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权不可任性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16619531
作者:李松
页数:336页

内容概要

李松,云南蒙自人, 2001年进入新华社工作,先后为内参编辑、新华网北京频道总监,现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尤以调查性深度报道见长。
在《瞭望》、《半月谈》、《人民日报》、《环球》等刊物发表作品数百篇,多数被《文摘报》、《作家文摘》、《报刊文摘》、《中国剪报》、《联合早报》、《国际时报》等海内外报刊转载,多篇入选中央党校培训教材。其作品多次获“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奖”,多篇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
已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国隐性权力调查》、《中国社会诚信危机调查》、《中国社会病》、《诚信:中国社会的第一项修炼》、《中国一定能:用核心价值观托起未来》等。

书籍目录

序言一 从这里汲取执政智慧 / 1
李成言 中国监察学会原副会长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序言二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 5
沈友军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
前言 / 8
第一辑 执政力“黑洞” / 1
任何一个现代政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就必须要严格地依宪执政,走民主、法治之路。以历史教训为鉴,未来中国的改革方向,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前提是保证对权力运行进行多种途径的有效监督和制衡,包括人大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等。
警惕政令不畅“堰塞湖”现象 / 3
第三方评估力破政策“中梗阻” / 5
简政放权要力戒“花架子” / 7
对干部调整“打招呼”说不 / 9
干部房产登记须增“后劲” / 11
乐见不得提拔“裸官” / 13
治理“裸官”须严查与严管并重 / 15
决策失误须担责 / 17
“审计风暴”需要“问责”托底 / 19
遏制干部“非必要借调”现象蔓延 / 21
长假急催公共管理到位 / 23
让“马上办”成为工作常态 / 25
用制度“办事难” / 27
对“买官者”也不能轻易放过 / 29
将“不让老实人吃亏”落到实处 / 31
对“为官不为”集体亮剑的深意 / 34
用制度唤醒“睡眠”政府网站 / 36
以反腐力度查处环境犯罪 / 38
公共权威部门应主动作为 / 40
治理“懒政”还须长效机制 / 42
该给“玩风重”的干部收收心了 / 44
“一刀切”取消大型活动要不得 / 46
别给群众乱贴“不明真相”标签 / 48
官员“风水情结”源于恋权 / 51
保护举报人须先打“内鬼” / 53
公车改革要革除“老爷作风” / 55
不能让公车拍卖成内部福利 / 57
干部档案造假源于权力任性 / 59
治理“吃空饷”要先铲除特权 / 62
“权力兼职”不能止于清理 / 65
仅谈“高薪养廉”不靠谱 / 67
应防利益集团绑架公共决策 / 69
干部选拔任用要破除“四唯”倾向 / 72
第二辑 隐秘的力量 / 77
一个社会制度健全的国家,对权力的监督应当无处不在,这样公职人员才能尽职尽责,不敢越“雷池”半步。当然,监督背后的支撑是法制。在严格的监管和健全的法制下,即使真是“坏人”也难有机会做成坏事,即使有些制度漏洞,也会被及时发现而弥补,这是一种隐秘的力量。
“问责倒逼”为信息公开破题 / 79
依靠群众力量遏制奢侈浪费 / 81
反“四风”更须制度建设托底 / 84
撤销“驻省办”要借前车之鉴 / 86
期待反腐立法早日落地 / 88
公务接待新规“以严以细立威” / 90
让“全民节俭”成为社会时尚 / 92
“政绩工程”不能仅限于叫停 / 94
权力“瘦身”还要严防反弹 / 96
“小金库”治理关键在于法治 / 98
再倡“一厘钱精神” / 101
信用体系建设不能有缺位者 / 103
为“考核公务员诚信”鼓掌 / 105
慎防反浪费出现“拍皮球”效应 / 107
警惕反腐杂音干扰视听 / 109
“清卡”吹响严肃吏治集结号 / 111
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大堤 / 113
“官员财产申报公示”须有时间表 / 115
官员主动公开财产被疏远的警示 / 117
“执法公开”还须后续发力 / 119
官员退休不等于“平安着陆” / 121
打击网络谣言的法律标尺 / 123
魏健被查折射反腐无禁区 / 125
公审薄熙来彰显法制进步 / 127
第三辑 距离的痛感 / 129
人民群众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之重,不在于其宏大和严肃,用更亲和的话语表达,说出人民群众平凡而具体的心愿,并最终得以兑现。从收入分配、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到居住环境、空气质量……这些细微的民生问题,只要把每一项解决好,就是兑现了政府的承诺。
不能让仇恨成为“社会病” / 131
医护人员何以频频“躺枪” / 134
医患冲突倒逼医改深化 / 136
医疗欠费须有消化机制兜底 / 138
“PM2.5挂钩升迁”重在动真格 / 140
吐槽“污染排名”的警示意义 / 142
避免公共政策成为纸上谈兵 / 144
谨防违建办公楼以烂尾收场 / 146
“官走政息”怎么治 / 148
建设法治政府仍需加力 / 152
抵制司法干预须除后顾之忧 / 154
治理“欠薪”顽疾应更有作为 / 156
清理整顿培训中心不能“烂尾” / 158
“景区开会”禁令重在细化落实 / 160
“福利之争”呼唤完善薪资体系 / 162
带薪休假不能总是“纸上权利” / 165
公共文化服务不是奢侈品 / 167
高温补贴不是“道德施舍” / 169
预决算公开还须清障 / 171
不妨把“遮羞墙”视为举报信 / 173
“奢衙门穷校舍”羞了谁 / 175
对教材出错须“零容忍” / 177
力促“煤化工项目”公开透明 / 179
“沙漠排污”源于监管责任沙漠化 / 181
“昆山爆炸”让我们记住了什么 / 183
“领导重视”不能淡化事故追责 / 186
筑牢中小学生暑期安全防线 / 188
勿让民生“烂尾工程”伤了民心 / 190
立法禁止“啃老”不值得喝彩 / 192
畅通社会底层的诉求渠道 / 194
“打车难”病根在于垄断 / 197
“拼车”合法化的意义 / 199
期待帮扶弱势群体常态化 / 201
别再难为“刘翔们”了 / 203
城市化痛点 / 205
第四辑 无畏的失序 / 207
社会失序一般是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原有的规范或规则失效,社会秩序出现混乱。社会失序最核心的是权力失控。在一个失序社会中,无论是社会下层还是上层,甚至就是企业等行动者,都往往是生存在一种非制度化的状态中,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社会的下层或弱势群体,其实也包括社会中的其他人,甚至包括社会上层。
“评奖经济”须下猛药 / 209
“自揭家丑”彰显司法除腐决心 / 211
杜绝“萝卜招聘”须制度立威 / 213
政府采购要过“监督关” / 215
“福彩爽约”再敲公信力警钟 / 217
“被捐款”让慈善公益蒙羞 / 219
老人倒地不敢扶的“硬伤” / 221
“自主招生”不能因噎废食 / 225
根除“高考加分”权钱魅影 / 227
公平应成为高考改革的最大红利 / 229
别让公信力与路面一起塌陷 / 231
“高尔夫球场”何以野蛮增长 / 233
用法治思维砍掉“协调机构” / 236
“地陷”凸显地下空间监管盲区 / 238
“夺命涵洞”暴露城市管理短板 / 240
对公职人员“老赖”不能仅曝光 / 242
“官赖”之祸不容低估 / 244
食品安全要勇于刮骨疗毒 / 246
用法治补上“地下一课” / 248
安全生产措施须“关口前置” / 250
安全事故不能仅停留于问责 / 252
“秘书病”的根源在领导 / 254
“门票经济”无异于杀鸡取卵 / 256
“统计造假”入刑应迈出第一步 / 259
“卢浮宫假门票”的警示 / 261
文明旅游还须景区服务助力 / 263
央企高管薪酬不能自己说了算 / 265
公园私人会所要关更要问责 / 268
“会所歪风”治标更要治本 / 270
公共资源不容“私人会所”侵蚀 / 272
“申遗”成功须防过度开发 / 274
对虚假失实新闻“零容忍” / 276
高速收费延期不能“自说自话” / 278
严打“环评”造假 / 280
割除“红顶中介”这颗毒瘤 / 282
医药广告亟需“重典治乱” / 284
严刑峻法打击中药“李鬼” / 286
代后记 评论人的江湖 / 288
附/李松对话录 / 295
把权力关进“笼子” / 295
一名“社会医生”的民生追问 / 302
打捞那些“沉没的声音” / 308

作者简介

当前,中央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反腐,这场斗争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的政治格局和社会思维定势。在这样严峻的反腐形势下,对于一些涉及公权力腐败的新闻事件,公众不仅想知道事件本身,更想知道事件背后的含义,而评论,可以引导公众对这些新闻事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
本书选编了新华社资深记者李松的100多篇评论精品,构成一部当今中国权力生态的全景图,下达基层权力斑驳陆离之怪状,上至国家大政方针,依据大量一手材料,对丰富的信息进行综合与分析,而后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思考,选取独特的视角,加以“力透纸背”的评论,既有剑拔弩张的“抨击”,也有“以理服人”的沉稳。
诸多评论抓住了当前公权力行使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以点带面、见微知著,读后令人极容易产生共鸣。而且这些评论都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对政府监督的出发点是善意的、建设性的,对每篇评论涉及的问题,都提出不少合理化建议,执政者从中可以汲取到不少执政智慧。


 有权不可任性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