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的幻象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020110649
作者:[英]西蒙·范·布伊
页数:192页

内容概要

西蒙•范•布伊,英国小说家。1975年生于伦敦,在威尔士乡村和牛津长大,大学时迷上橄榄球,成为美国肯塔基州一所大学的橄榄球队员。在那儿,经由一位英语教授介绍,爱上了惠特曼、爱默生等美国诗人的作品,而另一个英语教授则鼓励他写诗和创作短篇小说。之后,他回到英国,辗转几所大学,获得MFA学位。曾旅居巴黎和雅典。
西蒙•范•布伊已出版两本短篇小说集,出版于2007年的《黑暗中的绽放》是他令人惊艳的处女作,出版后即获得维尔切克创新奖文学奖项的最终提名(2009年曾以《因为。爱》为名在中国出版);出版于2009年的《爱,始于冬季》则荣获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纽约时报》赞誉“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们将会享受西蒙•范•布伊温柔、莫泊桑式的寓言……”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美,始于怀念》2011年一出版即获得北美独立书商“书店大奖”小说奖项的提名。第二部长篇小说《分离的幻象》于2013年先后在美国和英国出版,受到《出版人周刊》的热情评价,“精湛的写作提升了这部杰出的作品”。
除了文学创作,他还在纽约艺术学校和长岛大学兼职任教,并参与一个关怀青少年的人道主义项目。
目前,西蒙•范•布伊定居纽约布鲁克林。

作者简介

两个二战的幸存者、美国士兵约翰和德国士兵A,施加于彼此的片刻“怜悯”却改变了他们和他们所爱之人的一生。
1945年,一架美军的B-24轰炸机在进攻德军时坠毁,幸存者约翰只能和一个德军士兵A分享最后一点食物,然后各自踏上亡命之途。约翰如何凭借对妻子哈莉特的爱拒绝死亡的诱惑;A如何在逃亡中变成法国人“雨果”,为了拯救孤儿马丁被流弹削去一半头部;终生为身世困扰的马丁在养老院见证了雨果之死;陷入孤独的导演丹尼如何向雨果回馈多年前无私的陪伴; 约翰失明的孙女艾米莉亚如何面对祖父的财富和隐痛……
在西蒙·范·布伊迷宫般的迷人文字中,所有的人都曾被孤独、绝望和恐惧撕碎,但通过隐秘的命运纽带,他们无一不战胜了自身的孤绝,通过爱和善意顽强地楔入他人的世界。
作者用回 旋的、优美得令人窒息的叙事注解了一行禅师的偈语:“我们在这里,是为了从分离的幻象中苏醒。 ”


 分离的幻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世界三大宗教虽起源、信众、禁忌等迥异,但在关于人的前世今生这个问题上,每个宗教都有着相似的长篇大论。然而前世不可追,来生太渺远,把握今生,活在当下才是生活要义所在。我们走过很多路,遇见过很多人,曾经认为再也不会相遇的那些人,那些事,却从未曾消失不见。这分离,只是一种幻象。在《分离的幻象》这部小说中,作者用巧妙的布局,将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人物的人生交织在一起,用作者的话来说,“他们各自的生活像绳子般交错在一起”。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在巴黎郊外的战火中,在曼彻斯特的阴雨中,在洛杉矶的阳光下,忆及过去或平淡或难忘的岁月,想着那些他们爱过和爱过他们的人。故事的核心人物是两位经历二战死里逃生的老兵约翰和A,他们支撑起整部小说的结构框架。如果没有战火中的垂死挣扎和一念之善,后来的那些故事便都无从源起。然而生活的魅力就在于其不确定的偶然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一生,那些看似偶然的事情,也有其必然发生的根源。约翰在残酷的空战中幸存下来,在茫然、孤独、饥饿中忍着剧痛,他当时只要稍有想要放弃挣扎的念头,这致命的思想便会如病毒般由大脑传达给本就难以支撑的身体的各个器官。但约翰不会这样轻易放弃,对故乡温暖的阳光的眷恋、对从小生活的饭店的回忆、对那个他深爱的女子的思念,都在他想要放弃的那一刻,将这负能量击得粉碎。A亦是二战的幸存者,但与约翰相比他不幸得多。幼年丧母使其童年过早地失去快乐,粗暴的父亲令本就残酷的现实雪上加霜。对于自己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他一直是无法释怀的。相似的是,即使是作为正义者的抵抗运动成员一方,对自己在战争时的杀戮亦不愿触及。当人性美好的部分觉醒,接受自己曾是一个刽子手的事实是痛苦的。那些往事深深地印刻在内心深处,即使事情已过去数十载,却从不曾褪色。约翰与A在短暂的相遇后各自走向相反的方向,也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约翰在战后得到一份好工作,多年后生活富足、家庭幸福;A不幸被弹片削去头部的一部分,多年后生活拮据、孑然一身。相同的是,他们对战场上的经历都缄默不提,即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知道约翰究竟在法国经历过什么。他们多年来一直被与战争有关的噩梦所困,那些经历永远不会被忘记。约翰不会想到,他的孙女在博物馆要给人讲解的那张照片就是他当年驾驶的轰炸机座位下遗留的哈特莉的照片;A不会想到,在公园里给他带来面包的那个小男孩就是当年他救下的那个孤儿。那些分离后不曾希冀再遇见的人与物,就这样奇妙地重逢。他们亲眼目睹同类那么轻易地被屠戮,从地狱的边缘挣扎回人间,在不同的空间感受着同样的孤独,年轻时的那段战争记忆从来不需要想起,因为永远都不会忘记。注:文中翻译似乎有误,约翰应该是艾米莉亚的外祖父,从上下文语境来看,翻译为祖父有点不合逻辑。
  •     如果是正叙的话,这个故事是这样的:1939年,约翰与哈莉特相爱。在奔赴战场之前,二人结婚。1944年,随身携带着爱妻的照片,约翰作为空军飞行员前往法国参战。飞机被击落后,跳伞逃生的约翰因为对妻子的无限爱恋活了下来。但妻子的照片留在了飞机残骸上。飞机残骸在1968年被一名叫塞巴斯蒂安的男孩发现,他与心爱的女孩海莉在机舱中发现这些照片。在逃亡回国的路上,约翰遇到了A。简短的僵持之后,约翰与A分享了仅剩的食物,然后分道扬镳。回国后的约翰,与等待自己的妻子团聚,生儿育女。艾米莉亚是约翰的孙女,一名盲女,在博物馆工作。在她策划的一场名为“离别的幻象”——关于二战美国士兵,的图片展中,约翰当年遗落的照片被赛巴斯戴安与海莉寄回。A是一名德国士兵。与约翰分别后,经过一家农场时,为了寻找书籍,在熊熊大火燃烧的房子中救出了一个男婴。之后,A与男婴生活在一起。直到他们到达法国,在一场街头混乱中,为了保护男孩,A将男孩随手塞给了身边的一名女士。二人就此分别。混乱中,A的头部被子弹击中,成了一个丑陋的人。被救醒的A,因为无人知晓他的名字,医生从他随身携带的书籍中,给A取了一个新名字:雨果。醒来的雨果一直过着流浪的生活。流浪过程中,雨果遇到了一名叫丹尼的小男孩。丹尼有阅读障碍,雨果帮他克服,学会了阅读。但雨果只与丹尼一起生活了五年,之后,丹尼随母亲去了美国。三十年后,长大成人的丹尼成为一名赫赫有名的导演。当他回忆起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他决定寻找雨果。这时的雨果因为年老体衰,无法继续工作,生活成为问题。在丹尼的安排下,雨果住进了星光养老院。在雨果搬进养老院的第一天,就因为摔倒而过世。他在马丁的怀里安息。而马丁正是雨果当年从燃烧的房子里救出的男婴。男婴被女士带着逃进了一家咖啡馆。之后女士与与咖啡馆的男主人一起生活,共同抚养这名男孩。他们为男孩取名马丁。马丁心地善良,会拿咖啡馆隔夜的面包分给流浪汉吃。流浪汉中就有相貌丑陋的A。只是他们彼此都不知道。为了达到艺术效果,提高可读性,作者采用了插叙的方式。读起来会有一些凌乱。只有读到最后才会恍然大悟。故事中的人物彼此关联,互相影响。就像一局棋,每个人都是棋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单论故事性,还是雨果这条线更清晰、明确一些。从开篇的马丁,到最后的马丁。首尾呼应,完整。从可读性上来讲,整篇故事并不强。书中全是长短不一的句子,零落,节奏感不强。英国小说,擅长的描写——环境、心理,都不是很强。读起来,不过瘾。说深不深,说浅不浅,有鸡肋之感。从故事表达的主旨上来谈,倒是蛮多的。反对战争,爱好和平。雨果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赎罪。战争带来的毁灭性伤害深深震惊了他。这与他从小受的教育不一致。为此,他一生都在救赎。逃亡中的他,会因为书籍而重返大火现场。这不能不说是阅读的力量。联想到现在德国享誉全球的“阅读大国“称号,不仅觉然。歌颂爱情。爱情一直都是文学的母题之一。在战争的残酷背景下,忠贞的爱情尤为可歌可泣。约翰的爱情,不仅拯救了自己,还影响到孙子辈——双目失明的孙女艾米莉亚,一直以祖父约翰的爱情为傲。在祖父的影响之下,她鼓起勇气,追求自己的幸福。对同性恋的关注。丹尼是一名同性恋。与他相恋的普雷斯顿,很自然地跟父母坦白了自己的性取向。父母很淡定地接受了:像呼吸一样自然。《分离的幻象》是在2013年出版的。当时,关于同性恋的话题尘嚣其上。作者通过故事中人物的对话,不经意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爱,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这是全书表达的重点。当然,爱情是爱的一种。但在某种程度上,爱是永恒的,爱情却不是。雨果不经意间的善举,救了马丁,帮助丹尼,当生命走向尽头的时候,前尘往事,逐一连结起来。爱让一切美好起来。分离的幻象。不是幻象。只是故事中的每个人都不自知罢了。尽管不知道,但还是要尽己之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因为人在做,天在看。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     随着社会发展,六度分隔理论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并且认同,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缩小了六度分隔的范围,两个陌生人之间,根本不需要六个人,就能联在一起。 也就是说,理论上讲,地球上不存在无法产生关联的两个人。换句话说,无论怎样,每个人都不算是孤独存世。 英国作家西蒙范布伊用小说《分离的幻象》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最好的诠释。这本小说初看起来,根本没有主线,甚至严格意义上来说,讲的都不算是一个故事,而是片断的组合。里面的人物与故事发生在不同年代和空间:2010年,洛杉矶护工马丁在养老院里遇到了雨果先生,马丁是犹太人后裔,二战时刚出生不久,没人知道他的父母是谁。 1981年,在曼彻斯特,雨果先生与邻居一个有拼读障碍的小男孩丹尼产生了友谊,雨果先生教会了丹尼阅读。 1945年,美国空军士兵约翰的轰炸机在法国旷野坠毁。 2005年,盲人女孩艾米莉严在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为盲人们筹划艺术展。 作者对几人的故事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描写,有着良好家庭的马丁,是如何成为护工的,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雨果先生为什么一个人来住养老院,他背后有什么故事?学会了拼读的男孩丹尼之后的生活会跟之前有什么不同。一个普通的盲人女孩为什么能走上帮助别人的道路?约翰在飞机炸毁之前有什么生活,炸毁之后他是否得救了,他在和平年代是如何生活的…… 每个人的故事都像是可以独立成篇的精致短篇小说,充满质感和打动人心的特质。然而,这些看似生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人,其实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约翰与雨果先生,雨果先生与马丁,约翰与艾米莉亚,甚至是艾米莉亚与马丁……每一个人与别人都是有关系的,即使不是直接联系,也有着间接联系。 作者精心地将一个故事写出,剪碎,再重新放置,读者唯有读完整本书,才能将这些碎片像拼图一样拼好,看到故事全貌:二战时期,美国士兵与德国纳粹之间产生了交集,而这样的交集,又让生活在后世的人们产生了关联。 作者在题记中录用了一行禅师的话:“我们在这里,是为了从分离的幻象中苏醒”,他也在用整本小说,几个人的人生来说明这个问题:世间从来没有真正的分离,每一个人都会与别人产生交集,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独的。 某一天某一点上发生的事情,会对今后发生的事情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处于世界一端的人,会因为那件不经意的事,与几万公里之外的一个人产生羁绊。 在某些时候,当我们深深怀疑自己无所羁绊,必须独自忍受孤独与隔绝时,其实我们与别的生命有着不可分隔的羁绊。 各自分离的生命,实则深深相连。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太妙了!
  •     “我们在这里,是为了从分离的幻象中苏醒。”
  •     西蒙一生爱。
  •     告别之后我们要怀念什么?
  •     有点蝴蝶效应的味道,每个人经意或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就会引发对另一个人的影响。分离的幻象?意思即使分开了也永远活在心中?
  •     “我们都被自己无力改变的事物所束缚,伤痛和残缺都有因果,爱却从来不问。”
  •     對歷史感概念缺失的人,只能從情感上盡力體會。「同樣的事只是發生在不同人身上」,所有的片段都連了起來。活著是件唏噓的事,意義就是做一點有意義的事,趁活著。
  •     183页的小说有种1000页小说的史诗感(拍成电影感觉会不错)!像一种宿命论,这本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善良可爱的,所以他们的命运地图终点也都是美好。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发生着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事情。
  •     都是偶然 也都是必然
  •     上海国际文学周,在西蒙来沪签售活动上买的书。这是第一次读西蒙的小说。
  •     2010年养老院新来的住户雨果先生,死在了马丁的臂弯里。1944年A的臂弯里护佑着嗷嗷待哺的马丁。两个安妮·丽莎,故事的开始也是故事的结束,爱是不变的主题。
  •     让人想到很多的故事,真正好的小说看起来天衣无缝,绝不用力过度。
  •     精巧的写作,优美的文字,宏大的战事,感动却没有了
  •     故事只在峰回路转
  •     “爱却从来不问”
  •     奇异迷人的时间转换。
  •     从一个故事跳到另一个故事,乍一读,没有什么关系和逻辑可言,但是行文进行到中段,各个人物开始有所联系,后半段视角不停切换,让人眼花缭乱,结尾戛然而止,平淡自然。始于面包店,终于面包店,一切都是那么行云流水,先前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也在最后联系到一起。不得不说作者写作技巧非常精湛。
  •     迷人的单线条。 但你总会把一根薯条留到最后。我一直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
  •     西蒙·范·布伊对战争静静的打量和怜悯。
  •     在时间和各大洲之间来回穿梭,只为了从分离的幻象中苏醒
  •     温柔又宁静。好像什么事都掀不起惊涛骇浪。
  •     ECNULIB#044支离破碎的叙事,现代。
  •     相比于设计感太重且无趣的《美,始于怀念》,Van Booy终于熬过了转型期。震惊于这个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人物线索繁多的故事居然被他只用了十万字就举重若轻地描绘了出来。自然篇幅扩充到一千页会有史诗派头,但这份如照片展览般的精巧诗意是不应被糟蹋的。作者对战争、残缺的染指不见阴影,因为他的箭头始终指向着爱。时间的诡秘多端的神奇感在最后一页拼成了个完美的圆环。
  •     马丁,洛杉矶,2010年/雨果先生,英国曼彻斯特,1981年/塞巴斯蒂安,法国圣皮埃尔,1968年/约翰,纽约康尼岛,1942年…从一个小故事跳到另一个小故事,看似相隔十万八千里且毫无关联,直到最后发现原来作者已经精巧地画了一个圆,首尾相衔,天衣无缝。
  •     作者对战争 残缺染指不见阴影 因为箭头始终指向着爱
  •     作者对于场景的描写总是恰到好处,笔触凝练,每个故事之间暗自关联,人物的命运各自间也有着微妙的连结,那些出现在你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都完成者各自在历史中的使命,带来欢笑带来悲苦,带来你的新生或者毁灭灵魂,故事戛然而止,当读完最后的字句翻页后发觉已到封底,好期待这重意犹未尽可以等来作者的未完待续。
  •     我们在这里,是为了从分离的幻象中苏醒。 就在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一阵疾风将约翰的帽子掀了起来。哈莉特笑得前俯后仰。她身后的摩天轮和过山车上人们也在大叫。海边到处可以听到他们的声音,他们似乎永远沉浸在人生最后的一个快乐午后。 爱也是一种暴力,而且无法挽回。 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时,我也会失足颠扑。
  •     简洁凝练,温情脉脉的书。仿佛是一位朋友,告诉你怎样体会生活中的微小却含情动人的人与物,怎样去讲述一个与自己有关的故事。
  •     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