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有哲学》书评

出版社:新华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501176533
作者:傅佩荣
页数:190页

生活中需要思考哲学

新年伊始,第一次选择了有关哲学的书籍,说来买这本书也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的,对于本身而言,在学生时代虽然政治哲学还算比较出色,可是对哲学还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死板的知识点总是让人提不起精神。这本《生活有哲学》是台湾傅佩荣先生所作,一直以来看台湾书总有一本莫名的冲动与向往,也许与它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和学术氛围有关系,无论是民间的交流还是学术的交流相对来说都是稀松平常的。  说来生活的哲学,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智慧酝酿发酵,是值得一代又一代人去回味、去学习、去传承的,但这点似乎在中国大陆做的并不突出。虽然政策一直提倡要传承中华文明,学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点在初中的政治书本中也一再强调,可是落实到实处的并没有多少,学生学到的都是大道理和空道理,他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并不是真正的爱上了中华文化。  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他们大多的时间都消耗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课方面,学习的东西也都是课本中的内容,课外阅读更是少的可怜。语文的学习也是生硬的套路,句法,修辞等,写作文也是照着千篇一律的格式而已,思维僵化,怎么能使青少年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人呢?这种情况往往造成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对古代优秀的文献古籍失去阅读的兴趣,连最基本的断句估计也成问题。  我们经常说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往往都是将鱼儿送到别人的口边,可是别人都嫌费力,连嚼的欲望都没有,何其哀也!傅佩荣老师由哲学入门,并且一直从事着哲学的教育,这点很令人敬佩。哲学都是一门冷到不能再冷的科目了,很少人愿意坚持下去,中途放弃者也是屡见不鲜的,如果真正的放弃哲学有时候也未必是错。只要自己觉得无悔无怨就可以。哲学的世界没有对与错,只有高低。当我们品评某种生活方式时,也许在他的那个时代是出格的、不光彩的事,可是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交通通信、通讯方式的发展变化,新科技、新文化的诞生,这些都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如果有人愿意去学习,去融入,那么就有它存在的价值,这是不可否认的。哲学的目的是培养人的思辨能力,以前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就写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每一种学问都可以培养你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培养思辨能力的一种积累,可以检验我们所缺乏的知识。有时候只侧重于一方面的知识,叫专攻;可是如果短板太多,这桶水也盛不了多少。哲学就告诉我们要有广纳博收的境界,不要只贪图一时的成功,“三人行,则必有有我师”讲求的是谦虚谨慎的态度;“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讲求学问要脚踏实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再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求要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同时要知错就改等,“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这都是先贤所留下的至理名言。那么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们能够做到什么呢,我想可以要学着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其自然,无所求亦无所待,这在外物的追求方面。真正做到无欲无求,是否就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呢?其实不然,无欲无求并不是要求人们放弃一切物质,当然如果我们放弃所有的物质,那我们凭什么能生存在这世上呢?所以在我们满足了自己最起码的温饱之后,才有对生活的思考,对自己的思考。“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当我们忙碌一天,当夜晚周遭的一切都处于绝对安静的时刻,我们再来拷问自己的心灵是否觉得空虚?如果觉得空虚,那么我们就应该拿起一本书,来弥补那心灵的空洞。哲学有时候不可避免的就是与佛学相混淆,他们之间有着很多的联系,但又是各有特点,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信仰哲学信奉无神论,有的人信仰佛教,二者之间并非不能共融,而是要看你怎样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已。佛学是可以促进社会发展的,而并非站在哲学的对立面,入世与出世都是个人的理想追求罢了,所以傅先生没有割裂佛学与哲学的联系,而是把两者相互融合。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哲学家,那么就要从这三步入手,就是澄清概念、设定标准、建构系统。傅先生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踏实的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的,而在这之前则需要拓宽自己的见识,做到这点则需要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修学储能,应该要做到先博而后渊,傅先生在去美国留学之前,完成了几十万字的翻译然后才敢踏出国门,这样也才能缩小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这本书记载的是傅先生一路的成长历程,也给很多青年学生指明了道路,在选择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都有指导意义,全书没有枯燥的说教,以平等的姿态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最真实的哲学学者的经历,也展示了他立身讲台,默默耕耘的园丁形象,向傅先生致敬!


 生活有哲学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