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鱼缸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539988207
作者:余泽民
页数:393页

内容概要

作家,翻译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4年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同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攻读艺术心理学硕士研究生,1991年移民匈牙利,现居布达佩斯。出国后做过医生、教师、编辑、记者、导游、翻译、编剧等职业。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集《匈牙利舞曲》,长篇小说《狭窄的天光》,文化散文《咖啡馆里看欧洲》《欧洲醉行》《碎欧洲》《欧洲的另一种色彩》,多部作品发表在《当代》《十月》《中国作家》《大家》《小说界》等杂志,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全球华语小说大系”和“新海外小说”。
主要译作有凯尔泰斯《船夫日记》《另一个人》《英国旗》《命运无常》,马洛伊《烛烬》《一个市民的自白》,艾斯特哈兹《赫拉巴尔之书》《一个女人》,巴尔提斯《宁静海》,道洛什《1985》,纳道什《平行故事》,德拉古曼《摘郁金香的男孩》等。

书籍目录

目录
鲤鱼\
打火机\
屎壳郎\
黄黇鹿\
书匣\
名单\
随身听\
合影\
白药片\
浴缸\
软羊皮\
望远镜\
告密者\
瞭望塔\
防空洞\
可乐瓶\
鱼肚白\
尿壶\
热带雨林\
地毯\
查尔达什\
萨克斯风\
站台\
香水\
尾巴\
巴拉顿\
金翅膀\
ECHO\
马拉松\
咒语\
姊妹俩\
鼓刷\
喷泉\
木阁楼\
营火\
抽屉\
接骨木花\

作者简介

苏东剧变之际,中国男孩司徒霁青逃离了自己的家庭和父辈,辗转来到美丽却又充斥着不安和暴力的匈牙利。他渐渐走入好友佐兰的生活,不由自主地卷入到种族、家族与历史的剧烈冲突中,演绎出一段荡气回肠的异国友情……
旅匈作家、翻译家余泽民用深沉厚重的笔触抒写了一群异国青年与霁青的爱恨纠葛,把匈牙利的种族、家庭、历史融为一体,以个体的爱与哀愁映照出一个时代的悲欢。


 纸鱼缸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纸鱼缸。一个像纸一样很容易就被捅破的鱼缸。一个用纸做的根本就不可能装水的鱼缸。鱼缸里面,优哉游哉的是我们的青春,而不是我们。司徒霁青的青春是幸运的。他是一条生活在缺氧环境中的鱼。不断地翻腾,不断地大口呼吸。但生活总是适时适量地给他氧气,让他不至于窒息,但也不会让他好过。左兰的青春是胜利的。他是一条生活在海里的鱼。静谧地生活。阳光穿过海水,投身在他的身上,让他有了一种近乎神性的庄重与深沉。但是,神性必然要以死亡而结束,这才是他最完美的结局。奥尔希的青春是悲壮的。她是一条逆水回流的鱼,坚持不懈。早早掉了队,但也成功找到出路。艾尔玛的青春是勇敢的,勇于被左兰束缚,勇于继承左兰的意志。但这都是青春。都是在纸鱼缸里优哉游哉的青春。在那个一不小心就会被捅破,根本无法装水的纸鱼缸里,这种青春是岌岌可危的,是注定要窒息而死的。于是,司徒霁青的罗马尼亚恋人另择他人。梁子哥去了保加利亚杳无音信。贝拉婚礼时经家门而不入。左兰的死亡让大家一夜间成熟,让大家的身上都裹上了一层塑料布,即使裸体,也无法透气。这就是青春的结束。不过,可惜的是,那层塑料布也终究会与纸鱼缸一样,让我们感到无处不在的危机。
  •     在我小的时候,小姨家的客厅里摆着一个玻璃鱼缸,里面养着两三条小金鱼。每次去她家我都要抢着给鱼喂食,小姨总是不放心地叮嘱我别一下子喂多了,说鱼会撑死。后来有一次,我去她家的时候发现鱼缸已经空了,鱼缸里的沙子和鹅卵石还在里面。小姨说,金鱼自己从鱼缸里跳了出来,在地上干死了。读完《纸鱼缸》,这件事就从我的记忆里蹦了出来,继而我想象金鱼那对可爱的鱼泡眼因为失水而呈现出可怕的干瘪样子。确实如此,《纸鱼缸》从语言风格上来讲有种强大的感官召唤力,细腻的文字裹挟着琐碎而尖利的生活细节,楔入到每一个毛孔以及每一个神经末梢,时而精致,时而又显得粗砺。作品写的是青年人的故事,字里行间洋溢着是青年人的力与美,是过剩的荷尔蒙和躁动的情感,有时简直让人觉得要跟着练摊儿的霁青一起飞奔起来,有时则要跟着佐兰一起变成林间健壮的牡鹿和无拘无束的飞鸟,让人觉得青春啊,总是再怎么沉重都能够飞起来,可见作品语言的力量实在大得惊人。在叙述上,故事层层叠叠地推进,回忆与现实不断地交织、更迭,主线与支线的渐次推进并逐渐会合,精密而完整,一步一步把读者推入到广阔的历史空间中去,并在人的感觉深处构筑起了一座恐怖又迷人的城堡。主人公司徒霁青,一个不断为身份感到焦虑的青年。小时候,因为姓氏的原因被同学喊成“叛徒霁青”,从此他抗拒“司徒”这个形式,只承认自己叫司霁青,身份的焦虑初现端倪。后来他随童年的伙伴梁钺去俄罗斯经商,又从俄罗斯偷渡到匈牙利,在异国他乡开始了寻找身份的漫长旅程。在作品中,霁青作为一个不完全的哪吒的化身,这个反叛与逃离的形象,虽然削了肉剔了骨,最终却没有找到一副自己的莲花之躯。内在身份的追寻在生活中被具象地呈现出来,小时候是姓名,长大之后则是护照上的黑戳。但这个不断迷失的青年,却也一度以为自己找到了身份——那不光是一个个体的属性,更代表了一种人与人的关系。他在梁钺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男人的身份,又从莱哈尔•佐兰那里得到了合法入境的身份,这让一个从小在家庭中缺乏关注的青年,对梁钺和佐兰产生了复杂的感情,介于兄弟情谊和隐约的爱情之间,他不自知,只是在梁钺和佐兰的身上,霁青隐约找到那个自己渴望成为却又不可能成为的形象。司徒霁青曾在月光下像欣赏艺术作品一样欣赏过梁钺和佐兰的侧脸,除去同性情感的隐喻之外,更像是司徒霁青一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仪式。正如在昆德拉的小说《身份》里,尚塔尔对让-马克说:“我的目光再也不放开你。我要不停地看着你。”对他人的注视,让霁青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方式,甚至爱情也不过是存在的一个证明。而悲剧也正在于此,从他人身上确立的身份始终是极其脆弱的,就好像证明身份的那本护照,充其量只是一张脆弱无用的纸。因此当梁钺和佐兰以不同的形式离他而去时,他又变回了一个没有身份的人。处在故事另一端的莱哈尔•佐兰像林间跳跃的牡鹿,野性而又优雅,他被描述成一个塞巴斯蒂安式的殉道者,一个天使,一个反叛的圣徒,一个美与自由的具体形式。如果说霁青这样一个无根的移民,他的命运始终是飘着的,是可死的,那么佐兰就是必死的。作者给我们展示的匈牙利土地上并没有适合佐兰这种美生存的条件。这块土地孳生不安,暴力,仇恨和恐惧。从佐兰的角度带出的是莱哈尔和柯斯提契的家族史、马扎尔人和茨冈人的敌对史、纳粹的罪恶史和秘密警察的恐怖史。历史是个带有杀伤力的概念,它杀死了佐兰。佐兰在清凉谷的住所无疑是历史的遗迹,他一心想要逃离令人窒息的猎屋,最后却死在逃离的路上。作者用充满异域感的文字为这场惊心动魄的逃离绘上了悲壮的色彩,同时具有强烈隐喻意味的描写也将历史那张欲盖弥彰的丑脸慢慢揭开。在这张丑脸背后,是一个可怖的幽灵,谁都要无条件地背负它,然后在某一个时间被它吞噬。作为告密者的莱哈尔•佐兰的父母也同样作为被监视者,作为被害者的老音乐家柯斯提契同时也作为杀害无辜者的恶魔,在历史的幽灵中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正如作者书里写到的那样,他们有“同样无可救赎的罪和同样难以辩白的无辜”。而在佐兰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和解。在作者笔下,马扎尔人佐兰和茨冈人贝拉以一对同性恋人的身份出现,但两人之间的情感发展却被有意地弱化,与此同时,他们作为两个种族争端与和解的符号被明显地强化了。随着佐兰被打死,这种和解也彻底崩溃了。佐兰的葬礼上没有神父出场,也许神父逾矩地代替上帝抛弃了这位人间的天使。后来我知道了,金鱼会跳出鱼缸,很大的一个可能性是水里缺氧。在一个窒息的环境中,生物的本能反应就是往外跳,但多数时候,往外跳这种行为是盲目的,你跳出去,可能只是从一个危险的地方跳到了另一个危险的地方,甚至更为致命。跳或者不跳,在特定的处境里都代表错误。作者笔下性格迥异却鲜明的形象们,都好像这些快要窒息的金鱼,有些尝试跳出去,有些则忍受窒息,但他们同样处在危险之中。具体的东西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无形。历史就好像一个纸做的鱼缸,金鱼在鱼缸里奄奄一息,然而看似是脆弱的一捅就破的纸,却是这些金鱼两难处境的根源。捅破之后会怎样呢?司徒霁青看似逃出了他的家庭、他的国家和他祖辈父辈们的历史,但世界上到处都是镜子,他会从佐兰的猎屋照见自己北京的老院儿,会从动荡的匈牙利历史照见自己国家的历史,会从他人的不自由照见自己的不自由,会从命运照见命运。历史如影随形,鱼群各自失语。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一个交织着沉痛历史的有关青春与成长的故事。几位年轻人虽然生活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却都受到文革(霁青)、二战(佐兰、贝拉)的左右。政治事件、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影响着每个个体。作为读者,我也能感觉到那些隐藏在基因血脉中的东西在发挥作用。 虽然是第三人称写作,我却时常能感觉到作者叙述视角的交织,似乎想通过霁青这样一个亲历者(主观直接的感受)与旁观者(客观理性的观察与思考)的双重视角来讲述中国、匈牙利的历史、现实。 虽然霁青貌似第一男主角,但似乎不食人间烟火、充满献身救赎气质的佐兰才更是令人心仪的人物,甚至完美得有点失真,所以也才无法长留俗世吧。 人与人之间至真至纯的情感呼应无比美好,无法用任何词语去定义。 作者擅长以描摹生理反应映照心理变化,这一点也令人印象深刻。
  •     北京和布达佩斯、中国和东欧,在余泽民的笔下,分支又重叠,竟毫无违和感。已豆列。
  •     值得回味~
  •     他还是经常梦见那座瞭望塔和在林海尽头涌流、与晨勃同在的美丽朝霞...
  •     这是一个好小说。余泽民以后会有更好的作品的,能看出来。他翻译的也好,散文也好。
  •     细节描写真的很出色,背景设置也很好…
  •     与东欧、中国激荡的现代史相映照,一群二十出头年轻人的感情世界同样呈现杂乱、混乱、动荡的色彩,可否说感情世界的动荡并不亚于现实的动乱。华发丛生的作者在青春小说中对情感启蒙的一再回顾,可与白先勇对新公园“青春鸟”的不忍相对照。
  •     世界像一个巨大的纸鱼缸,处在其中的人张大了嘴使劲儿呼气,眼睛瞪得像条鱼,最后都只能被摆弄或者自行了结。霁青被动地站着,周围的男人女人各自热闹,疯癫,新潮或者救世。无论在哪里,他始终是个孤独的探秘者,梁子,佐兰都只在某个时间里出现然后匆匆消失。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作品,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深邃内里,都值得称赞。
  •     对余泽民不熟悉,只知道他译过一些东欧作品。这本书文学尺度把握得很清晰,从北京的胡同到匈牙利的苦难,生命本身的不安令人嗟叹。重逢与离散,追寻与失落,没有自由。
  •     这个结局实在太难以接受了……梁子哥和 霁青父母在后半段的情节发展,读起来有断裂感,让猎屋成了梦一般的美好存在。佐兰和贝拉的前期伏笔、线索贯穿细致合理。男人间的情谊原来是这样细腻和深沉,局部的历史之间原来也是可以映照的。还有就是,书里错别字太多了,真怀疑我是不是买到盗版了……
  •     这是我看过最好的青春小说,作者的文学功底非常扎实,意外地惊艳!佐兰这个形象太完美了,天使的化身,看到他死的时候我掉了眼泪。很久没读这样过瘾的小说了。
  •     烂尾。
  •     青春的终点是结束。里面的女性更激烈,更勇敢,也更悲情。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