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弟

出版日期:2014-10-18
ISBN:9787300198295
作者:杨潇
页数:256页

内容概要

杨潇,记者,游历者,《南方人物周刊》高级主笔。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入行10年,特稿作品多次获得《南方周末》年度致敬等独立新闻奖项。2012年中德媒体使者,2013-2014年哈佛大学尼曼学者。从“蚁族”聚居的唐家岭漫游到昂山素季的府上,着迷于转型世界里的“失重”故事。

书籍目录

壹•如今这里废墟丛生再没了鲜花
如今这里废墟丛生再没了鲜花
重返北川中学
玉树的另一种拯救
子弟
倒爷老王与一座城市的兴衰
贰•十万草根站长的冬天
丈夫不签字
86 条规定

十万草根站长的冬天
潘家园的三个故事
叁•逃离北京
逃离北京
蚁居
青年亚森的二道桥生活
超女七年
肆•公知的前世今生
左翼青年
切换
刘长乐:界限的艺术
公知的前世今生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的“失重”故事,作者杨潇用非虚构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展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思考者、幸存者、信仰者、流浪者,他们外在的生存状态和内在的心理世界。这些苍凉悲歌而又饱含深意的瞬间,像是个体的不幸,又像是一代中国人无法躲避的命运。作者深情而又节制的文字,更能触发我们的感受与思考,这世间苦难深重,我们应该如何诚实地生存。


 子弟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文笔和结构都很别扭,没有读完。感觉在何伟之前看的话不适感应该可以减轻一点……
  •     喜欢人大出版社的洞察这个系列
  •     杨潇老师!
  •     部分作品收进书里,略没有诚意。
  •     杨潇老师的文字很温情,也很有流动性,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水。文章都是以人物为核心,选的是“失重”的故事。作为这个行业的入门者,以后还是要多学多看。
  •     出版的机会不少,但还是要慎重地对待读者啊。
  •     师兄。。
  •     看同龄同行的作品有一种很奇特的感受,在文本之外会不由自主去勾勒这个人的轮廓气质,如同一个可以旁观的故事,并观照自身。
  •     非常好看
  •     杨老师的国外题材以及没能收入的国内题材应该更加精彩。生死之事太能戳我心窝子了,废墟丛生再没鲜花那一章节,把目光再度引向北川、玉树,算一算过去快七年,看着那些字句仍旧难过得要哭;另,逃离北京那一章,长江北岸N市的文艺女青年,很可能就是我老乡。当然,冬天又Lucky了,不管怎样能跑到南方去,不必理会我爹给我找的XX日报也是极佳,回到小城,是以后的事情。再另,杨老师文笔了得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咯。
  •     1. 打开天窗 说亮话 2. 大环境下的小人物 及公知.
  •     阅时几近颤抖
  •     第一本带我走近纪实类的书,很多故事看哭了。对社会,对这个深处的环境有跳出来思考的意愿了。
  •     把这些散落在报刊上的文字汇集在一起,呈现出的居然是富有层次感的当下中国,值得重读一遍。
  •     榜样
  •     虽然是校友前辈,但仍要老实不客气地说一句,在国内的非虚构叙事语境中,杨潇和柴静之间隔着十来个张赞波。程式化的、熟腻的开场叙事以及清浅的问题透视。作为厂矿子弟,对他的《子弟》一篇深感不肯切以至于打算自己来写了。人啊,总是有天然的义务去记录他的遭遇。
  •     看前两篇的时候刚巧和妈妈谈到家乡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每个鲜活的个体在地震前都在继续平常的生活 眼泪控制不住地往下掉。
  •     为了一篇文,买了一本书~文是《逃离北京》~
  •     看到了作者的野心,试着用人物去讲一个国家的故事,有改革开放初期的倒爷,有国有企业改革的子弟,有北京郊区的蚁族,有陪太子读书的超女,有知识分子、媒体人、商人和平凡如草芥的你我,正是他们组成了中国的现在和将来,构成了国家的群像。
  •     洗练克制 细节到位
  •     六毛的礼物最棒啦。
  •     读得非常着迷,中国还有多少这个水平的非虚构写作?
  •     在国内的非虚构叙事语境中,杨潇和柴静之间隔着十来个张赞波。。。
  •     萨义德说,如何在心灵中保有一个空间,能够开放给怀疑以及部分的警觉、怀疑的讽刺—最好也是自我反讽。
  •     感觉是李海鹏之后(时间顺序)中国最好的非虚构写作者,文章情感丰富文字内敛而才华恣意。
  •     记者集子里除了李海鹏的最喜欢的就是杨老师了,赵涵漠的太敏感细腻,她老公的太又气宇轩昂,只有杨潇这篇,无论是节奏还是遣词造句都最符合我的口味。“咱们灯光球场见”,在我们县城也是常常被少年们挂在口边的常用语了,不过是因为那是用来打群架的地方……
  •     很棒的特稿,叙述不紧不慢,文笔细腻质朴。想起那天和立大的小伙伴与杨潇的夜谈。应该早一点接触他的作品,这样就可以向他请教很多问题了。这两年才开始接触非虚构写作,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故事。
  •     最喜欢的还是逃离北京的那个部分,比较有代入感,作为一直对城市问题抱以好奇心的人来说。
  •     越读越入神,二三四章灾难之外写得特别有劲道,尤其是第二部分“逃离北京”。文中的姑娘是太多人的缩影,自由和安逸啊,我会怎么选呢。
  •     玉树那篇写的特别好,最后一篇关于公知的文章长知识了
  •     之前可能读过杨潇的作品,但那时不知道是他写的。乍读来,风格有一种非常鲜明大胆的简洁和张力,好像和现在的非虚构写作中絮絮叨叨都不太一样,令人耳目一新。
  •     简单方才洞见!
  •     8年后读《如今这里废墟丛生再也没有了鲜花》,哭了些会。
  •     失眠夜读完。
  •     我的学霸同学
  •     作为本书大概1/3文章的最早编辑,真的为杨潇感到开心。其实我认为他在人物周刊写得最好的两篇文章是昂山素季和《另一个国度》,因为是国际题材,都没有收录进来,还有埃及系列,哈佛来信系列,都是媒体上少有的精品文章。这本书更多的是一个记录,记录杨潇这六年多在人物周刊的成长,也可以从中看到成长的痕迹。走到今天,大家都不容易。年纪一大,一回首往事就会唏嘘不已啊。
  •     感受比较深的是「逃离北京」、「蚁居」和「超女七年」,前两部有代入感,后一部…人若没有实质性的进步,那么随着时光流逝的也就只有年纪了,而老本总将有被啃光的一日。。 「1」对于愤世嫉俗者而言,北川中学更像是一个名利场,一些人来到这里,走走猫步,换回资本…对于表面的痛苦而言,心灵的创伤更难以愈合。 「2」突然想起少了一个人,他要是有墓碑的话,我会想他就在那里,我应该去和他说话,那么这就会成为我一生的阴影。 「3」骂人可以,但要骂在点子上。对于同一段历史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的看法也许都是真实的。 「4」一个领导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授权,而绝不要恋权,不要威权,更不要滥权。 2016.10.30-2016.11.06
  •     特写。
  •     文章的合集而已,读完有点失望。
  •     感叹时光流逝,最后一篇公知的前世今生写得很好!
  •     没看完,mark一记。以前几篇来看,是让人厌恶的所谓的非虚构写作。想象出的非虚构么?
  •     特别是最后一篇《“公知”的前世今生》非常棒!#灯光球场见#
  •     太沉重
  •     好喜欢。真的可以说杨潇是中国的Peter Hessler。这书在豆瓣上看过的人这么少,真是心塞。
  •     读完这本书是在今年春节,在老家硬板的床上。然后才发现我的世界观的形成真与这批南方系(应该是吧?)的人大有相关==
  •     好像也不过如此?
  •     最初只是以为题材取巧。看到最后一篇服气了。
  •     有控制有节制有质感。
  •     总觉得是新闻作品集
  •     384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