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戈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6
ISBN:9787806683200
作者:程乃珊
页数:283页

内容概要

程乃珊
1946年生。上海人。上海教育学院英语专科毕业,曾任中学英语教师。1979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妈妈教唱的歌》。开始从事专业文学创作。主要代表作品有:小说《蓝屋》、《穷街》、《女儿经》、《金融家》等,均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另著有长篇小说《山水有相逢》,中短篇小说《天鹅之死》、《丁香别墅》,散文集《香江水,沪江情》、《让我对你说》等五百多万字。
1991年开始穿梭于沪港两地,涉足传媒和纪实写作,着重关注沪港两地文化、经济、民生的差异和缘源,代表作主要有《双城之恋》、《老香港》等。系中国作协会员、上海作协会员、香港作家联合会会员、上海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

书籍目录

前言
“阿飞”正传
上海滩上“老克勒”
洋盘上海开洋荤
ARROW先生
后门
白相
绿屋情缘
都会夜的马蹄声
上海街情话
阿拉上海人
上海先生

作者简介

海派是《上海探戈》中的主旋律,虽然一度历尽沧桑受尽误解,它仍如探戈乐曲中被誉为灵魂的响板,在天涯岁月中孤寂又顽强地敲击着,直到近年被重新解读……但愿各位能在《上海探戈》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旋律和感性的回忆。


 上海探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写在女作家程乃珊去世当天大海退潮后,会在沙滩上留下一排排吻痕。人海如潮,每一朵洁白的浪花后都有一个柔弱且丰富的灵魂。2013年4月22日凌晨,作家程乃珊永远的离开了这个充满喧嚣的世界,她宛若一抹柔柔的萨克斯风,在最后一个音符停顿之后,戛然于虚空。程乃珊的父母均为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大学生,有着良好的音乐、文学等艺术修养。程乃珊受父母影响,好像生来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现实中的一丝一缕,在她的视界中都是别有风情的。从1979年发表作品开始,她创作了大量充满海派风情的作品,比如《上海探戈》、《上海Lady》、《上海Fashion》、《上海罗曼史》、《海上萨克斯风》等,她笔下的人物有舞女、明星、金融家、太太、名媛、少爷公子……这些形象或精明老辣,或低回婉转,或哀怨惆怅,或醉生梦死,无不闪烁着上海这座城的底色。在某种意义上,程乃珊是继张爱玲之后写上海风情最真切的作家。如果说,张爱玲的上海底色是一抹银灰,程乃珊的上海则是一抹靛蓝。她写《蓝屋》中与姨太太相偕自杀的先生,《金融家》中的豪门生活,每一笔都精致细腻,深情中有款曲,疏离中有淡漠,把旧时代大上海屋檐下的人们写的淋漓尽致。程乃珊的祖父是老上海时期赫赫有名的人物,是金融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曾担任过原中国银行总行常务董事、香港中国银行原总经理。这股血液似乎也渗透进了程乃珊的身躯里,性格坚毅,认真执着,做每一件事都有明确的目的。但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艺术家气质强烈的人,追求美和爱,超越于时代,有一种清逸卓然、不流于俗的调子。作家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与作家有着神秘联系,也许是他的孩子,也许是他自己,也许是他的偶像,在某种意义上,这些形象与作家的灵魂之间存在交叉,这就注定程乃珊笔下的人物存在较为鲜明矛盾性。人本身是一个矛盾体,能将人的矛盾性鲜明的勾勒出来非大手笔不可,在近世的作家中,大概只有张恨水和张爱玲达到了,程乃珊可以说承继了这种余绪。大概自己是女人,且是一个精致的女人,因此程乃珊笔下的女人写的尤为动人,这种动人并非指美,还包括“作”。作是一个独特的词汇,只有江南女人,且必须是贴近上海的江南女人才能懂得这个词的真切含义。程乃珊把女人比作城市的灯火,有了灯火城市才会亮。比如她笔下的赵二小姐,在一群普通女人中衣装自然是收腰旗袍,但也只是薄施脂粉,就这也宛若鸡群之鹤,显得夺人目光了。不过,她也并不像穿新式衬衫的姑娘们,新潮的叫人觉得造作,她的身上有一股老上海的味道,在旧衣装中有时尚,在新潮流中不褪色。同样,在《上海Lady》中,程乃珊写“仲太太”,这是一个在豪门当姨太太的女人,所谓姨太太用旧式的话说,就是妾。她挣扎了一辈子,也没能获得一个坚实的名分,但她并不像旧小说里哀怨苦绝的女人,她在一种狭窄逼仄的生存空间里回旋,偏就划出了一道女性的光亮。人性有着悲剧性倾向,在这悲剧性之中蕴含着一种渴求,即爱的抚慰,女性的自我抚慰使其柔弱的生命放光。程乃珊笔下的女子们各自有着这种方式,程乃珊的写作算不算是一种自我抚慰呢?答案是肯定的。艺术家是一个充满遗憾的职业,他要付出大量心血,同时还要交出自己的灵魂,然而却未见得能够创作出惊心动魄的作品。作为一个作家,程乃珊有大量的作品,且精品居多,这些作品是生命、体验、意志、思考、语言、美学等共同作用下的结晶体,代表着永恒的价值。当她逝去,我们回头再来审视她的作品,是惊叹耶!抑或遗憾耶!也许,我们本就处在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个不配拥有伟大作家的时代,使得她的声名与作品不相匹配,而她应该拥有更加响亮的声名,更多的光环。女作家王小妮曾说,好的写作者从来都是稀有的。客观的说,程乃珊是我们当代一个稀有的写作者。怀念永远的海派才女程乃珊,我们从现在开始。在一曲柔柔的萨克斯风之后,你看到迷雾般的上海醒来,也许是醒在一个残妆迷离的午后,也许是醒在一个红酒微醺的夜晚。然而,在程乃珊的文字里,你会发现一个永远梦一般的上海,它在醒与梦之间。此文刊载于2013年4月24日《江南时报》 B03版
  •     旧日上海,那时花开。这句话很朴素,也很概括的说出了这本书的要义。程乃珊女士的文字在我的印象里和王安忆似乎很有共同之处,当然,后来者陈丹燕吸取了这两者的精华,将海派文化的细微之处继续发扬光大。如今走在南京西路,我们只会想到ZARA和久光,而在程乃珊的那个年代,这条原名“静安寺路”的街道承载了更多的荣辱沉浮。走到常德路口,你会看到张爱玲曾经的故居——常德公寓,再走一段,距离静安寺不远的百乐门赫然浮现。这个城市的七情六欲,这个世界的斑驳陆离。旧日上海,十里洋场的光景,是不会再回来了。我们也只有在程乃珊女士这样细腻的文字里,才能闻到时间流走的芳香,抚摸岁月老去的痕迹。送给那个最唯美的上海,那个和我们渐行渐远的旧上海。我的心中,一阵怆然。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一本我们故事的书~
  •      关于绿屋,老克勒,穷开心,以及疯狂的时代里那些卑微的生和体面的死。
  •     有点治学的味道,贵在不枯燥,感性知性结合的真不错,涉及面也挺广,值得一看。
  •     I LOVE SHANGHAI
  •     相较而言,我还是喜欢陈丹燕的上海。
  •     內容極好,文字一般
  •     感觉作者写的东西都类似
  •     中国现代文学就这么一个意思了
  •     很久很久以前看的一本书···我都忘了书里面讲啥了
  •     当我终于对海派有了兴趣,而带我来的那个人却忽然离我而去了。这些我都懂,也都原谅。
  •     我觉得不错 看了以后对老上海燃起了兴趣
  •     从陈丹燕书开始关注这个年代,关注上海,关注70年前的生活,这本书轻松得多,也很睿智.
  •     写老上海的书比较喜欢这本哈
  •     程老师是懂的人
  •     这类书啊只要择其一二阅之即可,字里行间都透着浓浓的海(派)怀旧情怀;读多了也只能唏嘘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伤了。
  •     给喜欢上海的人看。高中时灰常向往将来有朝一日能到SH打拼,而且家人也曾经放弃了调到上海工作的机会。喜欢海派生活那种散发着小资情调的优雅,和老克拉们张口拽英文,闺秀们穿着旗袍、脚踩高跟鞋去吃西餐、用法文点餐的轻蔑样子。
  •     中学..
  •     上海,于我在北京长大,生活,陌生的如同另一个世界。去过很多次,却来往匆匆,比起北京,南方更让我感到安心。文化的慢慢浸染,书香的淡淡温柔,生活节奏的漫不经心,与景物的精致,是一种诱惑的召唤。俗事缠身,然而江南必行。
  •     其實,看得不是這本書。
  •     我爱上海
  •     一段时期
  •     她的書看得不多 今早突聞其過世驚訝不已. 和王安憶並稱「海上雙璧」 海派文學的又一代表 筆下的老上海一樣的柔情萬種顧盼生輝 非對此地懷深厚溫情者不可得. 她曾說過現在的上海已經不是她認識的那個上海了 屬於上海的上海一去不返 屬於上海的作家也一個個告別了. 到另一個世界找尋曾經的夢吧. 走好~
  •     高三读的,比起陈丹燕,此人写上海完全不合我胃口。
  •     旧日上海,那时花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