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97-11
ISBN:9787801030061
作者:黄河涛
页数:365页

章节摘录

曹魏正始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王弼、何晏祖述老庄,同时吸取了儒家的一些思想,高唱“正始之音”,大倡老庄玄学,使玄学取代了两汉儒家的谶讳经学,成为当时社会思想的主潮。这一时期的艺术精神,则是建构在玄学文化心理结构的基础上。正是这种文化心理结构,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走上自觉发展的时代。从哲学层次上说,虽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一直是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补充,但是,更重要的却是作为儒家哲学的对立面,是对儒家实用主义、功利主义艺术观的否定。因为,文学家、艺术家的创作心理毕竟不等于他们的哲学观念。李泽厚说得好:“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陛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坏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述,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⑨正是社会心理结构的转变,才使魏晋的艺术精神走上了自觉发展的阶段。佛教虽然在汉代已经传入中国,但是,士大夫把它作为一种哲学理论来研究,则是东晋以后的事。

前言

诗与禅,或者作诗与参禅的关系,是我国文学史、美学史、艺术史、思想史等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国家,比如韩国和日本等国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东方文化中,这个问题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自来论之者众矣。我于此道决非内行里手,只是喜欢涉猎一下而已。而且我的涉猎面虽广,却是浅尝辄止,一点也不够深入。仅就我涉猎所及,我发现,谈这个问题的典籍,一千多年以来,多得不得了。一直到今天,此风未息。论文专著,层出不穷。内容丰富,词彩动人,读起来令我如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但是.,一旦掩卷沉思,则又似乎没有在脑海里留下多少东西,杂乱而浑沌,一点也不明朗。有的人钻研得很深;但是,人们如果想理出一点头绪,则又似乎抓不住一条纲,依然是杂乱而浑沌。这问题真有点像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我怅然懵然。记得西方某一位名人说过,读别人的书,就好像是让别人在自己脑袋里跑马。我让人在自己脑袋里跑马,次数之多,无法统计了。结果并没能跑出一个所以然来。我在怅然懵然之余,窃不自量力,索性让我自己在脑袋里跑一趟马,也许能跑出一点名堂来。

后记

我接触佛教禅学,是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开始的。那里自由探讨、认真追求的科学精神永远令我神往。我是怀着忐忑与惶恐的心理走进这个领域的。忐忑是因为没有把握,惶恐则是它的神秘。然而,当我走进这个博大精深的智慧殿堂时,我被它的辉煌魅力深深吸引,我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天地。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不少跋涉的艰苦,有时也有无路可寻的迷惘和困惑,但内心感受却是充实的。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将这本书呈献子读者面前。我希望从禅宗的历史形成中,探寻对于中国艺术精神形成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诸位老师的指教与帮助。尤其是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我多次聆听他对佛教和中西文化发展的宏论,受益匪浅。我读研究生时的导师——刘炬教授,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此外还有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阴法鲁教授、北京大学考古系的马世长教授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的张同霞教授,他们都给了我很多具体的指导,这里表示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对于我的朋友,高级摄影师黄成江先生为插图制作付出的辛苦,也表示衷心的谢意。尤其要提及的是,这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始终得到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副总编李思敬先生,公司副总经理王涛先生,出于弘扬中华文化之心鼎力扶持丛书的出版。这里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书籍目录

代序
绪论
第一章 佛教的中国化与士大夫心理
一 玄、佛融合与名士、名僧
佛徒与方术并行 般若名僧的“玉柄
麈尾” 挣脱脐带的佛学超越
竺道生的“顿悟”与达摩的“壁观”
二 亦僧亦俗、亦俗亦僧的禅悦之风
拈花微笑与禅宗的破执 “不离世
间觉”与士大夫的“达、退”观“无所
住心”与逍遥澹泊 禅宗――士大夫
的佛教
三 儒、禅融合的“心性”之学
从南宗禅到孔门禅 从居士佛教到
理学 “心性”之学与狂禅之风
第二章 中国艺术精神的演进
一 走向山水的玄佛艺术精神
自觉的感知方式和心理结构 迁逝
感与玄言诗 从“以形写神”到“以形
媚道”
二 走向内心的禅宗艺术精神
“雪中芭蕉”与“法眼观之” 从“意
象”到“意境” 从迁逝感到瞬间顿悟

三 走向世俗的心学艺术精神
心学与世俗文艺之再起 性灵说与
“闾巷有真诗” 从“穿衣吃饭”到世
俗之情
第三章 禅与石窟艺术的盛衰
一 禅修与石窟造像空间
隐居与沙门 佛塔崇拜与佛像崇拜
乙术精神的嬗变 禅修与造像
二 禅观空间与石窟造像的兴盛
从观佛到观像 观释迦牟尼佛及多宝佛 观三世佛、四方佛及十方诸佛
观无量寿佛与七佛像 观弥
勒像
三 礼佛空间与石窟造像的式微
从观佛到礼佛 礼佛造像的世俗化
壁观与观像
四 从石窟到寺庙的空间形制演变
毗诃罗式的静态空间 中心塔柱式的
回旋空间 礼佛行进式空间
摩崖式的开敞空间
第四章 禅对山水画形成的影响
一 般若禅观与晋宋之际的山水画论
顾恺之对“神”的发展及其局限 慧
远的《万佛影铭》与宗炳的《画山水序》
颜延之的佛学观与王微的《叙画》
二 禅宗与山水画的成熟
“心性”论与“心源”说 “平常心”与
“自然”为上 “真”与“图真”说
三 水墨山水画的禅宗意蕴
玄色、缁衣 水墨 坐禅梦酒
虚无空淡 远
第五章 禅宗与文人画
一 狂禅之风与文人画的提出
“呵佛骂祖”与僧俗墨戏 古文运动
与文人审美价值观 苏轼的画论及
文人画的提出
二 心性说与明、清文人画派
董其昌及其“南北分宗”论 逃禅之
风与遗民画派 狂禅遗风与《画语
录》
三 画禅与禅画
公案与禅画 文人画与禅宗画
文人与画禅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编辑推荐

《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是黄河涛编写的,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

作者简介

《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讲述了:诗与禅,或者作诗与参禅的关系,是我国文学史、美学史、艺术史、思想史等等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些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国家,比如韩国和日本等国中,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甚至可以说,在东方文化中,这个问题也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自来论之者众矣。


 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5月30日捐赠
  •     买家的服务态度很好,保证了邮寄过程中书不受损害!
  •     禅宗的形成发展与中国艺术观念的关系,涉及的艺术形式主要是绘画、雕塑、建筑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