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徵交換和正負情愫交融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3-11-1
ISBN:9789573273035
作者:葉啟政
页数:240页

内容概要

葉啟政
1943年生於新竹,新竹中學畢業,台灣大學心理學學士、碩士,美國密蘇里大學哥倫比亞校區社會學博士。任教於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2007年退休,現任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講座教授。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問題的提引
第一節 故事的開端
第二節 故事的衍續鋪陳
第三節 背後隱藏的問題意識
第二章 慾望與需求的世界──社會思想史之意涵的啟闔
第一節 議題的鋪陳
第二節 霍布斯之嗜慾說的理論意涵
第三節 類存有與需求--馬克思思想的底蘊面向
第四節 性與攻擊性的慾望--佛洛依德原慾說的歷史意涵
第五節 霍布斯、馬克思與佛洛依德的需求--使用價值說還有效嗎?
第三章 象徵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
第一節 象徵交換的哲學人類學存有源起預設基礎--曼納與神聖性的經營
第二節 儀式迷思的原型是遊戲的形式
第三節 正負情愫交融的社會學意涵
第四節 理性化之命運驅使下的正負情愫交融現象
第五節 作為鋪陳論述轉折的簡短結語
第四章 尼采思想對當代文明的社會學啟示
第一節 什麼是尼采企圖回應的現象
第二節 「 非歷史」(或「超歷史」)質性作為塑造人之行動的原始基素--以及其衍生的歷史意涵
第三節 「相同的永恆輪回」概念與生命意涵的交錯糾結
第四節 熱愛命運(amor fati)作為「永恆輪回」下人存在的必然前提
第五節 酒神戴奧尼修斯精神對人存在的意義--形塑自我克制的超克人
第六節 權能意志與超克人的成就
第七節 正負情愫交融心理狀態的「永恆輪回」--代結語
第五章 個體化的消費導向社會中倫理意識的轉化
第一節 什麼是尼采企圖回應的現象
第二節 自由主義信念與資本主義精神結合下的理性
第三節 誘惑(seduction)與後現代場景裡的象徵交換
第四節 冷誘惑驅動下的倫理意識
第六章 修養貞定做為理解當代人的歷史─文化意義
第一節 人與自然之關係的愛恨交織--一種正負情愫交融的糾結
第二節 關係與責任意識的當代解讀
第三節 冷誘惑下的正負情愫交融心理狀態
第四節 修養貞定與正負情愫交融心理狀態的化解
第五節 最後一些想說、也應當說的話
參考文獻

作者简介

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在《生產之鏡》(The Mirror of Production)與《對符碼的政治經濟學批判》(For a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Sign)中,同時宣告了「需求的死亡」和「價值的死亡」。在葉啟政看來,這不啻是把整個西方社會思想的核心議題拆解了,而引發葉啟政思考布希亞的立論基礎:簡言之,就在於本書書名所標示的「象徵交換」與「正負情愫交融」。
布希亞認為,後現代社會的特徵表現在符號消費社會的來臨,「為了成為消費的對象,一個客體必須先成為符號。」人所消費的不是物自身,而是物背後隱藏的象徵符號。於是,在資本主義市場邏輯的引導下,人耽溺於符號,而符號本身是武斷、飄盪、流動、拼貼、蔓延的。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是價值與意義被中空化的象徵交換,其決定原則是正負情愫交融的心理狀態。
葉啟政以布希亞的思想為底蘊,開展了對於溯及涂爾幹(Emile Durkheim)和牟斯(Marcel Mauss)的「人類學認知傳統」,科耶夫(Alexander Kojeve)、瓦爾(Jean Wahl)等人的「法國的黑格爾」學風、布荷東(Andre Breton)與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日常生活社會學」的探索。


 象徵交換和正負情愫交融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最后一节想说的、应当说的话多加一星,不太同意集体欢腾或巴赫金的狂欢本身的暧昧性,觉得应该是集体欢腾把主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暧昧呈现出来,象征交换中曼纳是漂浮的能指,召唤者能指断裂后的暧昧。理性化的体制是将暧昧作为负担而对待的却野火烧不尽,冷诱惑的宿命策略直接拿暧昧呼唤权能意志、超人、悲剧意识等(直接叫尼采你出来)应对永恒轮回的命运…
  •     社会人类学视角发起的一种后现代意象上的反思,简单说当代的类似初民社会的非理性正反情愫以“怀古”的方式复现,看似狂欢但早已丧失了涂尔干意味上的集体意识及社会秩序可能,毋宁的,这更是一种理性话语嬗变下的返魅! 叶老师的这种理论径路着实佩服!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