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共4册英汉对照)/西方学术经典文库

出版社:九州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801955920
作者:马林诺夫斯基
页数:1270页

章节摘录

  只有到了前海滩上,山坡脚下,才可以发现这一地区村落之所在,村落的房屋都掩藏在树丛之中,一小块一小块的茅草屋顶到处都有,它们的金黄色或深紫色从树叶的深绿中透过来。在风平浪静的季节里,几只独木舟在离岸不算太远的水域捕鱼。如果访客运气够好,正碰上节日、贸易远航或者任何其他的大型部落聚会,就会看到许多精美的航海独木舟正驶向村落,海螺的声音正在婉转悠扬地吹奏着。  为了访问这些土著人中一个典型的、大规模的居住区,比方说南海岸靠近法夫湾的村庄,是萨里巴岛或罗杰阿岛上的村庄,最好是在一个有遮蔽的大海湾登陆,或者是在一个山地岛之山脚下的广阔海滩上登陆。我们走进了一片清洁高耸的树丛中,里面遍布着棕榈、面包树、芒果树和其他果树,时常可以看到带沙质的土,杂草已被除尽因而显得很干净,那里种植着一丛丛观赏性的灌木丛,如开红花的木槿、变叶木或者芳香扑鼻的灌木。这里就是我们要找的村庄。莫图人在礁湖中央建立起来的栏杆屋,阿罗马人、迈卢人聚集区整齐的街道,特罗布里恩海滩上那些不规则而拥挤的小屋,这些建筑都很有魅力,但所有这些都不能跟南马西姆人村庄的风景如画或仪态万千相媲美。当我们在一个炎热的日子走进果树和棕榈树的浓荫里,发现自己正处在经过精心设计、装饰的房屋群之中,房屋到处都有,不规则地矗立在碧绿之内,被由贝壳、鲜花装饰成的小花园环绕着,村中小道边缘镶嵌着鹅卵石,环形蹲坐处由石头铺就,尽管只是短暂印象,那原始、欢快的野蛮人生活的憧憬似乎瞬间就实现了。舟身巨大的独木船被拉到海滩上,覆盖着棕榈叶子,到处都是晾晒着的渔网,铺散在特制的座架上,屋前的平台上坐着成群的男男女女,正忙着做一些家务,他们抽着烟、聊着天。  沿着绵延几里地的小道步行,每隔几百码,我们就会来到几家屋舍组成的另一个小村落。屋舍中有一些明显很新,是刚刚经过修饰的,另一些则废弃了,一大堆破旧的家具摊在地上,显示着村中某位老者离世而导致这座屋舍被抛弃了。每当夜晚降临,生活变得格外活跃,点燃火把,或煮或吃,土著人就忙碌起来了。在舞季,时当薄暮,成群的男男女女聚会在一起,唱歌跳舞,鼓被拍打得砰砰响。  ……

前言

  我尊敬的朋友马林诺夫斯基博士请我给他的书写一篇序言,我欣然答应了他的要求,不过我很难想象我的什么话能够为本书增光添彩,因为在本卷书中,他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人类学研究报告。我的评论就是按照本报告的样子,部分围绕作者的方法,部分围绕他书中的材料而展开的。  关于方法,马林诺夫斯基博士所做的工作,在我看来,是在最好的条件下,运用一种经过仔细估计而可能取得最佳成效的方式完成的。对于他所要着手进行的作业而言,无论理论训练还是实践经验方面,他都是做好了充足准备的。在理论训练方面,他有关于澳大利亚原居民家族的博学深思的论文为证明;①在实践经验方面,他提供的有关新几内亚迈卢土著人报告的证据并无丝毫令人不满意之处,这是以他在迈卢人中间六个月的居住为基础的。②新几内亚东部的特罗布里恩群岛,是他的注意力转向的下一个目标,在这里,马林诺夫斯基博士像一个土著人一样与土著人生活在一起有很多个月,每天观察他们的工作与玩耍,用他们的口语与之交谈,而其所有的信息都得自最可靠的来源——个人亲自观察,还有土著人用他们的语言向他直接做的、而非经口译者插手完成的综述。通过这种方式,他积累了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其内容涉及特罗布里恩岛上居民的社会、宗教、经济或者手工业生活等方面。这些内容,他希望并打算今后全部发表出来;其间,在这本书中他提供给我们的是一种关于特罗布里恩社会有趣而奇特的面貌的初步研究,亦即岛上居民在他们自己中间及其毗邻岛屿居民之间保留下来的那种非同寻常的交换体系,该交换体系只有部分是经济或商贸性质的。

内容概要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1884~1942)Malinowski,Bronislaw Kaspar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卒于美国。1908年以全奥地利最优等成绩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
马林诺夫斯基最大的贡献在於他提出了新的民族志写作方法。从马林诺夫斯基起,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都必需到自己研究的文化部落住上一年半载,并实地参与聚落的生活,使用当地的语言甚至和土著建立友谊。而这些,都为了完成一份马林诺夫斯基式的民族志纪录。后到莱比锡奥斯特瓦尔德理化实验室从事研究,受到德国心理学家W.冯特的影响。他在英国人类学家J.G.弗雷泽的《金枝》启发下,开始对人类学发生兴趣。
1914 年,在英国博物馆和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工作。同年,他跟随到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去的蒙德人类学考察队进行实地调查。1924年,任伦敦大学社会人类学讲师。1927 年任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教授。1928年任波兰科学院院士。1932年担任研究人口问题的意大利委员会通讯委员。1933年任荷兰科学研究皇家学院的院士。1936年任新西兰皇家学会的荣誉会员。1936年代表伦敦大学和波兰学院去美国参加哈佛大学一百周年纪念,被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39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1922年,发表了民族学调查专刊《西太平洋的探险队》。
他的《科学的文化理论》(中译本名为 《文化论》)一书是他的功能主义理论的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总结 。他的学术思想,尤其是关于实地调查的方法论,对西方人类学和民族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和另一位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一起创立了英国功能学派。他去世后,美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专门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林诺夫斯基奖。我国德高望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1936年底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社会人类学,师从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书籍目录

詹姆斯·弗雷泽的序
作者导言
致谢
导论本次调查的主题、方法和范围
第一章库拉地区的风土与居民
第二章特罗布里恩群岛的土著们
第三章库拉的本质
第四章独木舟及其航行
第五章瓦加的礼仪性建造
第六章独木舟的下水及礼仪性的访问??特罗布里恩的部落经济
第七章一个库拉远航船队的启程
第八章船队在穆哇的第一次停泊
第九章在皮洛路海湾航行
第十章船只拾的故事
第十一章在安菲特列特 库拉的社会学
第十二章在特瓦拉和萨纳罗亚 库拉的神话
第十三章在萨如沃纳海滩
第十四章在多布的库拉 交换的技巧
第十五章回家的路程 卡洛玛”贝壳的捕捞与制作
第十六章多布人回访西纳科塔
第十七章巫术与库拉
第十八章巫术词语的魅力 一些语言学的资料
第十九章内路库拉
第二十章基里维纳和基塔哇之间的远航
第二十一章库拉和剩余分支及旁支
第二十二章库拉的意义
插图目录
照片
地图
译者后记

编辑推荐

这套从书精选了西方学术思想的发展流变中出现的经典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名著,计划达到一百部,将陆续分批出版直至全部完成。本册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部。本书是西方学术经典文库之一,是一部关于航海的双语读物,是马林诺夫斯基所处的那个时代和马林诺夫斯基个人际遇在一个非常奇妙的耦合点上的产物。

作者简介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英汉对照)(套装共4册)》根据英文原著或其他文种的较佳英文译本译出。与以往不同的是,《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英汉对照)(套装共4册)》全部用现代汉语译介,尽量避免以往译本中时而出现的文白相间、拗口艰涩的现象。
本译丛还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在译介理念和用词用语方面,基本采用改革开放以来西学研究领域的共识与成论。另外,以往译本由于时代和社会局限,往往对原作品有所删改。出于尊重原作和正本清源的目的,本译丛对原作品内容一律不作删改,全部照译。因此,本译丛也是对过去译本的补充和完善。

图书封面


 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共4册英汉对照)/西方学术经典文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历时正儿八经的两周,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四大本一千多页啊,除了以前读《哈利•波特》和《福尔摩斯》,哪有激情去坚持下来四大本书啊,想当年自己喜欢的三大本《追忆似水年华》都没有坚持看下来。不过,当我打开书看完弗雷泽赞誉满满的序言,看完作者在导论中关于调研主题方法以及范围的严肃的讨论,开始进入第一章关于库拉地区的风土与居民时,便无法停下来跟着马林诺夫斯基在特罗布里恩群岛浪漫的旅程。 那么先简述一下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吧,也加深一下我自己的记忆。他生于波兰,后来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学习人类学,是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1936年底费孝通先生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社会人类学,师从马林诺夫斯基。从马林诺夫斯基起,几乎所有的人类学家都必需到自己研究的文化部落住上一年半载,并实地参与聚落的生活,使用当地的语言甚至和土著建立友谊。 这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开创了田野工作的先河,但是作者的经历并不是像读着在阅读的时候那么轻松地啊,“我清楚的记得开头几周我耗在那些村落里的漫长探访;记得多次执着然而徒劳的尝试总是不能真正的与土著人接触,也得不到任何材料;我记得在这之后的失望无助。很多时候我沮丧至极,就像一个人在热带的抑郁和无聊袭来之时借酒浇愁一样。”后来作者就直接在土著村落里面安营扎寨下来,作者这样逼迫着自己独自居住,远离基地、白人同伴,这样就会在村庄里独自散步几个小时,为了排遣孤独,就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土著人的社会交往中去了,这样自然而然的进入一个社区并且进行人类学的工作需要的时间可不仅仅是几天几个周而已。在作者所在的年代,人类学的发展已经使得人们些许改变了对土著的看法,土著人的社会不再是毫无规律地如其所欲按其所能的生活着,其社会组织有些非常明确的结构形式,他们在公共、个人关系上都为权威、法律、秩序所支配,另外,其个人关系更是处在极其复杂的亲属关系和宗族制度的控制之下的,他们的社会规则,是传统心智与现实的环境物质条件互动而成的结果。 作者在总结其研究方法时称之为“实据统计文献法”,也就是说,每一个现象都应该就其具体表现的最大可能范围来进行研究;每一个现象都应该通过一种穷尽详细例证的调查来进行研究。此外,在可能实现的情况下,每一种调查结果都可以绘制成某种概要式的图表来作为研究工具和民族志文献。然而还有一种极为重要的现象是不可能通过询问或者推敲文档的方式记录下来,而不得不在完全真是的情形下去进行观察,也就是“现实生活的不可测现象”,比如一个人的工作日的例行事务,他照管身体的细节,进食、做饭的方式以及村庄中的各种生活氛围,人们的微妙难言的情绪等等,这样的东西是无法进行量化以及从资料中查阅的,毫无疑问,作者在村落中安营扎寨,几乎完全融进土著的社区,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后者的种种细节来填补前面作者提到的研究方法的不足。 马林诺夫斯基在践行自己总结出来的上述研究方法以后,总结了部族生活的每一个活动中的三项内容:“首先,习俗与传统所限定的常例;其次,活动开展的方式;最后,对该活动的评论,这存在于土著人的心理中。”作者在书中就针对本书主要的分析库拉圈给出了上述详尽的描述:一个人服从于各种习俗之义务,遵循传统行事之程序,他参加这项活动,是受到某种动机的驱策,并伴随有某种情感,为某类观点所引导。这些观念、情感和冲突被其文化塑造、制约,也因此成为该社会的种族特征。马林诺夫斯基由此简单总结了一下民族志学者的最终目标,就是掌握土著人的观点、他与生活的关系,认识“他”对“他的”世界的看法。研究人,与人相关的东西以及生活作用在他身上的着力点。为实现这个目标马氏授之以渔的提出了三条途径,在此我就不再重复了。 额,上面这些长篇大论都是在做着的导论中半抄半总结出来的。接下来作者便以生动而且详尽的描述把我们带进了库拉地区,库拉地区有着明显的等级与社会区分的存在,酋长和有身份的人在对待陌生人的态度上表现出“最优雅态度”。此外,妇女们活泼可爱热情,她们在令人难以置信的年纪就接受了性生活的启蒙,可以自由地去她们喜欢做的事情甚至这些事请都有礼仪性的安排,但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她们的婚姻中,女方家庭要对夫家的经济做出贡献,而且要用一种非常实在的方式,还要承担夫家所有种类的服务工作。婚姻生活中她们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而且她的丈夫还必须待她好、尊重她(除了经济支持外,后者应该是我们都挺希望的吧)。部落生活中妇女不参加男人的会议但是这并不影响她们的高地位。特罗布里恩人是母系氏族,一个酋长的地位都要靠娶多位妻子来得到经济上的支持(包括大量食物和宝物等财富的供应)从而确保自己的地位。 特罗布里恩人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还有劳动生活,也就是在园圃中的劳动,以前对于土著人那种幻想——土著人是无忧无虑的大自然的孩子,他们可以尽可能地避开一切劳动与努力,只是等着果子成熟然后落到他们嘴里——显然在马氏详尽的田野观察中被推翻,相反的是,他们在其生存环境下努力的劳动、有条不紊的谋划,有目的性的进行生产生活,他们有大量的巫术与园圃的生产相关,使得园圃巫师成为村庄中仅次于酋长与巫师的重要人物。让人感兴趣的有三点:1.在园圃工作中,非实用性成分占很大比例,很多时间劳动的付出都是出于美观的目的,使得园圃整洁干净,有漂亮而结实的篱笆——土著人对其用心远远超出作物生长所必须的程度——这样做的主要动力在于一种非常复杂的传统力量、责任、义务、巫术信仰、社会志向以及虚荣心的建构;2.他们的收成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实际消费,很多粮食剩余以后烂在薯蓣仓里面是一件很值得展示和炫耀的事情在特罗布里恩,权势的主要象征是财富,而富有的表征便是慷慨;3.特罗布里恩的亲族体系和亲属观念使得一个人的收成一部分奉献给酋长,一部分则属于他的姐妹或者母亲的丈夫和家庭。 在进入对库拉的描写之前还要提一下特罗布里恩社会体制,在特罗布里恩的每一个地区内,几个村庄共同体有个各自的很大的独立性,图腾氏族超越了政治和低于的区分,鸟是主要的图腾,亚氏族是氏族在地域上的划分,亚氏族成员宣称拥有共同的祖先,并且每个亚氏族有其确定的等级观念;而真正的亲属关系,真正的实质身份被认为只存在于男子与其母亲之亲属之间,他们不承认有生物学意义的父亲,母亲舅舅的近亲位置是被法律(我不知道这里的法律是怎么定义的,文章中我们有记错的话好像没有特罗布里恩地区明确的法律条文出现,说是习俗我倒是能接受)和习俗规定的一种权利,而父亲对其子女的关心与热爱则是出于感情,出于他们之间亲密的个人关系。 然后就是巫术了,他们对于死者的灵魂并无恐惧,所有的恐惧都集中在对黑魔法、飞行女巫、携带疾病的邪恶生灵,甚至还有一种在树从或者是岩石里面的“图科鬼”,从田里后者薯蓣仓里面偷盗粮食并且传染轻微的疾病——这跟小时候老姥姥给我讲的童话有些类似,在树丫丫里有一种人型的小鬼,夏天晚上人们在树下乘凉的时候他们就盯着我们模仿我们的对话,到了晚上就趴在窗户上看我们,重复着我们的话,要是我们接上了茬的话就要发烧啊什么的,当时晚上简直睡不着觉,盯着老姥姥家纸糊的窗户不肯放过一丝影子掠过的痕迹,现在想想也无非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还能对我下什么毒手不成?——巫术作为一种维持的手段在特罗布里恩无处不在,也因为既存的秩序而得到增强。 终于可以说一下这本书中的必考的地方了,当然也是马先森主要想论述的一个东西:库拉。库拉,是一种交换形式,在各个部落之间广泛分布,由居住在一大圈海岛、形成了一个封闭循环的众多团体进行。沿着这个圆圈,有,且只有两种物品,不断地朝着相反的方向流动,沿着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一种红色贝壳做成的“索巫拉伐”,沿着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是另一张物品,白色贝壳做成的“姆瓦利”的臂镯。这些物品中的每一个,当它在封闭的循环圈沿着自己的方向流动,而与其他类别的物品相遇时,常被拿来进行交换,库拉物品的每一次流动,交换的每一个细节,都受到一套传统规则和习俗的制约与管理,库拉的活动还伴随着复杂的巫术仪式和公开礼仪。这两样物品的礼仪性交换,是库拉的主要一面——库拉是一种特别重大而复杂的风俗,这在地理范围和内容追求的多样性上都是这样,它把为数众多的部族结合在了一起,并且包含了大量复杂的活动,将这些部族关联交织在一起,这样就使之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根植于神话之中并有传统法律的支持,并围绕着巫术礼仪。库拉的所有交易都是公开的、仪式性的,并按照明确的规则进行,它按照事先安排的日期周期性发生,并沿着确定的贸易路线进行,这些贸易路线会引导土著人在固定的约会地点汇合。库拉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它不是在任何需要的压力下才进行的,因为它的主要目标是毫无实用性物品的交换。而土著人对于库拉物品的所有权是临时的——“一种新的类型的所有权制度,其特色是暂时、间歇、累积性的”。库拉有几个交换原则也简述下吧:1.库拉在赠予礼仪性的礼物之后,无论是在几个小时、几分钟以后也好,甚至在偿付之间隔了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也罢必须酬报等价的还礼;2.还礼的等价由给与者做出确定,决不能用强制力来执行。由此:库拉是主要目的,另外一重要追求是为了库拉远航时的贸易,为了库拉远航而准备的造船、收集事物的各种活动,远航时举行的大型宴会,以及贯穿在里面无所不在的巫术——读完下面的几章马先森完全围绕库拉远航、巫术、礼仪的描述,我突然明白了人类学课上提到的库拉的意义——这在书中也有原话——库拉交易维系着土著人的光荣与梦想,消耗着他们的时间与精力,激励着他们的聪明与才智。 每一个索拉乌伐或者姆瓦利都有着自己故事,当它们交换到某个人手里时,这个故事也会被土著人一再提起重复,库拉物品就像是一个携带者民族历史的物什不断在人们手中传递着吸收着各种美好的真实或者传说的故事,它们储存了最高的价值观念和情感。在读最后一章节的时候,关于丧葬仪式中库拉的描写让我很是感动,亲戚伙伴邻居等把自己手中的库拉放在他的周围给他的愉悦安定——在这行为的深处,有一种复杂的情绪性的理智和态度;这是一种鼓舞生命的愿望;同时也是为死者所做的准备;坚信他们能活在此世,但也要为他去另外一个世界做好准备,让他带去更多的库拉物品的灵魂从而在那个世界取得尊重。读到这里我有些茫然,以前对库拉的所有的理解突然转了风向,库拉的物品更像是某种信仰中的圣物而库拉便成了特罗布里恩地区的一种信仰,整个社会的运行围绕着这个信仰展开——原谅我这种错觉,因为库拉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其对土著的号召力上真的好像是一种宗教啊。 文章的最后,令我尊敬的马先森在总结其在人类学工作中的一些话着实让我感动——不知道是我神经太脆弱还是在目前这种纷乱的环境下一点点美好的东西都能让人触动——“我们的最终目标却在于使我们自己的世界观更为丰富深刻,在于了解我们的本性,并使之在智力、艺术上更为完美。以敬重而真正的理解力去了解其他人的根本观念,即便是对土著人也是这样,那我们必然会扩展自己的观念。而如果我们不能脱离人生的狭隘习俗、信仰和偏见的限制,也就无法达到“认识我们自己”的苏格拉底式的智慧了。在这类终极意义的事情上,养成能用他人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信仰和习惯,便是教给我们最好的教训了。” PS:本想用“浪漫的旅程”做题目来重新沿着书本中马先森的足迹在那美好的地区重走一遍,但是回来看看自己写得东西,大多是枯燥的概括,那么这五个字就只用来评述此书好了,那些异域的情调,还要自己阅读这本书去感受的。想了解那种独特的文化和不一样的情境,就自己去阅读吧。
  •     去旁听的时候老师说入门就要读这套书或者国内的《江村经济》,老师把这本书誉为“人类学的圣经”。刚开始拿到厚厚的四本书时心中溢满雄心壮志,但是看到第二本的时候差点放弃了。同学开玩笑说我天天在看巫书,囧…… 有时真的抱怨里面内容很繁琐。但是我终于把厚厚的四本认真读完了,为自己鼓掌,更感谢这套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力荐!

精彩短评 (总计19条)

  •     我都看完了,照着看很棒!
  •     书很好,人类学经典,但是这个版本太差了。虽然是双语对照,可是把关键性的图片啊什么的都放在了最后一本书里,害得我摸瞎看第一本。
  •     引人入胜。
  •     读书难 书难读 难读书 读读读!
  •     看完這書真有成就感~
  •     用一句很应景的书中的话结束本书“我们的最终目标却在于使我们自己的世界观更丰富深刻,在于了解我们的本性,并使之在智力艺术上更为完美。以敬重而真正的理解力去了解其他人的根本观念...如果我们不能脱离人生而具有的狭隘习俗、信仰和偏见的限制,也就无法达到认识我们自己的苏格拉底式的智慧了”
  •     学英语的起点
  •     真正的学科经典啊啊!
  •     当年选修《人类学》时的论文对象
  •     質性研究參考
  •     插图编排不够合理,图片质量太差。
  •     经典而不得不读。
  •     认识我们自己
  •     这本翻译实在有点牵强啊……
  •     居然还是14年买的,某胖当年是怎么给我选的中英对照版!这文笔和译笔真特么好,比日记里的碎碎叨叨真不知高到哪里去。成熟的民族志学者大概就是这样善于抓重点和藏拙,让人一口气看半本不费劲,教科书一样的民族志!功能主义绝壁是本命,请叫我马林诺夫斯基一生推~~梗学研究的整体框架可以参考之。
  •     現在的我實在是讀不下四卷本了 對不起啊馬林諾夫司機先生!! 就我讀過的第一卷來說真的寫的很好 翔實 真誠 浪漫
  •     Malinowski... 怎么这么可怕的书我都读过。。。 羊汤大饼,可惜了了。
  •     即使是这样还是浪漫。
  •     今天读完第一册,另外三册带回家要是不能及时赶回学校岂不是要被罚款罚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