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学

出版社:开明书店
ISBN:9787540714321
作者:张须
页数:227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为《资治通鉴》之书法评论


 通鉴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最近在读资治通鉴,在天猫上买了一套中华书局2011版的繁体竖排版,共20册,全文294卷,已读了55卷,至于东晋中期。于是寻找一些关于通鉴学的经典书籍,好几本书的作者皆推荐明国张煦侯的这本《通鉴学》。于是在网上寻找,未果,继而转至国图,搜张煦侯是找不到的,必须是张须方可,原来张须是其笔名,国图存档录目只认书籍版权页的。我看的是香港五十年代出版的,书很很薄,只有220余页,纸质是那种黄色,很薄,繁体竖排。但是内容很是丰富,作者很是向往敬佩司马光的为人,字里行间流露出明国时期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虽然成书在建国之前,但是评论倒是有几分唯物主义的味道,有阶级论,思想局限性等等论调,看来阶级论在民国时挺流行的。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转载如下。淮阴现代学者、文史学家——张煦侯先生小考 张震南 (1895—1968)现代学者、文史学家。字煦侯,以字行,又名张须,书斋名曰:秋怀室,淮安府清河县王营镇人(今淮阴区)。其为人敦厚纯朴,博览群书, 满腹经纶,兀兀穷年,耕耘不辍,博通文史,德高行芳,一生著述甚富,尤以《通鉴学》最为有名,是近人第一部系统研究《资治通鉴》之专著,被师生尊称为现代“经学大师”“红色老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张震南出生于淮安府清河县一个亦商亦农殷实之家,其父为张锦睦先生,性格通朗而尚节义,眼界开阔,志气奋励,创办慈善事业,惜英年早逝,于民国二年(1913)病故。张煦侯幼年进入私塾学习,少负才名,在学生时代便成为出类拔萃之诗文高手,誉满庠序。其博闻强记,过目成诵,熟读四书五经,长入县学,1912年考入江苏省法政专门学校,民国5年(1916年)毕业,在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执教8年,在省立扬州中学执教11年,教授国文、历史。张煦侯先生讲课总是精神矍铄,旁征博引,既深入浅出,又深刻透彻,语言简洁生动,引人入胜,常因旁听生太多而不得不移到学校礼堂授课,其编写的《中等学校适用应用文》教材,曾被选为全国中学通用教材,所至声誉鹊起。民国26年9月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扬州中学被迫解散,其失业在家。28民国8年初,于淮阴王营镇即将沦陷之际,携婶母、妻儿一道迁往洪泽湖畔张庄避难,垒三间茅屋避难,并将居住的茅屋题名为“唐风庐”,以效唐人高风,“林居六载,风雨其晦。”同时自此开始著述《通鉴学》,1946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发行。《通鉴学》论证精当,成一家言,“通鉴内容,除事出正史,别无他说,则迳予采录。倘众书皆有记载,内容不同,则加以考异。据通鉴考异,其鉴别史料之法有六:一为参取众书,而采其长处及可信者;二为两说并存者;三为两说并弃者;四为两疑而节取其要者;五为通鉴中添或字以存疑者;六为通鉴不取,添或字而存於考异者。考异虽近於考证,但目的在因众说之可疑,而务求其信者也”。它不仅揭示了《资治通鉴》作者严谨的治史态度,而且对《资治通鉴》作了较全面的探讨和研究,进行系统地考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1953、1958年台湾两次重印;1962年香港亦曾再版; 1982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又再版发行,为今中国史学界高度重视。民国29年秋,中共淮泗县委在曹嘴创办淮泗中学,县长张辑五亲自到“唐风庐”请张煦侯担任教学工作,煦侯欣然应聘,每周两次到校授课。他精心传授知识,告诫学生“一车之薪,不若一粒之金”、“虚誉害人,胜于鸩毒”,深受学生敬重。其间,煦侯还应聘任淮泗县民主政府参议员,为抗日民主政府建言献策,先生不仅有爱国热忱,而且敢于行动。民国33年,张煦侯陪夫人回王营治病,伪县长周公望上门游说,许以高薪请他到县城办学,遭严词拒绝,保持一种高尚的民族气节。民国37年,张煦侯先后任教于徐州江苏学院、上海震旦大学、芜湖赭山师院,1953年受聘于安徽省合肥师范学院,任现代汉语教授和中文系教研室主任。在安徽任教期间,先后被选为芜湖市政协委员和合肥市人大代表,1958年在合肥师范学院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张煦侯先生煦侯文史兼擅,博涉多通,博览深研,尤嗜于史学和修辞学,专研最深。其执教50年,辛劳一生,成绩斐然,桃李满天下。在教学和学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其编撰的《国史通略》、《通志总序笺 》、《中等学校应用文》等专著出版后,畅销多年,尤以《通鉴学》深得史学界推崇,曾被选送到莫斯科国际图书博览会展出,此外还著有《淮阴风土记》、《王家营志》、《成语四论》、《修辞基本功举要》、《四史读记》、《先秦两汉文论》、《清政十论》及诗词数百首。 在“文化大革命”中,张煦侯曾在报纸副刊辟《淝边谈屑》专栏,先后撰写39篇文章,受到广大读者喜爱,但因此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受到冲击,一代文史学者不幸于1968年10月在安徽省合肥喊冤去世,时年73岁,藏书和几十本《秋怀室札记》手稿损失殆尽,实在可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其冤案得以昭雪,1986年9月,他的遗骨被安放到故乡淮阴县刘老庄烈士陵园内,一位才华横溢之语言文字学家,从此安眠于故乡大地。作者: 一隅阁主人 2009-9-9看晋史,有种感觉,这世道真乱啊,人相食,屠城,弑君,乱伦,兄弟相残,石虎杀子的各种详细描述,,,,五胡乱华的年代,真是各种重口味啊!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