,他表现出同情和怜悯,都是所谓的“美德”,亨利爵士大概不屑一顾吧。离开了奢华的装饰,他就不是王尔德了,所以他不可能和底层群众接近,除了那种所谓的“乔装”——道连·葛雷擅长的那样。这也注定了王尔德的童话看不到安徒生的催人泪下。虽然王尔德根本没想写童话。
       在王尔德的心底一直都有那副画像,他灵魂的影像。讽刺的是,道格拉斯勋爵正是因为刚出版的《道连·葛雷的画像》完全拜倒于王尔德。电影Wilde结尾的话一直深深刻在我的心底:In this world there are only two tragedies. One is not getting what one wants, and the other is getting it.在我心中,这句话和康德的那句两件震撼人心的事物具有一样崇高的分量,亦是我做人行事、价值取向的准则。我害怕失去,但也同样害怕得到。王尔德是幸运的,他拥有与生俱来的才华,吾等庸人一旁自扰去吧。
       文章的结尾,再谈谈唯美主义。没有什么比引用王尔德的原文更能阐释“唯美”了:
      “ 艺术家是美的作品的创造者。
       艺术的宗旨是展示艺术本身, 同时把艺术家隐藏起来。
       批评家应能把它得自美的作品的印象用另一种样式或新的材料表达出来。
       自传体是批评的最高形式,也是最低形式。
       在美的作品中发现丑恶含义的人是堕落的,而且堕落得一无可爱之处。这是一种罪过。
       在美的作品中发现美的含义的人是有教养的。这种人有希望。
       认为美的作品仅仅意味着美的人才是上帝的选民。
       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书有写得好的或写得糟的。仅此而已。
       十九世纪对现实主义的憎恶,犹如从镜子里照见自己面孔的凯列班的狂怒。
       十九世纪对浪漫主义的憎恶,犹如从镜子里照不见自己面孔的凯列班的狂怒。
       人的精神生活只是艺术家创作题材的一部分,艺术的道德则在于完美地运用并不完美的手段。
       艺术家并不企求证明任何事情。即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可以证明的。
       艺术家没有伦理上的好恶。艺术家如在伦理上有所臧否,那是不可原谅的矫揉造作。
       艺术家从来没有病态的。艺术家可以表现一切。
       思想和语言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手段。
       邪恶与美德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素材。
       从形式着眼,音乐家的艺术是各种艺术的典型。从感觉着眼,演员的技艺是典型。
       一切艺术同时既有外观,又有象征。
       有人要钻到外观底下去,那由他自己负责。
       有人要解释象征意义,那由他自己负责。
       其实,艺术这面镜子反映的是照镜者,而不是生活。
       对一件艺术品的看法不一,说明这作品新颖、复杂、重要。
       批评家们尽可意见分歧,艺术家不会自相矛盾。
       一个人做了有用的东西可以原谅,只要他不自鸣得意。一个人做了无用的东西,只要他视若至宝,也可宽宥。
       一切艺术都是毫无用处的。”(摘自《道连·葛雷的画像》自序)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一切都交织在一起,到处是矛盾,只有荒诞的空间。唯美,“唯”什么?美?
  •     那个几百年来有着把无数主人吓cry辉煌战果的幽灵老先生太萌啦!coser的职业精神怒点赞(蜡),<修道院里的幽灵>是取材于此吧XD
  •     2010-02-13 16:47:02 马丁fan  pdf正在看 眼睛很累 我喜欢看新书 大概因为占有欲很强 但既然新书难买 回校还是要淘旧书的 希望能碰到
      我说的原版是英文书 全集是指中文版
    ===
    是原版的王尔德全集,真的不算贵啊……现在美金跌那么厉害,就是买新的也不会很贵了。
  •     哈哈哈,第一篇居然是道灵格雷的画像。
  •     太厉害了
  •     长大之后就很少再看童话故事了。原来童话并没有小时候想象的那么美。
  •     喜欢他的唯美与哀愁,他的童话总是以忧伤打动人,也许如他的体验吧,快乐的本质,原来是悲怆。。。。
  •     原版书很贵的 况且全集就这一个版本 就这一个不咋的的版本还绝版了 淘宝上都炒到两倍的价格了
  •     王尔德
  •     ...
    感觉写得比较乱啊
    狱中记,我觉得还是很华丽和很自恋
  •       一个理想的丈夫中,王尔德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道德观,对政治的讽刺,其对伦敦上流社会伪道德的揭露,尤其是对政治本质揭露,再次表现了这位风流才子的犀利笔锋,引文“power, power over other men, power over the world, was the one thing worth having, the one supreme pleasure worth knowing, the one joy never tired of, and that in our century only the rich possessed it." 实为经典之笔
  •     看着倒像是在写王尔德的爱情史观,呵呵
    随意说说,请勿介意
  •       看过3个版本,中国文学出版的最好.紫皮子,很喜欢.
      
      不知道为什么我并不喜欢《少年国王》的结尾,太不喜欢了。
      很想问问王尔德是不是出于伟大的怜悯而草率的结束了这个故事,又或者是因为伟大的期望而付出了对这个故事更伟大的怜悯,或是出于对于国王和上帝二词的奴性。在草率的结尾中是看不见信仰和信仰的光辉的,若是如此彻底的想,我觉得有一点伤悲的。
      
      贴自己喜欢的一篇
      《讲故事的人》 王尔德 巴金译
      
      从前有过一个人,他那村子里的人都喜欢他,因为他常常讲故事给他们听。每天早晨他离开村子去别处,傍晚才回来,他回来的时候,全村子的长工忙了一天现在休息了,便都来围着他对他说:“现在给我们讲个故事罢。你今天都看见了什么?”
      这个人说:“我在林子里看见了牧畜神在吹笛子,让一群小仙女跳舞。”
      “讲下去,你还看见了什么?”人们会这样说。
      “我走到海滩,我看见三个人鱼在浪边用金梳子梳她们绿色的头发。”
      村子里的人很喜欢他,因为他常常跟他们讲故事。
      有天早晨,他象平时那样离开了村子,他走到了海滩,他看见三个人鱼在海边用金梳子梳她们的绿色头发。他在路上又看见树林旁边有一个牧畜神在对着一群仙女吹笛。
      那天傍晚他回到村子的时候,人们象每晚那样对他说:“跟我们讲个故事罢,你都看见了什么?”
      那个人回答道:“我什么都没有看见。”
      
      
  •     我真是不懂为什么都全集了还这么多印刷错误
  •     多年前在西单明珠三折区买的,幸福~
  •     目前最喜欢
  •     我趁打折的时候买了一套王而德,实在是赚大了。不过我还是希望真的有一天能看懂原文的。也许会带来,别的触动
  •     我喜欢看牛逼的人的审判录,当庭答话总是比作品更加精彩
  •     pdf正在看 眼睛很累 我喜欢看新书 大概因为占有欲很强 但既然新书难买 回校还是要淘旧书的 希望能碰到
    我说的原版是英文书 全集是指中文版
  •     How can a woman be expected to be happy with a man who insists on treating her as if she were a perfectly normal human being.
    一个女人与一个坚持要把她当成完美正常的人的男人一起,怎么能指望获得快乐呢?
  •     爱和宽容才是一切,驱逐隔离是狭隘和无法沟通理解
  •     烫痛的孩子仍然爱火.
  •     其实《从深处》就是王尔德大叔对波西女王满腹怨念的控诉……开个玩笑。看得出lz是用心去读了,行文流畅而蕴情其中。但lz对王尔德宗教观的分析值得商榷。
    例如lz认为“他通过对“受苦”的思考获得精神上的超越,也抛弃了他推崇备至的希腊精神,转而向基督教文化寻求安慰”。然而事实上王尔德自始至终都未放弃过对希腊精神的赞誉和推崇。如果说王尔德入狱之前对希腊精神的兴趣还比较偏向于感观享乐的一面,那么入狱以后的王尔德因为远离了物质上的喧嚣浮华,再次审视希腊精神时目光变得更沉静,也更加开阔了——比如说,他在狱中这样写道“我们都是对自然期望得太多,而与其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我在希腊人的态度中发现了伟大的健全性,他们从不对落日喋喋不休……他们只看到大海是为游泳者而存在的……”—— 一个曾经对大自然的粗糙实用嗤之以鼻的唯美主义者,对希腊精神的理解终于摆脱了“月光下用滚烫的红唇亲吻冰冷的大理石雕”这样狄奥尼索斯式的沉溺,尝试拥抱希腊精神中“直接处理事物本身”的阿波罗式的一面。这证明他非但没有“抛弃了他推崇备至的希腊精神”,反而开始全面深入的思考与领悟。
    至于lz说王尔德“在狱里,孤独的心灵得不到尘世中的爱来安慰,只好转向对神的敬畏和献身,以换取来自神的终极关怀和超验之爱”,我倒觉得王尔德之所以在文中反复提到基督,主要还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关于“悲哀”的美学思考与基督教所传达的“受苦”、“悲悯”和“博爱”的理念正好不谋而合,狱中孤独的心灵于是欣喜又任性地将基督揽为知己。作为一名极端的个人主义者,王尔德进而以自身为参照描绘了一个艺术化、唯美化的“王尔德式”的基督,且看他对基督的评论——“基督的地位实际上是与诗人一致的,他对人性的全部理解都是出于想象……”,“基督首先是一个最高的个人主义者。就像艺术家接受一切经验一样,人性不过是一种表现方式而已……”“当他说到‘宽恕你的敌人’时,他不是为了敌人,而是为了自己,更是因为爱比恨更美丽……”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让人感觉不到他“对神的敬畏和献身”,“爱”是有的,但不是信徒对偶像那种需要仰视的爱,而是完全平等之爱,或者说,王尔德所爱的基督归根结底还是王尔德笔下的创作品,是作家在基督身上找到的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这与“终极关怀和超验之爱”无关。其实要否定王尔德在狱中的宗教信仰远不需以上那样大费周章,只要引用书中原话就行:“宗教也不能帮助我。别人信仰看不见的东西,我信仰人可以触摸、看到的东西。”
    p.s. 我读的是孙宜学的译本,所以有些说法和lz读的不一样。
  •     写得真不错,顶一下
  •       本文译自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的Genius:A Mosaic of One Hundred Exemplary Creative Minds。
      
      
      前言
      
      “沃信先生,起来!这么站不像站躺不像躺的成何体统。”
      ——奥古斯塔·布雷克耐尔夫人(Lady Augusta Blacknell)与杰克·沃信的对话(《认真的重要性》)
      (译者注:当时杰克正在向这位夫人的女儿求婚)
      
      语言的驾驭者可以有很多类型,这里我乐意把作家和他们笔下的虚构人物放到一起。想像一下简·奥斯丁和莎士比亚的罗瑟琳(《皆大欢喜》)同处在一个茶会里,她们的关系定然比《认真的重要性》的茶会里赛茜丽·佳德优(Cecily Cardew)与格温多琳·费尔法克斯(Gwendolyn Fairfax)的邂逅要好上很多。或者再设想一下塞缪尔·匹克威克先生在新门监狱撞上了约翰·福斯塔夫爵士,接着两人谈论起债务和监狱问题。这种想像最迷人的例子莫过于消除年代界限,让约翰逊博士和他的讽刺性翻版布雷克耐尔夫人来一次交锋。
      
      威廉·巴特勒·叶芝觉得王尔德是个颓废的行动者,并把它带进了他的文学生活。虽然叶芝的评价很古怪,但他触及了王尔德神秘的一面,王尔德对他的天赋和生活是如此挥霍,最后同时丢弃了两者。甚至在《认真的重要性》里,王尔德身上的某些东西也总是缺席的。
      
      虽然王尔德是约翰·罗斯金和沃尔特·佩特公开的追随者,但他更乐意作为一个社会名流,杜鲁门·卡波特、安迪·沃霍尔和其他文艺超级明星的先驱。令人伤感的是,他的才华是他所选择的角色无法容纳的。我对王尔德46岁即早逝的哀悼更像是个人意义上,而并非文学意义上的。《自深深处》和《里丁监狱之歌》都写得过度铺陈了。即使王尔德又写了新的戏剧,那一定也只是部《莎乐美》,而不会是另一部《认真的重要性》。当王尔德宣称他把他的天才留给他的生活,只用他的本事来投资艺术时,他是准确的,他总是准确的,不过或许他已经开始后悔这种独特的准确性。
      
      
      正文
      
      王尔德大大助长了一种口头传统,其中的某些话无疑是可疑的。他的孙子梅林·霍兰德迷人地提醒我们王尔德“坦称他永远活在一种不被误解的恐惧中”。当这位28岁的唯美主义者来到纽约海关时,他被报导曾经说过“我没有什么好公告的,除了我美丽的天赋”。如果他不曾说过这句话,他也本该去说,就像他本该表达对大西洋的不满,“它咆哮不起来”。叶芝觉得王尔德总是扮演着王尔德的角色,这同样适用于拜伦爵士、海明威和(有人敢说吗)伟大的歌德。梅林·霍兰德则说他的祖父选择了浮士德的角色,虽然不知道是马洛的浮士德,还是歌德抑或托马斯·曼的。因为我的主题是王尔德的天才,这位在多重角色中变换自如的奇才也是我一生崇拜的文学对象,所以我将不会局限在任何一部单独的作品,虽然这不符合我前面的评论。王尔德的天才最有力的表现在《认真的重要性》和两篇出色的文学论文《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和《谎言的衰落》里。我将任意摘引这三部作品,同时也会谈谈他生活和作品中别的方面。
      
      博尔赫斯提出了评价王尔德时最首要的原则:这位唯美主义者几乎总是正确的。我自我屠戮的职业曾经是教授英语世界的想像性文学,它本还能活着,如果它学到了王尔德的智慧,“所有糟糕的诗都是真诚的”。唉,太迟了,好的学生正确地离开了我们这些仍在世的教授,去向四面八方。我们需要王尔德,即使在这片废墟里。除了他谁还能够在这糟糕的时代给我们鼓励?在他美国的旅途中,王尔德钻进了科罗拉多州里德维尔的一口矿井里,还亲自挖了一个坑道,接着与矿工和他们的女朋友一起去了一个赌场,“在一个角落里坐着一位钢琴师,他的钢琴上方贴着个标语:‘请不要打死这个钢琴师;他在努力’。我震惊的接受了这个事实,糟糕的艺术应该被宣判死刑”。
      
      糟糕的艺术如今在大学里被学习,在媒体上被称赞,对我们也理所当然的属于政治正确。王尔德,一位准确的预言家,他对我们文学现状的描绘在他死后的一百年里依旧难寻敌手:
      
      “古时候是学者写书,公众看书。现在是公众写书,没人看书”。
      
      王尔德举例说明了天才的两种主要意识构成,一种天生的父母生养的力量,和一种别处的自我,寻觅与毁灭着天生的一切。一个世纪过去了,同性恋已经不会引起社会攻击,王尔德如果在世,务必还会寻找到另一种超越我们想像的另类行为。拜伦找到了希腊的起义,海明威发现了众多“支撑你一直活下去”的方法,直到他自杀。我愿意相信,王尔德在世的话也会寻找到一种甚至更特立独行的结局。我在他的《为指导过度受教育者所写的格言》里最喜欢的一句是:
      
      “一个人永远不该聆听,聆听是对你的听众的漠不关心”。
      
      在我半生的教学生涯里一直没获过什么教学奖,因为我相信这句格言里镶嵌的激情和才智。爱默生是才智上与王尔德最亲密的人之一(王尔德的编辑伊索贝尔·穆雷明智的注明了这点),这尤其体现在爱默生的核心散文《自助》中。《谎言的衰落》和《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都引证了这篇文章。爱默生在《自助》里为了造成一种批评上的含糊,同时说了那么多东西,但是王尔德似乎最感动于这几句:
      
      “我避开了我的父亲、母亲、妻子和兄弟,当我的天才呼唤我时。我会将突然的念头写在门楣上。我希望最后它不仅仅是突然的念头,但我们不可能把时间都花在说明上”。
      
      突然的奇想是抵达被误解的阳关大道,这是另一条王尔德继承于爱默生的主张。我猜想爱默生的这两句话同样让王尔德印象深刻,就像它们使我的学生印象深刻一样:
      
      “在每一部天才的作品中,我们都认出了自己丢弃的思想。它们带着一种陌生的崇高性回到了我们身边”。
      
      “就像人们的祈祷是他们意志的疾病一样,他们的信念也是他们才智的疾病”。
      
      在他临终的床上,王尔德皈依了罗马天主教。对临终改变信仰的观点有很多,但王尔德终其一生认为基督主要是一位艺术家和诺斯替教徒,王尔德偏爱《约翰福音》,以一种极度异教徒的立场,就像《自深深处》的这里所显示的:
      
      “当阅读福音书时——尤其是圣约翰本人的,或者是假借他名字的早期诺斯替教徒——我发现了不断的断言,宣称想象力是所有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基础。我同样发现了对于基督而言,想象力就是一种爱的方式,爱是主这个字的全部含义”。
      
      王尔德记得他曾对纪德说过,基督讲的一切都可以立刻被用在艺术领域,并在那里得到完全的实现。“真理将停止成为真理,当不止一个人相信它时”是一句著名的王尔德格言,它几乎没有留下什么余地让人改变信仰,除了在临终的床榻上。王尔德关于基督的最重要的讨论来自《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它像论文的其它部分一样,是对个性和个体的自我发展的颂歌。这是王尔德最少讽刺性,也许也是最被人误解的部分:
      
      “谁能像基督一样生活,谁就能完全和绝对的拥有自我。他可能是个伟大的诗人,或者伟大的科学家,或者年轻的大学生,或者荒野上的牧羊人;或者像莎士比亚一样是戏剧的创造者,或者是像斯宾诺莎一样的神学家;或者是花园里玩耍的孩子,或者把渔网抛入大海的捕鱼者。只要他能意识到自己体内灵魂的完美,他的职业是什么并不重要。生活和道德上的一切模仿都是错误的。一个疯子如今肩背一个木十字架,爬行在耶路撒冷的街头。他就是那些被模仿所毁掉的生命的象征。达米安神父(Father Damien)最像基督的时刻是他与麻风病患者共同生活的时刻,因为在这种护理中,他全然意识到了自己身上最好的部分。但是当他在音乐中发现灵魂时,他就更像瓦格纳而不是基督,当他在诗歌中发现灵魂时,他就更像雪莱。人是无法归成一类的。这世界上有多少种完美,就有多少种不完美的人。为了仁善的目的,人可能会让步却依旧拥有自由,但没有人会屈服于强制的遵从,同时还能保有自由”。
      
      虽然王尔德用了社会主义这个词,他的意思其实更接近于加泰罗尼亚的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同时反对佛朗哥和共产主义,保存了卡塔尔主义(普罗旺斯的诺斯替主义)的传统。王尔德最深的信念似乎是我们需要生活他人的生活,而不是我们自己的,这与赞美个性化的个人主义是不相容的,但是像爱默生一样,《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的作者在哀悼“一种愚蠢的前后一致性”。
      王尔德的天才属于创造悖论,最好的时候它毁灭了批评和创造之间假定的边界。下面是王尔德作为评论家的最佳时刻,选自对话录形式的论文《谎言的衰落》,由他的代言人维维安讲出:
      
      “伟大的艺术家从不真实地看待事物。如果他这样做了,他也就不再是一个艺术家。从我们今天举一个例子,我知道你喜爱日本的东西。但你真的相信日本艺术向我们展现的人物是真的存在的吗?如果你回答是,那你就根本不理解日本艺术。这些日本人物只是艺术家们深思熟虑的自觉创造。如果你把葛饰北斋,魚屋北溪,或者其他伟大日本画家的画作摆在一个真实的日本绅士或女士的旁边,你会发现画中人和真实的人之间并没有半点相像。真正的日本大众与我们的民众之间也并没有多少不同。这就是说,他们其实都是普通人,没有什么特别和令人好奇的地方。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日本只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创造。世界上根本没有这样的国家,也不会有这样的人。我国最迷人的画家中的一位最近去了那片开满菊花的土地,愚蠢的希望能看到他想象中的日本人。结果他看到的,他可以入画的,只有一些灯笼和扇子。”
      
      一篇文章能同时拥有智慧和幽默已经足够了,但王尔德真正出众的天才凸显在这句辉煌的断言中:“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日本只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创造。世界上根本没有这样的国家,也不会有这样的人”。
      这一片段是极少令人难忘的文学批评之一,帮助我们相信文学批评是文学的一种。我很高兴能借用一下王尔德的理论,我认为这个日本同样是爱德华·李尔的混沌怪(Jumblies)生活的地方,同它一起居住的还有李尔的有着发光鼻子的峝(Dong with a luminous nose)、没有脚趾的疱跛(Pobble who has no toes)和世界上最完美的夫妻猫头鹰与猫咪(the Owl and the Pussycat)。这也是爱丽丝漫游的地方,不管是地下还是镜中世界。最准确的说这更是黄瓜三明治的国度,在那里布雷克耐尔夫人遇见了普丽丝姆小姐(Miss Prism)。国度的名称就是最高级的批评。
      
      “最高级的批评就是记录自身的灵魂。这比历史更有吸引力,因为它只涉及自身。它比哲学更叫人愉快,因为它的主题具体而不抽象,真实而不模糊。它是唯一文明的自传形式,因为它谈论对生活的思考,而不是事件;不是物质性的死亡事故或环境遭遇,而是关于精神情绪和心灵的想像性激情。”
      
      最近我得知一位卓越的新历史主义和文化诗歌主义者——他正着手一部庞大的莎士比亚研究——评论说他的书将是关于莎士比亚的,绝非近来那种只在形式上关于莎士比亚的散乱的怪物著作,但这其实只是一个高龄批评家正在撰写的自传的又一部分。我欣喜的接受王尔德的智慧,同时希望避免布雷克耐尔夫人过于华丽的唯我主义,它制造了《认真的重要性》中我最喜爱的,也是王尔德的所有作品中最喜爱的段落:
      
      布雷克耐尔夫人:(掏出她的手表)。快点亲爱的。(格温多琳起身)。我们已经错过六班火车了,如果不是七班的话。再错过一辆我们就要成为站台上人家七嘴八舌的对象了。
  •     同性爱大多因为其坚持而显得美好
  •     全套。。。套子
  •     Love makes u crazy,
    Love makes u blind,
    u may hate it,
    u may hate that betrayal of love;
    but Without love,
    u are nothing~~
  •     最近在读王尔德的《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这个人还真是机智 远远超越自己小时候对他的印象 那时总是看他的童话 现在再去读童话也是另外的感受 我个人很喜欢希腊思想 先哲们啊另外 我觉得读文学作品选译本太重要 因为我个人就是主修英语的 翻译是建立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的 每个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时不甚相同的 一定要读大师的译本阿
  •     这样一说好理解多了
  •     曾经听说过王尔德的都是黑童话 其实每个童话影射出来的 都是社会那层最黑暗的吧
  •     读了第五、第六集,书信集,监狱生活还是如此令人心酸,即便你是王尔德!
  •     包括戏剧,小说,书信。戏剧看得多一些,还不错。
  •     很喜欢,要是有他和波西的书信就更好了。
  •       奥斯卡•王尔德作为19世纪唯美主义的代表大师,最为人赞誉的似乎是他行文中“丰丽的辞藻和精炼的机智” (周作人语),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而言,王尔德的早期作品不仅充满了对人性洞幽烛微的观察力,更因为其天才勃发般的语言使作品华美四溢,使人常常拍手击节,倾心不已。
      
      可惜的是,王尔德为了贯彻其唯美主义的理想,有时对其作品会过分注重形式而置内容于一个较次要的地位,比如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精致无瑕,却会有作者用作品来说明其唯美主义思想之嫌。从而难免有给人感观上的愉悦大于精神上的影响之感。这也正是评论界长期以来所诟病的,唯美主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所以,当我读到王尔德的“狱中书”——《自深深处》时,不禁十分意外,作者的表达不再那么华丽,文字似乎洗净了铅华,极其触动读者的心灵。
      
      《自深深处》写于1897年1月至3月间,乃系王尔德致他的情人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勋爵的一封私人长信。其时,王尔德因与情人的同性恋丑闻,以有伤风化罪锒铛入狱一年有余,除了残酷的牢狱生活折磨身体外,狱外打击更是接踵而来,在王尔德致内务大臣的信中这么写道“他没有什么公开生活了,也没有文学生命了,根本就没有生活的快乐或幸福可言。他失去了妻子、孩子、名声、荣誉、地位和财富。”怀着巨大的痛苦,悲哀,悔恨与反省,王尔德袒露心声,写下了动人心魄的《自深深处》。
      
      这封书信展现了一个在爱和恨的漩涡中苦苦挣扎的“罪人”,文章大幅度地反观作者本人与道格拉斯的交往历程,并伴之以其对“受苦”及“基督”及此二者与艺术的关系的体悟,但这体悟仍然是建立在他对道格拉斯情感之上。
      
      关于道格拉斯,王尔德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一方面他毫不客气地指责昔日情人“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仇恨,虚荣和贪婪,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把我完完全全给毁了。”从两人相识到后来的交往,王尔德列举了道格拉斯的斑斑劣迹:他引起自己“心智上的堕落” ,损害作家的文学创作,最后使其名声扫地,甚至沦为阶下囚。王尔德在道格拉斯身上耗费的是生命,才华和历史上的清名。这位王尔德曾将之比拟为许拉斯,雅辛托斯,那喀索斯的美少年,被称赞为“没有你优雅的步履,伦敦是一个荒漠”的佳人,转而变成一个挥霍无度、性格扭曲、心胸窄狭、想象力缺乏得可怕的怪物。文章中,王尔德始终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地位,感情宣泄也有些缺乏节制,所述究竟真实程度有多少,难以妄断。据菲尔丁的说法,不管一个人多么诚实,在叙述他自己的行为时,总难免会不期然而然地袒护自己,同一件事,由本人和仇人叙述达到的效果可以有很大差别,使得我们几乎难以认出谈的是同一件事。而且道格拉斯始终拒绝对这些说法作出回应。
      
      另一方面,王尔德又表现出对道格拉斯深深的爱恋。这反映在王尔德反复无常的心境上。监狱生活毁坏了王尔德的精神,他的美学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向。快乐的本质,原来是悲怆。——王尔德自称“有些时候悲怆似乎是我唯一的真实” 。他通过对“受苦”的思考获得精神上的超越,也抛弃了他推崇备至的希腊精神,转而向基督教文化寻求安慰。他视 “整个生命都将悲与美合而为一”基督为最美满的生命表达形式,称基督在艺术领域中是“创作的唯一秘密” 。似乎正是在基督精神的引导下,王尔德放弃了对道格拉斯的控诉。他自称“一个人不能永远在胸中养着一条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甚至在文章结尾处,他说这是冥冥中安排道格拉斯来向他学习悲怆的意义,以及它的美好。
      
      不再恨他,是王尔德对自己说的,希望可以振奋起来的开端,也是基督教的教义。可是在《自深深处》的后半段,王尔德再一次对道格拉斯抱怨起来,内容略显重复。这多少有些唠唠叨叨,没完没了。但我们无法指责,因为这其实是王尔德爱的表达——如果说道格拉斯对父亲的恨遮蔽了他对王尔德的爱,不惜用王尔德的生命下赌达到对父亲的报复,那么王尔德对道格拉斯的爱几乎占据了他整颗心,以至于他在丧失所有、对一切认识得清清楚楚后,仍然没有影响感情的发展。
      
      王尔德说和道格拉斯的生活“时时刻刻都包孕着悲剧,痛苦,恶毒,一幕幕单调地重复着乏味可怕的吵闹和下作的暴力” 。他的确鄙视道格拉斯,也说他不配得到自己的爱,但“爱不是市场上的交易,也不能用小贩的秤来称量。爱的欢乐,一如心智的欢乐,在于感受他的存活,爱的目的便是去爱,不多,也不少。不管怎样,我心中必须存着爱,要是不带着爱进监狱,那我的灵魂该怎么办?”,这段自白多么像《打鱼人和他的灵魂》中被抛弃的灵魂独自上路时苦苦哀求打鱼人把心给他而被拒绝的理由——“要是我把我的心给了你,我拿什么去爱我的爱人呢?”打鱼人为了爱人而甘愿放弃灵魂,因为爱的力量太大了。王尔德亦然。按照宗教的理解,在狱里,孤独的心灵得不到尘世中的爱来安慰,只好转向对神的敬畏和献身,以换取来自神的终极关怀和超验之爱。但是一旦重返世俗,对神的爱可能又重新回到世俗之爱上。
      
      果然,王尔德出狱后,他又一次投向了道格拉斯,“带有一种悲剧和毁灭的感觉”。他告诉好友“在没有爱的氛围里我无法生活,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都必须爱和被爱。”;“我仍时常悒郁不乐,当我仍然爱他,他毁了我的生活,这就使我爱他。Je t'aime parce que tu m'as perdu.是一条可怕的象征性真理”;“我对生活和文学生涯的唯一希望,就是回到曾给我招致恶名的我深爱的那个年轻人身边。”
      
      至此,这困扰了王尔德一生的“无法说出名字的爱情”终于在基督的关怀下得到了宽宥和正名。我想就拿公元12世纪Assisi的圣法兰西斯的祷告文作结吧:
      
      “使我做你和平之子,在憎恨之处播下你的爱,在伤痕之处播下你宽恕,在怀疑之处播下信心。我作你和平之子,在绝望之处播下你盼望,在幽暗之处播下你光明,在忧愁之处播下欢愉。我作你和平之子,在赦免时我们便蒙赦免,在舍去时我们便有所得,迎接死亡时我们便进入永生。哦,主啊!使我少为自己求,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少求被瞭解,但求瞭解人;少求爱,但求全心付出爱。”
      
  •     十九世纪后半叶游荡于英格兰的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幽灵
  •     看过其中的小说集,尤其道连格雷的画像印象特别深,感触很大,之前只略微听说过,就已经感觉挺奇妙的,但是看的是时候更觉得很好!!
  •     享乐是人生的唯一目标 =。=
  •     很好看 就是有几篇的翻译太老气了
  •     高中时期最最最最喜欢的作家 后来再也没有那样的心情去找遍图书馆里所有同一个人的作品一本本读下来 天马行空 自由浪漫 我想念那个在灯下埋头读王尔德的自己
  •     我的心里都是你,哪怕你将天赋拿来浪费。可怎么过不都是浪费吗?
  •     2010-02-12 16:03:12 xixi  原版书很贵的 况且全集就这一个版本 就这一个不咋的的版本还绝版了 淘宝上都炒到两倍的价格了
    额……还好啊,原版书的话,可以去旧书市场淘,买到一本全集才八十几块,电驴上PDF版的全集也很好找。
  •       初中时就听闻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找到全集,一读之下,全无印象。
      
      真正爱上王尔德,还是很久以后看到电影〈紫醉金迷〉里的一句台词“世界将因你而改变,因为你是由黄金与象牙铸成,你嘴唇的曲线将重写历史。”查资料才知道这句出自王尔德笔下,纳闷着这样叫人惊艳的词句怎么会一点都不记得。回头翻出当年看过的译本,才发现这句成了“..你是个牙雕玉铸的人儿...”当时的感觉就是平地一声惊雷响。
      
      也许翻译无所谓对错,而看切入点。很不幸的译者显然是看重王尔德的诙谐而忽视了他笔下的唯美,浮华与玩世不恭。于是,译文中那些微妙精致的感觉变化全都消失不见,只剩下莎士比亚式的插科打诨与……恩,请想象下莎乐美用念“啊,罗密欧你为什么是罗密欧”的调子向约翰告白的场景吧||||||||||
      
  •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童话,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是童话又不是童话
  •     怎么写的这么
    强人就四强啊 啊啊 啊 啊啊啊啊啊多啊
  •     对于王尔德我了解不多,然而他是我喜欢的人
  •     你是不是苗苗啊》?
  •       一直认为好的小说不需要评论,我只愿意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给别人复述书中的故事,在故事面前一切评论和研究都将是败笔。
      那么还是讲个故事吧,虽然我并不是讲故事的好手。
      
      故事出自王尔德的小说,名字叫《亚瑟勋爵的罪行》。
      亚瑟勋爵是一个英俊可爱的年轻人,已经订了婚,婚期在即。有一天他参加一位贵妇人的家庭聚会,在聚会上被这位贵妇人引见给一个手相学家。贵妇人很推崇手相学家,说他的预测总是很应验。亚瑟对此很感兴趣,便羞涩的要手相学家也给他看一看手相。不料,手相学家仔细看过之后,预言亚瑟会参与一场谋杀,并且会进行一次长途旅行。
      
      这一夜亚瑟失眠了。他想到了他美丽的未婚妻,想到了他即将举行的婚礼,他不能因为即将发生的谋杀案毁掉她,于是第二天,他跑到未婚妻家要求推迟婚期。
      之后,他紧张的列了一张名单,写上他认为大概可以去杀的人名,仔细比较,谨慎的选择了一个远方亲戚,一位常年患病的老太太。他把毒药作成药丸模样,装进一只精美的银色匣子,去看望这位老太太。老太太见到亚瑟来看她,很开心,收下了银色匣子,并且当场就要试试这新药。亚瑟赶紧苦劝老太太等他走后再吃。安抚住老太太,亚瑟匆忙逃走,马上动身出远门旅行。不久,他在报纸上读到了老太太去世的消息,并且她把全部的遗产都留在了亚瑟名下。亚瑟如释重负,和未婚妻一起去整理遗物,却在橱柜中发现了那只银匣子,打开,里面的毒药安然无恙.
      
      这夜亚瑟又失眠了。他只好再次推迟婚礼,重新列了一张名单,这次他选择了一名当地神甫。他知道神甫有收集各种钟表的爱好,就精心制作了一个座钟,上身是象征自由的女神,里面装满炸药,当钟运行到某一时刻时就会自动爆炸。他化名将座钟呈送给神甫,又立刻动身远行。不久,他接到了神甫女儿的一封信,信中称某天,在神甫一家围坐吃饭的时候,钟突然爆炸了。但火药威力太小,只把女神的头炸断了。神甫是一个有名的保守主义者,看到象征自由的女神的头被炸飞,非常开心,称赞这件礼物懂得他的心意。于是,神甫闲来无事就再装了火药,专门炸飞女神脑袋取乐,不久竟成为当地一种流行的娱乐,大家纷纷打听钟是如何制造的。亚瑟听到这个消息绝望了。
      他一夜未睡,终于作出了一个决定。他找到了那个为他预言的手相学家,毅然决然的把他推进了河里。手相学家淹死了。没有人发现。
      
      很快,亚瑟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忘记过了多久,亚瑟和妻子又遇到了那位贵妇人,讲起手相学家,贵妇人很不屑,说他只不过是个骗子,亚瑟却一脸虔诚,说他一直都很相信那位手相学家的预言。贵妇人不解,问,那他为你到底带来了什么?亚瑟说,她。一面看着妻子,一脸幸福。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盆。盆里有个豆。
      
      你吃了,我谗了。
      
      我们的故事讲完了。
      
  •     写得好。我读过王尔德的小说,美感极强的。
  •     不好的翻译会看的人一头无名火起,满嘴是毛,化神奇为腐朽
  •     我所看过最好的童话,是出自一个段子手。
  •     爱死王子了
  •        他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同性恋作家,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不太正派,但很有意思。他的童话不像安徒生,不像格林,不梦幻,很现实,所以大部分故事的结尾,公主和王子并没有生活在一起,善良的人最后也未必过的上好日子。他借助童话的想象和超能力去揭人性,讲社会中的丑和恶,虽然有一些价值观只是他自己的,但都能引起思考。
       《道连•葛雷的画像》很诡异,王尔德一直在讲灵肉合一,对美好的事物有着近乎痴迷的崇拜。亨利公爵应该就是他自己,他触碰到了道连的美貌,这个很好玩,他给道连灌输享乐的思想,启发道连不能让美貌虚度,就像是在做一个实验,亨利在看,他的每句话,每个想法,会在道连的头脑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是经不起挥霍的,无论身体还是年岁。
      
  •     王尔德最好的还是童话和剧本,再是散文书信,再是小说。道连格雷写得最棒的是序。只有诗没读不做评价。另有几篇自序真心犀利。从深处……啊……我恨波西= =
  •     4.5星
  •     读过他的很多童话,《夜莺与蔷薇》,《快乐王子》...一个没有爱就不能生存的人...可是,谁又不是这样的呢?
  •     关于王尔德,我觉得最能体现它的爱情观的反而是《沙乐美》。
    爱一个人能做什么,热情地赞美他,卑微地祈求他,旁的人都当作透明,直到最后恩爱是仇根。
  •     王尔德笔下的忧伤和美丽都是众所周知的,也正因为这一点我才会这么喜欢他的作品 从童话到戏剧到小说再到诗歌,不得不承认王尔德是多有才华
  •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
      庙里有个盆。盆里有个豆。
      
    是个好故事.
    呵呵
  •     (书信没读完(。
  •     看了第二卷戏剧。!!!
  •        深处的美学
        —关于王尔德狱中书简的若干条笔记
      
      
        
        1.从深处……奥斯卡·王尔德这封花了三个月时间写下的狱中长信名义上的收件人是道格 拉斯,但监禁在雷丁监狱的王尔德在写下它们的时候一直是把一个更广大的人群作为他的隐含的读者。毕竟因“同其他男子发生有伤风化肉体关系”入狱不是一件光彩的事(19世纪末叶,同性恋或双性恋者还没有勇气站在大街上),毕竟他还要生活。因此梳理往事是必要的—这是为以后重新面对世界作的一项准备。这份往事和心情的清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组成:失去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尚抱有的一点希望,对宗教、艺术和生活的看法的通观描述,当然还有性格的发展(主要是在和道格拉斯这个浑不吝的小魔王的交往中性格的扭曲过程)。事物是什么样子,取决于看事物的方式,世人看到的是表象,为表象所迷,为表象所误,他要从这封充满着冷嘲热讽、痛心疾首和变幻无定的心情的信里,“从深处”告诉你一个真相。深处在哪里?他认为是灵魂最深处的本质。他希望世人藉此看到他是不是呈现了灵魂真正的本质,而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份从疯狂、迷失到性格和理智“缓慢变化”的病理学个案的一份卷宗。
          2.一个艺术王国里尊贵的王,受诱惑掉进了一个不完美的世界—这一陈述本身就有问题,他把一次生活事件形式化,赋予了美学的意义—粗鄙而不圆满的激情,正邪不辨的嗜好,无止境的欲望(一种痼疾或是一种疯狂),散漫无定的贪婪,情欲的乖戾变态。欲望、贪婪、激情乃至疯狂,罗列下去可以毫不费力地凑成“七宗罪”。说到底是对生活的洁癖害了他。人性的秘密或者说深处的黑暗也是人生的体证。现代人对生活的看法要完整得多—“不完美是我们的天堂”(W·斯蒂文斯)。
          3.他曾经视艺术为最高的现实,而生活不过是“一个虚构的形态”。几年前的《意图集》里他说艺术始于抽象的装饰,它所涉及的是非现实的和不存在的事物。两年牢狱生活过去了,写信人说他看到了艺术和生活新的发展。屁股决定脑袋,环境决定思想,于是他感到了痛:“悲怆,以及它所教给人的一切,便是我的世界。”
          4.对于艺术,以前是凭着天性和直觉,现在他认为是洞察了,体悟了—以心智和感情领悟了。他这样道说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是事物同其本身的整合,达成的外形表达着内涵,使灵魂获得肉身,使肉体充满精神。
          5.于是悲怆(崇高的,古典的,戏剧性的)成了他惟一的真实,其他情感都成了口腹或眼睛的幻觉。天地万象,以悲怆建造,一个孩子、一颗星的诞生,都伴随着疼痛。
          6.于是生活的真谛不再是挥霍和享乐,而是受苦。
          7.于是以前的生活成了一场谎言。他假托一个孩子的故事,承认了以前的错误。那个孩子刚刚踏入世界,他说要尝遍世界这个园子里每棵树结的果子,但他把自己局限在那些以为是长在园子向阳的一面的树当中,避开了另一边的暗影:失败、羞辱、穷困、悲哀、悔恨、绝望、良心的谴责和时世的艰难。
          8.这里我们看到了现代监禁制度的强大力量,什么样的奇迹不会在现代禁闭所里发生?—它可以让一个绅士变成流氓,一个流氓变成圣徒。
          9.可是他眼中的宗教仍是艺术取景框里的一帧小照。他在这里讨论的灵魂也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灵魂,而是一种精神意识。他眼中的基督是生活中的浪漫主义的真正先驱(达到了天性和完美的结合),是他的一个同道,是雪莱和索福克勒斯的一个伙伴。道德至上主义者一定会说:看,一个妖魔化的基督。
          10.有一件事可为佐证:有一天他和安德烈·纪德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馆里,他这样对纪德说:对形而上学我没有多少兴趣,对道德伦理也没有多少兴趣,这样,不管是柏拉图还是耶稣基督,他们所说的无不能直接移植到艺术领域并在此获得圆满的实现。
          11.说到底天性派定他的角色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一个基督徒。他向宗教的门缝里窥看了一眼又回到了命定的道路。对艺术家来说,表达是他体察生活的惟一方式。领悟—体证—表达,这一渐进的过程中,他一直把自己当做有口无声的众生的一个喉舌,好向上天吁告。修正了的只是他美学上的一个观念:悲怆和受苦是实现对美的观念的方式。
          12.于是他设想,以后的写作—如果还能重新提笔—只有两个主题:一是“基督乃是生活中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二是“艺术生命与举止行为的关系”。新艺术的开始必得有某种新的东西进入,他认为这种美学的新的素质或许是完满的语言和谐,或许是更丰富的节奏、更奇特的色彩效果和更简约的结构方式。
          13.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模棱两可的话—在我的艺术和世界之间现在有一道深深的鸿沟,而在我和艺术之间则没有。
          14.他还是把自己视作艺术的化身了。
          15.这一事件带来的结果—监禁、耻辱和死寂的心情—自然是个悲剧,他愿意承受,惟一的条件是它要“裹着紫色的罩布,戴着崇高的悲怆面具”—他希望这是一次美学事件而不是生活事件。这家伙真是没救了。说了一大通话绕了一个大圈子又回到了起点。可事实是—他自己也承认—悲剧穿上了喜剧的外衣,自己成了一个小丑,被刻意装扮摆弄来逗弄人们的幽默感。为此他咒骂那些在火车站台上观看他的人们为“匹夫匹妇”。
        16.但不管怎样,王尔德好歹承认了这就是现代人和现代的生活—“大概真实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吧”,语气里透着一个旧时代人的无可奈何。他害怕这种“现代性”。他不知道,就在19世纪氤氲的雾气中,一种可怕的美已经在他的同时代人波德莱尔和叶芝的手中诞生。他的诅咒挡不住这个幽灵越来越近的脚步声。
        
  •     外国文学史的文章?
  •     怎么想怎么觉得太妙了。。
    真的不能评,只能讲
    谢了:)
  •         还记得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吗?小人鱼爱上了王子,只有当他愿意娶她,她才能拥有和人类一样的灵魂。
      
        王尔德这篇童话也关乎灵魂和爱情。却恰恰相反,年轻的渔夫爱上了人鱼,只有送走自己的灵魂,才能与爱人一起在海底生活。当他把灵魂与身体割离时,灵魂哭泣的哀求丝毫不能使他动摇。为了回到他的身边,灵魂每年都来到海边呼唤渔夫,用世人渴求的智慧、财富诱惑他回到它身边。到了第三年它成功地诱使他离开了爱人。他以为只是一天的别离,可是一旦灵魂再次回到他的身上,就再也不能被送走了。渔夫在海边呼唤了人鱼一年,等来的却是她的尸体,在那一天,他也心碎而死。
      
        这则童话相当古怪,灵魂与肉体,现代人更偏爱灵魂,认为它象征着好的那面,灵性、高贵、不朽,而肉体,不过是一具皮囊,其欲望是需要抑制的。安徒生的人鱼公主,与其说爱王子,毋宁说是渴望得到永恒不灭的灵魂。为了它的缘故,她愿意放弃在海底长长的寿命和快乐的生活,宁可每走一步都要忍受刀割脚底的痛苦。
      
        而王尔德的故事,却完全颠覆了这个概念。人鱼,是异教的象征,用童话里神父的话说“人鱼是无可救药的,同蒙昧的野兽一样,基督并不是为他们而死的”,然而基督徒渔夫,为了爱情,却宁可与信仰决裂,抛弃了可以使他上天堂的灵魂,以便能走到爱人身边。在这里,爱情比智慧重要,比财富重要,比信仰重要。
      
        如果联想到王尔德本人不容于基督教教义的同性爱倾向,解读起这个童话来会更有趣味。同性之间的爱不容于世,正如渔夫与人鱼那没有灵魂、只有肉体的爱为神父所诅咒一样。王尔德同年轻的渔夫一样醉心于“不道德”的爱情之中,为了这份爱,被判服劳役两年,最终身败名裂,客死异乡。
      
        童话的末尾,情人墓地上长出了奇特的白花,花的美丽和浓香使神父目眩神迷,他原要宣讲主的伤痛与上帝的愤怒,却不由自主地讲起了上帝的爱。这个结局是和解与宽恕的,那爱情的力量如此巨大,不仅醉己,且能醉人。神父开始祝福人鱼、牧神……以及所有在上帝的世界中的造物。
      
        这些原本异教的象征,得到了神父(传统)的谅解,是否隐隐传达了王尔德内心深处的某种渴望?他一生都是基督教徒,临终前由新教改宗天主教,也许是因为华丽的天主教比清教徒的新教更满足他热爱美丽事物的天性。虔诚的宗教情绪,从来都不曾离开过他。教会与世人的宽容,一定也是他内心所期盼的。固然,真挚的爱,不论是哪种形式,在王尔德的上帝的眼中,都同样美丽神圣,但是,在他邻人的眼中却有着天渊之别。
      
        王尔德去世一百年后,他所盼望的那种宽容终于慢慢到来。可惜,他那艺术家的敏锐虽然预言了这和解,却终于不曾等到那一天。
      
      http://qing007.blogbus.com/logs/11649009.html
  •     第一卷
  •     哦哈哈 这个故事真好
  •     犀利的毒舌浴霸不能。只是唯美这东西不能一直搞 会偶尔腻歪 就像读了好久中间换着读了白鹿原觉得那文字是多么接地气 哈哈哈玩笑。感慨老王知识渊博 觉得亨利狡猾道连软弱画家老实。人人都是外貌协会 可惜玩儿的最好的还是亨利一类人。
  •     补看了温德米尔太太的扇子。
  •     倾心,高兴得发狂
  •     最烦拿他的GAY LOVE说事儿~
  •     王尔德,童话。以我的年纪应该不适合再读童话。可是昨天看到了,真是华丽和浪漫啊,王尔德行文很有技巧,用艳烈的词藻营造出了一种浮华的美,精通典故,读着描写前人珍宝的文字就能为那种靡丽而疯狂。可毕竟偏执了啊,唯美而不懂美。
  •     To Cheshier大人:
      好长的回帖啊,让我万分感动~
    /\︵/\
    (=^:^=) 您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关于对“希腊精神”的看法,我的说法的确非常不谨慎。对Wilde基督思想的分析,我本人也是很存疑的。多谢大人给我指点吖~~~我得好好想想。
      我一直在找de profundis的原文,2个译本的反差很大,有时我甚至辨别不出来2个版本中的Wilde说的是同一件事。
    最后关于这2只的关系定位,和大人心中所想一致,大叔受Wilde~~配女王Bosie啊~~嚎叫~~掩面飞奔
  •     因为课堂要求看了,却发现他的文字有让人着魔的威力
  •        最近掉进了王尔德的童话故事里,《快乐王子》《打鱼人和他的灵魂》《夜莺与蔷薇》。。。这些看似写给童年的读物,今天看的我禁不住要流泪。
       只能说,有些童话故事,长大后才看得懂。王尔德这个唯美主义的花样男子,心里装着的世界一半是美好得像圣洁的白雪般,纯洁干净。一半是汩汩的鲜血,残忍得令人窒息,几近变态的美感。当快乐王子一次又一次地剥落点身体的部分,只为帮助穷人时,燕子感动了,宁愿放弃南方的温暖,放弃生命的召唤,也要守着王子。这种人间最圣洁的爱偏偏要在生命的劲头时达到顶峰。让观者甚至连呼吸的空间都没有,只是感受到这种死亡的美感。
       如果快乐王子只是王尔德初试死亡主体的表现,还未打磨得细致的话,那么《夜莺与蔷薇》就是能听到最后一点鲜血流尽的凄美。学生梦想能够得到一只红色蔷薇花,以便在新年夜,能够和心爱的女孩共舞一曲。夜莺为了不让学生失望,用自己的血染红了这干枯的蔷薇树,用自己美妙动人的歌声啼唱整个夜空,让那盛开的蔷薇花由白色足渐染红,像红色玛瑙般透明。没有人能懂得夜莺地这种付出,甚至连学生都不懂。这种慢慢靠近死亡的痛苦,在一只瘦小的身体里,发挥到了极致,点点滴滴,直到最后。应该是崇高的美感!小小的夜莺却有江海般的勇气和力量。是崇高的力量!!
       打鱼人呢?为了拥有爱情,愿意舍弃灵魂。为了人类一时的欲望,他又再次拥抱灵魂。直到最后幡然醒悟时,又痛恨自己的一时冲动!
       …………
      
       这些童话故事,总会看得到人类残忍的影子。高高在上的冷漠,下势贫穷人的无奈和困境。随时代的不同,这些终极性的问题却永不改变,只是表述的方式各有不同。童话,一种最纯真,本原,善良的方式,来表达一种现实、残忍、无奈的苦境。自然就散发着一种死亡意识。接近死亡的时候,人性光辉也是最光芒的时候。
      
       为什么只有到尽头的时候,人类才开始反思,才意识到美已渐渐流逝??
      
       醉心王尔德的童话世界。不能自拔。
      
  •       他的名字最先出现在歌词里,萧伯纳王尔德但丁莎士比亚,在港式唱腔的绵密里;
      他的名字然后出现在童话里,隐约中快乐王子空洞却温暖的眼睛轮廓,落悲悯的泪。
      
      他抬起头看见阴暗中模糊的房顶,穿着制服的人走来转去。他的囚服又破了一个洞。
      我在想他在后半生坐在那个角落里,会忧伤么。
      
      不会的。
      
      Oscar Wilde.
      
      人的名字总能反映出一些东西。他的尤甚。一个Oscar,一个Wild。这是最初时原始的华美。
      
      
      他有充满争议的一生。有人称他为“疯子”过吗?我不知道,不过我想应该有过吧。可他的字里却满满是不屑。
      这一篇《裁判所》,不屑的是什么。我一直在想,里面那个“人”,有他的成分么。天堂是什么。地狱是什么。
      
      
      看事物终要寻根。
      天堂和地狱是我们的幻想。Wilde写“因为不论在什么地方,我绝对想象不出天堂来”。他已经有多绝望了呢。
      “因为我一直就住在地狱里面。”——其实他想过他被世人争议的一切一切,他不是完全不屑的——那争议里,抗议更重。
      
      《裁判所》是对宗教的反思。但不是否定。像一切的反思一样,其部分目的是为了引起更多人的反思——天堂和地狱只是我们的幻想。那我们该对幻想做些什么。
      
      我们幻想,是因为我们想让它实现。我以为,Wilde终是希望有人可以想象天堂,终是渴望有人能够实现天堂,在人间。
      
      
      在西图翻到这一本,里面有张条,“他此生最爱的,是美,和人类。”
      
      Wilde,你是不是更爱那些,美的人类?
      
  •     看完第一集 小说童话
  •     什么时候我也能看到涅 王尔德全集
  •     狱中记 你们认为哪个版本好?
  •     出版信息都是一样不过书上的译者是巴金等……译文赞爆了
  •     为什么我读不下去呢 情节不能理解啊 因为对朋友的厌恶上升到了新高度所以把他杀了 女朋友的演出砸了就要分手…………但是我还是看了一半多喔~
  •     丰丽的词藻和精炼的机智,我想可以再加上温暖的善良。大学里第二个令我动心的王姓作者。P.S 他是天秤座的。。。
  •     喜欢王尔德,爱他的童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