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303159406
作者:贺来
页数:26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社会的商品、货币和资本都是一种物化了的社会关系。在商品经济的现实运作中,这种物化了的社会关系作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成为一种外在于人的自然必然性。这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社会的市场经济规律,也即以资本增殖为目的的交换原则和交换体系。马克思发现,当生产的目的从直接的使用价值转向间接的交换价值之时,一种“同质化”的抽象力量——资本逻辑就发生了。这也就是说,本来生产的目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现在却抛弃了这种特定的、具体的使用价值,转而追求一种抽象的等价之物——价值。而资本作为这种价值抽象的最高点,把这种同质化发挥到了极致:资产阶级社会里的一切,都在围绕“资本”而旋转,都通过交换关系和交换原则而被磨平和同质化。这样,“资本的同一性因此便从这种同质化的时空中喷薄而出”,而这种以资本增殖为目的的交换关系所造就的同一化时空,实际上就是理性形而上学同一性逻辑和力量的现实体现,也即资本逻辑在时空中具体展开的人的世界及其历史,但这却是一个颠倒的人的世界及其历史,“在这里,人的发展采取了物的发展的形式,人类历史不再是人本身的历史,而是资本发展的历史”。这其实也就是资产阶级社会所特有的资本逻辑与同一性形而上学相“联姻”的特殊历史。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中,以商品为例具体分析了资本的这一巨大“形而上学本质”:它确实是一种很“古怪的东西”,是一个“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它不仅用它的脚站在地上,而且在对其他一切商品的关系上用头倒立着”,它充满了“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所以真正说来,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是彼此支撑、相互拱卫的。正像前者构成后者的世俗基础和强大动力一样,后者乃成为前者的观念领域,成为它的理论纲领、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马克思语),以及它获得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在资产阶级的世界里,最绝对可靠的出发点正是资本的同一性,资本的同一化的过程与怀抱包罗万象的笼而统之的哲学的企图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形而上学是打在资本的额头上的该隐的记号。”这正如科西克所言:“到了十九世纪,至上的实在不再以超验的上帝的身份在天国实行统治;而是下降到地上,以超验的‘经济’(即拜物教化的人类物质产品)的身份实行统治。”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与古典经济学的丝丝缕缕的关联:正是那个抽象的“一”——绝对精神幻化成了“资本”在现实经济中作为“普照的光”的统治地位。总之一句话,在资产阶级由以开展出来的世界中,资本和理性形而上学有着最关本质的内在联系,或者毋宁说,有着最关本质的“共谋”关系。可以说,资本逻辑与理性形而上学是一对“隐性伴侣”。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现当代哲学与抽象“主体性”批判
一、抽象“主体性”与意识形态批判
二、“主体性”批判与社会批判规范基础的反思
三、“认知主体”的存在方式及其批判:以海德格尔为例
四、“主体性”批判的意义及其限度
第二章“价值主体”:“主体性”不可消解的维度
一、从“认知主体”到“价值主体”
二、“主体性”原则与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三、“主体性”观念的价值内涵与中国语境
四、确立价值信念的真实主体与应对价值虚无主义的挑战
第三章“主体性”原则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一、人现实的“主体性”与“抽象对人统治”的破除
二、辩证法与人的“主体性存在”
三、“主体性”与人的理解原则的重大变革
四、“主体性”与“以人为本”社会发展观
第四章个人生活的目的与社会生活的统一性:“个人主体性”的合法性及其限度
一、“诗性”的自我创造与个人生活的目的
二、“个人主体性”的限度与社会生活统一性的哲学论证
第五章“主体性”与“自由”和“启蒙”概念的重新反思
一、“主体性”与“后形而上学”视野中的自由观
二、哲学的启蒙功能与人的自我解放
三、个体性“哲学自我”的显明:哲学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编辑推荐: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它对今天我们重新阐释“主体性”思想有什么价值?在中国特殊的语境中,“主体性”意味着什么?现当代哲学针对“主体性”思想所展开的种种批判和反思,其针对的究竟是什么?其意义和局限性究竟是什么?对于与“主体性”问题相关的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和观念,例如“人的存在”、“自由观”、“发展观”、“启蒙观”,等等,我们应该做出何种理解和阐释?所有这些都是哲学发展中带有关键性的一些重大课题。就它们进行专门探讨,无论对于深化“主体性”思想的研究,还是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正是围绕上述问题,在当代哲学的理论语境中,对“主体性”观念进行专门研究和当代阐释。

作者简介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包含五个部分:第一章“现当代哲学与抽象‘主体性’批判”,着重对现当代哲学中“主体性”批判思潮进行深入的反思。第二章“‘价值主体’:‘主体性’不可消解的维度”,充分吸收现当代哲学的积极成果,从马克思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对于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理解“主体性”思想的合理内核、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的理论内涵、思想旨趣和理论变革进行了专门探讨与阐发。 
第三章“‘主体性’原则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进一步探讨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变革与主体性原则的深层关系,通过这种探讨,揭示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当代性。
第四章“个人生活的目的与社会生活的统一性:‘个人主体性’的合法性及其限度”,首先从“个人生活的目的”这一问题出发,围绕着个人主体性的合法性及其限度,对如何维护个人主体性不可剥夺的存在价值进行充分的讨论。
第五章“‘主体性’与‘自由’和‘启蒙’概念的重新反思”,对那些与“主体性”原则、与“主体性”哲学内在相关,同时也是现当代哲学中引起充分争议的重大课题进行了专门探讨。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以上各章内容既相互关联,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对“主体性”及与之相关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探究,展开“主体性”原则的当代视野,阐发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富有当代价值的核心内涵,从而推动关于马克思哲学主体性思想的深度研究。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