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508655516
作者:戴维•兰德斯,乔尔•莫克,威廉•鲍莫尔
页数:688页

内容概要

戴维•兰德斯(David S. Landes)
哈佛大学历史学和经济学荣休教授,世界知名经济史学家。著有《国富国穷》 (The Wealth and Poverty of Nations)、《时间的革命》(Revolution in Time)和《解除束缚的普罗米修斯》(The Unbound Prometheus)等。
乔尔•莫克(Joel Mokyr)
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和历史学教授。主要从事技术和人口等领域的经济史研究,曾任经济史学会主席,并主编《牛津经济史百科全书》 (Oxford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 History)。现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威廉•鲍莫尔(William J. Baumol)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伯克利企业研究中心主任,普林斯顿大学荣休高级研究员和经济学教授,在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等微观经济学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且对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理论做出重大贡献。著有《好的资本主义,坏的资本主义》等。

书籍目录

“比较译丛”序
前言
序言 历史上的企业家
致谢
导言 全球企业和工业表现:一个概述 戴维•兰德斯
第一章 企业家:从近东起飞到罗马覆亡 迈克尔•赫德森
第二章 新巴比伦时期的企业家 科妮莉亚•温斯切
第三章 中东企业家精神:伊斯兰教制度的影响 铁木尔•库兰
第四章 中世纪欧洲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詹姆斯•穆雷
第五章 托尼世纪(1540—1640):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家精神之源 约翰•芒罗
第六章 荷兰共和国的黄金时代 奥斯卡•吉尔德布洛姆
第七章 企业家精神和英国工业革命 乔尔•莫克
第八章 英国的企业家精神:1830—1900 马克•卡森 安德鲁•戈德利
第九章 英国的企业家精神史:1900—2000 安德鲁•戈德利 马克•卡森
第十章 德国的企业家精神史:1815年以后 乌尔里奇•文根罗特
第十一章 法国的企业家精神 米歇尔•豪
第十二章 美国内战前的企业家精神 路易斯•凯恩
第十三章 美国的企业家精神:1865—1920年 内奥米•拉穆鲁
第十四章 美国的企业家精神:1920—2000年 玛格丽特•格雷厄姆
第十五章 殖民时代印度企业家金融信贷供给的一项研究 苏珊•沃尔科特
第十六章 帝制晚期以来的中国企业家精神 陈锦江
第十七章 “二战”前日本的企业家精神:财阀的作用和逻辑 米仓城一郎 清水宏
第十八章 企业家精神的“有用知识”:历史的一些启示 威廉•鲍莫尔 罗伯特•斯特罗姆
作者列表
译后记
索引

作者简介

《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到现代》不管是被誉为英雄,还是被视为贪婪逐利和破坏社会秩序的败类,企业家及其创新与创业活动都对经济增长和国家繁荣产生着巨大影响。本书首次汇集众多主流经济史学家,探讨古往今来的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全书详述了美索不达米亚和新巴比伦时期的创业历史,引领读者回溯至伊斯兰教时期的中东史,提出了有关中国、日本和殖民时期印度企业家精神史的诸多洞见,描述了从中世纪至今企业家在欧洲和美国创新活动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作者们不仅考察了企业家精神的重大贡献,而且探讨了创新和创业活动为何并不总是生产性的,有时甚至会破坏繁荣。他们试图说明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和制度如何促进或阻碍了创新,如何影响了推动新技术采用和传播的各种激励机制。此外,作者们还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全球创业活动的地域差异。书中随处可见丰富翔实的历史案例和事件,既令人耳目一新,又不乏启示意义。
本书堪称创新、创业与企业家精神的寻根之作。


 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第一次在港汇六楼的新华书店看到这本书,以为讲的是企业家的故事。可是看了几章之后,发现这里的企业家的精神不是个别企业家的故事,更多讲的是资本主义的精神。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1月出版的“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到到现代”汇集了有关中东,欧洲,亚洲各地从古至今企业家精神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十八章文章。编著者David S. Landes, Joel Mokyr和William Baumol分别是哈佛和西北大学的经济史教授和普林斯顿的经济学教授。Baumol教授尤以研究企业家精神著名。他在80高龄出版的《资本主义的增长奇迹——自由市场创新机器》一书,将其持续了三四十年的创新研究进行了系统总结。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证寡头垄断的自由市场(垄断vs自由市场,有点费解,此段摘自智库百科),创新将不可避免。经济增长将自动得到保证;第二部分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一些工具进行了改造,来适应处理创新问题的需要;第三部分用长期宏观经济学方式研究历史上的增长。“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到到现代”一书英文版是普林斯顿出版社2012年出版,中文版能这么快出版要感谢清华大学钱颖一教授的推荐还有译者姜井勇的翻译。姜先生显然是专业财经著作翻译者,但是这么厚一本书短时间内翻译完毕难免文字费解,这也是这本书没有那么好看的原因吧。中国的资本主义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这个问题和历史上科技领先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工业革命这个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异曲同工,长久以来吸引着一代代学者去求根问源。长期从事中国科技史研究的上海交大江晓原老师曾经说中国的古代科技领先世界并不完全是事实,李约瑟难题有着李约瑟为中国古代科技刻意拔高的问题。相比之下,即便不是工业革命策源地,西欧许多国家先后实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明代以来就已经初现规模的工商业为什么没有带来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大发展?创新和经济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这样的问题也许更有价值?由于全书文字浩繁,译者直译多过意译,这本书并不容易看下去。笔者挑了感兴趣的几章阅读,分别是有关伊斯兰世界,中国,日本,法国,德国,荷兰以及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正是这些阅读,让笔者对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西欧其它国家的资本主义怎样逐步发展起来?为什么伊斯兰世界和中国的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这些问题有了新的思考。经济学研究的历史方法Baumol教授是普林斯顿的经济学家,他的研究方向并不是经济史。但是在这本书的序言,他指出了经济学研究中的历史研究法的价值所在。这首先是因为在创新研究中,适合传统统计方法的数据并不容易取得。第二,标准厂商理论只适应那些不再需要创新的企业。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所能选择的备选方案很难符合可量化,可比较这样的适合标准厂商理论的特性。历史研究提供了其他研究不能提供的信息和见解,但是它无法支持经济学家希望的受控试验。宗教和英国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第五章“托尼世纪(1540-1640):现代资本主义企业家精神之源”作者是多伦多大学的John Munro。这一章吸引了笔者反复阅读。文章的观点是不像杰出的英国经济史学家Richard Tawney所指出的以他名字命名的托尼世纪,在那之后的一个世纪,也就是17到18世纪这100年,才是促成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最关键时间段。和Max Weber一样,Richard Tawney也是最早为新教和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联系提供理论分析框架的学者。这种联系曾经在笔者阅读的上一本书(迪特森哈斯教授的欧洲发展的历史经验)中被否定。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让传统天主教势力衰落,直接奠定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的著名企业家有一半是新教徒,虽然新教徒在社会上属于极少数派。这些事实的确会让人们产生新教会导致资本主义精神的印象,但是接下来的阅读让我有了新的想法。新教徒的企业家多不是他们更擅于做企业,而是在那个年代社会上许多更好的职位只给信奉天主教的人。与其说新教带来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不如说光荣革命之后确立的一系列制度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这也是Douglass North和Barry Weingast 一九八九年那篇著名文章的观点。接下来的问题应该是,为什么是英国能建立这些制度,更早具有优势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为什么没有建立?英国人的财政制度很大程度上还是从荷兰借鉴来的。读这本书的感受是,这和英国的地理位置,继承制度,市场规模,还有当时的价格革命,能源危机可能有重要关系。英国处于大西洋和波罗的海贸易的枢纽,这让英国具有和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同样的海上交通优势。农业资本主义的兴起是Tawney的理论。可能由于西葡两国从南美带回大量的白银,也可能由于当年中欧白银采掘业的发达,造成当年欧洲严重的通货膨胀。英国的中下阶层通过购买从贵族和教会大量收购土地成为新兴资本家。资本的便宜也带来很多企业家投资一些规模更大,资本更加密集的制造业行业(Earl Hamilton 1899-****)。在那个年代,英国还在经历着从木材转向煤炭的能源革命。木材价格的上升,加上英国丰富的煤炭储藏和水运优势,让John Nef认定,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生源自这场能源危机。Anthony Wrigley曾研究指出,1800年英国的煤炭产量1500万吨,至少比欧洲大陆国家煤炭总产量5倍还要多。他指出,英国经济增长和工业革命均取决于从木炭经济向煤炭经济的转型。荷兰霸业的衰落1580-1650荷兰共和国的黄金时代是建立在大规模商品农业和渔业,市场导向型制造业和低成本航运业上的伟大成就。军事举措和商业活动互相结合,让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建立了他们的霸业。荷兰的崛起同他们的地理位置,16世纪八九十年代八十年战争带来人口的迁移,还有比利时安特卫普港突然的衰落和商人外迁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世纪晚期越来越贫瘠的土壤条件迫使荷兰人转向乳品业,航运业,渔业,泥炭采掘和航运业,并就此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荷兰共和国在近一个世纪的黄金时代创造了现代资本主义的许多根本制度,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但是,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首先发生在荷兰?Oscar Gelderblom在第六章指出,垄断和卡特尔的引进提高了风险厌恶意识,甚至炫耀性消费也可能抑制增长。荷兰共和国变成一个食利者社会,三代以上经商的家族少之又少,国家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最卓越的资本家热衷于投资政府债券和外债,而非工商业企业。原因也许并不全部如此,作者认为荷兰人是自己技术成就的牺牲品。因为现有技术领先让荷兰人降低了创新的欲望。另一方面,英法当时的贸易保护让自身市场不大的荷兰开始步入衰落。法国和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Michel Hau的第十一章讲述法国的企业家精神。不同于英国,法国从路易十四和时任财政大臣Jean-Baptiste Colbert开始就有着政府干预经济的传统。这种传统同样是法国特殊的地理,资源以及宗教环境的反映。法国的宗教战争是在天主教和胡格诺教派之间,发生在16世纪末。但是欧洲大陆的天主教势力要比英伦三岛上的显然更加强大,一直到拿破仑战争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依然受到天主教会和贵族阶层的妨碍。法国缺少煤炭资源,海岸线长期受英国封锁。因此法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在北部的东部外围地区还有南部的里昂地区。另一方面,法国农村的土地分配也和英国不同。法国的农业传统也妨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法国一直缺乏较大规模的企业。法国生产商依靠产品的审美质量来替代技术的传统也是源自这个时候。1860年,法国的工业产量达到英国的40%,1865年,法国发动机制造商Eugene Schneider向英国出售了15台火车头。法国政府高度中央集权控制较松的东部新并入地区还有法国的犹太人,胡格诺教徒中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高于传统天主教控制的地区。法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是在1850年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私营公司开启的铁路建设和圣西门信徒们成立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特别是拿破仑三世的改革措施,1860年英法自由贸易条约的签订,都让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快车道。法国成为全球汽车,电影等产业的领先国家。但是即便这个时期,包括巴黎国民贴现银行,里昂信贷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在内的各家股份制银行都得到了法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法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二战后进入顶峰。而事实上也是法国在这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获得了相当的成功。20世纪70年代,法国在航空航天,核电等领域打造了一批欧洲范围的国家冠军企业。1983年之后,在世界范围的向右转风潮下,法国重返经济自由化之路。法国中央集权传统带来的政府干预加上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市场资本主义的有机结合,成了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鲜明特色。Ulrich Wengenroth在第十章描述的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呈现另外一个故事。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要从1815年德意志同盟的成立开始。和法国比起来,德国的自然资源更加丰富,地理条件也更加有利,封建传统却要弱得多。这些条件加上普鲁士政府的强势,让德国逐步建立起自己在钢铁,机械电子,化工等领域的世界优势。但是对于德国今天存在的大量小型冠军企业这一事实,这一章似乎没有给出足够的解释。中国和伊斯兰世界为什么没有诞生现代资本主义关于中国的第十六章作者陈锦江(Wellington K.K.Chan)来自加州东方学院。他这一章里讲述了包括晋商,瑞蚨祥孟洛川,先施百货马应彪,火柴大王刘鸿生在内的许多晚清以来中国企业家的故事。虽然近代中国不乏这些成功的企业家,但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依然是个彻底的失败。明代以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萌芽,曾经领先的科技水平,庞大的人口和市场,不仅没有让中国产生工业革命,也没有让中国成为法国德国那样的第二波发展国家。陈锦江在文章中分析的原因包括宋明理学的唯心思潮,人口翻番带来的劳动生产率下降,还有缺乏地理发现和使用煤炭那样的偶然因素。OECD 1997年一篇文章指出,创新精神总是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企业和制度是创新过程的关键。用这样的理论看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让我想起陈平老师在“文明分岔,经济混沌和演化经济动力学”那本书里的观点。陈平老师认为,中国的小农经济结构是导致中国没有产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而导致中国走向小农经济的原因除了地理因素,还有气候变化原因。几千年来,中国人被束缚在土地上。这让中国人缺乏向外扩张的愿望,也让思想日益保守。同样思想陷于保守的还有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代表的伊斯兰世界。公元7世纪伊斯兰崛起以来,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并不缺乏成功的企业家,科学家。伊斯兰教里其实有很多鼓励企业家精神的内容。1580-1625年间活跃于开罗的埃及商人Ismail Abu Taqiyya在星巴克之前最早创建了连锁咖啡店网络。但是日益保守的伊斯兰教内保守人士连咖啡这种饮料都要反对。奥斯曼帝国和中国的大清王朝都在17/18世纪达到了自己的巅峰。但这种巅峰也是传统封建集权的巅峰。和早一点的荷兰共和国一样,他们也是自己成就的牺牲品。走到巅峰让他们失去了向外界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康熙早就见过利玛窦带来的带有美洲的世界地图,可是作为农业社会的君王,他对外面的世界失去了兴趣。企业家的精神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依靠的是对外界的好奇心。失去了这种好奇心,这才是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资本主义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吧。关于资本主义和经济发展,创新的几点假设作为本文的结束,也是从基于经济学研究的历史方法出发,结合这本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到到现代”,笔者尝试就文章开始提出的问题,"创新和经济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给出一些假设。假设一:有效的市场需求是工业革命式的经济发展产生的必要条件;假设二:一国一地的经济结构是形成有效市场需求的重要条件;假设三:地理因素,文化因素,历史沿革,制度因素,市场规模因素等等都对形成经济结构有直接影响;假设四:开放的社会结构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假设五:封闭的社会结构导致经济衰落;说是假设,其实也是笔者读书的总结和结论。关于这些假设的证明都可以从“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到到现代”找到例证。中国没有走上工业革命之路是因为中国的小农经济社会不需要那些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发明,不需要引入新的能源。中国的儒家文化,独特的地理格局和历史都让中国的统治者失去了对外界探索的好奇心,他们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快速增长的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的新兴工商阶层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动力去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从地理上到文化上都在步入封建社会巅峰的同时走入自我封闭。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也是中国衰落的开始。好的理论一定可以应用到更多的场合。如果这些假设是有道理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基于这些假设分析更多的经济发展问题。举例来说,我国东北和我们的邻国印度的经济发展最近是笔者关心的问题。印度经济近年来增速超过了中国,但是这样的增速能否持续下去?同样,东北经济持续的低迷是否有改变的希望?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另外撰写长篇的文章。这本历史上的企业家精神无疑给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思路。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非常好的书,非常棒的翻译,值得精读和收藏。
  •     企业家精神的寻根之作
  •     翻译得比较难懂,看起来很吃力
  •     本来想看商业史的,结果是经济史。虽然有些无聊,但是考据很仔细,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家精神分析也算大开眼界。八分
  •     翻译读起来比较累
  •     美索不达米亚
  •     翻译影响可读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