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程》章节试读

出版社:台湾圆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
ISBN:9789576071201
作者:圣严法师

《归程》的笔记-本书所收珍贵照片 - 本书所收珍贵照片

《归程》的笔记-第七章 学僧天地 之 “僧教育运动” - 第七章 学僧天地 之 “僧教育运动”

pp.88~94说到接受佛教的教育,真是感慨万千,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佛教就不曾有过系统化及永久性的教育制度与教育机构,佛教的教育都是从实际的修持生活中完成,是潜移默化,而非计划性的普及教育。一般学教的人,追随大德法师听经,听久了,只要能够把注疏熟背,他也就能讲经,正因为是背的注疏,所以能讲经的法师,未必真的彻底明了经义的内容所在。纵然如此,宋明以后的讲经法师,数目也是不多。至于学禅的人,只是在禅堂里死用功,他们不求知解经教,但求见性开悟;可惜,禅定的功夫,也应有人指导方可,否则,盲修瞎参,无济于事。正因(通过)参禅(而获)开悟的人太少,故有宋初的永明延寿阐释倡出“禅净兼修”的主张,以念佛求生净土为方便,到了明末,又有莲池袾宏大师提倡“禅净一致”之说。于是,参禅念佛、念佛参禅,便成了晚近数百年的佛教教育。不用说,在这样的佛教环境之中,除了极少数根器深者凭个人的努力而得学养修持的成就之外,多数的僧尼,便无从求学佛法,也无法成为人才。
一味的参禅念佛,在修持者本身,当可获得信仰的真受用,但在对外的教化方面,除了少数杰出的大德之外,一般的僧尼便无能为力了。所以,全国虽有数百万的僧尼,他们给佛教所起的作用,倒是成反比的,僧尼越多,佛教的负担越重,因为他们给予社会的观感是无用之辈。所以,到了清朝末季,中国佛教便面临到两重致命的打击:
一是从咸丰元年至同治三年(西元1851~1864)的太平天国之乱,将东南十六省的佛教,摧毁殆尽。此事我已在《基督教之研究》216~220页有所论列。
二是光绪二十四年(西元1898),湖广总督张志东著《劝学篇》三卷,奏呈光绪皇帝,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就是基于中国儒家的根本思想,采用西洋的科学技能,以挽救清帝国的危亡。他主张应在全国急速建立新教育制度,由于清廷的财政困难,加上张之洞的排僧思想,他便把目标指向了佛教,建议用庙产兴学,他说:今日天下的寺院,何止数万,每都市有百余座,大县数十座,小县十余座,各寺均有田产,寺产原属信众施舍,今以庙产兴学,最适时宜。他的具体主张,是将寺舍的十分之七移作校舍,寺产的十分之七,移作教育经费,余则留给僧侣的生活所需。
……
談到中國佛教的現代教育,我們不要忘了四位功臣。第一位是八指頭陀寄禪和尚,中國第一所僧學校是由他的鼓勵而出現,中國佛教會的前身──中華佛教總會,也是由他領導全國各省在清末組成的僧教育會的改組而來,他老人家也為護教而於民國元年(西元一九一二年)在北平示寂,此一組織到民國二年(西元一九一三年),已於全國各省縣設立支分會三、四百起。
第二位功臣是楊仁山(文會)居士。
第三位功臣是太虛大師。
第四位功臣是歐陽竟無居士。
我們談論現代中國的佛教教育的啟蒙,如果遺忘了這四位功臣,那就無從介紹其根源。
但是,我們仍應感到慚愧,我們各地寺院的住持們,大多沒有想到教育的問題,沒有想到要使他們的下一代接受什麼教育。至於已經辦了佛教教育的各家佛學院,也很少真的全力以赴。其中影響近代中國佛教最有力的是祇洹精舍、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漢藏教理院、支那內學院。這是由楊文會、太虛、歐陽竟無所辦。唯其由於各家佛學院之間,既無縱的組織體系,也沒有橫的聯絡機構,所以在學制、課程、教材、學級等方面,都沒有統一。直到現在,已經過了半個世紀出頭,中國佛教的教育問題,依舊停滯在草創階段!


 归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