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文学阅读词典

出版日期:2014-6-1
ISBN:9787506364164
作者:施行

作者简介

《汪曾祺文学阅读词典》可以提供读者近距离了解汪曾祺人生轨迹和汪曾祺作品的捷径!该书是一本研究汪曾祺作品的学术性工具书。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词典正文,它包括了《汪曾祺全集》中关于汪曾祺文艺创作、作家修养、语言研究等方面的重要引言:汪曾祺小说、戏曲的主要内容梗概:汪曾祺作品中重要文学人物、典故的精辟介绍。第二部分:附录检索。


 汪曾祺文学阅读词典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春夏之交的一个雨后初晴的早上,别墅窗户外边的小菜园里,一株石榴树开满红艳艳的花朵,三五只金黄色的蜜蜂嗡嗡嘤嘤穿行其间,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淡淡的清香,郊外传来布谷“咕咕——咕——”一声接一声的鸟鸣。这个时候,我正坐在窗下电脑前浏览“汪曾祺之友网”,左手边的手机突然想起蜂鸣声,嗯,是施行先生!尽管我们尚未谋面,但他却熟悉地唤着我的名字,尾字拖着长音儿,我觉得他一定是一位澄如秋水蔼如春山的老人,让人可亲可敬。他打算近日寄来一本《汪曾祺文学阅读词典》,当时心中很是感慨,因为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文化和文学艺术都属于无用之用,别说是施行先生这位耄耋之年的老者,就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也极少策划这种辞书了。挂断电话,我的心中油然生出无边的感动来——似水流年里,带着人生感受,即将走过施行先生《汪曾祺文学阅读词典》这座桥梁,得以走进汪曾祺那一座巍峨的文学殿堂,就像溪流归海,就像落叶归根。几日后,收到《汪曾祺文学阅读词典》,扉页上还有施行先生的题词“张青春先生雅正 文之交,在于心相通。施行 2014.5.22.于上海。”我捧着这本书,如饥似渴地阅读,了解到施行先生2009年应邀到高邮参加有关汪曾祺的学术研讨会,施行先生写道:“座谈中,有人提议编辑一部‘汪学词典’,当时我就提出我来编。”那时,施行先生已年近八旬,与会者认为他做不了,但他有信心。他说,自己收集了很多有关汪曾祺的文章,唯独没有以词典的形式来反映,“坊间出版的汪曾祺作品集,最大的问题是雷同,缺乏创新。有鉴于此,我这本《汪曾祺文学阅读词典》,另辟蹊径,试图走一条新路,走进汪曾祺作品中去。”初读汪曾祺文学作品已经有20年了。记得1994年初夏的一天,我因公出差到郑州,茶余饭后在纬一路的梧桐树阴下散步,路旁一处不大的书店里有好多当代文学作品集,随手翻阅《塔上随笔》(群众出版社 1993年第1版),其中,《一辈古人》、《耿庙神灯》、《故乡的野菜》等等,多是短小精悍之作,我读着读着一下子就入迷了。这是评论家何镇邦主编的“当代名家随笔丛书”的一册,汪曾祺所著。这套丛书作者有9人,另外8人为王蒙、刘心武、何西来、李国文、林斤澜、邵燕祥、张洁、蓝翎、。9册随笔,只有汪曾祺最可读。《塔上随笔》是我很爱读的一本书,一篇篇写得如白云舒卷清泉随形,闲淡从容,随意为之,但却又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他的文字从不讲究豪言壮语与宏大叙事,而是花鸟虫鱼、乡间风物。谈吃,谈植物,谈小说,谈写作,皆能言之有物,娓娓道来。既有奇思妙想,又有淡淡的忧伤夹杂其中,贯穿着作者的所见所闻,读之令人赏心悦目,再三品味。作者自云:“北京人把高层的居民楼叫塔楼,我这些文章都是在塔楼上写的,因名之为《塔上随笔》,别无深意。没有哲理,也毫不神秘。”李陀有一篇长文,评价汪曾祺使中国文坛摆脱了“毛话语”,是中国散文和白话小说的承前启后者。读之,信然!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汪曾祺《夏天的昆虫》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等,写出了它们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叫蚰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的是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他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就被黏住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会心一笑,好像汪曾祺所写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汪曾祺还写过家里的荷花,写过昆明的报春花,也写过玉渊潭的槐花,三言五语,意味绵长,充满了一种生活的情趣。一个作家的风格,常常是通过一些独特的个人感受建立起来的。汪曾祺写一个乡下孩子在大草原看到各种各样的花,觉得像“上了颜色一样”。——这些是过于平常的感受,可只有这种平常感受,才合乎人物的身份。一个乡下来的孩子,第一次见到那么多花,他的记忆里不可能有姹紫嫣红之类的词,他感觉像是上了颜色一样,这既朴素,又真实。这就是一个作家的感受。它不是来自抽象的观念,不是去重复别人已经有的感受,而是学习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耳朵听,自己的心去觉察。有老作家告诫年轻的作家说,写小说的时候,要贴着人物写。这个“贴”字,就表明要用人物自身的感觉来观察世界,用人物自己的心来感受世界。不能让一个农民用知识分子的口吻说话,也不能让一个孩子像大人那样说话,正如不能让古代的人一日行千里路,也不能让现代人不知道中国之外还有美国和希腊。这是写作的美学纪律,很基本的东西,但是非常考验一个作家的写作才能。所谓一滴水里可以看到一个大海,有时一个细节里也可以看到一个作家的家底。我记得汪曾祺写过一篇怀念他的老师沈从文的文章,他写遗体告别仪式上,沈先生安然地躺在那里,像活着一样,从他身边走过,“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没有花哨的词汇,却饱含着作者深切的感情,令我震动。今天,滥情已经引起了散文界的普遍警惕,杨朔式的在文末进行牵强升华的模式也慢慢被新一代散文家所摈弃,但过度抒情的问题依旧困扰着散文界。对此,汪曾祺有过一个精辟的论述——“二三十年来的散文的一个特点,是过分重视抒情。似乎散文可以分为两大类:抒情散文和非抒情散文。即便是非抒情散文中,也多少要有点抒情成分,似乎非如此即不足以称散文。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得狭窄了。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小姑娘似的话,何必呢。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蒲桥集〉自序》)记得汪曾祺曾经谈到小说家的散文:“小说家的散文有什么特点?我看没什么特点。一定要说,有人物。小说是写人的,小说家在写散文的时候也总是想到人。即使是写游记,写习俗,乃至写草木虫鱼,也都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散文应是精品》)“是有人物”,简单的四个字,说出的是一个不简单的散文状况。试想,在那些过度抒情的散文里,我们何曾看见过人物?即便里面有我、你、他,也不过是些飘到了空中的抒情工具和符号而已,何曾有过半点自在而真实的人间气息?多少人写散文,事是真的,可情却抒发得太飘,太张扬,结果,人物也变得虚幻而摇晃起来;而一些小说家写散文,或许还偶尔使用小说的虚构技巧,但他们在人物的精神和情感指向上不务虚,实在,人物反而立住了。汪曾祺是沈从文的入室弟子,可是汪曾祺比沈从文更泰然自若,象是沈从文笔下的摆渡人,牢牢地把着中国文化这条绳索在江上载沉载浮。沈从文、汪曾祺的笔下都有“我”,可是沈从文的“我”总是在挣扎、激动,不知道前方是什么;汪曾祺的“我”超然、淡定,兴味浓浓的做一个观看者。汪曾祺有耐心和时间打磨,他的语言和内容都经过锤炼,是炉火纯青的艺术。国画、书法、小说、戏剧,都讲究“气”。有气场才好看,才抓人。阅读汪曾祺《塔上随笔》《草花集》《蒲桥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菰蒲深处》《晚翠文谈》等,就感觉到这是一部部既有“气场“而又滋养人的好书!汪曾祺文学作品深深地影响着下一代文学青年。现当代作家文学作品入选课本鲜有未作改动的,但也不是没有。汪曾祺就是这样,他的散文、小说入选大、中、小学教材,比如《端午的鸭蛋》、《胡同文化》、《受戒》、《大淖记事》、《初访福建》等篇什,只字未改。全国百年百部优秀文学作品,汪曾祺占了两部!《汪曾祺文学阅读词典》是一部学习、研究汪曾祺文学作品的好书,沿着它可以登堂入室。学习《汪曾祺文学阅读词典》,不光要学会解释词条,了解汪曾祺的逸闻轶事,还要重视积累“有用”的一些写作方法、写作技巧,活学之,善用之。汪曾祺文学作品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藏,多读多积累,潜移默化,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文学创作水平,学得一手笔下生花的功夫,让笔下的文字浮光跃金。阅读《汪曾祺文学阅读词典》,学习并研究汪曾祺文学作品,积蓄文气,就像积攒金玉一样,那积存的都是珍宝,是可受用一生的“才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