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對話.期待對話

出版日期:2016-12-15
ISBN:978986357080X
作者:亞科.賽科羅Jaakko Seikkula,湯姆.艾瑞克.昂吉爾Tom Erik Arnkil
页数:280页

书籍目录

本書目錄:
【推薦序一】對話哲學與實踐的極致 吳熙琄
【推薦序二】自從我們是一場交談∕並且互相聽到起 林耀盛
【推薦序三】與他者對話 鄧元尉
序言:本書的目標與主題
本書的主題
第一章 聆聽案主的陳述,你就不會再心存定見
「現在全然不同了」
聽學童說話
在有結構的會談中聆聽
「難纏的問題」
第二章 擔憂及早期對話
預期接下來會發生在我身上的事
請求幫助以導入對話
親愛的讀者,你現在也可立即試試看
方法與人生觀
總結
第三章 對話作法的途徑:開放式對話
不同文化的對話
從互動結構治療到對話作法
治療會談中的開放式對話
具有對話性的會談
以開放式對話為核心的精神病治療體系
以開放式對話為核心的危機處理
治療會談即是創造對話的論壇
落實採用對話作法
第四章 研究上的安排成為了第一線作法
可實現的願望
多方參與所致的混亂
用社會研究中的實驗發動「正向干擾」
朝對話作法的文化走去
第五章 與他者對話
納入案主及與之有關的專業人士
承認他者
無條件接納他者
邁向對話空間的許多途徑
誠摯的關心可以促進溝通
對話在此時此地被創造出來
總結與往前
第六章 生命是對話音樂:交互主體性
人身參與之複調對話中的當下此刻
意圖與相互性
從個別認知到交互主體之知――試探對話性的本質
如何置身於此時此地――簡引
第七章 如何使多方參與之對話中的回應具有意義
在危機中創造對話
妄語是眾聲之一
小組是共同語言的啟動者
回應的發生
在回應過程中,人不是被聽見,就是沒被聽見
對話中的暴力話題:小組置身於故事中,而非此時此地
「沒有比得不到回應更可怕的事了」
使對話具有意義
第八章 對話性的工作文化
為自己的憂慮擔起責任
與案主對話,而非在他們背後對話
結合日常資源
合乎工作倫理的早期干預等同早期合作
適用於任何狀況的對話作法
藉對話來討論有效作法
地方政府的對話
地方政府之同儕學習的「打榖倉」作法
第九章 對話作法的研究工作
創造適當的研究以評估開放式對話
「一法行天下」:狹隘的評估設計
「各組平均值比較」的研究缺乏外在效度
實驗設計所導致的傷害
療效在真實作法中消失了
從「解釋」模型到「描述」模型
控制作法的社會機器
能發揮社會影響力的科學
總結
第十章 前往對話的未來
參考書目

作者简介

建構一個相互對話、積極傾聽的新時代
來自心理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的兩位芬蘭學者,亞科•賽科羅與湯姆•艾瑞克•昂吉爾,分別以他們人際工作中長期累積的經驗,探討對話的各種可能性,及貫徹對話作法的不同方式。
臨床心理學家亞科的觀點,來自精神病治療中的「開放式對話」,其治療系統以關係為基礎:臨床人員在治療過程中將個案家人及其社會關係網也包括進來,允許多元複調的聲音,並視案主是自己改變的專家。「開放式對話」的目標在於促進「活性」――在對話交流中受到新觀點打動,因而創造出改變的可能性。
社會科學家湯姆的觀點則來自「期待/未來式對話」:為了緩解專業人員的焦慮、解決多方援助所致的混亂局面而設計對話,其目標在使個案有延續性的改變;個案亦可以發展自己的資源,反過來支持專業人員更有信心協助個案執行改變計畫。
本書展開了一個對話精神的世界,邀請我們虔心等候、接待當下在場的他者,不但為心理治療工作帶來深刻的反思,對於置身文化卅族群多樣性的台灣社會亦深具啟發性,值得每一位致力於對話工作的人參酌細讀。
「當我們有機會接觸開放對話與期待對話的哲學觀,並看到如何透過研究而產生接近精神科情境的實踐和效果時,對於我們在地的心理治療工作一定會帶來反省與改革的激盪。」
――吳熙琄
「台灣臨床處境目前尚未完全抵達的地帶是『為他人』的倫理,通常思考的是『替自己』的邏輯化,這本書則直接挑戰臨床倫理的無能回應之處,促發我們思考臨床實踐的不同方式。」
――林耀盛
吳熙琄(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創始人)
金樹人(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鄧元尉(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
誠摯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開放對話.期待對話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