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三大疑案考实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02-9
ISBN:9787806593837
作者:孟森
页数:172页

作者简介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ISBN:9787806593837,作者:孟森著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闲逛书店,一排排书架浏览过去,了无惬心之作。突然在一排尘封的架上,看到一册书的书脊上赫然印着这么一行字:“清初三大疑案考实”“孟森著”。几乎是条件反射般的,我迅速将此书抽出。孟森!觅之久矣,今日终于给我找到。孟森先生,字莼孙,号心史,江苏武进县人,著名的明清史学专家,著述宏富。他的《明清史讲义》、《明清史论著集刊》、《心史丛刊》等著作我是如雷贯耳,早有所闻,可惜坊间一直不见有售。今日购得这册《清初三大疑案考实》,终得一窥孟先生的学术风范。所谓清初三大疑案,是指“太后下嫁”“世祖出家”“世宗入承大统”三事。其中关于“世祖出家”一事,最为文人所乐道,因为其间牵扯到一个红粉佳人董小宛。小宛本是秦淮歌妓,名列秦淮八艳之一,诗词弹唱,乃至园林厨艺,无不精通;容貌之美,那更是不用说的了。小宛虽沦落风尘,却如误飘溷侧的飞英,清洁高雅的人品,令人钦仰。小宛从良,所嫁的夫婿众所周知,乃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后因战乱之故,冒辟疆挈家颠沛流离,小宛一路服侍,备受辛劳。好不容易安定下来,冒辟疆却因人构陷,出外避难,此次小宛因故未从。等风声一过,冒辟疆回家,却惊悉小宛已死。故事便从此开始……小宛已逝?小宛尚在?若已逝,为何后人发圹,冢中只有衣冠不见遗骨?若尚在,在何方?为何冒辟疆讳言其所在,而筑生冢?后世言之纷纷,莫衷一是。有人说她为清兵所执,献与多尔滚,后入宫为顺治妃。香港作家董千里据此演绎,著有小说《董小宛》。按,董小宛被执入宫一事,最完整的记述见于民国许指严《董小宛别传》,但其中颇有舛错,此不多言。孟心史对董小宛入宫一事持否定态度,最有力的论据是小宛与顺治年龄之悬殊,他说:“当小宛艳帜高张之日,正世祖呱呱堕地之年。小宛死于顺治辛卯,辟疆《同人集》中,海内名流以诗词相吊者无数。时世祖尚只十四岁耳,小宛则二十八岁,所谓年长以倍者也。”据时人吴定中先生考之《董小宛系年要录》、《冒巢民先生年谱》、《冒姬董小宛传》、《影梅庵忆语》等书,则小宛生于明天启四年甲子,卒于清顺治八年辛卯,年仅二十七岁。综合种种记载,小宛年龄有前后一岁之差,可忽之不论。以此看来,心史先生的论据不无道理,一个年届三十的半老徐娘,在贵为天子,后宫有佳丽三千的少年皇帝面前,能否如稗官野史所言的三千宠爱集一身,甚且直接导致了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顺治出家”?台湾历史小说作家高阳先生在其著作中,对孟心史先生的论据提出了反驳,两相对照,颇为有趣。高阳先生说:“年龄自是一个问题,……,就常情言,(小宛)已至所谓‘色衰’之时;但天生尤物,不可以常情衡度。”高阳先生提到《过墟志》所记的刘三季。刘三季是个寡妇,膝下已生有一子,清初被掳入豫亲王府,由于艳绝人寰,备受多铎宠爱。高阳先生道:“以彼例此,董小宛……得承恩眷,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而且“清初诸君,无论生理心理皆早熟,世祖亲政五年,已有三子,熟恋三十三岁成熟的女人,就蔼理斯的学说来看,是极正常的事。如以年长十余岁为嫌,而有此念头长亘于胸中,反倒显得世祖幼稚了。而况世间畸恋之事,所在多有;如以为董小宛之‘邀宠’于世祖为决不可能,则明朝万贵妃于宪宗,复又何说?”按,明宪宗宠爱万贵妃,终其一生不改,而万贵妃年长宪宗几二十岁。高阳先生据此以驳“年长以倍者”难以获宠之说,亦可立足。近人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先是说:“小宛之非董鄂妃自不待言。”下文说“……然则小宛虽非董鄂妃,但亦是被北兵劫去。冒氏之称其病死,乃讳饰之言欤?”又引钱谦益之诗,说:“……,其意亦为冒氏所记述顺治八年正月初二日小宛之死,乃其假死。清廷所发表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之死,即小宛之死。”观此则寅恪先生亦持入宫一说,但态度较为谨慎。小宛是否入宫,为顺治之董鄂妃,已成千古之迷,无可索解。或曰:执著于此说彼说,究有何益?答之曰: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行文至此,忽忆及古诗一句:美人从来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唉!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喜欢读书的朋友可移步到我博客www.zjxls.com,交个文友^_^)
  •     《清初三大疑案考实》是我细读的第一本孟森先生的著作。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35年,孟先生对“太后下嫁”、“顺治出家”和“雍正继位”三大案进行了详实的考证,爬梳史料、条分缕析,逐字逐句都见真功夫。读的名家的书越多,越生出一分感慨:名家之所以成为名家,一方面,他们治史极严谨,旁征博引原始史料,多方比对,不轻易下结论;另一方面,他们各有各的历史观和治史方法,名家在书中叙述的史实固然重要,但他们字里行间主张的历史观更是各有千秋、魅力无穷。孟森先生字莼孙,号心史,著作多以此署名,世称孟心史先生。江苏武进人。他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卒于1937年,享年六十有九。孟先生早年热衷政治,是坚定的立宪派,他从1913年才开始转向历史。1929年,孟森就聘于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为副教授,开清史一课。越年,出版《清朝前纪》,再越年(1931年),北上应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主任,讲授满洲开国史,并印发《明元清系通纪》讲义,迄至1937年夏,先后又印《明史讲义》与《清史讲义》。孟森先生致力于明清断代史的研究,他取官修正史,又旁及其他官私著作,窥其旨趣,稽考补苴,以求明备。对于《清史稿》《东华录》等官方史料,孟森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有清易代之后,史无成书,读故事者,乐数清代事实。又以清世禁网太密,乾隆间更假四库馆为名,术取威胁、焚毁、改窜,甚于焚书坑儒之祸。弛禁以后,其反动之力遂成无数不经污蔑之谈。”(《心史丛刊》序言)对此,孟先生打算“不欲随波逐流,辄于谈清故者有所辨正。偶举一事,不惮罗列旧说,稍稍详其原委,非敢务博贪多,冀折衷少得真相耳。”试举几例来看看孟先生的历史观。在《太后下嫁考实》中,张煌言的《苍水诗集》一直是主张太后曾下嫁一派的最直接证据,可是孟森先生有所存疑:如果以“皇父”之称为下嫁的证据之一,那么既然是诏令天下人改易尊称,则必然没有有所顾忌不欲人知之事。如果真如张煌言诗中所说,春官进大礼仪注以志庆祝,那是比皇上大婚或皇子诞生更郑重的庆典,“故必觅得当时公平之记载,不参谤毁之成见者,乃可为据。苍水自必有成见。且诗之为物,尤可以兴致挥洒,不负传信之责,与吾辈今日之考订清史不同。今日若不得确据,虽别有私家记述,言与苍水合,犹当辨其有无谤书性质,而后定其去取。况并无一字可据,仅凭口耳相传,直至改革以后,随排满之思潮以俱出者,岂可阑入补史之文耶?”孟先生不仅重视史料的来源准确,而且长于分析各种史料之背景,对于张煌言的诗,他认为“必有成见”,所以不单要找到别的“私家记述”,而且还要考察它们是否也有谤书性质,才能决定取舍。但凡证明一件事的有无,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假定其有,然后试图找出证据来证明其有或反驳其无,一种则是先假定其无,必要找到确凿证据,才考虑推翻这一假定。在治史上,前一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但有逻辑上的漏洞,孟森先生采用的是后一种方法,虽然难一些,但更严谨。《世祖出家事考实》考证的是世传的顺治帝出家一事。孟先生不单单只考与清世祖相关的官方文献如《东华录》等,更对事件相涉的若干人物,如玉林、木陈、董小宛等,无不一一分辨,以确定他们在事件中的角色、立场等,而且即使是这些相关人物,孟先生的考证也力求多方互证,鲜取一家之言,甚至对于史料的作者也加以考证,力求作者的立场公平。世祖为之所惑的董妃,一度风传为江南名妓董小宛,言之凿凿者,也举证若干,孟先生叹曰:“皆其时人心思探清初奇秘之现象”。孟先生继而作《小宛考》,索性对董小宛生平详加考证,从而世祖之董妃另有其人不辨自明。这里还有一段插曲,颇能表现孟先生的风范。说道冒辟疆(董小宛夫)的后人冒鹤亭见到孟先生的《小宛考》,认为代其先祖雪诬,很是感激,于是以冒氏先德历代著述之丛书相赠以为谢。孟先生诘问冒曰:“君家小宛被诬,君知雪之,太清春龚定庵被君所诬,又将如何?余则两雪之,君知改否?”这里说的是俗称“丁香花”的一段公案。主角是满清贝勒奕绘的侧福晋西林太清春和诗人龚自珍(号“定庵”)。西林太清春号称“满洲第一才女”,作诗填词与纳兰容若齐名。传言她住在醇王府,也就是光绪皇帝出生的“潜邸”,龚定庵因为在宗人府当差,又因为深通文字音韵之学,会说满州话及蒙古话,所以不但为了“回公事”,经常出入亲贵府邸,而且亦颇得若干亲贵的赏识。奕绘人很开通,不禁西林太清春与朝贵名士唱和,龚定庵就是与西林太清春诗笺往还最密的一个人。龚顾两人的勾搭本来只有风声而已,后来老龚兴之所至,发之为诗,语中泄漏天机,被人引以为证据,指为实有其事。其时奕绘已死,新贝勒顾及家声,把这个庶母逐出府外,龚自珍亦被追杀,最后搭上一条老命。龚定庵属于怪才,而且性情风流,加上的确是被人杀死,被杀真相又一直是个谜,所以不少人乐于传这段“丁香花公案”,冒鹤亭也是播传者之一。孟先生感慨说:“事非切己,仍以传播流言为快意,所谓结习者如是。”第三篇《世宗入承大统考实》考雍正皇帝继位的问题。举出种种证据之后,孟先生归纳出雍正之继位确有疑点,但并不由此轻易得出结论:雍正即为毒杀父亲、取而代其弟当上皇帝的。治史有趣的一点在于:永远有可能有新的史料被发掘出来。孟先生宁可只是列出疑点,而不归纳结论,以留待后学研究地步。孟先生一生不少著述都对有疑点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详细考证和分析,对问题发现之明敏、致力探索之勤久足为治史楷模。孟先生研治清朝历史不过三十年,而撰述之富,成就之大,影响之深,自非后辈末学所能望其肩背。补注:覃恩:覃:长味,说文注:“此与酉部醰,音同义近。” 覃恩即深厚广大的恩惠双成:董双成是传说中的西王母的蟠桃仙子,本是西同时代钱塘江畔的一位绝色美女,混身上下洋溢着一份灵秀的气韵。她的先祖是商朝的史官,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在朝廷中也偶尔鉴往知来,抒谋献策。商朝亡后定居钱塘江畔,在飞来峰下种桃成林,结庐而居。《东华录》编年体清代史料长编。有“蒋录”﹑“王录”两种。乾隆三十年(1765)﹐重开国史馆﹐蒋良骐(字千之﹐广西全州人﹐乾隆辛未进士)任纂修﹐就《清实录》及其它官书文献摘录清初六朝五帝史料﹐成书三十二卷。全书内容按年月日顺序排次﹐起太祖天命元年(1616)﹐迄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以国史馆在东华门内﹐故题为《东华录》﹐通称《蒋氏东华录》。蒋录失于简略﹐但保存了传本所不载的一些重要史料﹐对研究清初历史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光绪年间﹐王先谦(字益吾﹐湖南长沙人﹐同治乙丑进士)据改修本实录﹐仿蒋氏抄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史料﹐辑为《东华录续编》﹐凡二百三十卷。对“蒋录”则重新加以详编和补充﹐增为一百九十五卷﹐于光绪十年(1884)成书﹐称《九朝东华录》。后潘颐福辑咸丰朝《东华录》﹐王氏亦加以增补﹐凡一百卷。加自辑同治朝《东华录》一百卷﹐合称《十一朝东华录》﹐俗称《王氏东华录》。全书于有清一代二百余年间大事﹐年经月纬﹐约略可见﹐为研究清史的重要史籍。在《清实录》未刊行前﹐该书颇为学者所推重。蒋录和王录﹐都有刊刻本。1980年﹐中华书局又出版了校点本的蒋氏《东华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