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梨三十天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05年04月25日
ISBN:9789867247001
作者:彼得•凱瑞

内容概要

彼得.凱瑞
在當代英語文壇具崇高地位的小說名家,1943年出生於澳洲的巴庫斯濕地(Bacchus Marsh),過去十餘年,與妻子愛莉森.桑瑪斯(Alison Summers)和兩名兒子居住在紐約。彼得.凱瑞的作品幾乎贏得澳洲的所有主要文學獎,包括榮獲三次麥爾斯.福蘭克林獎(Miles Franklin)和三次全國圖書委員會獎(National Book Council Award);他在1985年出版的小說(騙子)《Illywhacker》入圍英國的布克文學獎(Booker Prize),接著1988年出版的小說《奧斯卡與露辛達》(Oscar and Lucinda)則勇奪布克文學獎;《Jack Maggs》(1997年出版)贏得大英國協獎(Commonwealth Prize)。彼得.凱瑞的最新小說作品《凱利幫》(True Histor y of the Kelly Gang),同樣是一出書便引起熱烈回響,一直名列暢銷書榜單上。彼得.凱瑞是當今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J. M.. Coetzee)之後,第二位二度得到英國布克獎的作家。

作者简介

寄居紐約十年之後,小說家彼得.凱瑞返回雪梨老家,試圖透過土、風、火、水四大自然要素捕捉這個城市的狂熱性格。
他寫道:「我絕不會要求紐約的朋友對我敘述土、風、火、水的故事,藉以描繪曼哈頓的形貌,但是打從我踏進金斯佛史密斯雪梨國際機場海關的那一刻起,就打定主意要在雪梨這麼做。」然而,彼得.凱卡瑞的朋友們性格卻傾向於無政府主義,每一個都有自己非常獨特的敘事方式。
凱瑞將讀者不自覺的引進狂野又美妙的“發現”與“再發現”之旅中;
閱讀《雪梨三十天》是極為身歷其境的經驗,就像偶爾肆虐雪梨海岸的強勁南風一般令人精神振奮。
透過彼得.凱瑞及其友人犀利、詼諧的眼光,諸如龐迪海灘、雪梨歌劇院、跨港大橋、藍山等著名的視覺饗宴,全都呈現出奇異而嶄新的氣勢。《雪梨三十天》提供給讀者重新認識雪梨的另類角度,即使是三十天的驚鴻一瞥,在在能夠透視這城市光鮮外表和層層布幕之後極隱密的面貌。本書將令所有造訪雪梨的人心醉神迷。


 雪梨三十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很少看小說,因為在閱讀前我沒法確定自己會讀到什麼?會不會失望?所以當我拿起《雪梨三十天》翻了翻,發現這「好像」又是一本小說時,差點為之卻步:呃,莎夏說,巴瑞帶我去一座停車場,就在我們這條路上,那兒的地下室停滿了摩托車。一點兒也沒錯,巴瑞說,簡直塞爆了。莎夏說,然後巴瑞說這是你前幾天掉的那輛摩托車,你把它領回去吧。巴瑞說,我就是這麼說的,一字不差。莎夏說,我又問,你為什麼要還給我?巴瑞笑著說,我告訴她連續掉兩輛車太不幸了。(摘自《雪梨三十天》, p.179)看起來像某種對話形式的小說,而且還刻意不加對話框的,對吧?短短幾句勾勒出一個賊,而且還是相當好心的賊,在發現他連續偷了某位女士兩輛摩托車後,通知那可憐的女士來領回其中一輛。當我發現這其實不是小說,而是作者在雪黎親身親歷的事件,那真是有種不可思議的感覺。作者某個好友在書中坦承:「我們都喜歡這種放縱的行為,喜歡偶爾踰越法律。」「這就是雪梨,兄弟,費克斯說。雪梨就是他媽的這副德性,這地方不好混吶。」(p. 232)在彼得.凱瑞(Peter Carey)筆下,雪梨的銀風、野火、怒海、藍山,以獨特而又恣意狂放的態度呈現在讀者面前,他的筆調近乎粗鄙,卻又讓人可親。隨著作者筆鋒所至,既驚喜又駭異地繞過一山又一山、一灣又一灣,就在我的方向感被作者弄得徹底糊塗的時候,卻發現印在扉頁雪梨簡圖上的每個地名,早在一個接一個的故事裡被我記熟了:我能夠指著藍山說那個可歌可泣關於友誼的故事、指著白鸚島說起那些堡壘和監獄的事蹟、指著名為「永恆」的大橋竊笑一下作者對大橋的恐懼症──他竟然空了一整頁表達他對大橋的畏懼之情!馬可孛羅出版社推出的【我城】書系,用斯人寫斯土的方式,將重量級作家和城市擺在一起,就像是我們請白先勇寫台北城一般的感覺。看完《巴黎晃遊者》和《雪梨三十天》後,我從前對巴黎和雪梨的印象可以說稀釋得近乎無味了,取而代之的,不但是對這兩座城市文化面貌的重新認識,也是對城市內在性格的深度觸及。到哪裡才能找到這麼有趣的旅遊書籍?請來看【我城】吧!保證不虛此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