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千年史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1
ISBN:9787301066935
作者:[英]麦迪森(Angus Maddison)
页数:405页

章节摘录

  在南半球既看不到北极星,也找不到与北极星相似的其他星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能借助观测太阳的高度来确定自己的位置。但是太阳的位置是无法用肉眼观测的。1484年约翰二世(John II)创立了一个由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观测太阳的高度。用于测量太阳与赤道之间距离的仪器是海员使用的星盘,它是从中世纪天文学家的星盘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带柄的和标有刻度的黄铜圆盘,操作时使曲柄旋转直到光线穿过圆盘的上观测孑L正好落到其下观测孔为止。通常使用该仪器的时间是正午,此时太阳处在最高点。由于当时没有精确的时钟,因此只能在大约中午的那段时间内进行多次测量,以确定太阳的最大高度。由于太阳与赤道之间的距离每天都在变化,每年也不一样,因此.海员需要太阳赤纬的精确制表。约翰二世的委员会制作了一个由犹太天文学家查库托(Zacuto)编制的年历简本,并在1485年一次到非洲海岸的航行中,成功地测算了编制纬度的各种可能的方法。有关太阳赤纬的估计值在一本名叫《星盘和象限仪的管理》的航海手册中可以找到。达伽马(Da Gama)在他1497年的印度航行时就已经使用这本手册了。达伽马也.曾与从西班牙逃到里斯本避难的查库托有过直接接触。该手册还收录了13世纪英国数学家霍利伍德(H。1yw∞d,又称Sacrobosco)著作的译文。霍利伍德是一个球面天文学的先驱者。他指出TNNN(Julian calendar)中的错误,他对该历法的修正值与350年后格歹 NNN(Gregoriancalendar)中采用的修正方法大致相同。葡萄牙人所有以上的研究都是在哥白尼1543年发表有关天体轨道著作前50年完成的。可以肯定的是,约翰二世的委员会立即认识到了这些研究的重要性。  葡萄牙人曾经几次试航以探寻到达印度的可能航线,一次是由狄俄哥‘卡欧(Diogoao)率队于1482~1484年间进行的,另一次是由巴托洛梅·迪亚斯(Bartolomeu Dias)翠队于1487~1488年间进行的。卡欧发现了刚果河的出口,经过了安哥拉的罗安达和本格拉的未来定居点。相比之下,迪亚斯的试航收获更大些。凭借两艘多桅帆船和一艘补给船,他发现了一条到达安哥拉的更佳的航线。在纳米比亚海岸的卢得立次湾,他发现迎着逆风,改变航向向西进入大西洋,就会获得可以绕过好望角的顺风。他的船队在返程前向好望角以东航行了1000公里。他的整个航程耗时18个月,从里斯本出发航行了近13000公里。但他的回程有所缩短,因为他从好望角到亚速尔遇到了顺风。另外,他还证实了大西洋和印度洋是连接在一起的。  葡萄牙人还曾经在陆地进行过一次探险性旅行。佩洛·达·柯维拉(Pero da Covilh)留是在西班牙和摩洛哥活动的葡萄牙侦探,能够操流利的阿拉伯语,可以被认作是穆斯林。他怀揣信用证取道巴塞罗那、那不勒斯、罗德岛和亚历山大里亚到达开罗,跟着商队沿红海海岸旅行,又在亚丁乘船到达位于印度喀拉拉邦境内的卡利卡特。卡利卡特是与一个盛产香料的内陆地区进行香料贸易的印度主要商业中心。他对被不愿到果阿的印度西海岸和东非海岸下端的索法纳港进行了广泛的侦察,并在1490年通过在开罗的葡萄牙使馆向葡萄牙政府转送了他撰写的报告。在接到葡萄牙政府的第二轮指令后,他又造访了作为波斯湾地区香料贸易中心的霍尔姆兹。  由此可见,在委托达伽马进行1497~1499年的印度航行之前,葡萄牙委员会对印度和东非的贸易条件以及在大西洋航行的可能性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  1484年,约翰二世收到了哥伦布要求向西航行的建议。此人是一个来自热那亚的航海家,曾经用了8年时间跟随葡萄牙船只航行到大西洋群岛和几内亚海岸。他要求国王提供给他一些船只去寻找西洋的日本岛(Cypango)(Morison,1974,p.31)。葡萄牙委员会拒绝了他的建议,因为他们认为那个日本岛是马可·波罗虚构出来的;并且认为哥伦布大大低估了到亚洲的距离。最终,哥伦布的冒险航程得到了西班牙王后伊萨贝拉(Isabella)的资助。1492年,他航行到加那利群岛,并从那里出发33天后抵达巴哈马。他在加勒比海花了3个多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但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群岛是在一个庞大的未知大陆的中部。1493年,由于在返程途中遇到暴风雨天气,他被迫在里斯本靠岸进行船只整修,并向约翰二世汇报了他的发现。葡萄牙人不相信哥伦布已经到过亚洲,只是知道他并没有发现香料。葡萄牙预见到西班牙将进行一系列海上探险活动,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在1494年与西班牙签署了托德西利亚条约。该条约规定,葡萄牙将不参与大西洋西部的竞争。在葡萄牙的坚持下,两国利益的分界线定在亚速尔以西的370里格处(位于格林威治子午线以西的48度左右)。如此一来,葡萄牙不仅可以放手开发其在亚洲的商业项目和在非洲的利益,而且还对(6年后发现的)巴西拥有合法的主权。  达伽马探险航行的最后一个准备步骤是按照狄亚斯的建议建造两艘特制船只。琼斯(Jones,1978,p.30)对达伽马和以前航行者之间的船只进行了如下比较:“一个更牢固、更宽大的船只高高地耸立在水中央,它能够胜任沿海水域的航行,在大洋中它能够航行更长的时间,能够更安全抵抗热带的风暴,它也拥有条件较好的船员舱室。他的船上有前桅和主桅,其中主桅上配有方形主帆和中桅帆,船头上配有方形撑杆帆,在船楼右艉部有小后桅三角帆。如果不包括辅助帆在内,船上帆布形成的面积大约有4000平方英尺。主桅和前桅各有一个-望台,船体长度接近75英尺,船的宽度为其长度的三分之一。”这种船“按现代计量单位计算,其登记吨位为200吨左右”。每只船上配有20支能发射重几盎司石弹的火枪。另外,达伽马还拥有一艘50吨位的多桅帆船和一艘小型补给船。他的船员大约有160人,其中包括火枪手、乐师和3名阿拉伯语翻译。他的船队装有在西非所流行的货物(如粗布、铃铛和念珠等),都是在亚洲一文不值的东西。  1497年7月,达伽马从里斯本出发航行到佛得角,此后不久,在离塞拉利昂150公里处,他改变了从东南方向驶向非洲海岸的正常路线,转向西南方向驶向大西洋,最终随东南风绕过了好望角。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其沿海城镇有阿拉伯商人、来自古吉拉特和马拉巴尔的印度商人以及波斯商人。他们进口丝织品和棉织品、香料和中国瓷器,出口棉花、木材和黄金。他们的船上配有熟悉印度洋季风条件的专业领航员。葡萄牙人注意到,他们的船只虽然坚固,但是船板不是用钉子固定的,而是用椰子壳粗纤维做成的绳索固定在一起的,这种椰子壳在印度南部和锡兰到处可见。当地人口是非洲黑人和阿拉伯人的混血种,他们操阿拉伯语和斯瓦西里语,喜欢穿棉制服装,并使用铸造货币。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每位学者案头的参考书  来源价值中国网郑伟强  就长期经济史而言,最主要的变量是资源结构、人口结构、技术结构。这里,时间度量单位是"百年"。因此,更短期的结构都被忽略了。在资源结构概念内,经济学家归入了经济活动的全部自然环境因素。在人口结构概念内,经济学家归入了经济活动的人力因素。在技术结构概念内,经济学家归入了经济活动的全部知识因素。  长期经济史是我们关注的视角仅次于自然演化与生物演化的人类物质生活的演化过程研究。比这一演化过程的研究视角更短些的,是例如艾利亚斯擅长的社会演化史研究视角,以及经济学家关注的"长周期"研究视角。  只要承认演化的"路径依赖性",我们就难以回避这样一个基本的方法论问题:如何选择研究视角的长度?在经济学思想史文献里,我们看到,马歇尔引进的"短期"与"长期"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分析视角引发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经济学解释的逻辑问题。例如,根据马歇尔的理论,就"短期"而言,某一行业内部的企业生产可以遇到强烈的"外部效应"。而就"长期"而言,一切外部效应最终都不可能存在。我记得,香港大学经济系的张涛教授曾经撰文评论马歇尔经济分析的这一方法论问题,并试图取消"长期"和"短期"之分别,建立统一的经济分析框架。可惜,至今未见到相关论文发表。  近年来,演化理论在经济学主流学派内的长足进展,为解决马歇尔经济分析的方法论基础问题提供了极有希望的方案。那就是,把每一时刻的一般均衡格局看作未来时刻的社会博弈的"传统"的一部分。此处,"传统"应当如韦伯所论,理解为"一切可能历史的集合"。也就是说,传统存在于且只存在于每一社会成员的不断反省着的心智里,这些反省意味着在已经发生了的历史事件之外,还存在无数没有发生但可能发生的历史。沿着这样的多元的颇具伯格森风格的历史时间推演开来,在任一给定的时刻,基于给定的传统,社会成员参与新的博弈并对新的均衡格局提出各自的不同阐释,最后,这些阐释当中能够被足够多数或具有足够影响力的社会成员接受为"共识"的,就进入"分享"的历史。被大众分享的历史不同于一般可能的历史,它为当下的社会博弈的参与者们提供了从一切可能的均衡格局当中选择一个现实可能的均衡的历史依据。  可惜,我们知道,如上所述的演化理论还难以构成逻辑自洽的解释体系。因为,在上述的演化过程中,每一实现了的均衡格局,究竟靠着怎样的力量突破既有的均衡格局向着未来的均衡格局演化呢?博弈均衡的逻辑不能容纳完全开放的"传统",虽然它已经能够容纳"概然的历史"---即为每一可能的历史事件赋予特定的主观概率。只当传统在概然意义上对博弈者是封闭的时候,从而博弈的参与者们对历史的不同阐释可能包含某种共识的时候,社会博弈才可能有均衡格局。而且,上面的论证表明:一旦进入均衡,这样的社会将永远停留在那里。  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进展,伴随着重要的数学进展。无疑地,数学进展对于西方思想进展是至关重要的。伯劳维尔不动点定理的发现,使纳什的博弈均衡存在性定理成为可能,从而使当代经济分析的全部结论最终获得逻辑自洽性。  另一方面,无理数、牛顿或莱布尼兹的研究、以及数学直觉主义者的论证表明:思想的进展对数学进展来说,也可以成为至关重要的。事实上,博弈论的数学进展,在当代,几乎总是由经济学家先提出问题并由数理经济学家实现的。中国的经济学家们,由于历史原因而未能较早提出博弈论问题,故而,在1980年以前的几十年里,只有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的王建华老先生为我们写了一本叫做"对策论"的小册子。  长期经济史的研究,在我看来,很可能为演化理论的突破性进展提供契机。目前,社会演化理论的难题之一,所谓"群体选择问题",或者类似地,"文化与生物共生演化问题",就正等待着这样的突破性进展。近年来,结合了新石器时代考古学、认知考古学、社会心理学与脑功能呈像技术,我们看到在学术刊物上已经发表的不少研究成果展示了这样的突破性进展的希望。  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以及南京大学中德演化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我们期待着与更多的经济学家和来自其他领域的学者合作,共同推进社会演化理论在中国的研究。

内容概要

  安格斯·麦迪林现在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以及剑桥大学赛尔温学院的荣誉院士。他于1926年出生在英格兰泰恩河畔的纽上学斯尔,早年在剑桥大学、麦吉尔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先后求学,之后曾短暂执教于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1953年至1962年他担任OECD的前身OEEC经济部的主任,1953年至1962年他任新成立的OECD发展中心研究员.此后,他离开OECD,参与了20世纪研究基金会以及哈佛大学发展顾问服务计划的研究工作。1971年,麦迪森教授返回OECD发展中心主持其中央分析部的工作。直到1987年他被聘为格罗宁根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此后的20多年中他创立了格罗宁根增长与发展研究中心,领导了“国际产出与生产率比较”(LCOP)研究计划,发展了生产法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在国际比较中的应用。

书籍目录

导论和总结第一章 世界发展之轮廊第一节 人口变化的本质及其福利含义第二节 人均GDP第二章 西方发展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1000-1950第一节 第1世纪到第10世纪期间欧洲的衰落第二节 西欧的复苏和复苏和振兴,1000-1500第三节 威尼斯共和国第四节 葡萄牙第五节 印度洋的贸易世界第六节 中国、日本和菲律宾的贸易世界第七节 葡萄牙人在巴西第八节 荷兰第九节 英国第十节 英国扩张对美洲和亚洲的影响第三章 20世纪后叶的世界经济第一节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二节 亚洲的复兴第三节 东亚的经济困难国家第四节 西亚第五节 拉丁美洲第六节 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转型第七节 非洲附录附录A 基准年份以及1982-1998年世界人口、GDP和人均GDP的增长与规模附录B 1820年以前世界人口、GDP和人均GDP的增长附录C 对124个国家、7个地区和全世界的人口、GDP和人均GDP的年度估计,1950-1998附录D 27个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收入增长和收入水平附录E 就业、工业不时和劳动生产率附录F 1987-1998年的出口价值与出口量参考文献全书地名索引(外文-中文对照)全书地名索引(中文-外文对照)全书人名索引(外文-中文对照)全书人名索引(中文-外文对照)正文图表表1-1 人口规模和增长率:世界和主地区,0-1998表1-2 人均GDP规模和增长率:世界和主地地区,0-1998……附录表

编辑推荐

  《世界经济千年史》作者安格斯·麦迪林,曾经担任过很多国家政府的经济顾问,其中包括巴西、加纳、希腊以及巴基斯坦。由于他的研究兴趣,他曾经到方过很多发展中国家,他目前主要的研究兴趣是影响各国长期经济发展因素,焦点是经济史的计量分析和国际比较。麦迪森教授本人撰写并与别人合作发表了约30本专著,同时也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世界经济千年史》使用了大约一半的篇幅详细报告数据处理工作和计算结果以支持作者的新发现和新观点。当然,这可能只适合那些具有研究兴趣的读者。但是我相信他读者会发《世界经济千年史》正文中对一些国家的案例研究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不但有高度的可读性,而且有很大的启发性。譬如,为什么荷兰曾经县有欧洲最高的生产率?为什么在文化上有着深刻纽带关系的中国和日本却在经济发展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又为什么英国的北美殖民地造就了经济强大的美国,而西班牙的北美殖民却造就了范后的墨西哥?

图书封面


 世界经济千年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经济史的研究的确应该以数据构建为主,对看“热闹的”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干货”并不多。我常觉得经济史入门时更接近于历史而非经济,辅助《全球通史》《大国崛起》等阅读难度不大的历史类读物会使阅读更加轻松,经济的确可以是看历史解释问题的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
  •     安格斯·麦迪森: The World Economy: A Millennial Perspective(世界经济千年史)著名经济学家Maddison教授被公认为国际最权威的经济历史数据的考证和分析专家。他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一书中,对各国学者所发掘出来的历史数据和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诠释和经济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人类社会过去两千年经济增长的原因进行了新的探讨,对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新的划分……安格斯·麦迪森简介:安格斯·麦迪森现在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以及剑桥大学赛尔温学院的荣誉院士。他于1926年出生在英格兰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早年在剑桥大学、麦吉尔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先后求学,之后曾短暂执教于苏格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1953年至1962年他担任OECD的前身OEEC经济部的主任,1963年至1966年他担任新成立的OECD发展中心的研究员。此后,他离开OECD……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http://www.cenet.org.cn) 详细内容清查看: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15732
  •     【http://blog.sina.com.cn/leiwon】与《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20世纪末(第四版)》一样,本书的重点仍然是史实的陈述,于历史演化的内在机理着墨不多,并且文字上比前者更加简要,很多观点出现得略显突兀。作者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先生堪称经济史数据的痴迷人士,本书用超过一半的篇幅记载此公考证和测算的大量数据,内容涵盖近两千年来世界各国的人口、GDP、收入水平、劳动生产率及进出口指标。他强调:“数据工作的透明性就是要使数字可以受到质疑……因为它的目的就在于鼓励发现新的更可靠的证据、刺激新的观点、挑战原有的假说。”不过我想很少会有人如他这般钟情于考据工作,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像使用工具书一样找到自己需要的经济史数据就已经足矣。质疑它们的可靠性???还是交给计量经济史的专家们去尝试吧。。。事实上,我正是经由某论文的参考文献才知道世上还有这样一本书。再次膜拜安格斯•麦迪森先生。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图表摞图表
  •     主要是数据!数据!数据!可以看出很多东西,赞~
  •     完全就是一个数据库!
  •     简要的概括!
  •     中国经济15世纪没有太大变化,而这时欧洲生产率开始高于中国。明朝时中国得航海相当发达,可惜,没有受到重视。欧洲却以海洋为家,勇于探险。当他们把中国作为理想黄金国,他们为到达中国的探索导致了新大陆的发现,从此,开始迅速崛起!当中国遗忘了世界,世界从来没有忘记过中国!
  •     正在看
  •     主要贡献是什么?
  •     : F119/5434
  •     平实
  •     主要也就是看数,但是数据太翔实了……
  •     估计先入为主了吧,所以喜欢不起来。赞数据。
  •     有趣的资料集合,需下载备查 F119/5434 参考
  •     这几乎是经济学里面引用较高的一本书了,尤其是里面的事实,数据,图表和例子。作者用大量事实,数据分析和庞大开阔的视野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经济的千年历史。尤其从新航海时代和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近几百的经济财富和人口知识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之前的数千年。这是一段起飞和发展的历史。
  •     数据有用
  •     不跑计量读这个也是一种折磨。。orz
  •     没读完,有机会再度一遍,气势恢宏的一本书
  •     书中的基本道理推演是在严密的数据分析、统计下得到的,应该算不错的书吧。
  •     书好,物流速度快,服务质量好。
  •     完全可以把里面的表格都抽出来激发灵感,考据派适用
  •     透过数据看历史,非常有用的参考书
  •     跳出数学和模型,回归历史
  •     图表、图表的注释文字和图表数据的考证。通篇的史实,看完了却没记住几分。
  •     麦迪森
  •     书本内容广泛,图文并茂
  •     就冲他能弄到这么多数据,已经很让人膜拜了
  •     文盲来稍微补一下历史
  •     概览性,可以翻翻倒是后面的数据花了不少气力
  •     对过去的历史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     书还是亲自去选的好
  •     经济就是一部发展史,决定成败就是经济!
  •     经济史果然还是计量方法是王道
  •     作为参考书还是不错的,也能够提供一些基础的人认识。关于古代各国的经济数据目前似乎只有这一种估计吧。
  •     详实的数据,严谨的统计,理性的光辉
  •     4.8
  •     有历史也有经济分析。更有数据作后盾。 很不错的书。。。 史漫飞 柯武刚 两位先生在著《制度经济学》 的时候也有提到本书的数据。
  •     全面,但数据不太准
  •     这本书一大成就就是总结经济数据而列出的大量图标,从这些图表中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值得研究的内容。没有什么比探索每个国家或地区在何时由于各种机缘人口增加,经济腾飞,一些国家为什么陷入长期衰落更有魅力了。对数据的浏览也会让读者产生很多其他疑问,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让人去总结,一些不合规律的内容也可以激发读者探索某些历史事件的欲望。
  •     统计经济学~
  •     数据资料十分丰富
  •     深入浅出~
  •     现代以前各地区GDP的估算很不靠谱,麦迪森能做的只是让它尽量不那么不靠谱
  •     当年上课的时候姚洋说该书作者是有可能拿诺贝尔奖的,斯人远去矣。另外译者之一的徐宪春我还见过:)
  •     这是本好书啊。
  •     我发现我真的好讨厌数字。。。所以大部分东西都没记住。。。
  •     早期部分国家的人均数据,居然是根据邻国或者同期其他国家的数据猜的。。
  •     好强大啊,客观真实
  •     世界经济千年史
  •     这本书是在中山大学的图书馆里看到的,里面图文并茂,有很多经济表格,深入浅出。特别是里面举的例子都很经典,印象特别深的是讲到威尼斯和热那亚称霸地中海经济的时候通过讲这两个地方船的优点,突出了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很生动。
  •     惊于大版本都是附录数据哈哈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