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个性的人

出版日期:2015-4
ISBN:9787532766810
作者:[奥] 罗伯特·穆齐尔
页数:975页

内容概要

我很喜欢普鲁斯特,但我更喜欢穆齐尔。——玛格丽特•杜拉斯
尼采使哲学与小说接近,穆齐尔使小说与哲学接近。——米兰•昆德拉
罗伯特•穆齐尔(1880-1942),奥地利作家,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语文学大师之一,与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并列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没有个性的人》(未完成)、《学生托乐思的迷惘》,短篇小说集《三个女人》,散文集《在世遗作》等。
穆齐尔早年大学工科毕业,后又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具有高度人文和科学素养的作家。作为现代的语文学的拓荒者,他的创作在内容上富于深刻的哲思和冷静的科学精神,在形式上则表现为不拘一格地突破传统和大胆尝试。

作者简介

也许我们有理由害怕:如果不把自己的个性塞进某个公共认可的口袋里,那我们的个性就会像粉末一样四散而开。
——罗伯特•穆齐尔
《没有个性的人》是穆齐尔未完成的遗作,一部“精神长篇小说”,在二十世纪现代派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一九九九年,应德国贝塔斯曼文学家出版社和慕尼黑文学之家的要求,有作家、评论家和德语语言文学专家各三十三名组成的评委会评出了一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名单,位居榜首的就是《没有个性的人》。
小说的背景是1914年前的奥匈帝国。在维也纳,人们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筹备1918年庆祝奥皇弗兰茨•约瑟夫在位70周年的活动;在这同一年,德国将庆祝德皇威廉二世在位30周年。所以,人们称奥地利的这个行动为“平行行动”(然而,1918年正好将是这两个王国覆灭的年份,这将一个滑稽荒唐的炸弹放进小说的基底)。
小说的主人公——平行行动委员会秘书乌尔里希——在故事开始时32岁,他认识到,对自己来说,可能性比中庸的、死板的现实性更重要;他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个性的人,因为他不再把人,而是把物质看作现代现实的中心:“今天……已经产生了一个无人的个性的世界,一个无经历者的经历的世界;他看到自己被迫面对时代的种种问题,面对理性和心灵、科学信仰和文化悲观主义之间的种种矛盾。另外,小说还描绘了主人公在平行行动的活动圈里接触到的行动负责人狄奥蒂玛、金融巨头和“大作家”阿恩海姆、年轻时代的朋友瓦尔特和克拉丽瑟、神经错乱的杀人犯莫斯布鲁格尔、同他一起经历乱伦的爱的胞妹阿加特等等。


 没有个性的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了几十页,谈点感受。应该和翻译无关,德语作家的杰出和恶劣交织在这部书里。句子长得需要增加大脑内存的容量,无关乎情节的讨论整页整页出现……牢骚满腹,却不止牢骚,情感与逻辑交织在一起……有点读莱辛和康德的感觉……今夏读完接着写。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如果有现实感,那就一定也有虚拟感」
  •     穆齐儿并不关心读者能不能读下去,他像匠人一样追求完美~~
  •     只能用穆齐尔的语言解释对穆齐尔的爱。。
  •     “但是我也许相信,在一些时候以后人类一方面将会变得很有才智,另一方面将会成为神秘教徒。”
  •     两个半月初读摘抄16页。值得重读。
  •     总算,来刷点年味
  •     略贵啊。。读起来还是比较晦涩,但是越读越有趣。
  •     如何利用行动将灵魂摆脱文明。围绕没有个性的人及身边的人讨论政治、宗教、艺术、法律、爱情。大概知道讲什么并不代表能整体掌握其逻辑。
  •     乌尔里希思索思考与行动之间的联系,自由权力的乏力——现代社会中的无意义性。个性是为理想价值的单一,后穆齐尔解释说的共性。乌尔里希的个人特质是模糊且平常,相对《局外人》中莫索尔在“无个性”上的彻底,他一边精力充沛而热情洋溢,却天赋异禀拒绝对应的炙手工作,与世界隔绝。
  •     等了十年,不愧为经典
  •     鸿篇巨作,看的我有点儿懵。(第一遍读完)
  •     相当有个性
  •     头炸了,我怀疑我智力了
  •     不敢相信自己看完了。穆奇尔,相见恨晚~
  •     看着看着就没了
  •     无边无际的沙漠.走的越远越有生的期盼.一年多了还未读完.好书需慢品.结束这趟旅途以后 或许就能足够自信的重新翻开追忆似水年华了罢
  •     前一半根本没办法喜欢这本书,本来就让人很累的语言加上那种让人很累且可以猜出原句结构的翻译,还有大段理论和太夸张的描写,也不知道是怎么看下去的。到第三部情节远离开之前的行动,感觉语言风格也轻松了一些,“人们对这张纸一无所知,人们只知道上面的牛群。”
  •     翻译不堪斟酌
  •     太吊 没看懂
  •     实在是很难评价的一本书
  •     读的最慢的一本书,持续性的大脑的转动,阅读并非休闲。非常对得起140元这个定价
  •     晦涩奇异充满秘密(读到第二册的p371)
  •     读了一页只有一个问题,这个译者有语言障碍吗?中文一级?语文是智障教的?
  •     世界上最无聊的小说,之一
  •     已麻爪
  •     这种大部头的阅读总是痛并快乐着,此外,作为外国文学,翻译上还是有些令人费解的地方,似乎是直译过来的,还可以从译文中看出明显的外文句法结构,长句太考验人的耐心与理解力,建议在心情平静的时候阅读,要不然真的会抓狂,但这本书绝对值得阅读,没有个性也许就是这个没有个性的人的个性
  •     没读过的还在等什么?
  •     好书,滋养人的一生
  •     滞涩的文字还这么有吸引力
  •     重读。
  •     历时近两个月 终于读完了 阅读体验实在太糟糕 甚至比无聊透顶的《魔山》还糟 但冥冥中好像从乌尔里希身上看到了自己 似乎一切都无可又无不可.我想这不仅仅是后工业时代的心理写照 而是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之中的本质挖掘.小说中所有人物说的都不像人话 反而像是作者意识的流动 这构成了如列维施特劳斯理论般的普遍结构 翻译减一星 读完这本会不会多了一点挑战普鲁斯特和乔伊斯的勇气呢?
  •     这本书读得太过艰难,或许是翻译问题吧!大段大段句子,它把各种感受,看问题角度描写得太真切,仿佛就是百科全书,自己跟着他们经历了那些,会激动,会眼泪在眼眶打转,可是还是想看下去。乌尔里希命运是怎样呢?一本未完成巨著,一本我还有很多不理解地方,需要重看,而未来会怎样?会停留我脑海吧!
  •     秩序井然,所有元素都变成了填料……
  •     我其实只有一个问题:这个新译本和老译本都读过的豆友能否说下这两个版本有什么不一样?还是内容一样只是换了个封面而已?因为我看到译者还是张荣昌啊!就是觉得老译本语言实在是不过关,我主要都是看英译本的。希望有两个版本都看过的好心人私信告诉我一下,这真的是我最爱甚至是唯一喜爱的小说啊!!
  •     +10086
  •     对于这本这么厚、这么贵、这么高大上的书,我敢说的评价只是:平装但装订很好,全书只发现一处把“印度”印成了“印序”。
  •     我真的读不下去了!整个太天蝎座的思维!看得让人生气!能不能不要想这么多!!读到快吐,哲学思辨没有问题,太厉害了,我这种智商还是不要看这种类型的文字比较好,但是真的写很好!!!!
  •     今天……已经产生了一个无人的个性的世界,一个无经历者的经历的世界.
  •     试了四五次,才终于硬着头皮把它啃完
  •     非常成熟且脱离了“成熟的厚重”的一部作品。我突然很看得起奥地利这一方水土了,出产的作品带有天然的(注意是“天然的”音乐韵律感),阅读体验非常舒服,译者辛苦了,你翻译得好极了。
  •     三月断断续续读完。那些延绵的长句子真是考验记性。人物无休止的思辨充斥在哪怕是最细微的动作与光束之中,但又似乎是无缘无故地被推上了最不确定的道路。主要是一种如时代精神那样弥散在时空中的奇特而难以捉摸的心理氛围,探究了诸多相互交织的思维与行动面相。摘录了些许断章,还需重读。
  •     我去看原版了,翻译简直是Trauma
  •     很艰涩,但有味道,康德、卡尔维诺、黑塞 都有点像,译文忠实体现了德语读三行才见动词的特点
  •     懂还是没太懂,我读完也说不清~
  •     作为一个对译者比较宽容的读者,这次也要翻脸了!多么牛逼闪闪的识见呀……硬是令人读不下去!掀桌!
  •     这个翻译给我等着,我要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起来
  •      中文译本读起来真的是糟透了。。。。真心没有任何办法读下去。。。看来只能错过这本突破传统的小说了。。。。
  •     已购。陪妻待产的头两天晚上通宵读完。相较第一遍读的时候,并没有更多好感。思想力度不及陀,有趣程度又不如乔,但其作为小说,思辨繁复倒是别有风味,像一张小纸片贴着一张小纸片,密密麻麻。另外,翻译得好硬,适合速读,读大意,细加品味则硌牙。
  •     米兰.昆德拉这样“汲取灵感”真的好吗?
  •     还没有开始读先吐个槽,将近一百五十块软妹币的两本书,还是软皮的。太坑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