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

ISBN:9787201104578
作者:张师伟

内容概要

张师伟,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及政治哲学等的研究。著有《民本的极限:黄宗羲政治思想新论》,《在政治学研究》《文史哲》《天津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多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获得西北政法大学十二五突出科研贡献专家奖.入选西北政法大学首届青年教学名师、西北政法大学首批长安青年学者。

书籍目录

上册
导论
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反思
(一)路径与特色: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
(二)观念史方法:从政治思想史到政治观念史
(三)观念的逻辑: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整体视角
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立足于阐发政治的民族共性
(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要注重阐发民族共性
(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要关注纲领性政治观念
(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研究要关注流派间的相通性
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内部逻辑
(一)公共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勾勒
(二)学派关系及其体现的思想逻辑
(三)思想主题的稳定及其内容积累
四、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命题归类
(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视域中的“成人”
(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视域中的“政治”
(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命题视角与归类
五、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逻辑的历史演绎
(一)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逻辑演绎诸阶段
(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概念的阶段性变迁
(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推理体系的日益完善
第一章萌发与雏形:殷商及西周的政治哲学观念
一、史前社会与政治传统的形成
(一)政治起源的哲学人类学解释
(二)中国政治传统的史前发育
(三)比较视域下的中国政治传统
(四)中国独特政治传统的实践溯源
二、夏、商政权与政治思维的初熟
(一)中国政治传说中的酋邦化国家
(二)夏商时代的世袭与大一统
(三)夏商政治传统中的君主集权
(四)夏商时代的“礼”与“德”
三、“率民以事神”的知识谱系
(一)政治普遍地需要神圣物
(二)早期政治思维中的“神”及其遗留
(三)神谱形式的知识谱系及政治
(四)“率民以事神”的知识谱系与政治
四、商、周政治思维的规范性
(一)君权对意义世界的垄断
(二)介于上帝与人类之间的角色
(三)西周初年的“制礼作乐”
(四)“制礼作乐”的规范化影响
(五)西周后期政治思维的人文主义转向
(六)中国传统人文主义政治思维的独特性
第二章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的多元视角与宗旨会通
一、儒家与墨家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
(一)儒家及儒家政治思想概述
(二)孔子仁礼并重的政治思想
(三)孟子的性善与仁政
(四)荀子的化性起伪与王制
(五)墨家的天志、兼爱及尚
二、道家、法家以人为自然物的政治思想
(一)道家及道家政治思想概述
(二)老子的自然与无为而治
(三)庄子的理想人格及政治批判
(四)法家及法家政治思想概述
(五)慎到贵势、贵公的政治思想
(六)申不害循名责实及治术
(七)商鞅守信重法的政治思想
(八)韩非集法家大成的政治思想
三、名家、阴阳家对政治关系等的形式分析
(一)名家及名家政治思想概述
(二)惠施的合同异及其去尊思想
(三)公孙龙的“离坚白”与偃兵思想
(四)阴阳理论与五行概念的融合
(五)邹衍的五德终始理论及政治系统思想
四、先秦杂家在政治思想上的初步整合
(一)《管子》的政治思想
(二)《吕氏春秋》的政治思想
(三)秦始皇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天人之学:概念重组及两汉政治思想的体系化
一、汉初诸子政治思想的混同趋势
(一)陆贾儒道融合的政治思想
(二)贾谊儒法渗透的政治思想
(三)晁错法儒融合的政治思想
(四)黄老道家道法结合的政治思想
(五)《淮南子》以道为主的思想综合
(六)《礼记》的儒家政治理想
二、董仲舒大一统政治思想的建构及其意义
(一)中国政治思想的整体有机性
(二)宇宙系统的普遍逻辑
(三)天论与天人感应理论
(四)人性论与刑德思想
(五)天道与纲常理论
(六)谶纬神学政治思想简论
(七)《白虎通》经学色泽浓郁的政治思想
三、儒家政治思想的经典化与政治思维经学化
(一)政治思想的“符号化”
(二)儒家政治思想的经典化
(三)儒家政治哲学的世俗化
(四)政治思维的经学化
(五)中国社会的儒家化
四、两汉的政治批判思想
(一)偶然与必然的二律背反
(二)王充的偶生论、命定论及其政治批判
(三)王符儒法结合的政治批判与改革思想
(四)仲长统趋于玄学的历史观及政治批判
(五)汉末道教的政治批判思想
第四章人格本体:人的觉醒及政治理想人格的塑造
一、玄学家的政治本体论及政治人格塑造
(一)玄学兴起的社会及思想前提
(二)玄学的基本问题及流派
(三)名教出于自然的政治哲学
(四)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政治哲学
(五)名教即人之自然的政治哲学
(六)崇有论的政治哲学
(七)《列子注》基于自我的政治批判
二、佛教的中国化及其政治哲学意义
(一)佛教的传人及中国化
(二)道安玄、佛杂糅的政治哲学
(三)慧远的法性论及其因果报应理论
(四)僧肇本体论思想及其对政治哲学转折的重大意义
(五)天台宗本体论及其修行方法的政治哲学价值
(六)华严宗本体论及其修行方法的政治哲学价值
(七)禅宗本体论及其修行方法的政治哲学价值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批判思想
(一)政治哲学中的本体论
(二)名教价值体系的颠簸
(三)范缜的神灭论及其政治批判意义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无君论
下册
第五章角色范式:民本价值及君臣角色反思
一、隋唐五代君臣的政治角色反思
(一)儒家政治思想的复兴
(二)隋文帝孜孜求治的统治思想
(三)唐太宗政治思想的榜样意义
(四)武则天对君臣关系的合理论述
(五)唐玄宗以孝立国的政治思想
(六)五代十国政论举要
二、唐中后期政治哲学话题的复苏
(一)陆贽政治思想的综合特色及务实风格
(二)韩愈的天人理论及其政治哲学
(三)柳宗元的天人理论及其政治哲学
(四)刘禹锡的天人理论及其政治哲学
(五)李翱的人性论及其政治哲学价值
(六)林慎思基于民本的思想综合
三、唐和五代的政治批判思想
(一)元结的民本情结及其悲悯的政治批判
(二)《无能子》道家风格的政治批判及其政治理想
(三)罗隐的政治批判及其政治理想
(四)谭峭的化论及其政治批判
第六章伦理本体:两宋道学家本体与人格的贯通
一、宋学的兴起及“三先生”的政治思想
(一)宋学的兴起及其特征
(二)胡瑗易学思想与“中庸之道”
(三)孙复的春秋思想与尊王理论
(四)石介的常道理论及其复古思想
二、北宋理学家的政治哲学
(一)宋代理学的问题与理论诉求
(二)邵雍基于宇宙论的政治哲学
(三)周敦颐伦理本体论的政治思想
(四)张载理气二分的政治架构
(五)二程“天理”的政治哲学解读
三、南宋及元代政治哲学的深化与官方化
(一)朱熹集宋代理学大成的政治哲学
(二)陆九渊求存良知本体的政治哲学
(三)理学在后南宋时代的官方化
第七章功利主义儒家:夷夏视野下的外王诉求
一、北宋以政治改革为中心议题的功利主义
(一)范仲淹的改革政治思想
(二)李觏的政治哲学及政治理想
(三)王安石的政治理想及其变法主张
(四)司马光以礼治国的政治思想
二、南宋功利主义儒家的政治哲学
(一)陈亮义利并行的功利主义
(二)薛季宣经制事功的功利主义
(三)陈傅良经史经世的政治思想
(四)叶适道器不离的政治思想
三、辽夏金元时期“以夏变夷”的政治思想
(一)辽、夏、金统治者政治思想的儒家化
(二)耶律楚材儒家化的统治思想
(三)郝经等以夏变夷的政治思想
第八章民本与夷夏:明代的政治焦虑及政治观念
一、明朝初期的民族及民本思想
(一)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思想
(二)刘基的政治思想
(三)方孝孺的政治思想
二、明代改革者经世济用的政治思想
(一)丘溶的政治思想
(二)张居正的政治思想
(三)吕坤的政治思想
三、明中后期儒家政治哲学的完善及异化
(一)王守仁的政治思想
(二)李贽的政治思想
(三)东林党人政治思想合议
第九章批判与经世:清初中期传统政治哲学的盛极而衰
一、清初的政治批判与体制重构
(一)黄宗羲的政治思想
(二)顾炎武的政治思想
(三)王夫之的政治思想
(四)吕留良的政治思想
(五)唐甄的政治思想
(六)颜元的政治思想
二、清朝初中期理学的以理经世
(一)清初遗民理学家实学笃行的人格理想
(二)清初官方理学家的实行实政思想
(三)康熙的理学经世思想
三、乾嘉道时期政治批评及经世思想
(一)戴震的政治思想
(二)洪亮吉的政治思想
(三)龚自珍的政治批判及改革思想
(四)从经世济用到“开眼看世界”
四、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近代转化中的若干问题
(一)中国传统民本与现代民主的沟通和衔接
(二)近代中国视野中的“民主”释义
(三)中国现代政治思维中的传统因素
参考文献
一、古籍类
二、专著类
(一)通史类
(二)专题类
(三)论文类
后记
文摘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逻辑演绎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