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时期的爱情

出版社:敦煌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ISBN:9787805874739
作者:[哥] 加西亚·马尔克斯
页数:342页

作者简介

《霍乱时期的爱情》摈弃了《百年孤独》时期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这部小说里,“一切都是严肃的,有分寸”。

小说写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之间爱的故事。他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马尔克斯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幸福的爱情,贫穷的爱情,高尚的爱情,庸俗的爱情,粗暴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放荡的爱情,羞怯的爱情……甚至,“连霍乱本身也是一种爱情病”。而透过这些爱情,小说表现的是哥伦比亚的历史,是哥伦比亚人自己破坏哥伦比亚的历史。


 霍乱时期的爱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29条)

  •     一个不会完结的飘着迷雾的梦把我包围了像一缸自给自足的水有个人站在逐字逐句的末端用找寻与停顿的间歇说了这句话死亡不足为道时间令人焦灼对两个男人的忠诚与对无数女人的忠诚之中是爱情最虚幻的光芒简单等同于复杂漫长消失于无尽一次次不会厌倦的延续和重来在下一次死亡的尽头我希望有个人像我曾经期盼的那样相互交握枯萎的手指在迷雾中来回虽然我看的是另一个充满错别字的版本像在布满玄机的丛林中凭借猜想和推测逃生然而仍要感谢在这不可多得的安静中给我这本不可思议的书它难以想象的漫长作者是伟大的
  •     总算在新年第一天把这本长长的爱情画卷浏览完了。读它,总体氛围都笼罩在一种阴暗的基调下,但是有了爱情,稍微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初读它,没觉得主人公是主人公,倒是开篇的一些配角有了先入为主的主人公地位,更何况那配角更是那么光鲜、惹眼,相比之下,主人公更是那么不起眼,甚至有一点点可怜。男主阿里萨,从最开始就保持着对爱情的一份热情,在他身上,能看到芸芸众生中痴男怨女的些许影子。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成为了女主眼中的“影子”,这也是他悲惨生活的开端。在忘了开去哪儿的船上,被一名遗孀夺取了童贞,是他生活的转折点。爱她,所以忍受不了孤独,从此开始了他更加凌乱的爱情生活,遗孀、幼女,不管是他爱她,还是她爱他,总之他们一直维系着断断续续的“爱情”。总觉得这样让他显得更加的可怜。更加煎熬的则是在女主费尔比诺结婚后两者仍会频繁的会面,难免要在女主夫妇同时出席时见面。阿里萨放不下她,也没想过要放下。这无疑给他内心带来新一层的煎熬,她无视他的存在,让他显得更为可怜。就写到这儿吧,貌似爱情在我这儿已经不是主题了。所以下一本,狗娘养的战争。
  •     看了下这本书一共前后3个人翻译过了,看过的谁推荐下,谁翻译的比较不错啊~书写的再好,翻译的不好也会大打折扣啊~还有哪有卖啊~当当和亚玛逊上都是英文版啊~~~~~非常感谢~~刚看完他的百年孤独,非常不错啊~

精彩短评 (总计74条)

  •       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隐瞒的:咳嗽、贫穷和爱,你想隐瞒却欲盖弥彰
      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挥霍的:身体、金钱和爱,你想挥霍却得不偿失
      人有三样东西是无法挽留的:生命,时间和爱,你想挽留却渐行渐远
      人有三样东西是不该回忆的:灾难、死亡和爱,你想回忆却苦不堪言
      ————出处不详,并非洛丽塔
      
      本来想改成对话录,我又偷懒了,今天·先把主干敲好好了= =
      
      萨马利塔诺:
      你们所打听的事情,不过是上次宴会之时的对质,而那一次的追忆,我可以原本的说出来,就是上一次在乌尔比诺医生家中的那次晚宴,那一场争论我难以忘怀。奥菲莉亚执意认定我是一个凶手,卑劣而下作的凶手:我以霍乱的名义,提供给了两个老人约会的场所,哦哦哦,不是不是,应当是说干下贱勾当的淫窝。我欺骗了大家,我欺骗了一位体面的贵妇人,帮着一个腌臜而猥琐的老鳏夫将她勾搭到手。我谋杀了他父亲高贵的姓氏,谋杀了老妇人本来能够坚守的贞节。她将我视为一个凶手。
      加西亚:
      真的是这样么?既然您被体面地乌尔比诺一家怪罪为一个卑劣的家伙,那么现在您应该已经被他们扭送至法庭,迎受他人的唾沫和石块,您怎么还会再这里?
      萨玛塔利诺:
      这全是依靠那场争辩啊,那位老乌尔比诺夫人,是我所见过的,最为可爱,而又最为狡猾;最为睿智,而又最为冲动的老妇人。她浑身散发着斗志,就像是一只刚刚换了利爪和尖喙的雄鹰,尽管老去,却依然可以一击致命。她巧妙地说服了自己的女儿,让女儿瞠目结舌,承认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对,我说的就是爱情。
      加西亚:
      哦?那么说来奇怪了,这位老乌尔比诺夫人如此精明么?
      萨玛塔利诺:
      是的,那么我给你讲讲那天宴会的争论吧。那天乌尔比诺夫人带着。。。
      奥莉菲亚几乎快要昏厥过去了,她用手指扶着桌子,以防止自己重重的摔在地板上。她忽然愤怒了起来,就像一只苏醒的狮子,她愤怒自己的母亲被抢走,开始磨砺自己的爪牙,大声的说:“你们怎么敢自称,你们之间是爱情,这简直让我大惊失色,你们不过是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到了我这么这个年纪,爱情已经属于荒唐,你们这个年龄,已经沦为了卑鄙。您怎么敢,怎么敢完全不顾我死去的父亲的可怜的声誉?父亲已经被可恶的正义报不实地诋毁,而您有怎么可以这样,一再为那些嚼舌头根字的贱人们提供谈资,摧毁我父亲的荣耀和伟大?”
      加西亚:
      是啊,乌尔比诺医生的家族在我们这里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即使总统也对这位挽救了整个城市的人心怀感激。老乌尔比诺夫人,是以什么样的名义来反驳她的女儿呢?
      萨玛塔利诺:
      为了爱。
      加西亚:
      就是这样么,就是为了爱么?
      萨玛塔利诺:
      是啊,就是为了那份若隐若现的爱情。她的母亲轻蔑而鄙夷的回敬:“你怎么感配跟我提你的父亲,你真的知晓我日渐枯萎的日子,面临着怎样的困顿么?你们见鬼去吧!一个世纪以前,人们就会掉了我和这个可怜的男人的生活,因为我们太年轻·;现在,他们又想在我们身上故技重施因为我们太老了。你们赢不了我,我是个寡妇!
      我亲爱的女儿,你质疑我们爱情的卑贱,你知道爱情是什么么?”
      “这种欺骗年轻人的谎言,说起来很难么。在年轻的时候,一对男女之间擦出的火花不就是么,他们陷入对于彼此的沉迷,无可挽回的对对方许下誓言。他们没有束缚,他们可以自由而愉快的承认彼此的激情与渴望,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那是年轻人的事情啊!母亲,如果你还能接受我的热爱,不要再犯那些年轻人愚蠢的错误了。”奥利菲亚很不满。
      “真是可怜的孩子。你真的觉得年轻时愉快的幻觉就是一种爱情么?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堆多么可怜的孩子,他们仅仅是经过彼此实誓言的确认,他们甚至都不能理解爱情的永恒,就已经死去了。难道我与你父亲之间,不是一种爱情么,你告诉我,不比这种年轻人快速而荒诞的死亡更能证明爱情是什么吗?我们的结合是为了金钱么。”老乌尔比诺夫人反驳。
      “当然不是,母亲,您与父亲的结合必然是爱的结合。对,爱是永恒的,所以我们应当可以看到,您与父亲互相之间神圣的誓言,就足以担保一种永恒,即使时间改变,父亲去世,那份感情的真挚和纯粹是都不会变质的。”奥菲莉亚坚持。
      “奥莉菲亚,你觉得爱情是永恒的么?”老乌尔比诺夫人说。
      “当然”奥菲莉亚毫不犹豫的回答。
      “你知道衰老的感觉么?亲爱的孩子,尤其是在你父亲去世之后的日子,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衰老,死亡,他们时时窥视者我不测的命运。我太渴望爱情了,你所说的爱情的神圣不过是转瞬就即将凋谢的花朵,你知道我所面对的是什么吗?真正的死亡和衰老。我小心翼翼地扶着楼梯下楼,生怕下一次摔倒就带走了我的性命。我渴望热爱,而不是冰冷的骨灰。”老乌尔比诺夫人说。
      “爱情是不畏惧死亡的。”奥菲莉亚反驳。
      “真是可笑,你知道霍乱么,就是你父亲致力于战斗的敌人。”老乌尔比诺夫人嗤笑。
      “当然知道。”奥菲莉亚说。
      “在那样霍乱流行的时候,那真是一种不愉悦而又野性的回忆。生气,伴随着霍乱注入了这个城市古老的血脉,人们不知道何时可能会死去,只好相爱。”老乌尔比诺夫人说。
      “您是说那场霍乱带来的死亡,让你们匆匆相爱么。”奥菲莉亚质疑。
      “怎么会不是,他可以以霍乱的名义起誓。在我结婚之后,我所有的热情都被泯灭了,即使再怎么购买也舒缓不了我困顿的灵魂,那么胶着而又那么不知所措。我每时每刻都觉得我的婚姻当中有着幽灵徘徊,而你父亲去世,那个幽灵的血肉又回来了,生气又回来了,他填充好自己骨架,来污蔑我,轻视我,来换取我的爱情和我的渴望。我不停地看着不存在的院子,怀念着他曾经捧着诗集坐过的长椅,怀念他在夜色当中拉的那首小夜曲。”老乌尔比诺夫人说。
      “那不过是你们的回忆。”奥菲莉亚轻蔑。
      “对啊,那就是我们的回忆,我也拥有与你父亲的回忆,但是他们不能帮助我抵抗这些可怖的衰老。那些回忆中沉淀下来的东西,才是真的,那比疼痛还要漫长。爱,应当是满足与抚慰,而不单单是苦痛与折磨,孩子。”老乌尔比诺夫人感慨。
      “对,爱情是满足与抚慰,但是父亲呢?难道爱不是永恒的么?”奥菲莉亚无言以对。
      “怎么会不是呢,爱情是永恒的,它是这么的永恒,但是我们不在永恒的幻觉里沉沦。爱情就是那场永恒的霍乱,它会传染给每个人。它是每个人的敌人,它折磨着每个人,让每个人在爱情当中耗尽生命;它又是每个人的朋友,让挣扎的人安然面对死亡,在他们的后脑勺补上仁慈的一枪。一种病痛,一种对于结束的回答。”老乌尔比诺夫人回答。
      “所以结束你无聊而又幼稚的嘲笑吧,请那位盲音乐家献上他的歌曲吧,我太喜欢他的那句话了:这些地方走在众人之前,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花冠女神。”老乌尔比诺夫人结束争论。
  •     霍乱时期的爱情,简直妙极。
  •     愿爱情还是本来的样子
  •     玫瑰花蕾般的丁丁
  •     “ 一生一世 ” 读了老版,但老版译文不够准确,五星留给新版。
  •     读完,对爱情的理解又有了些新的感受。爱情就是一种情与欲的交融,它或许就是一霎那的情绪,它也可能是一辈子的坚守。爱情,重要的不是它是怎么样的,而是我们该如何去对待。用心用情用力!当爱情来时,放手去爱,不逃避,不怀疑!当爱情走时,痛哭一场,坦然接受!
  •     故事结尾那么美
  •     白玫瑰的爱情,纵有世俗、庸俗、禁忌抑或羞怯之恋,时光历练之中终归于纯粹。二十岁的时候没有能在一起,因为他们太年轻;七十岁的时候没有能在一起,因为他们太老了。两个星期的旅行,远远胜过五十年的重量。
  •     各种各样的爱情 各种各样的性欲和各种各样的女人以及不同的体验
  •     摧枯拉朽 20160929永远不想有老太婆的酸味 20121212 第一次看完20110714
  •     什么是爱情
  •       当望着床头情人气息的沾着露珠的红玫瑰经过岁月的辗转变为洁白纯粹的白玫瑰时,费尔明娜终于把手交给了弗洛伦蒂诺,任由自己迷失在自己的思绪里。半个世纪以来对家庭,对夫族的绝对忠诚,她没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尽管对方是自己的初恋。
      
      一段如史诗般的爱情,其中包含了太多的沧桑。半个世纪的等待中,清丽的山茶花早已凋零,整齐的旧信笺早已泛黄,娟秀的字迹早已模糊,太多的回忆在等待中泛黄,发酵,酸腐而苦涩。年轻人的爱太过沉溺于幻想,沉溺于自己搭建的海市蜃楼,终于迷失自己。吹拉弹奏样样精通的文艺男青年弗洛伦蒂诺便是其中的典型。而他们的不幸便在于置身其中的费尔明娜却可以如此清醒而精明的选择自己的未来。孤独而自卑的他却爱慕孤傲的她。他不能满足她对爱情的全部期盼,她亦不能抚慰他孤单寂寞的灵魂,不可避免的,他们的爱情面对的是受阻的命运。而他仍然热烈而疯狂的爱着她,倾尽一生,为了镜中的一抹倩影,城市里的一缕芳香。
      
      在流走的岁月中,费尔明娜由美丽清纯的小姑娘成为了温文尔雅的贵妇,身上唯一没变的只是高傲的性情。从破灭的爱情里还没来得及喘息,医生的出现使得父亲急着把她送入婚姻的殿堂,而新婚之旅归来,琐碎的家务,教条的奴役生活标志着爱情向她关了大门。在如金丝雀笼的旧府大宅里,她埋怨生活,质疑婚姻,仅仅得出,“婚姻中重要的不是爱情,而是稳定“的可悲结果,带着对爱情的回忆,我想她的心一定时时为杏树下安静看书的少年驻留过,同情也好,可怜也罢,都不能否定那段确实存在过的的初恋。
      
      
      而生活赋予弗洛伦蒂意义简单得只剩为了爱她而活着。他爱她,爱的盲目,也爱得世俗。没有父亲的私生子,让他承受着更多的艰辛和苦楚,而看着自己爱的人作为公众人物同丈夫手挽手流连于上流社会,上帝知道他活得多艰辛。活着,挣扎着,放纵着,也保持着难得的理智。也许是作为对他从不放弃追求所爱之人的嘉奖,终于他的成熟睿智得到费尔明娜的重新认可,他们在暮年可以牵手依靠。也能清 晰自信得许下半个多世纪以来最难许下的诺言:一生一世。
      
      爱给了他人生最残酷的考验,让他无坚不摧。
      
      最后谈谈书中的女配角的命运,书中最让人震撼的还是小阿美加拉的自杀,在了解到最敬爱的人一生的爱情可以不祝福,认真的活下去谁能保证不会遇到更好的人呢?
      
      爱应该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共鸣,所以更应该是自由的吧。愿成长的路上不要太艰辛。
      
  •     魔幻现实主义 人生 爱情
  •     不错
  •     最后一段老年人之间的互相博弈到无与伦比的浪漫,才是高潮。前面的让我感觉,na~~~
  •       我读百年孤独的时候觉得只有爱情才是孤独的,于是我更喜欢霍乱时期的爱情。
      那些讽刺弗一边和别的女人做爱一边宣称自己对费的忠贞不渝的爱情为不要脸的行径的低智商傻逼有生之年都不会明白,弗再尝尽人间一切女人不同的鲜逼之后居然还会穿越时间的浩海来到费面前,拖着老态龙钟行将就木的身体对费宣布自己半个世纪以来的爱恋难道不被称之为爱情么。如果他做一辈子处男那他身体一定有问题,一个生理上有缺陷的人的爱情不被称之为爱情。
      这本书的绝妙之处还在于费与乌的一生,世上最奇怪的关系就是夫妻。
  •     我觉得不好看,大概是因为我没有读懂它。
  •       读《霍乱中的爱情》时有些难以置信这是加西亚的书,如果不是封面上标识着《百年孤独》的作者推荐之书,也许我甚至无法将这两书的作者联想在一起。显然《百年孤独》是一书冗长而又神秘的史诗,而霍乱中的爱情却沉沦在细碎而混乱的生活中。这世上什么是最可怕,那就是时间,时间会让你忘记一个人,也会让你爱上一个,甚至你都不知道那份爱到底是什么?
      费尔明娜像所有青春期的少女一样幻想着爱情,所以她才会将写给她浪漫情书,却只留下模糊背影的电报员弗洛伦蒂视为爱人,甚至为了他不惜突破一切阻碍也要尝试联系他和他结为白首,然而当他们相遇后所有幻像就被打破了,费尔明娜突然发现她爱的不是这个人,而只是一种恋爱的感觉。
      也许她爱的只是她所塑造出来的弗洛伦蒂,而不是真实的他。而真实是什么呢?真实是她和只匆匆见了一面连相貌都没记清的乌尔比诺医生结婚了。而她之所以嫁给他也许是因为所有女人对她的抨击,她们尽其所能的阻止她和一位偶像在一起。她或许是一种名叫虚荣或者冲动的情绪让她在这些抨击中突然的嫁给了医生。
      其实加西亚并没有在这本关于爱情的书中描写爱情,甚至也没有告诉你爱情是什么。他只告诉你生活,平凡而又血淋淋的撕扯着相爱或不相爱的人。弗洛伦蒂爱费尔明娜爱了一辈子,为了能够一直活下去等待她五十六年他不断的变换着情人,不断的为自己营造恋人,而他在同时又明白自己的这一生只会爱费尔明娜一个人。
      乌尔比诺医生娶了费尔明娜,可在娶了她后却明确的告诉她,他从来没有爱过她,甚至有些厌恶她。而这个表面上有着无数殊荣,地位高高在上的人,却活得如同一个木偶,为了所谓的名誉,沽名钓誉了一辈子,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他只是顺从时间和自然的安排,结婚、生子、生活。
      费尔明娜到底爱过谁?她也许爱过医生,在生活中平淡的如一个存在者一样爱着医生,他是她生命的一份子,甚至决定了她生命的走向,很多时候她不能左右什么,甚至只能遵守他的守则改变自己而活着。她经常会感到窒息,不明原因,不知道到底婚姻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小便溅到了马桶上而吵架,还是为了共用一块香皂而冷战。也许就算是有爱情也被这些磨平了。而奇怪的是时间却让这些产生了一种莫明的这依赖感,就算你明明最讨厌打鼾,可当过去了很多年以后,却听不到那打鼾声时又会觉得不习惯。她说我们彼此都希望能熬到其中一个人死去,只有这样才能结束我们之间的相互折磨,当医生死去时她的世界空了,曾经她以为她再也活不下去的时候,她却依然活着。曾经她以为活着没有意义的时候又获得了弗罗伦帝的爱情。虽然着爱情更像是为了活着而相守。
      也许爱情就是生活,在每一天中,每一个时刻中出现和消失着,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来临又在什么时候离开,正如死亡和生命!
      我喜欢故事的结尾,两个年迈的老人,终于延续了初恋走到了一起。他们在散发着腐臭和死尸到处都透露着霍乱阴影的河道上,不断的前行着。不想有尽头,直到生命结束的一刻。而爱情,也是如此吧,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天你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出现,什么时候会结束,又在什么样的时间中发酵成形。也许爱情只是一种习惯,一种如习惯咖啡的习惯,你因为咖啡因刺激着,却在咖啡因失效后疲惫痛苦,所以你才需要更多的咖啡因使你摆脱这恐怖无法掌握的疲惫的阴影,而那个阴影就是死亡。
      加西亚也许想告诉我们,只要活着就努力去爱吧,无法是什么样的形式,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只有爱才能够证明你的存在,只有存在你才能感受到生命。而我们都渴望着生命,正如同我们都渴望着爱情,从不间断……
  •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控制反感。 菲尔米娜一直说,阿里萨是一个ghost,最让人不解的行为——21岁的时候拒绝了阿里萨,原因大概是那一段分离时候互相寄送的信件,让菲尔米娜脑中的阿里赛,变成一个完美无缺却和事实相违背的巨人。 与医生结婚,看起来很完美。但婚后生活,婆婆的mean,丈夫的出轨,还有每天的矛盾和不理解,生活并不会使一帆风顺的。只是,时间的推移,陪伴让一切显得合理起来。最后克服一切,走到了生命的终结。 只是,当丈夫离世,一切又开始空虚起来。 “当我回想我们的婚姻,磨难大过快乐” “怎么可能那么多争吵,那么多事情,还觉得幸福呢” 她说‘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爱情了。大概更多的是,陪伴吧。
  •     我从来不曾想象过这世间会有这样绵长的爱情。
  •     等不下去的时候再读一次。
  •       1.乌尔比诺医生从不接受任何委任。他无情地抨击那些利用职业威望捞取政治地位的医生。他一向被认为是个自由党人,而且在选举中他常常投自由党候选人的票,但与其说他站在自由党一边是由于信念,还不如说是由于传统。当大主教华丽的四轮马车通过时,也许他是最后一个当街下跪的贵族的成员。他认为自己是天生的和平主义者,主张为了祖国的利益,自由党和保守党应该彻底妥协。然而,他在公开的行动中一贯自行其是,以致谁都不把他当做自己人。自由党人把他看做山洞里的哥特人,保守党人认为他几乎是共济会成员,而共济会员们又把他视做替罗马教廷效劳的暗藏的牧师,对他深恶痛绝。对他的批评不那么愤恨的人也认为,他只不过是全民族被无休止的内战血泊淹没之时的一名在花会中逍遥自在的贵族而已。
      
      2.费尔米纳没有看他,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刺绣活,她暗暗地把决心的大门半开半掩,那里容得下整个世界。
      
      3.“瞎扯,什么间谍?”阿里萨说,“我只不过是一个热恋中的穷光蛋。”
      
      4.战争只不过是被地主象公牛一样起着的穷人和被政府赶着的打赤脚的士兵之间的武装冲突罢了。
      
      5.费尔米纳已经不再是那个既被父亲溺爱又受他限制的独生女儿,而是一个灰尘山积、蛛网纵横的王国的权威和主妇。只有战无不胜的爱情的力量,才能拯救这个王国。
      
      6.“对戴王冠的仙女来说,这里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7.而是因为我们最常见的美德之一就是对自己的不幸逆来顺受
      
      8.“您就象一朵初开的玫瑰。”他说。 “谢谢。” “再见。”他说,接着又前言不搭后语地背诵了一段托马斯的语录:“要记住,一切美好的东西,不管它是来自何处,都是来自圣灵,您喜欢音乐吗?” 他发问的时候,脸上露出迷人的笑容,口气异乎寻常,但她脸上没有笑意。 “这是什么意思?”她问。 “音乐对健康至关重要。”他说。 他对此是深信不疑的,但她很快就会明白,而且在她的有生之年都很明白,音乐这个话题,是他用以表示友谊的近乎神奇的方式。
      
      9.另外,伊尔德布兰达认为爱情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觉得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任何事情,都会影响普天之下所有的爱情。
      
      10.他边拉边低吟着歌词,泪水滴湿了小提琴,那一片痴情,连顽石也会点头叹息。
      
      11.历经多时,在他的幻觉里,任何事件,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都同她有着某种牵连。夜里,当船靠岸之后,大部分乘客都在无可奈何地走来走去的时候,他就着餐厅里的那盏油灯——唯一亮到天明的灯——差不多跟背诵似的再次阅读那些图文并茂的小册子。他反复看过无数遍的情节,经他把膳造出来的主人公换成现实生活中的他的熟人之后,又产生了绝无仅有的扭力。他总是把未成眷属的有情人的角色留给自己和费尔米纳。另外几个夜里,他给她写了一封又一封肝肠寸断的信,过后这些撕成碎片的信又在奔流不息的河水中东飘西散。就这样,捱度着那艰熬的时刻。有时他把自己想象成爱情故事中的羞羞答答的王子或者雄心勃勃的追求者,有时又把自己想象成跟真实命运一样的被遗忘的情人,直到吹来第一阵晨风的时候,他才坐到船栏杆旁边的靠背椅上打起肺儿来。
      
      12.他具备两点优势。其一,是慧眼无误,他一眼就能看出有那种愿望的女人来,哪怕是在一大群人里也一样,尽管如此,他还是小心翼翼地追求她,他觉得没有什么比遭到拒绝给人以更大的羞耻和侮辱了。另一点优势是,她们能一眼看出他是个需要爱情的光棍,一个流浪街头的穷光蛋,跟挨了捷的狗一样谦恭。他会无条件地听她们摆布,什么都不要,除了心安理得地跟他做爱之外,她们对他也无所企求。这两点优势是他的唯一武器,凭着这两个武器,他展开了历史性的然而又是绝对陷蔽的战斗,这些战斗都以公证人般的一丝不苟记录在一个暗语本里。
      
      13.“代笔先生门洞”
      
      14.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15.阿里萨想起了他小时候听见那位他们家的家庭医生——也就是他的教父——在谈到他的慢性便秘时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的人分成两大类:会拉屎的和不会拉屎的。”根据这一论断,这位医生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性格的理论,他认为这比星占学还要精确。然而随着阅历的增长,阿里萨以另一种方式提出了这个理论:“世界上的人分成两大类:会嫖的和不会嫖的。”他对后一种人采取了不信任的态度。
      
      16.爱情是一种本能,要么第一次就会,要么就一辈子也不会。
      
      17.“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往下。”
      
      18.夫妻之间的疙瘩每天晚上消失了,但每天吃早饭之前又必须重新制造。
      
      19.她便听见他这么说:“一个人需要两个妻子,一个用来爱,另一个用来钉扣子。”
      
      20.两人从不同的途径得出了明智的结论,不可能换个方式共同生活下去,也不可能换个方式相爱:世界上没有比爱更艰难的事情了。
      
      21.从这天晚上起,几乎有一年的时间,他死气白赖地缠住那家饭店的主人,他愿意出钱,愿意办事,愿意献出他生活中最宝贵的东西,只求饭店的主人把那面镜子卖给他。可这谈何容易!因为堂•桑乔老头相信一种传说:这个镜框是维也纳的细木工匠一手雕刻的,和玛丽姬•安托涅塔收藏的镜框同属一对,是绝无仅有的稀世之珍,而且后者早已无影无踪了。他坚持再三,饭店的主人终于同意转让,阿里萨就把这面大镜子放在他家的客厅里,倒不是看上镜框的做工精致,而是因为他情人的形象曾经占领这面镜子的内部空间达两小时之久。
      
      22.他在内心怒不可遏地说:“心房比婊子旅店里的房间更多。”
      
      23.那颇象一下越过了夫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艰苦磨难,未经任河曲折,而直接奔向了爱巢。他们象被生活伤害了的一对老年夫妻那样,不声不响地超脱了激情的陷阱,超脱了幻想和醒悟的粗鲁的嘲弄,到达了爱情的彼岸。因为长期共同的经历使他们明白,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爱情就是爱情,离死亡越近,爱得就越深。
      
  •     我想问女人,费尔明娜当时为什么要绝情拒绝?
  •       霍乱时期的爱情 读完最后一句,将印着希腊奴隶的书签放在一旁时,我开始问自己有什么感受。想了很久,只是不一而足却显得溢于言表。所有的评论都说,它穷尽了爱情的所有方式,屌丝爱上白富美、穷家女嫁给富二代、唐璜式的风流、柏拉图式的相思、姐弟恋、爷孙恋·······但我只是觉得在生命尽头的那刻须臾里的回望,那便是爱情的意义。
  •       我不相信一见钟情,我喜欢平平淡淡。
      
      一个是被母爱过度保护的私生子男孩儿,一个是被富商父亲寄予厚望,要嫁个有名望的男人,因而严格限制、管教的女孩儿。他们在公园中见面,相互试探着做出些对他们来说出格的事儿,男孩儿尝试了主动追求女孩儿,即使他的方式显得是那样的吞吞吐吐;女孩儿尝试了违背父亲的指令,未经父亲允许便与男孩儿开始了书信联系;甚至女孩儿的姑妈也借此机会做了些大胆的事儿,为两个孩子的地下通信开了很多绿灯。
      
      有人说这样的感情才是爱情,不含任何杂质,只为了“喜欢”二字而喜欢,为了“喜欢”而坚持。
      可这真的是源于最纯粹的爱吗?你爱的,究竟是那个漂亮的姑娘还是你自己?
      不过是对抗父母溺爱的执念罢了。
      恋爱,帮助你变成一个违抗父母命令的坏孩子,你只是不满父母的严格约束,或是讨厌高压下的自己罢,于是你放纵自己坠入所谓爱河。与其说是想品一品爱情的滋味,不如说是想试一试违抗父母高压的快感。
      
      这样一份感情,在女孩儿如父亲所愿,嫁给了当地最赋名望的男人之后,男孩儿竟坚持了一辈子。
      每次我给室友讲到这里,她们都会立即摇头表示接受不了这样的故事。
      然后她们会问我,他们最后在一起了吗?
      
      大概是女生的圣母心吧,希望这样的坚持换来最终的幸福,但我的理智并不接受。我不承认那是爱情。
      
      
      费尔米娜嫁给大夫时,她并不爱他。她在他面前始终是一个保姆和仆人的角色。并非由于他不爱她,而是他的家庭,地位习惯所致。但显然随着岁月流逝,她早已把这种照顾化作习惯,他们在这样一种关系中相互扶持,直至他捉鹦鹉时从梯子上摔死,她感受最强烈的,并不是解脱,而是怀念。她早已习惯了两个人的生活,将爱情化作平淡的习惯。
      
      关于结局的安排,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我想了好久。
      费尔米娜的一生是幸福的,
      因为她从不勉强。
      无论是跟阿里萨的相识相爱分手,还是与医生的婚姻,到最后面对阿里萨的追求。她不勉强自己,也不勉强别人。在阿里萨眼里,费尔米娜性格古怪,但在我看来,费尔米娜的所有选择,都很简单。她拥有的是平淡的智慧和勇气。
      她没有抗拒父亲的安排,她没有抗拒和医生的婚姻,她没有抗拒阿里萨最后的追求,所以她一直很幸福。
      
      但看完整本书,再来看内容简介。这毕竟是一本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也许作者在意的,原本就并非故事,而是文学价值。作者只不过是想借助这本书,完成他文学上的愿望,呈现出更多形式的爱情罢了。
      
      -----------------------------------------
      
      长时间不写书评,文字明显不够连贯流畅了。
      
      
      
      
      
  •     影响我爱情观的小说,不知道会不会后悔年轻时看过这样一部奇怪的爱情故事。
  •     爱情是什么?爱情能让人变成疯子
  •     说真的,即使读了好几遍,我还是不懂爱啊。或许是书太深奥,或许是我还太幼稚。
  •     有过600多个情人,害一个已婚女人被丈夫发现出轨而被杀,勾引一个12岁的幼女害她最后自杀,而他还能淡定的说自己为女主保持着忠贞的爱。你们竟然能被这样的男人的爱所感动,他谋划了这么多年就只是为了获得他唯一没得到手的东西而已。
  •        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
       感觉这句话是阿里萨爱而不得单恋岁月种种放荡行径的内心独白。 目前的我并不太欣赏,过二十年再来读读,就酱。
      ...............
  •       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这和百年孤独是一个作者。
      没有办法去评价别人的生活。
      
      但是呢,女主是正常的吧;
      男主是病态心理吗?
      看了各种讲爱情等待云云的东西,觉得很嘲讽。
      日子是自己的,女主的人生算是完满了;
      男主呢?
      我不觉得这是伟大的爱情。
      爱别人的时候也要爱自己。
      这么多年你都用你的生命在爱这个女人,夕阳红的爱情你就这样满足了?
      最后所谓的爱情的重聚,是女主的施舍吗?
      那么多年基本已经忘记一个人的存在,甚至在心里都想不起来对方的长相。
      男主你知道你的人生都在为一个人扭曲着吗?
      一点都不对自己负责。
      over。
      
      
  •       如果弗洛伦蒂诺-阿里萨愿意,他写给达萨的那一封封信件,绝对能拼凑成那本他或许终老都没完成的《恋人絮语》。当他们还年轻时,那些只是青涩的纸上传情。等到他们年迈了,身体机能已大不如前,甚至身上都溢发出那股年老的气味,那时阿里萨的书信,成了对人生最后的启迪。
      
      阿里萨经历了50多年的等待,他起初的初衷是为了达萨保留他的童贞,直到达萨接受他为止。可一场船舱上的意外又迫使他做出了改变,他需要通过与不同类型的女子交欢,去确认自己的灵魂深处的那个女人,永远不曾改变。这其中,他也承认自己爱上过几个人,可那种爱,又算哪种呢?阿里萨在和那个养猫的女诗人做爱后,总结出那么一句话: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两种爱,一种会被人称为高尚,另一种则是放荡。我们不能完全将霍乱年代的观点通用于今世,那个充斥着战乱、贫穷、肮脏、疾病肆虐的年代,人们需要充满爱的世界,及时只是片刻的欢愉。阿里萨早就对此有所领悟,他在不停狩猎的同时,又恰到好处的保留了自己的名分,只为了重新赢取达萨的芳心。
      
      如果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阿里萨,那他无疑是个为了满足自己欲望的变态。他可以老少通吃,猎食对象都可以记成一本书。可一旦想到达萨,他又完全成了一个痴情者,他可以为她等到地老天荒,即使时代不断变迁、即使早已头发花白,谢顶也成不争的事实。只要是为了阿里萨,我愿意。
      
      从最初的白色山茶花,到最后的白玫瑰。阿里萨知道,他会等到这一天的。
      
      “由于给一个新寡女人送花,以花表意就成了难题。一朵红玫瑰花象征火热的激情,有可能对她的守丧是一种触犯。黄玫瑰花有时象征好运气,但通常情况下是表示妒嫉。有人跟他谈到过土耳其黑玫瑰,也许那是最合适的,可是他院子里没有。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冒险带一朵白玫瑰,他本人不像喜欢其它玫瑰花那样喜欢它,因为它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意思。最后一刻,为了避免费尔米纳多心说玫瑰刺有什么含意,他把刺全部掰掉了。”
      
      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中,少了很多原文的细节,更多的只是贯穿性的完整的叙说了整个故事。由此显得阿里萨并非那么深情,而只是个欲望主义者。而如果仔细体会这些细节,你则会发现,这些白玫瑰并非如此平淡无奇,表达出的爱意,更胜过当年青涩的山茶花。
      
      如果当初,达萨回头望见阿里萨,并没有惊恐的觉得过去只是飘渺虚无的影子,那她和达萨在一起又会更幸福吗?理论上,我并不这么认为。最初的爱情,更多的是由于好奇心所引起。达萨除了知道他是个小电报员,由于父亲幼年早逝,只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他对他其他方面一无所知。而当初的达萨只是被思念冲昏了头脑,是啊,那样的思念又和霍乱有什么区别。
      
      而她和乌尔比诺医生的爱情,准确的说,那种爱情只是婚姻。桀骜的她只是在一个夜里发现自己也会思念医生,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婚后,她发现她并不幸福,更多是感到一种囚禁,同时又被一个影子缠绕,她总是在刻意避开那样的影子,也逐步寻找与丈夫的幸福。乌尔比诺后来告诉她:“对于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这句话不知给多少人上了一课。在我们朦胧的意识里,总觉得追寻的婚姻一定要是幸福美满的,和一个自己最爱的共度余生,无论任何艰难坎坷、白头到老。说穿了,我们只是之前不愿考虑那些种种不愉快因素罢了。我们都知道忍让与理解,可谁又不会爆发呢?乌尔比诺与达萨的爱情,或许不被人读者所支持,可谁又敢不去承认,那种爱情,更接近于现代人的爱情呢?
      
      想起蔡健雅的那首歌:“如果说我爱着你 而你却比较爱自己 我想那就不是我的问题 那不过是人与人的关系。” 年轻的阿里萨如火焰般爱着达萨,可那时的达萨还尝试着掩饰自己,她,心里有阿里萨,可相对于的,可能比较爱自己。而阿里萨在那团爱情燃烧的烟火在不断受挫以后,渐渐熄灭,只是将火焰的种子掩藏于内心。他知道他终究还会让他再度燃烧,可他也没有考虑过达萨那时的感受。那种爱,又相对的有点像在爱自己,爱自己剩余的那点贪欲。
      
      现代人或许再没有像阿里萨那样痴情的了,他们总会找到一个替代品,弥补心里那块残缺,用时间来弥补那些因为得不到在骚动的感受。
      
      那些流年情书,支撑起他们的“爱情”。 “因为他们已在一起生活了足够长时间,足以发现无论何时何地,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烈。”
      
  •     终于在分手之后读完。
  •        这本书看到百分之七十左右,我仍认为男主角是医生,阿里萨不过是费尔米纳生命中的过客。但作者把医生早早写死了,把女主的大把感情戏留给了阿里萨(不管是年轻时还是年老,书中描写的感情波动大部分都是),所以最终不得不承认他的主角身份。
       医生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但费尔米纳嫁给他并不是因为这些,当时她也不清楚是否喜欢,只是“被迫”地同意了。事实证明她与医生是幸福的,虽然回忆起来净是一些“磕磕绊绊”的东西。医生死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女主的那种痛苦与孤独,这样的时候,生活中的人和感情就显得越发珍惜可贵。我想着,夫妻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一个人走了之后,另一个人该如何生活下去。你不可能和子女讲述你的孤独,就是亲密的朋友也不可能驱逐这种孤独,或许那时候,选择死亡也是一种勇气。
       费尔米纳是因为父亲而来到这里,个性鲜明,不受礼节的束缚。岁月渐渐在她身上留下痕迹,然而这些都是从阿里萨的视角表现的,怀着孕的时候,需要扶着丈夫走路的时候…她不后悔嫁给了医生,心中却是有着不愿想起的遗憾。
       阿里萨是私生子,家境贫穷,一生不变的穿着打扮,对费尔米纳一生的执着。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对费尔米纳执着的同时,又爱着其他女人,当然当费尔米纳接受他以后他便对其他人提不起兴(性)趣了。我看来他是一个极度缺爱的人,所以他的生活不能少了女人,他又是缺乏自信的,应该与他的出身有关,但生活终究给了他理性思考的能力,不再是那个“没有人能够看透的影子”。
       但他终究是懦弱的,文章中最惋惜的人物是阿美利加这个孩子,她还那么小,阿里萨让她爱了却不能好好地处理分别,他愧疚,他没有脸面向她解释,便放任不管,如果他能够勇敢一点,阿美利加不至于走上自杀的路。
       对于费尔米纳和阿里萨的旅行,我是觉得很有意思的,老人也可以有爱情,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我们很频繁地说着爱到老,但不是所有人到了那个年纪,还有着爱人的能力,所以对他们又有了一种敬佩。
       费尔米纳和医生与费尔米纳和阿里萨,那一种才叫真爱,又怎么会有定论呢。
  •     没看明白,也许爱情需要等这么久,我自己恐怕等不了
  •     精彩的地方在于频出的两性关系金句和对时代大背景的把握,而爱情故事本身乏善可陈,甚至很无聊。倔骡子与大种马长达五十年纠缠不休,没能在年轻时激情燃烧的不甘心明显大过爱情,熏疼乌尔比诺医生。
  •     千万个人有千万种爱情,唯独一个人值得倾注“一生一世”。
  •     欲望,意志,人生。加上一点拉丁民族心态!
  •     牛逼的是,他没有暗示隐秘的思想,就是讲一个爱情故事。那些变幻无常的想法,欲盖弥彰的行为,都被记录在案
  •       终于把《霍乱时期的爱情》看完了。
       我个人感觉,整部小说叙写过程中有很多让人感到作呕和肮脏的地方,但偏偏,结尾,却像童话一样美好,让人不禁沉浸入美妙的幻想中。一句“一生一世”,将前面所有的肮脏和令人作呕的东西掩盖,让人不再那么介意了。但是,要探究的还有很多,一个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结尾只能让人感动和微笑一阵子,前面发生的那些,还是要一一评判,深究,赎罪和定性,我从温情中清醒过来,发觉还有无数隐藏着的或湍急或平缓的暗流,有复杂的人性,有复杂的罪与罚,有说不清的对与错。
       (一)
       这是我沉浸在那个童话似的结尾中所想到的:费尔明娜和阿里萨本来就应该在一起,可能只是因为阿里萨年轻时的不勇敢,隐忍,犹豫,怕被心爱的人拒绝等类似的微小的一个念头,一个没有迈出去的步子,一个小小的退缩......或是因为费尔明娜的固执一时的错误偏执,给还没有深入接触的爱人武断地贴上不再爱的封条,武断而又坚定地相信她一直热恋的是头脑中他的幻像......是这些阴差阳错才把他们搁置天涯一方。
       但是, 一个弱弱的假设把我从“一生一世”的温柔幻想中扯拽了出来。让我发觉也许这段跨越一生的爱情没有让我想象中的伟大与纯洁。也许费尔明娜在失去丈夫后,发觉不再是谁的影子时,内心感到空虚和孤独,把阿里萨当成了她在这暮年的孤苦中的一根救命稻草。也许,是这样的。她只是在用年轻时未尽的爱情来填补暮年的空虚和不知所向。是的,是那份未尽的爱情的魔力,而不是因为她还有多爱阿里萨。
       而阿里萨,则是因为一生的渴望终于要变成现实。 那句一生一世,或许不是他们想要守护彼此的一生一世,只是两人已不愿再回去岸上的现实世界,已经与岸上的现实世界无力周旋,是他们把彼此当成了逃避现实的借口和理由,而不是因为这份爱情有多么伟大而缠绵。费尔明娜经过一生,最后要面对的是失去了自己相伴一生,自己已经变成他的影子的那个人,而阿里萨经过一生后,最后要面对的是他猎艳一生,自己衰老丧失能力,以及阿美利加的死给他的罪恶感。他们呆在互相给予的从年轻时代隔着一生的距离延续来的温存,不愿面对暮年的荒凉,不愿再去面对呆了一生的境遇,他们想要新的可能和新的归属,而他们就以也许是假想的爱情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对方。或者,他们的爱情早已不同年轻时那般,如果他们之间有爱情的话,那爱情也是扎根在他们彼此都已衰老,无所依靠,光景惨淡的暮年,是因为他们彼此需要这份爱情来挽救荒凉的暮年,而不是因为这份爱情本来就存在他们才想为了这份感情一生一世生活在飘荡的游轮上。他们只是妄想在暮年用年轻时未尽的爱情来试图寻找这将尽的一生的新的激情和新的可能。
       而且,这样的念头,我想费尔明娜应该更多一些,毕竟阿里萨一生都在等待此刻。只不过,阿里萨没有想到,事实跟他所预料的不完全一样,比起他想像年轻时的想法那样得到费尔明娜,在晚年时分,终于能够接近费尔明娜这件事的性质却变了。费尔明娜从他的理想中跑出来,成了他慰藉晚年的唯一希望,表面上看,他一生在追求费尔明娜的过程中煎熬良多,但其实,他一生的真正实质和真正面目是他和无数女人在精神和肉体上相爱,表面上看,这些无数猎艳行为都是他在追求费尔明娜的煎熬中的代替品,其实,最后得到费尔明娜反而成为了安慰他这糟糕的一生和混乱的爱的唯一救命稻草,他一直都在骗自己,他把这条路当成是追求和等待费尔明娜的朝圣之路,而刻意忽略掉自己在这条路上所经历的任何事,他一直秉承形式大过内容的信念,到头来,反而是那些内容给他带来强烈冲击,就比如他得知阿美利加服药自杀几天后,把自己关在卫生间歇斯底里的哭。而暗示这一点的我想是作者对他们这次出游时两岸萧条景色的着重描写,。与年轻时阿里萨为了伤人的爱情乘船去旅行时他看到的景色完全不同,茂密的雨林已经被消耗殆尽,让人感到压抑的参天大树也不见了,短吻鳄已经被猎杀光不见踪影......这是否在说明,晚年时分的这份爱情与年轻时的那份爱情的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船快要到岸时,他惧怕,他不想上岸去面对自己一手造成的人生局面,他宁可沉迷在得到费尔明娜的温存中,他还是一向不负责任的强迫自己不去想自己岸上现实生活中的那些罪恶与爱恨纠缠的烂摊子,宁可让自己说服自己,我不是已经达到人生目的了吗?尽管达到这个目的后,那些他在这条路上犯下的罪恶,未尽的爱这些包袱反而更加沉重和让他慌张。
       从本质上说,费尔明娜和阿里萨不是什么勇敢无畏的恋人,他们只是把彼此当成逃避现实逃避生活的人罢了。当然,苛责他们倒没有必要,毕竟,比起在空虚和混乱中,人们更愿意沉浸在一份爱情中,更何况,这是一份从年轻时代隔了一生的距离延续而来的爱情,从它美好的起源来说,这就足以让人沉迷和倾心。这也给了阿里萨和费尔明娜一个理由和一份信心。警示霍乱的黄旗子,漂亮豪华的游轮,美好的漂流旅行,以及阿里萨的那句一生一世,怎么看,都是一份让人醉心感动的无比浪漫暮年爱情,但,多几个假设后会发现它是不是爱情也不一定。也许,在年轻时,费尔明娜和阿里萨是有爱情的,只是,错断一生后,不再是爱情了。但是,年轻时他们在书信中的爱情是否真实,是否是真的而不是彼此对彼此的幻像,也不一定。
      (二)
       费尔明娜,天生的骄傲,和少女时期就有的清高,但不如说那是她惧怕风险。费尔明娜和阿里萨的爱情起源于两人的青涩时期,在两人最美好的年华里发生,而且是两人人生中的的初爱,因此他们两人的爱情比起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医生的爱情,从源头上看意义更深远,互相给彼此留下的痕迹和悸动也更加鲜明和更有生命力。费尔明娜在嫁给乌尔比诺医生后便把这段慢慢点燃又仓皇结束的爱情迅速冷却,放在心底置之不理,新的生活也使她没有必要对这段青春里无尾的爱情继续深究和回忆下去。但是正是因为这段爱情的有头无尾与仓皇结束,以及这段初爱里那些美好纯洁,令人悸动和脸颊泛起红晕的细节和情节,让这段初爱拥有了一种诱惑力十足的魔力,即使死亡般地埋葬在心的墓地里,也随时又会强健而有活力地复活过来。
       于费尔明娜,她不是不怀念这段爱情,但她绝不渴望重新开始,不单单是因为她拥有了新生活。那天在“代笔人”门廊她已经武断和无情地给她的爱人贴上了不再爱的封条,没有再尝试去接触就偏执地凭借第一眼的个人感觉彻底丧失了继续在自己爱之路上迈下去脚步的热情与动力,她也从未考虑过那是否只是一个偶然在自己心里造成的错觉。她带着偏执的失望选择了新生活。她把现实与幻想给她的冲击夸大了,或者这是因为她的天性,固执,骄傲,严重的精神洁癖,她就那样义无反顾地决定不再爱了,不再迈出一步,瞬间熄灭正在热烈燃烧的爱的火焰。如果她当时没有那么义无反顾,如果那时她再试着与现实中而不是那个书信中的爱人继续接触,继续了解下去,也许她会从幻像中走出来,也许她会接受现实与幻像的反差,也许她会更爱现实中的阿里萨也不一定。但是她没有给自己也没有给阿里萨机会,留下阿里萨,续一生的苦恋,扭曲的,苦恋。但,也可能正是费尔明娜的拒绝才让阿里萨的爱火燃烧了整整一生,也许如果那时他们俩开始恋爱结婚,那也许会沦落为一场平庸的爱恋,也有可能他们经过共同生活后,会迅速地厌烦对方也不一定,也许他们也会像平庸的爱情那样在时光中慢慢变淡,最后破裂也不一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费尔明那的拒绝成就了阿里萨一生的苦恋......
       于阿里萨,那种十足的魔力成为一种毒药,他开始了一生的,让人无法理解的,悄无声息却又有着黑夜般浓稠热烈的苦恋。他是我最看不透也是最让人觉得无法理解和不可思议的人物。他是一个拥有强大韧性的人,这无可否认。但我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他一生对追求费尔明娜如此热烈,我不能理解。单单是因为那份未尽的爱情的魔力吗?我对他疯狂的性瘾行为也无法理解,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这么多性,这到底是为了凸显什么?性在西方人眼里和在东方人眼里有不一样的意义和重要性?我试图这样搪塞我的困惑。书中令人作呕的性场景描写,让我直接怀疑作者是不是有问题,是作者某方面的渴望才赋予了阿里萨这么多性,我总是想,这样一个对一个人如此执着追求的人又怎能同这么多疯狂肮脏不负责任只图一时之快的疯狂性行为联系搭配起来呢?
       当我把他当作一个痴心于年少爱情的纯正男人来看时,我马上又会想那他那些疯狂荒谬可耻的行为又要怎样解释?当我把他当作一个肮脏,猥琐的性瘾患者时,又想他对费尔明娜整整一生的执着又怎么解释?或许......我又想假设,他对费尔明娜的执着等待也许只是为了给自己疯狂的行为和放荡的生活寻找借口......不对,在乌诺比尔医生死后,他不再寻找性,甚至放弃了阿美利加,(极其不负责任与自私地放弃了她,我也很奇怪,作者到底给了他何种魔力,让年老的他依然能让年轻的女人爱上他,我真的没有办法理解,有时甚至觉得作者塑造了一个极其荒唐的人物)开始为等待费尔明娜的回信而心神不宁又怎么解释?
       整本书中我最最不能原谅阿里萨同时认为那是阿里萨最最肮脏的行为的是,他竟然亵渎了一个其父母拜托他当校外监护人的14岁的阿美利加,他怎么可以这样?!而最后阿美利加也间接地因为他而惨死,只这一个,就足以把阿里萨钉在邪恶的审判柱上。肮脏至极。可这样的他,偏偏拥有一份让人惊叹和无法理解的对爱情的韧性,但前提时,在等待这份爱情的期间,他毫无罪恶感地,心安理得的猎取了许许多多肉体上的爱情,还有许许多多女人的爱情。这让我觉得他是一个极其自私,懦弱,不负责任和逃避现实的人。
       现实生活中,恐怕没有这样的人吧?也许,作者是在夸大现实。但是,为什么要偏偏选择很多很多的性呢?(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吗?至少以我现在的认知程度我表示无法理解)这本书中性的成分很重很重,性场景的描写所占比重也很多很多,密集的性让人想要呕吐,想要皱眉,想要发问作者是不是有问题?让人怀疑这是一本黄书。虽然看完之后发觉内涵大过那些性,但是真的觉得那么密集的性,那么多的性场景描写实在没有必要,所以我想,那可能纯粹是作者的一种倾向和渴望的表现,马尔克斯个人意志在书中的表现,他为什么要在作品中加入那么多有点过剩的性,也许与他的个人意志有关。也或许他只是为了花重墨来刻画阿里萨这个矛盾人物,想要让阿里萨这个任务变得更加复杂和更加不易让人判断,不能被人理解和看透。只是,我还是不太能理解他加入那么多性的意图。或许,这是外国小说的一大特色?(表示目前为止我读的外国小说也没几本) 对阿里萨这个人物的剖析还有待考究。有待时间的积淀和阅历的加深。
      (三)
       费尔明娜在丈夫乌尔比诺医生去世后,从刚刚开始对他的留恋和怀念,少了他的不习惯和悲痛,渐渐解脱出来,不再是谁的影子,尽管她有些怅然所失,但她所获得的是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和另一种生活的境地。不得不说,她的婚姻生活在给予她安全感,较高的社会地位,安稳的日常,爱她的丈夫以及和美的家庭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束缚,为什么是束缚呢?我为什么这样没有证据却自然地这样认为呢?也许世间所有的婚姻都是一种束缚,不对,拥有真挚爱情的婚姻是束缚吗?那应该是对彼此最美好的成全吧。好吧,我应该找到答案了,之所以觉得他们的婚姻是一种束缚,是因为他们两个之间究竟有没有爱情?这是一件不能确知的事情,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这无可否认,但是他们之前的感情是否可以称得上是爱情?也许那只是在平庸的夫妻日常里培养起来的类似爱情的一种东西,或许是相依在一起彼此离不开彼此的相依感。毕竟在开始的源头上,他们不曾发生过热烈而鲜明的爱情。
       本来,在书里乌尔比诺邂逅费尔明娜的方式让我觉得美好而浪漫,以为那将是一份真挚热烈感情的开端,但是,在费尔明娜嫁给乌尔比诺医生的片段,作者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的心声,他不是因为爱她才娶她的,而是因为她的骄傲,以及他的虚荣心。作者的坦诚让我心里一沉,打破了我对这份美满爱情的期待。而事实证明,他们之间是平淡的,夹杂着对彼此沉默的包容,这不算一份太坏的爱情,毕竟他们也在乎着对方,而且相伴一生后也再也离不开彼此,但是还是缺少了一些什么。是那种源头的,原发在彼此内心冲动的那种拥有血液冲动的原动力。而书中作者仿佛也在暗示着这一点,他频频写到一些在生活琐事上他们彼此包容的细节。也许在正常的夫妻生活中,这是常态,是我的偏见和误解,但是我总是直觉地怀疑他们两个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
       乌尔比诺相比阿里萨来说,多少还有让人原谅的余地。他,背叛了费尔明娜。这是所有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也是现实生活中惯有的常例,夫妻中的一方背叛另一方。而导火索还是肉体上的欲望。乌尔比诺,如果没有他那一段对妻子背叛的经历,我也许会觉得他是个不错的,有显赫功绩,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正直医生,是一个颇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但是马尔克斯告诉我没有那么完美的现实,唔,现实就是这么复杂。乌尔比诺医生是一个婚姻生活中男子的缩影,有点大男子主义,对妻子有种类似爱情的依赖感,有时会在细节上爱妻子,会出轨,也会为了出轨而感到懊悔和愧疚,最后向妻子坦言。整本书中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的有,他邂逅费尔明娜和追求费尔明娜的方式,在费尔明娜嫁给他时作者替他坦言他其实并不爱她,他猥琐的出轨行为,以及他最后去世的场景,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甚至有些罗嗦的描写乌尔比诺的老年生活及他去世时的一系列细节,是为了从每个细微中来透露衰老带给人的一丝丝绝望,淡淡的恐惧和荒凉吗?一生成就辉煌,声名显赫的乌尔比诺医生以那样一个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了生命·,是在刻意地夸大衰老的可怕吗?是在刻意地夸大衰老的毁灭性和人生的戏剧性吗?
      (四)
       整篇小说细节描写琐碎的描写很多很多,让人觉得多余和罗嗦,但不得不承认正是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反而给人物添上了最真实的血肉,不经意地凸显出了不易被看见的一些东西,琐碎的细节背后是一副硬铮铮的骨架,就像是一盘埋在沙土之下的棋,慢慢拂去表面的沙土,然后看到了背后硬铮铮的真实。
       不是爱情,是人性,不是爱情,是错综的人生和错断的谎言,不是爱情,是在人生中不知所向的自我救赎,不是爱情,是在暮年时分紧紧抓住的一份归属和一份慰藉。不是爱情,是沉重岁月的虚空。
       《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没有爱情......
      
       2014.3.29
      
  •       Some people deeply redeem it as a catastrophic love affair and hold that if Fermina does not raise her head and meets Ariza's sight, Ariza will not suffer so much. However, in my view, it is indeed the very sight that consists of the huge love story, complicated but meaningful. Urbino, a venerable doctor with high social status and good behavior, indeed is a faithful husband, though he has a lover once. He devotes all himself to his wife, protecting her from hurt. This can be illustrated in his honest confession of misbehavior and in his repent to his wife on his misbehavior, "I come to reach you for a second honeymoon."(212) It is not an exaggeration at all that he can be duly regarded as a mode husband in modern society. Even his once misbehavior is forgivable, as Pope says, "To err is man, to forgive divine."
      
      Fermina is a tragedy for her arranged marriage on one side, but she also enjoys the life after forcibly marrying Urbino on the other. From my perspective, she is not so much a sacrificer as a opportunist. It can not be ignored that in the bottom of her heart, she is a materialist, to which extent is influenced by her businessman father. This is her words to Ariza upon accidental meet, "No. No, please. Forget it. What is between us is nothing but illusion."(86) Actually, she has realized what she really needs. However, as a wife of Urbino, she does not commit any misbehavior, which desires thunderous applause even from now. After being as a widow, it is her right to choose her own way of life, which is understood and supported by most of her springs, considering her left years. Besides, this view has largely accepted at the present, to let alone single parent's looking for partner.
      
      Ariza,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onstant person to love others, satisfies his corporal desire all the time and once ponders over the meaning of love. "Spiritual love is over the waist, but corporal love down the waist."(150) One of his partners say. In fact, Ariza is a combination of these two that he not only desires the spiritual love from Fermina, but also corporal love from other women. It is a matter of fact that his consistent spiritual love for 53 years, 7 months, 11 days yields out the fruit. His memory of such a long and accurate time mirrors his fidelity, which is taught by his father, "The only suffer I go through is not dying for love."(183), echoing with the name of his ship. I feel it so truthful that nothing can be achieved but for consistency, which is the shortcoming of most people.
  •     初中读的时候 真暴力
  •     2016-01-17-21:04 看完了,找不到合适的音乐来帮助写下读后感,暂且就听I Goirni吧。对于男人来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它刺激你,而你因想却得不到而痛苦。阿里萨和费尔米纳的爱情,就像一对舞会中一直想和对方跳舞却总是被别人邀请过去的恋人,阿里萨等了五十三年七个月零十一天。命运轻轻的一个转身,就让阿里萨耗尽了一生去追寻戴王冠的仙女。不能用老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年轻时的行为,不同年龄段在意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直到舞会结束他也没能得到和她跳舞的机会,于是他俩能独处的机会就是送她回家的那段路——总统舱是他俩的婚房,只有在这里他们自己才能抛开世俗偏见和道德约束。就让这条只为他们而开的船永生永世地开下去,让已年过古稀的他俩享受爱情,在死亡来临之前为这场等待了半个多世纪的爱情牵上红线。
  •     不仅看过小说,还看过电影。为爱情而等待。
  •     又看了一遍,第一次看是老马死的那个春天,就记得那句“世界上有两种人,便秘的和不便秘的”;今次Bob Dylon爆千年冰山冷得诺贝尔,记不得是谁说“也能理解,马尔克斯和福克纳这两座山迄今没哪个写小说的翻得过去”;阅毕,除了鹦鹉和成千上万的信,记得起来的桥段倒不多,爱情回事吧,这两天一直在想的都是老托《安娜卡列尼娜》里“看谁都觉得好”。
  •     老实说 对于我这种还没经历过婚姻 甚至没有经历过爱情来说 不可能有多么大的感悟 对于这本书 但是对于人物内心的描写 特别是女主婚姻中的描写 以及她和医生生活中的磕磕绊绊还是很真实的 能理解男主虽然爱着女主 但是还是和别的女人有性关系 但是真的在如此深爱的情况下 还能爱上别的女人吗 我不知道
  •       加西亚说,这是他写的最好的作品。赞同。因为《百年孤独》我真的看不懂。。。但是《霍乱时期的爱情》,单单看写作的笔风就知道是加西亚。
      
      可能因为我看的书不多,对哥伦比亚的历史也不够了解,关于加西亚用一段爱情故事描写了一段哥伦比亚的历史这一点如果不是看到其他书评都完全不知道。但是故事的安排,剧情的直转直下,比惊悚片还要扣吾心弦。
      
      它以死亡为开头,引出一个秘密,但秘密从始至终都没有解答,甚至在书里没有一点分量。加西亚就是这样,用一个迷潭吸引你进入迷宫,但是迷宫并没有出口,只有一层一层更深入的迷宫。
      
      
  •       填平岁月沟渠
      
      一
      马尔克斯是一个极度变态的“开篇癖”者。
      《百年孤独》诞生前,有上百个开头被作者判处了死刑,直到出现那况绝古今的倒叙,让世界文坛为之震惊。而《霍乱》的开篇,同样让我感觉惊艳。马尔克斯勾勒出一个极具真实感的城市,并且以在这个城市里一个自杀者背后的爱情故事作为开篇。
      这是一座“处在时代的边缘”并且“鲜花会生锈,盐巴会腐烂”的城市。整个城市显出衰老的臃肿虚弱之态。冬天与夏天的狂风和灰尘将这里变成坟场。在整个世界即将步入新时代的环境下,这个城市里竟还能找到奴隶的印记。被人称为——“穷人等死的墓穴”。
      就是在这里,产生了书中描写的第一份爱情——残疾的德圣阿莫尔与情人的秘恋。彼此在他方相识,却在这个城市里心照不宣的生活在一起。她只想陪伴他,却被所有人以为是他的女佣。只有他们之间保持着爱的默契。如书中所写“两个完全没有过往包袱的自由的成年人,并且处在这个封闭社会的偏见外,却像那些禁忌之爱一样选择了一种飘忽不定的方式。”令人咂舌。
      通过营造了这样一种肮脏甚至于龌龊的环境,以及这样一段秘密的禁忌爱恋。真正反映出了上个世纪殖民地时期哥伦比亚“礼乐崩坏”的社会现状。也正是这样的社会背景,才能为各种各样的爱恋欲望提供立足点。在这个世界里,一切的不可思议都变得合情合理。
      同时,这也让那段长达五十三年七个月零二十一天的漫长等待显得真实不已。
      二
      在作者完美地构建了一个大背景后,接着用衰老为整本小说奠定了一个基调。
      在马尔克斯笔下,衰老的人并没有得到命运的补偿,有的只是不体面和优雅渐失。宛若一具麋鹿尸体,逐渐被苍蝇和蛆虫附着,层层腐烂,连最后的生命力都消失殆尽。这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让小说中的所有人都面临着无法抗拒的焦虑。
      马尔克斯以他内敛得近乎于克制的笔法,以两人的一生为时间轴,推进着这个充满绝望的爱情故事。“像一头小母鹿”的少女达萨和“冰冷的眼睛、青紫色的面庞和因爱情的恐惧而变得僵硬双唇”的少年阿里萨,在一场幻觉中相爱。又因为达萨的成熟之光乍现,丢下一句“忘了吧”。初恋就如此的破灭。或许,只是因为他们太年轻。
      “那摊他正坐在其中的几乎汇流成河的臭水,很可能就是他的一汪眼泪。”阿里萨背负着绝望之名,终其一生游走在欲望之河,肆意放纵。但是纵欲并不能缓解思念,反而如同吗啡,让他的思念之火熊熊燃烧。最终明白她的无可替代。可是,木已成舟,剩下的也只是绝望而已。
      达萨开始了稳定的婚姻生活,步入了上流社会,成为了社交圈的女王。可是书中写道——“回忆起他们的一生,更多的是挫折,而非满足,他们之间太多的误解,以及太多没有释然的怨恨。”达萨这五十年不过是在静默中等待死亡。
      衰老的焦虑和生活中无爱的绝望,推动着两人在半个世纪后,终于执子之手,说出那句迟到半个世纪的“一生一世”。
      那时却已太老。
      三
      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经历着漫长而无望的生活,在平淡无奇中垂垂老矣,这让我不得不想起马尔克斯式的孤独。
      有人问我孤独是什么?是寂寞吗?我的回答是:孤独是一种生存状态,而非临时的心理特征——寂寞。若一个人说他自己是孤独的,则他并未感受过真正的孤独。这种生活状态,是已深入到骨子里去,已成习惯。只有在现有生活发生极大动荡时,才能真切的感受到。
      达萨将纵欲当成习惯,阿里萨将平庸的婚姻生活视为正常,而在本身动荡的社会环境下,在衰老的恐惧和绝望的压迫下,他们将目前的生活当成唯一的真实。这一切在乌尔比诺医生从树上跌下来摔死时,在他们的生活状态被打破时,孤独的感受才那么强烈地得以展现。
      他们到此刻才发现,他们从未将身旁任何一个人,一件事物放进心里。他们惊异自己竟没有了能够敞开心扉的能力。
      达萨在医生死后,冒着“富人的嫉妒和穷人们的咒骂”,开始烧毁家里的家具、衣物,将一些器物捐赠给博物馆。只保留了收音机,通过收听小说连载以抚慰惶恐的内心。而阿里萨发现自己还有机会,他极快地放弃了纵欲的习性,耗尽心机来讨得达萨的欢心。因为一刻见不到她,而痛哭流涕。
      孤独在他们的心底潜伏太久,宛若一根毒刺,戳穿了内心,痛不欲生。
      四
      很多人告诉我说,他们老来才意识到真爱在这里,可是已虚度半生光阴。
      可我认为,人只有老来才显得睿智沉稳。也只有在此时,对于世俗的需求渐少,他们行将就木,才能发现对方是如此真实。如书中所写“原来是生命,而非死亡,才是无止境的”。
      这时,他们才用爱填满了长达半个世纪名为孤独的沟渠。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更多的书评和游记,尽在《春游足迹图书馆》http://site.douban.com/214856/
        
      
  •      我一直想不通 为什么书里除了女主,那么多人会出轨
  •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字如雷贯耳,他的"百年孤独"亦是。但对"孤独"始终少了点儿冲动,反倒是对这本"霍乱"一直情有独钟。于是,久没有逛实体书店、没有买纸质书的自己,在一个暖暖的午后,将"爱情"领回了家。
      
      原打算等书全看完了再写点儿什么,但现在觉得它给我最大的感触应该就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
      因此也就不拘泥于先后了。
      
      "一本书"=霍乱
      "一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部电视剧"=天下第一
      
      每个男人心里都有一个梦。
      
      "霍乱"里的弗洛伦蒂诺.阿里萨,"了不起"里的盖茨比,还有相对知名度低许多的"第一"里的铁胆神侯。
      他们,不同的时间、空间、文化背景……太多的不同,但就是那么一个奇妙的组合,出现在我脑中。他们,有可以说唯一,也是最根本的共同点,都是男人。
      阿里萨的"费尔明娜.达萨",盖茨比的"绿色灯塔",铁胆神侯的"素心姑娘",都是他们各自的梦。
      这个梦,为他们之后的一切都提供了依据,一切都可以说是为了它。
      
      一通胡言乱语,都是我的碎碎念,只是突然想到,那女人呢?也有这样一个梦吗?
      问自己,应该没有吧,抑或是时候未到?
  •       在读《百年孤独》的时候被里头无数人以及循环式的命名给闹晕了。开始看这本书就留了个心眼,从第一个人开始记名字。刚开始写在纸上,为了方便保存入如电脑贴出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名字后头没有写任何提示,如果以后再次阅读此书再补全吧。
      
      
      胡维纳尔·乌尔比诺(医生)
      赫雷米亚·德胜阿莫尔
      拉希德斯·奥利维利亚(医生,乌尔比诺之徒)
      费尔明娜·达萨(乌尔比诺医生之妻)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
      皮奥第五·罗阿依萨(弗洛伦蒂诺之父,创立了加勒比河运公司)
      特兰西多·阿里萨(弗洛伦蒂诺之母)
      洛达里奥·图古特(电报员)
      洛伦索·达萨(费尔明娜之父)
      埃斯科拉斯蒂卡·达萨(洛伦索之妹,费尔明娜姑妈)
      弗兰卡·德拉路斯(修女)
      伊尔德布兰达·桑切斯(费尔明娜表姐)
      费尔明娜·桑切斯(费尔明娜·达萨之母)
      欧克利德斯
      加拉·普拉西迪娅
      马克·奥雷里奥·乌尔比诺(胡维纳尔之父)
      莱昂十二·罗阿依萨(弗洛伦·蒂诺之叔,其父之兄长)
      普鲁登西亚·皮特雷
      安赫莱斯·阿尔法诺
      安德雷亚·瓦隆·萨加·诺列加
      阿美利加·维库尼亚
      卢克雷西娅·德尔雷亚尔·德尔奥比斯波
      迭戈·萨马利( ”新忠诚号“ 船长)
      塞娜依达·内维斯(船长的情人)
  •        笔者无类似经历,对小说理解不透彻,望提意见。
      
       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气味总是让他想起爱情受阻后的命运。因为我不能理解这句话于是我带着疑问读完了通篇,才有了自己的理解。开头出现了一个算不上主角的人物,他就是那个厉害的象棋手,乌尔比诺医生的挚友——德胜阿尔莫。他出场时就已经自杀了,通过后面对他生前的描述可以得知,他自杀的原因也许是害怕进入衰老,小说的基调是爱情,随着年老的逼近,激情也慢慢隐没,虽然小说里没写,但是德胜阿尔莫之所以自杀是因为他不想屈服于爱情被年老杀死的命运,虽然他有挚爱,而这个挚爱又因为爱情纵容他下地狱。乌尔比诺医生所认为的这是唯一不因爱情自杀的设想也许就不成立了。
       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到了点睛的作用。结尾72岁高龄的费尔明娜和阿里萨度一起度过了对他们来说最艰难的时期,年老对他们外表和心灵的摧残并没有成为他们相爱的障碍,反而让他们对彼此更加的了解和向往。
      
       首先说说乌尔比诺医生吧,他和费尔明娜的结合并不是出于爱情,更多的是虚荣。但是通过长期的磨合与了解还是不可避免的爱上对方了。曾有个巫婆对费尔明娜预言她将会有段幸福的婚姻,看到后来,我越来越疑惑,首先是婆婆古怪的性格,还有小姑子们的偏见逼得他快要发疯,后来是丈夫的出轨还有清晨起床时的怄气。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真的幸福吗?唯一让她真正快乐的也就是新婚旅行和离家两年的巴黎之旅吧。乌尔比诺医生说,婚姻的幸福是因为稳定。只有一个人真正快乐才是幸福吧,这个问题读完小说后仍没有想出来。
      
      乌尔比诺医生在临死前对费尔明娜说的唯一一句话是:天知道我有多爱你。之前我一直以为只有以忠贞为基础的感情才是爱,两个男主角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乌尔比诺医生在他步入晚年的途中遇到了美丽性感的黑白混血女人,当费尔明娜发现后医生毫不犹豫的选择同情人断绝关系并且永不相见,毫无疑问,这对他来说很痛苦,但他对妻子的感情外加作为受过高等教育应有的道德感让他悬崖勒马,停止了这段荒唐但合乎情理的恋情,这让我想起了廊桥遗梦。
      
      乌尔比诺医生是个一板一眼的人,他的生活里不只有爱情,还有他的职业和那些形形色色的病人,而本书的一号男主阿里萨是个为爱而生的人,爱情就像肥料,没有它的滋润就会逐渐失去生命力。在费尔明娜抛弃了他们短暂的恋情后,阿里萨一直处于失恋的阴影中,直到那次航海旅行,被一个陌生人在黑暗中夺取童贞,他仿佛体会到了一种与爱情很像的感觉。之后他有过无数个情妇,也爱过不同类型的女人,有的女人愿意为他付出一切,但是所有和他在一起的人都很清楚他是个只愿索取不愿付出的人,所以他没能和谁平稳的度过一生。那些女人有的是寡妇,有的是少女,有的是女职员,有的是风情万种的妓女,她们为阿里萨着迷过,更为他伤心过,他的最后一个情人就是为他而死的。曾有人说过,无论对于男人女人,初恋都是最难忘的,对象身上再糟糕的缺点都会被记忆美化。只有一个人,阿里萨甘愿为他付出,这个人就是他等了一辈子的费尔明娜。虽然他爱过的女人很多,但是费尔明娜在他心中就像一颗明珠,闪耀的时候周遭一切都黯然失色。幸运的是,就像他一直希望的那样,乌尔比诺医生死在了他们前面,于是他带着费尔明娜踏上挂着黄旗航期是一生一世的轮船。
      
      关于费尔明娜,我一直在想一个很幼稚的问题,她是爱乌尔比诺医生更多一些还是爱阿里萨更多一些?这又涉及到了之前提及的巫婆对她的预言,那个幸福美满的生活是和乌尔比诺医生还是会阿里萨呢。我更偏向于阿里萨,因为从书上看来她对阿里萨的是发自内心的爱,老人之间的爱情,当年那两个年轻的影子早就在他们心中褪色了,阿里萨吸引她的是经时间洗礼后睿智的思维,是在她守寡时期的陪伴和在经受绯闻打击后的开导。何况阿里萨的爱情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费尔明娜的一生一直在和这两个人纠结,乌尔比诺医生对她来说是习惯,是亲人;阿里萨是爱情。
      
      还有很多令我印象深刻的人,比如那个从疯人院里逃出来的姑娘,还有那个十分有能力却甘愿为阿里萨付出一切的黑白混血女人……
      
      以上我只是从内容上写了一些感想,读书的时候并没感觉书友多吸引我,但是写读后感时我逐渐发现这本小说实在是太棒了,好像每一个情节的安排都是有寓意的却没有刻意铺垫的感觉,读者会不断的发现惊喜。但遗憾的是,我的阅历太少,不能完全读懂这本书,希望过几年重温的时候能解开当初的疑惑,好书是禁得住反复咀嚼的。
      
      关于语言吗,我看的是翻译版,以这文笔干练,描写的角度和之前阅读的书籍不太一样,这是马尔克斯式的描写。
  •     7分 情节说不上怎么回事就是无法让我共鸣,但作者的前后穿梭的叙述方法很有趣,仿佛讲故事一样
  •       去年参加了《霍乱时期的爱情》的发布会,邀请了四位嘉宾,其中老余(余华)是我在读《中国现代文学史》时认识的一位作家,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血性、彪悍,文如其人。陈众议老师也是好友H介绍的,她跟我讲了两个关于他的故事,感动许久,一次他女儿跟他说,“爸爸,我太优秀了,嫁不出去怎么办?”他对她说,“不能为了嫁人而嫁人,找不着比你优秀的还有爸爸陪你。”有时候他的女儿不时的调侃他,“就你那普通话,还敢上电视?”,看到此处不觉莞尔。时常我们艳羡别人成功的光芒,然而看看他身后的那个女人和家庭时,不难理解其中道理,一个人功成名就固然可贵,更可贵的是他有一个成功的家庭,这才是我所理想的。止庵,我不是很熟悉,可能他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文人,所以让他做主持有点难为他,语言的现场组织不是那么明朗,但是他“幸运”的遇见了余华、陈众议这些猛人,其实不用把话说完整就能明白你要问的是什么,这才是“高手”。杨玲是这本书的译者,可能学外语的人内心世界都是封闭的吧,说话总是如此内敛,不着痕迹,她说这本书适合女性读者,她们可以去寻找其中自己的影子,这与我这些年的读书感悟是一致的,我觉得女性的感性在文学作品的欣赏以及创作中,似乎比男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她说这本书是直译,这样会让人有种陌生的感觉,突然推翻了我以前的一些认识,我觉得翻译外国文学要本土化会好一起,因为那样亲切自然,但是却损失了不少原著的细节,或许这种关系时此消彼长的,所以她说她翻译的时候避免用成语,我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就好像上次看A翻译的书一样,我觉得如果直译的话会让在中国文学里讲究“信、达、雅”的读者读起来显得有些粗鄙,但是却保持了原著的风貌。
      
      虽然没有看过《霍》的其他译本,但是其中故事略有耳闻,嘉宾每次提到男女主人公的时候,他们会说,“开始是如此的一对年轻人却没有在一起,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然而五十一年之后,再次相聚的时候,又因为太老而不能结合在一起,让人扼腕叹息。一直记得关于《西伯利亚理发师》评论里的一句话,“爱情与两样东西发生关系时会变得荡气回肠,一样是死亡,另一样是时间。”年轻的时候我不谙世事,年少纯真,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期许着一段纯洁无暇的爱情,我们勇敢、真实,无所无惧,犹如一块璞玉,没有经历时光的打磨,如此质朴,而又如此棱角分明,于是情不自禁地伤害到彼此。当我们历经世事,不再被五彩斑斓的幻想所迷惑的时候,却再也不能燃起当年爱情的火焰,百感交集而又相视默然,恰如那词中叙述的,“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现代人的爱情观,我觉得有些脆弱,好似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有种无病呻吟之感,有人喜欢从偶像剧、言情小说,寻找故事情节,无限地幻想着自己遇到的爱情,然而“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当看到现实的爱情远没有偶像剧那样凄美和动人心魄的时候,于是失望、沮丧时,绝望地篡改着剧情。每一代人的婚恋观都有自己不同的时代烙印,年少时我曾渴望过父母那样的相濡以沫的情感,又或者如哥哥那时白衣飘飘,写情书时的浪漫,然而不幸的是我们生活在E时代的二十一世纪,这里注定要发生技术毁灭人文的时代巨变。
      
      中国较早的一些爱情小说总会说一些传统观念,即使爱的死去活来,也会为了“大义”,舍弃自己的儿女私情,人们如此的高尚以至于泯灭了“人性”,这就是他们的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对人毒害!在我看来当一个人成年之后就应该脱离家庭,独立门户,追求自己的理想与幸福,但是更多的人像是没有断奶的孩子一样,依赖家庭,怪象丛生,于是“啃老族”和“包办婚姻”层出不尽,所谓的幸福也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国外的爱情小说可以透过小小的细节揭示现实生活中的情趣,也不避讳性爱的描写,人性而自然,开始的时候我们也在学习西方的写作技巧,有时候不伦不类,有点牵强附会。就好比当代的中国的电影,非要拿所谓的“床戏”做噱头,除了“裸露”,似乎没有什么真正的内涵,又好似旧社会站在妓院门口卖弄风情的妓女,明明是自甘堕落,非要说自己是沦落风尘。我更相信国外的电影大师是根据剧情的需要去设置亲密的镜头,说白了就是该脱的时候你再脱,国内的电影不同的是,人家是都脱完了,等着你来欣赏,还美其名曰为艺术献身。所以我一直会说,“改革开放三十年了,我们解开更多的是裤腰带,而非思想。”这好像中西方社会的差异,国人身上缺少那么一点艺术气息,情趣(其实饭都吃不饱,有什么艺术可谈),我们懂得“相敬如宾”,但是不懂得“平等”,“尊重”,文化教育的不同,大家从小被灌输的是进化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恰恰忽略了生活的意义和内涵,人生好比坐公交车,我们更在意的是什么时候到站,往往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除了个别的诗人,或者平常人很难在平常的生活中寻找到乐趣。西方社会显得多一些从容与浪漫,我们总说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真是如此,我们总是“披甲戴盔”,背负太多的东西(即传统),于是忧愁稀释了快乐。在西方社会,到目前为止两千年历史还依然存在的国家都屈指可数,所以他们没有太多的“精神负担”,开放、自由,生活的过程无非是一种享受,即使工作也是如此,但是在国内说这话的人可能会被板砖拍死,说白了,无论现代的精神文明,还是物质基础,我们还都差着那一大截,不得不说历史有时候也是一种包袱。
      
      对爱情的认识,不可否认源于一些电影的影响,但是更多的是一些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生活的阅历使然,在理想、现实之中左突右撞,相对于影像,文字更能打动我,源于自我内省的审视,以及长时间密闭精神状态下的思考,爱情之所以打动人心,是因为此物稀缺,触手可及,而又难以长久。高中出走时的理想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另一种形式的“知行合一”,几年的飘泊,耳闻目濡了许多故事和情节,一直延续着记日记的习惯,所以真实地记录了许多故事,想象着有朝一日写写回忆录,或者一本小说。陈众议老师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是马尔克斯在对的时间写出了对的小说,当他在写《百》的时,生活困苦,深刻认识到下层民众的苦难,然后写出了《百年孤独》,而后名满天下,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游离于上层社会,应酬各式各样的社会名流为他写《霍》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而联想到自己目前的状态,社会黑暗该看到的也看了,诚实的,虚伪的、善良的,人渣的,流氓的基本我遇到过了,感动的,愤慨的也是发生了的,艰苦的岁月,在我看来似乎成了一种乐趣,然而有时候也会隐然有种莫名的孤独,习惯地把这种消极的情绪拒之门外,略有颓废而不放纵。有时候不明白周围的人对生活充满抱怨,让我厌烦,当然这些都是通向光明的荆棘,或许只有人历经了磨难,洗尽铅华之后,才能写出动人心弦的故事吧!
      
  •     棒
  •     很棒。充满了活生生的爱情的小说,不伤感不滥情,细节丰富。比我第一次读更好看了。但这个版本错别字很多。“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反感。”
  •     10。这本书里包含了爱情的所有形式。
  •     很适合现在被催婚的人,弄清楚自己心里对爱情的定义。
  •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不是“浮华而已”及“一生一世”两个词眼,女主男主名字太难记,但第一遍读下来的感受无异于管中窥豹,期待以后再有时间来读吧。
  •       世上没有什么比爱情更艰难的事了,小说的主人公阿里萨如是说。
      他用一生的时间去验证这句话的分量。
      小说所讲的故事是如此的简单,以至于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来,而不会让人觉得有什么遗漏:阿里萨在22岁时爱上了比他小四岁的费尔明娜,两人坠入爱河,但费尔明娜最终嫁给了医生乌尔比诺,阿里萨等了她一辈子,最终在乌尔比诺81岁逝世后,得到了费尔明娜的爱情。
      这是一部需要耐心读的小说,不像其他小说那样有一直推进的剧情,有很多跌宕起伏和突发事件,马尔克斯在这部几乎从一开始就可以看到结尾的小说中,仅仅是为我们记述了一个为了爱情而匆忙奔波的人的一生。
      有人评价这部小说是所有爱情小说的百科全书,因为书里面夹杂着各种各样的爱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爱情故事似乎都能在这部小说中找到影子:一见钟情、黄昏恋、老少恋、一夜情、偷情、婚外情,还有很多无法归类,但却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爱情(比如阿里萨在黑暗的床舱里被夺去童贞的那次),都在小说中借由阿里萨或者乌尔比诺这两个男人而展现出来。很有趣的是,马尔克斯在小说中所描绘的女人千姿百态,但男人就只有两种,按照阿里萨的说法:会便秘的,和不会便秘的。男人在整部小说中的形象很单一,但却体验了许多截然不同的女人的爱情,从这个角度讲,似乎是女人而不是男人,决定了整个爱情的走向和模式。
      整个小说的主线剧情就好比是一个水果篮,里面放着一串串不同颜色不同口感的爱情水果,阿里萨通过对费尔明娜长达半个世纪的追寻,他终于尝遍所有的酸甜苦涩,最后以一次“一生一世”的长途航行结束这场爱情的盛宴。让我感到有些惊艳的是马尔克斯对小说结尾的处理,一反之前小说中出现的各类爱情的现实主义的手法,而是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安排这两个老人(费尔明娜和阿里萨)在那艘“新忠诚号”船上,在南美洲的绵延数千里内河上,来实践这一生一世的漂泊。经历了那么多坎坷,没有谁比他们两个更懂什么是爱情的真谛。而所谓爱情的真谛,小说中没有说,而是藏在我们读完小说以后的那声叹息中。
      
      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有这样长达半个世纪的爱情慢跑?是否真的会有像阿里萨这样对爱情如此坚贞不渝的男人,和费尔明娜那样柔弱而又勇敢的女人?这些只是小说家的构想吗,还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隐隐作痛的阿里萨和费尔米娜?
      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他们两个要分开长达半个世纪,而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在暮年重新走到一起?费尔明娜18岁的决定是正确的吗,或许是,因为她遵从父亲的意志,嫁给了带给她半个世纪安稳、体面而富足的生活的男人;又或许不是,她抛弃了自己的自由和追逐爱情的权利,她让那个坚贞不渝的男人等了她整整半个世纪,自己却像鸟儿一样生活在笼子里,娇惯但却没有自由。对于她的丈夫,她尽到了自己的责任,甚至在丈夫出轨之后,还选择了隐忍。到底什么是爱情,她的一生到底爱着谁,是丈夫乌尔比诺,还是初恋阿里萨?我们已经很难做轻易的论断了,正如乌尔比诺所言:夫妻之间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这句话在费尔明娜听来是如此刺耳,而带有侮辱性质,但最后她也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可能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幸福可以被你触摸,有的只是那对海市蜃楼般幸福的不断追索,和回过头来,感受过往平淡时,心里体会到的那一刹那的感觉:过去我们曾经幸福过,只是当时并不知情。
      
      爱情仅仅是illusion,ghost和shadow吗,费尔米娜曾这样描述她对阿里萨的感受,那是不真实的,那只是幻想出来的,她曾经坚信这一点,但当年华老去,她开始感到一丝丝来自那海市蜃楼般爱情的力量,丈夫的死让她能放下包袱的去思考这些问题,她仍然需要爱情,无论时间还剩多少,她都毅然决然的踏上这趟在她子女看来有点“恶心”的旅程。
      对于阿里萨,半个世纪的守候是否值得,为什么他遇到过那么多女人,却无法从她们身上找到可以替代费尔明娜的东西,为什么他可以和她们中的每一个全心全意的投入,但又犹如置身事外,始终警醒着,知道自己不过是在找一些“替代品”,因为他有一个奇怪的迷信:男人只要还能做爱,就不会衰老。他自己就犹如在霍乱时期百毒不侵的人,无论世界多少诱惑,都不能使他沉沦。
      而对于乌尔比诺,他是道德的楷模,所有女人梦么以求的如意郎君,但却在整个爱情交响曲中扮演着配角,他象征着传统的家庭伦理和礼教,他是婚姻这项人类发明的坚定守护者,即便他也在这个制度中犯错,但他始终相信婚姻和家庭的力量胜过爱情。小说的开头一篇表面上是写乌尔比诺的死,但实质上是在暗指他的婚姻走向失败:他因为要抓住那只不听话的鹦鹉而从树上翻落而死。那只鹦鹉其实是暗指费尔明娜(事实上这只鹦鹉也是费尔明娜买回来的),大半辈子被锁在笼子里,突然有一天飞出笼子,就害死了他的主人。乌尔比诺迷信制度,崇尚规律,每天的生活作息都严格按照规律来,不容许有一点变化。他是整个婚姻制度的代表,没有爱情也能生活,而且往往生活的很好。他是阿里萨的反面,阿里萨崇尚自由,爱情,情感和忠诚,没有什么能阻挡他的爱情誓言,为了爱情他可以抛弃一切,面对一切,为了爱情他可以抛弃整个世界,只与自己相爱之人走到世界尽头。
      两个男人正好形成了爱情世界与婚姻世界的两极,他们争斗了整整一辈子,大部分时间是代表婚姻的乌尔比诺获胜,但在最后,或许仅仅是作者的情怀所致,才给了阿里萨完成理想的机会:他没有死在乌尔比诺之前。我想小说为什么能引起如此的共鸣,可能也在于他隐隐的道出了一个许多人不愿承认的真相:爱情在婚姻面前常常只是一个卑微的参考。
      
      作者安排费尔明娜在一辈子中体验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这是我们在现实中几乎无法做到的,大多数人只能选择两种爱情观中的一种,两类男人中的一类,爱情犹如盲人摸象,永远都不会知道其全貌,能像费尔明娜那样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体会到爱情真谛而奋不顾身的女人,或许只能存在于作者心里。作者或许想透过这样一个虚构的女人传达一种观感:女人千面,但内心却往往只有一种,她们娇柔,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往往选择最保险的策略;她们勇敢,为了爱情可以背弃自己的家庭。
      真正好的小说都让读者找不到释然的出口,读完之后只是让人越发陷入沉思,他告诉你故事,但这则故事却是直指人心,没有人能对里面的人物做客观的评价,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小说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小说中还有其他许多人和他们的爱情,每一个都只是一笔带过(比如阿里萨的母亲如何被他的父亲迷倒而心甘情愿生下这个私生子),但只要稍微留意,就能发现,这其中的每个故事,都又可以写一篇长篇小说了。
  •        从一个与爱情无关的好友的死去开始,除了这位好友与他在贫民窟的情人之间的爱情,我却无法再读懂爱情。
       我以为乌尔维诺与费尔明娜的爱情是那样历久弥新,他们一定是历经风雨、几经波折,在霍乱时期遇见了爱情。
       但好像不是这样。
       我以为费尔明娜与弗洛伦蒂诺那充满童真与幻想的爱情是那样美好,他们一定是被霍乱时期的阴谋浇灭的爱情。
       但好像不是。
       我以为费尔明娜和乌尔比诺之间没有真正的爱情,因为他对她严肃:婚姻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
       但在死前最后一刻,他却用了最后一口力气说出:只有上帝知道我是多么爱你。
       我以为费尔明娜会为了乌尔比诺了此一生,因为她是那样的怀念他,即时焚烧也无法抹去他的痕迹,以至于,他已经又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了。
       但是,她却写了开启新的航行的第一封信。
       我以为费尔明娜会与弗洛伦蒂诺重燃纯洁的爱火,因为山茶花和花冠女神是他年轻的生命。
       但是,她却对年老的他怦然心动。
       我没有读懂爱情,
       乌尔比诺这样的爱她,却在58岁的年纪无法自拔的坠入了一个年轻少女的怀抱;弗洛伦蒂诺在这50多年间经历的连篇的情爱,却信誓旦旦说:我为你保留了童真。
       或许,爱情,就是一种玄妙的东西。
  •     五十年的爱与守候,世俗与内心自由的抗争!
  •       花了一个礼拜在图书馆读完了这本旷世名作,发现每一部名著或者成功的作品都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才会让不同的读者产生各种各样的共鸣。过了一开始的干涩,读起来便酣畅淋漓。把爱情、人性和本能结合起来,诠释了一段跨世纪的爱情史。
      摘录了一些感触比较深的句子:
      
      好望角:美好希望的海角。绕过此海角就意味着好运来临。
      
      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
      
      当他们步入老年,回忆起这段往事,无论他还是她,都无法相信这样一个惊人的事实,即那次吵架竟是他们半个世纪的共同生活中最为严重的一次,也是他们唯一一次萌生了放弃的念头,希望开始过另一种人生。尽管现在他们老了,已经心平气和,但还是注意不去提它,因为那刚刚愈合的伤口会再次流血,仿佛就发生在昨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任何人都不能去触碰的伤疤,永远也不会愈合。)
      
      爱情,首先是一种本能。“要么生下来就会,要么永远都不会”
      
      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厌恶。
      
      私生活跟社会生活恰恰相反,是变化无常,不可预见的。
      
      好奇心也是爱情的种种伪装之一。(有人选择尝遍辛苦而自制,有人选择了知足,珍惜眼前人。)
      
      男人需要两个妻子,一个用来爱,一个用来钉扣子。(妻子最不公的地方就在于总会从那个被爱的人变成丈夫的保姆。)
      
      他的胆怯被过滤成了一种神秘的清高。(现实中很多人都是)
      
      听到有关他的好消息时,她总是很高兴,因为这样可以慢慢减轻她的罪责。(总以为仇人如果过得幸福,便会忘了自己曾带给他的伤痛。)
      
      那并非是对爱的回忆,也不是对后悔的回忆,而是对一个曾使她泪水涟涟的痛苦形象的回忆。
      
      她嫁的那么匆忙,那么秘密,就好像不是为爱而嫁,而是为了用那块神圣的头纱掩盖某种早熟的过失。
      
      当一个女人决定和一个男人睡觉时,就没有她跃不过去的围墙,没有她推不倒的堡垒,也没有她抛不下的道德顾虑,事实上没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
      
      任何年龄段的女人都有她在那个年龄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无法复刻的美。 她因年龄而减损的,又因性格而弥补回来,更因勤劳赢得了更多。
      
      我去旅行,是因为我决定了要去,并不是因为对风景的兴趣。
      
      弱者永远无法进入爱情的王国,因为那是一个严酷、吝啬的国度,女人只会对意志坚强的男人俯首称臣。因为只有这样的男人才能带给她们安全感,他们渴求这种安全感,以面对生活的挑战。
      
      可无论他,还是她,都无法说清这种相互依赖究竟是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还是习惯使然。他们从不曾为此问过自己,因为两个人都宁愿不知道答案。...她把他当作一个老小孩,而非一个难以伺候的老人。这种自欺欺人对两人来说或许都是一种上天的恩赐,因为这让他们避免了相互同情。(爱情最可悲的地方就在于同情怜悯。)
      
      世上的人分两种,会勾搭的和不会勾搭的。" 他不信任后面这种人:他们一旦越轨,便觉得这件事太不可思议,于是四处炫耀爱情,就好像那是他们刚刚发明出来的似的。而经常做这种事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这个。他们感觉良好,也守口如瓶,因为知道谨言慎行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他们从不谈论自己的丰功伟绩,也不向任何人吐露秘密,反而装出一副对这种事漠不关心的样子,以致常常招来性无能、性冷淡,甚至不男不女的名声。
      
      在那一瞬间,她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对自己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她惊慌地自问,怎么会如此残酷地让那样一个幻影在自己的心间占据那么长的时间。 那天下午,她交给女仆一封只有两行字的信:今天,见到您时,我发现我们之间不过是一场幻觉。(爱上的不是这个人,而是爱情本身。)
      
      灵魂之爱在腰部以上,肉体之爱在腰部以下。
      
      他心里明白,自己并不爱她同她结婚是因为喜欢她的高傲,她的严肃,她的力量,也因为自己的一点虚荣心,但当她第一次吻他的时候,他确定,没有什么阻碍能阻止他们建立一份完美的爱情。在那第一个晚上,他们什么都聊了,一直聊到天亮,就是没有谈到爱情,以后也永远不会谈到它。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两个人谁都没有做错。
      
      趁年轻,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尽力去尝遍所有痛苦。
      
      只有没有原则的人,才会从痛苦中得到满足。
      
      人不是从娘胎里出来就一成不变的,相反,生活会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脱胎换骨。
      
      他一直表现的就像是她彻头彻尾的丈夫:肉体上不忠,心灵上却死心塌地;不停地努力摆脱自己所受的奴役,却又从不让自己的背叛给她带来痛苦。
      
      相思病具有和霍乱相同的症状。
      
      可以同时爱上几个人,并带着同样的痛苦爱着她们所有人,不背叛其中任何一个。 “人心的房间比婊子旅馆里的客房还多。
      
      为了不让别人看出她的恐惧,她总是会抢先竖起一道愤怒的屏障。
      
      她发现了潜意识中阻碍她爱他的原因。她说:“他就好像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影子。”的确如此:他是一个谁都不认识的人的影子。
      
      后来的她永远也想不起它真是的模样,只记得见到它之前她脑海中想象的样子。(所以有时候寒风刺骨的感觉也让人铭记于心,只因为当时陪伴在身边的人,想来都是温暖的。)
      
      她确实高高兴兴地跟他回去了,但同时也下定决心,要在余生默默地向他讨还自己所受的痛苦折磨。(骄傲倔强是一个女人最富有魅力却也最害怕的地方)
      
      她一直觉得她的生活是从丈夫那里租借来的:她是这个辽阔的幸福帝国至高无上的君主,但这个帝国是丈夫建造的,且仅为他自己而建。她丈夫爱她胜过一切,胜过世间所有的人,但这也仅仅是为了他自己:这是他神圣的义务。(很多人都活在自己给自己定义的那个世界里)
      
      可以不忠,但不可背信弃义。
      
      和她在一起时,他学会了一件他其实已在无意中多次体验过的事:可以同时爱上几个人,并带着同样的痛苦爱着她们所有人,不背叛其中任何一个。
      
      截肢后,患者仍能感受到已不存在的那条腿上的疼痛、痉挛和瘙痒。这正如她失去他以后的感受,虽然他已经不在了,她却仍觉得他就在那里。
      
      她很快发现,对亡夫的记忆不仅经得住火烧,而且似乎也经得住时间的流逝。
      
      人类,就如同远征的军队一样,是以队伍中步伐最慢者的速度前进的。
      
      她知道,要适应他的吝啬,他早熟外表下不谙世事的执拗,他古怪的性情,他只知索取,不愿付出的渴望,这一切都不容易,但尽管如此,却没有哪个男人是比他更好的伴侣了,因为这世上没有哪个男人比他更需要爱。但同时,也没有哪个男人比他更油滑,因此,他们的爱从不会超越他所掌控的界限。
      
      事实上,他迫切希望的,是从对往昔的回忆中找到一条秘密之路,以让自己得到发泄。因为这就是他急需的:把灵魂从嘴中释放出来。
      
      “你要永远记住,对于一对恩爱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从守寡最初的寂寞时光开始,她便明白,这句话中隐藏的并不是她当初所认为的卑劣威胁,而是一块为两人带来过无数幸福时光的月亮宝石。(经历越久的夫妻越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让时间流逝吧,我们会看到它究竟带来了什么。
      
      这样做,部分是为了让自己的良心得到安慰,但更多的是为了逃避她尚没有找到方式提出的指责以及他欠她的一个解释。
      
      并不像他坚持相信的那样,回忆并不能拯救未来。恰恰相反,对过去的回忆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那就是:
      二十岁时的火热躁动是某种高贵而美丽的东西,但绝不是爱情。
      
      他觉得,她的不幸使她得到升华,愤怒使她更加美丽,对世界的怨恨使她恢复了二十岁时那桀骜的个性。
      
      她到了一个自省的时刻,她将带着尊严,带着高傲,带着无法抑制的活下去的渴望自问,她要如何对待心中这份无主的爱情。
      
      他们仿佛一举越过了漫长艰辛的夫妻生活,义无反顾的直达爱情的核心。他们像一对经历了生活磨练的老夫老妻,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楼:超越了爱情。因为他们已在一起生活了足够长时间,足以发现无论何时何地,爱情始终都是爱情,只不过距离死亡越近,爱就越浓郁。
  •     疯狂炽热的爱,纯粹、热烈、超越时间。每个人都幻想过拥有这样的爱情吧,只是我们都屈服于时间,屈服于世俗,屈服于自己的欲望。在这里,让我重新审视了爱的忠贞,让我看到了唯有灵魂才能做到的超越世俗的伟大爱情!
  •     五颗星的写作,三颗星的故事,我看不到这个爱情故事所谓的半个世纪的炽烈,他们相爱的部分和五十年后的部分倒是的确很有感觉,只是中间那五十年,或许是没啥经历,总之我理解不来。
  •     2010-09-16
  •     凑活吧
  •     故事情节过度的太快,不明白女主怎么就不喜欢男主,又喜欢男主!男主与六百多女子上床,最后终于跟自己女主来一次?好吧,我肤浅了
  •       在还没看完的时候,在费尔明娜达萨拒绝阿里萨而是嫁给医生的时候,我以为故事就这样了。
      就这样过起平淡重复生活。
      我也以为达萨为嫁给医生这样的婚姻选择是满意的。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后来从达萨从表姐家回来,达萨突然觉得与弗洛伦蒂洛的爱情不过是个幻影。
      发现自己想的跟现实是有差距的。
      我非常明白这种感受,亲身感受的感觉。
      
      其实我一只觉得阿里萨对达萨的爱也是一种幻想。他们并没有单独相处的经历,除了几次数的出来的。阿里萨也是一种偏执的爱,而这种爱令人动容,我也相信每个女子都会心动。
  •       又是马尔克斯式的经典叙事,按照事件的关联书写,而不是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流畅,迷人,引人入胜。
      
      书中有三个主要人物,乌尔比诺医生是一个阻碍,让真正的两位主人公——费尔明娜和弗洛伦蒂诺的爱情直到古稀之年才开花的阻碍。或者说,他是一个媒介,让两个人有机会也有时间真正揣摩自己的爱情。
      
      套用一句流行语,年轻时的费尔明娜爱上了爱情本身。她深深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之中,与爱人鸿雁传书,暗通款曲,可所有的风花雪月却在清楚地看清弗洛伦蒂诺面貌的一瞬间崩塌。当时,她并不爱他,只是以他为伙伴共同编织了一场梦幻,毕竟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总得需要一个对手。
      
      爱人绝情之后,弗洛伦蒂诺选择了坚持。他为爱人守“神”如玉,却并未守身。他过着浪荡淫乱的生活,却从未付出真心,哪怕是那些感情上很接近的女人,他仍然坚守心中最后一块“净土”,认为只要那里不开放,自己就仍是爱情上的处子。你可以说他是虚伪的,但对于他自己而言,却未见得是自欺欺人。他也是爱上了爱情本身,不同的是,对于他来说,爱情不需要对手,只要自己一个人坚持就够了。
      
      男女主人公的不同选择似乎是极端化的两性对于爱情的不同态度。女性注重爱情本身的体验,有时候爱人可能只是一个通往爱情之路的凭借。打个比方来说,如果爱情是她的工作,那么爱人就是门禁卡,她喜欢她的工作,但总得刷卡才得以开始工作,但门禁卡不等于工作,她喜欢工作也不等于喜欢门禁卡。男性则可以将感情与肉体割裂开来,身体追波逐浪,精神仍曾经沧海。
      
      若干年后,两个人都已垂垂老矣,重又开始了爱情之旅。这时,对于费尔明娜来说,这是一段全新的旅程,面对的是一个新的爱人。对于弗洛伦蒂诺来说,虽然费尔明娜青春不在,身体衰老,但她依然是那个她。年少的甜蜜虽然美好,但两个人实际上在分别自说自话。岁月的积淀才让他们的爱情真正有了交集。
  •     被吊死在一棵树上的爱情。在面对爱情时,人都是盲目执着的,就算知道面前是个坑,在纠结犹豫之后,还是会选择奋不顾身跳下去。以此祭奠对爱情的忠诚。
  •     这本书拖拖拉拉看了好久 人物关系和事件都没搞懂 以后有机会再看一遍
  •     典型的开头无聊,越往下越好看的那种~
  •     当年就因为我同这个可怜的男人的关系,人们糟践了我的生活,破坏了我的幸福,因为我们太年轻了,而现在,人们又想把这幕剧重演,因为我们太老了。 其实我没能很明白她回头那一瞬间怎么就拒绝了他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